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袁洪亮 |
释义 | 袁洪亮 男,1939年10月生,辽宁省大连市人。安徽省地质调查院教授级高工。1964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找矿专业。曾任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综合研究分队技术负责,中国科学院客座副研究员,安徽地质科研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科学技术科科长及地调院总工办主任等职,并任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委员,被中国地调局特聘为技术质量监督审查专家。参加过8个1:20万及1:5万图幅的工作,主持并编制了“安徽省第一代1:50万构造体系图及说明书”,在变质岩、前寒武纪地层、矿田构造及郯—庐断裂带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曾参加中国科学院国家305攻关项目“新疆西准葛尔地区黄金专项科学考察”。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或主要完成者,先后获安徽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曾在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要著作:《大别山东部变质地层的划分及时代》、《郯城—庐江断裂带地质构造特征》、《大别山东地区某些花岗岩及变质岩的同位素年龄讨论》,并多次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宣读过论文。 袁洪亮袁洪亮,男,1971年生于山东省曹县。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人的现代化问题等。曾与人合作出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概论》、《民国学案》等著作,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5项,并在《孔子研究》、《史学月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主要著作:《人的现代化:中国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想研究 》 作者: 袁洪亮 ISBN: 9787010050140 页数: 463 定价: 29.0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5-08-01 简介 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角度看,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近现代史其实就是逐步走向现代化的历程过程,也就是实现社会与人的双重意义上的近代转换。本书作者从人的现代化转型的视域出发,致力于对近代(鸦片战争以后至大革命前夕)知识界的国民性改造言论做一思想史的考察,通过对“国民性”概念的界说,不仅从文化、社会心理、行为方式三大方面,分别系统地考察、探讨、阐释了中国近代国民性改造的发展历程、基本内容及其隐含的主要内在冲突,而且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三位思想家和李大钊、陈独秀和鲁迅,对他们早期国民性改造思想进行了个案剖析,从而不同的角度、更广阔的视野,展开中国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想的丰富内涵,探索和揭示中国近代国民性改造的独特规律,以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提供有益的借鉴。 目录 序一 序二 引论 第一节 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想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 中国传统国民性概述 第三节 中国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潮研究综述 第一章 曲折漫长路: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想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想的萌芽:地主阶级改革派和早期维新派的人心风俗改造思想 一、人心风俗改造思想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 二、传统人心风俗的批判 三、人心风俗改造思想的主要内容 四、人心风俗改造思想的内在缺陷 第二节 新民:20世纪前后的国民性改造思想 一、新民思想的时代与社会背景 二、国民劣根性批判 三、“新民”:近代国民性的最初建构 第三节 立人:辛亥革命后至五四运动前的国民性改造思想 一、立人思想的时代与社会背景 二、“立人”:个性的突起与张扬 三、“人”的鲜明时代特征 第四节 培养具有阶级意识的无产阶级新人:五四运动后期至大革命前的国民性改造思想 …… 第二章 批判与重构:近代国民性改造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社会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近代转换 第二节 社会心理的变迁 第三节 行为方式(习俗)的近代转变 第三章 