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袁浩
释义

1、美术家

袁浩

[现代]1930年生。湖南长沙人。擅油画。广州美术学院。195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53年毕业后到中南美术专科学校任教。1955年入中央美院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学习,1957年毕业后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曾任油画系主任、教授。作品有油画《长江的黎明》、丙烯壁画《鸟瞰阳朔》等。译著有《美国印象派画选》等。

2. 江苏大学副教授

袁浩,1974年,江苏镇江人,汉族,工学博士,现为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镇江市工程图学学会副秘书长,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会员,江苏大学图形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先后主讲过《工程图学》、《工程识图》、《图学基础》、《计算机辅助工业产品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系列课程。主持校级教学研究课题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的教学成果荣获2005年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精品课程一类精品课程、2009年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评优精品教材、2010年《图学基础》获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等。在主要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EI收录5篇),其它论文5篇,主编教材10部,主持横向课题9项,参加课题10余项,专利3项。同时,大力推进CAD的认证考试标准化,完成了认证考试培训教材和AutoCAD中国区认证考试试题库,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2、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

个人简介

袁浩,男,1926年10月出生,浙江富阳人,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骨伤科、股骨头坏死专家,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世界骨伤科联合会顾问、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股骨头坏死防治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袁浩骨病研究所所长、《骨与关节损伤杂志》、《中国骨伤》编委等,1991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人生经历

大学毕业后,主动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奔赴缺医少药的海南岛,一干就是近30年。虽然接受的是西医医学教育,但对于中医、甚至是民间医生的经验,也从不排斥,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积极应用中医与民间医生的治疗方法,为广大病患者服务,深受群众喜爱。1963年3月被评为广东省知青上山下乡先进标兵,并被广东省卫生厅授予一专多能的好医生。1985年调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后,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对股骨头坏死的研究中来,并借助他在骨伤科、显微外科、中医药方面多年的积累,不断探索,逐步形成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诊断、治疗、康复方法与学术思想。创立股骨头坏死中西医结合诊断、分型方法及股骨头坏死中西医结合保髋治疗体系。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股骨头坏死中药新药——通络生骨胶囊。在股骨头坏死治疗基础上,首创股骨颈重建术解决了中青年股骨颈骨折不连、颈吸收,伴头坏死的治疗难题,1989年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4年袁浩教授主动提出救治患双侧股骨头坏死的好军嫂韩素云,在海内外引起很大影响,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表彰,为中医赢得了荣誉。1997年创建全国第一个中医髋关节病治疗中心。1999年“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及其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年“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通络生骨胶囊的研究与开发”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二等奖。已培养硕士22名、博士10名、博士后2名。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骨伤科手术学》、《中医骨病学》等专著。

3、海南师范大学教授

袁 浩 男,1943年3月生,河南省邓州市人。海南师范大学教授(编审)、主编。他曾在全国20余家出版社出版编著、译著70余本,约2千万字,其中有4部书获奖,有的填补了中国的空白。其代表作有《英背景知识》、《英语说话艺术与写作技巧》、《英语常用词语辨析手册》、《实用英语技术辞典》、《汉英心理学辞典》、《英语神奇、记忆千法》等,其译著有《谋略大师》、编译《当代英汉双解分类用法辞典》等。他还在大学核心英文期刊及其它学术刊物上发表英文学术论文50余篇,5篇在全国获奖,其中《How Feed Back Workin Teaching Listening》(全英文)被美国哲学学会图书馆所收藏。他又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数十篇中文诗歌、散文。他首创全国第一份中学生综合报纸——《中学生学习报》期发行量据全国教育类报刊之首。他是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外国专业委员会第七届理事,中小学外语报刊,并任总编,研究会首任会长。现任《中学英语指导》主编、《中学语数外》主编、《学英语》等报顾问。其个人简历被《中国名人录》、《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教育专家人才名典》、《中国当代著名编辑记者传集》以及由江泽民同志题词的《中国科技翻译家辞典》等10余种名人典谱所收录。

