词条 | 袁家庄村 |
释义 | 袁家庄村为一乡村名称,在我国山东省胶南市珠山街道办事处、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楼板寨乡、山东省平度市郭庄镇均有同名乡村,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村存在差别。 山东省即墨市刘家庄镇袁家庄村村庄由来 据此村土地庙碑载,此村本名胡家庄,有胡、阎、刘、马等姓聚居。明永乐二年(1404),麦戈袁姓一支迁来。后袁姓昌盛,改称袁家庄。同治《即墨县志》标有此名。 政区人口 在刘家庄西北3公里,五沽河与大沽河汇口南岸。有居民357户,人口1184人。耕地面积1151亩。 经济状况 以农为主,兼有工商、供水、林业、畜禽业。经济总收入2802万元,人均纯收入8161元。 山东省胶南市珠山街道办事处袁家庄村地理位置袁家庄村位于胶南市城西6公里处,袁家庄村地理位置优越,距“同三”线高速公路仅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西靠风景秀丽的铁镢山,东接胶南市城区,南望珠山秀谷,北连铁山水库,胶南市城西农业精品园坐落此处。 村名由来据传,明洪武二年袁氏、孙氏两姓迁居此处,子孙繁衍而立袁家庄。 人口耕地袁家庄村域面积2250亩,总耕地面积983亩。有328户,1088口人,除袁、孙两姓外,还有马姓、赵姓、郭姓、黄姓等少数居民。 经济概况袁家庄历史上以农为主,旧社会因土地脊少,十年九涝,生产落后,大多数人解决不了温饱问题,而不少人利用靠海的优势,挑起扁担做上了贩海货的生意。解放后,该村农业生产逐年发展,居民生活逐步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1999年该村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拿出900多亩地参与胶南市城西农业精品园的建设,园区投资900多万元,建设高标准冬暖大棚108个,栽植美国凯特杏、各种花卉和蔬菜等无公害绿色食品,建立乌克兰大樱桃、新川中岛桃、优质苗木繁育三大示范基地。设有休闲垂钓中心,是集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园区。村集体年收入40多万元,2004年全村人均收入4690元。 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楼板寨乡袁家庄村村情概况袁家庄村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楼板寨乡,境内为丘陵地带,村庄背靠青山,两大街连结着小街小巷,永兴河从村前流过,村边一片茂密的树林给村庄带来别样的景致和清新的空气。该村村风朴实,民风淳厚,村民素以性格倔强和“爱讲理”而闻名全乡。现有人口221户611人。 经济概况全村有耕地860亩,其中水浇地有554 亩,经过近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广大村民筑坝造地,成为该乡水浇地较多的一个村。农业种植以玉米为主,兼种杂粮。经济来源主要以出售粮食、民营企业、外出打工等为主。村前山里有大量的铁矿,现已开采。现有小学一所。 山东省平度市郭庄镇袁家庄村村庄由来明永乐年间,袁桂会由云南先至城阳安居,后迁此建家园。成村落后,以姓取名袁家庄。 政区人口 袁家庄位于政府驻地郭庄西北约3公里,东临小清河,西临兰底镇榜戈庄村,南靠后尹家村,北临宋家庄。耕地面积1150亩,居民127户,人口431人。 经济状况 该村在发展经济方面因地制宜,以粮为主,全面发展。蔬菜种植300亩,蔬菜大棚10个。养猪大户20户。养鸡大户1户,运输业户1户,他们有力的带动了全村经济的发展。 2005年该村经济总收入829万元,农民人均4322元。 社会事业 1990年投资3万元绿化街道和办公室,路边进行了树木栽植,共植树700多棵。2005年投资6.5万元给村民拉上了自来水。现有甲级卫生室一处,幼儿园一处,小学一处。全村固定电话98部,有线电视用户88户。村民参加农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 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仁让里乡袁家庄村村庄由来据原村委会门前石碑及村中坑口石刻记载,定名源于村中袁氏为大族。 政区人口该村位于华北平原腹地,南有南冯召村,东临北冯召村,西于冀州市接壤。村中人口原不足600人,但进来外出打工人员增多,空巢家庭渐增。 社会经济经济作物多以棉花为主,间或辣椒。耕地浇灌以地下水水井为主。村中已无学校,学龄儿童多去冀州市或新河县城就读。主街道已硬化。春节期间有路灯照明。经济在新河县出中等甚至靠下水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