分析与评价: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想的内在矛盾分析 第一节 近代国民性改造的效果分析 第二节 内在矛盾: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分裂 第四章 个案分析:经典思想家的国民性改造思想 第一节 陈独秀的早期国民性改造思想 第二节 李大钊的国民性改造思想 第三节 鲁迅的早期国民性改造思想 附录一 近代国民性改造的主要方式 附录二 现代化视野中的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中国近代人学思想史》 作者: 袁洪亮 ISBN: 9787010053790 页数: 435 定价: 45.0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6-7-1 简介: 本书是《人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之一,本书的课题系中山大学985一期规划项目及广东省”千百十“优秀人才培养基金项目并得到项目资助。本书对中国近代人学思想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为有关中国当代人学的科学研究奠定了本土资源的学理基础。 目录序 第一章 人学研究的思想史视角: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深化 第一节 中国当代人学研究概述/1 一、中国当代人学研究的历程/1 二、中国当代人学研究热的社会背景/2 三、当代中国人学研究成果概述/4 四、当前人学研究的困惑/8 第二节 人学研究的历史视角/10 第三节 西方人学思想的发展脉络/15 一、古希腊的古典理性人学思想/15 二、中世纪的宗教人学思想/18 三、文艺复兴以来的理性人学思想/19 四、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人学思想/22 第四节 中国传统儒家人学思想的发展逻辑/24 一、先秦儒家人学思想/25 二、两汉人学思想/31 三、宋明理学中的人学思想/35 第二章 中国近代人学思想的源头:明清之际启蒙人学思想中的近代因素 第一节 明清之际启蒙人学思想萌生的历史和社会背景/41 第二节 明清之际近代人学思想的理论基础/48 一、从“德性主义”等级制人}生论到“自然主义”平等人性论/49 二、“理欲”关系的最初嬗变/56 三、义利关系的重新解释/63 四、个体的突起:公私观念的最初转换/67 第三节 近代道德观念的最初建构/72 第三章 地主阶级改革派和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人学思想 第一节 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人学思想/83 一、社会背景与思想渊源/83 二、传统人心风俗的批判/85 三、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人心风俗改造思想/88 四、人心风俗改造思想的内在缺陷/9l 第二节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人学思想/94 一、早期维新派的西学经历和对人的问题的认识/94 二、近代观念的确立:世界观念、重商观念/103 三、对西方近代社会心理和行为方式的最早引介与宣传/112 四、人的近代改造的方式/121 第四章 中国近代人学思想的形成和初步发展 第一节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新民”人学思想概述/126 一、“新民”思想的时代与社会背景/127 ‘ 二、国民劣根性批判/132 三、“新民”:近代国民性的最初建构/138 第二节 严复的人学思想/150 一、严复人学思想的起点: 严复对国民素质近代转换必要性的认识/150 二、国民的批判/159 三、严复的三民思想/164 第三节 梁启超人学思想/176 一、改造国民:梁启超人学思想的中心线索/177 二、一个全面的人学思想体系/182 三、富有特色的人学思想体系/197 第五章 五四前期的“立人”思想:近代人学思想发展的高峰 第一节 概述:五四前期的“立人”思想/207 一、立人思想的时代与社会背景/208 二、“立人”:个性的突起与张扬/210 三、“人”的鲜明时代特征/217 第二节 陈独秀的早期人学思想/226 一、以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为中心的初步形成时期/226 二、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时期/232 第三节 鲁迅早期的人学思想/258 一、鲁迅早期人学思想的发展历程/258 二、鲁迅早期人学思想的渊源/263 三、鲁迅对中国国民劣根性的批判/270 四、探寻造成国民劣根性的原因/279 五、鲁迅对中国人理想生存模式的建构/287 第六章 近代人学思想的分歧与现代转向 第一节 “无产阶级新人”概述:近代人学思想的终结与现代转向/294 一、无产阶级新人思想的时代背景/294 二、具有阶级意识的无产阶级新人的主要特征/298 三、对无产阶级新人思想的分析与评价/307 第二节 梁漱溟的文化保守主义人学思想/310 一、梁漱溟“文化即生活”的人学观念/311 二、中西人生模式的比较/320 三、未来人生模式的建构/334 第三节 胡适的资本主义人学思想/352 一、留美前胡适的人学思想/352 二、新文化运动前期胡适的人学思想/357 三、新文化运动后期胡适的人学思想/377 第四节 从资产阶级人学思想向无产阶级人学思想的转换:李大钊的人学思想/392 一、“人心风俗”的改造/392 二、塑造资本主义的“立宪国民”/395 三、无产阶级人学思想的最初建构/416 主要参考文献/424 后记/43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