4、语文教师

袁浩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名校长,全国科研型校长,多年来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现代学校管理的研究与实验,曾任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兼任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中青少年写作协会副理事长,国审本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主审,江苏省教育评估院院务委员,江苏省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江苏省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教育学院兼职教授,《扬子晚报》作文周刊顾问,《小学语文研究》(月刊)主编,江苏省出版总社报刊中心《课外语文报》主编,南京市教育学会副会长等30多个职务,多集作文教学录像被国家卫星播放,多次获全国论文、专著一等奖,《袁浩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践》被列为“九五”国家重点图书公开出版发行。毕业于南京市珠江路小学。

5、陶刻艺术家

袁浩,字:惟皓,号:至长(全真龙门第二十一代皈依弟子)

早年受教于著名画家刘宇一,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国家中级工艺美术师。

其创作的坭兴陶作品《八桂之春》《荔枝瓶》等入选东盟贵宾礼品。2008年《八桂之春》在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优秀奖。惟皓系列作品,以薄意雕刻技法为主要表现手法,雕刻细腻、立体、传神。薄意雕的雕刻工艺手法,由他率先运用在坭兴陶雕刻工艺中,既保证了器皿造型的完整性,也更好地体现了坭兴陶雕刻工艺的艺术性,提升了坭兴陶的艺术与经济价值。

由于他的薄意雕作品为全手工制作,均属单品,加之独特的雕刻手法,使得其动物与花鸟系列、山水、人物等作品均深受收藏者喜爱,因此作品非常具有收藏价值及升值空间。

中央美术学院袁浩

1941 出生于河南省新蔡县。

1959-1962 就学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1962-1967 就学于中央美术学院董希文画室。

1971 与候一民、邓澍、靳尚谊、詹建俊、罗工柳等先生共同创作《毛主席接见红卫兵》。

1973-1979 服役于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

1977 为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绘制巨幅周总理肖像并因此荣立三等功。

1979-1981 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系。

1979 带领学生赴四川省红原县阿霸地区写生,创作《沉思》等作品。

1980 带领学生赴湖南省凤凰县少数民族地区写生,创作苗族生活题材作品多幅。

受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委托,创作《诺贝尔》、《肖莱马》等科学家传记系列连环画多册,创作封面多幅。

1981 移居日本京都。

1982 参加东京上野东京都美术馆《第38回现代美术展》并荣获新人奖。

受京都和服染织公司石川民艺术馆委托,绘制巨幅东环壁画飞天共计十三件。

1983 在东京银座《艺术大厅》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

1984 在中央民族学院美术系代课两月余。

1985 策划组织十人《中日文化交流展》在日本成功展出 。

在东京银座猫画廊举办第二次个人画展。

1987年 《中国民航》杂志载文介绍袁浩的艺术。

1990 先后在朝日新闻社大阪文化中心(至2003年)和日本全国企业退休者协会大阪分局执教。

由朝日电视台、画廊主办的个人画展在大阪举办。

1994 参加《小矶郎平大奖展》在日本多地巡展。

1991-2009 连续在大阪、京都举办个人年展。

2010 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草木之华——袁浩画展”》

出版《袁浩画集》。

代表作品

袁浩上世纪50年代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在校期间无论是在素描还是色彩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历练出一身“童子功”,是附中班里的尖子生。袁浩上世纪60年代进入中央美院董希文画室学习,他在探索“油画民族化”绘画语言中,汲取民间绘画、版画等艺术特点,创作了《瓦切青年》、《高原之晨》、《康巴汉子》等藏族人物,质朴之风令观众产生共鸣。近年来,袁浩画风更加注重表现亲情,其创作于2007年的《幸福的时刻》表现了作者带着孙儿漫步在花丛中的温暖场面,跳动的笔触洋溢着喜悦的气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6: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