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元盛懋秋林高士图
释义

《秋林高士图》,绢本,水墨浅设色,纵135.3厘米,横59厘米。景物分前后两层,前方画一碎石叠积的水岸,生长着几丛瘦劲的树木,枯枝挺立。其后一条平静而宽阔的河水,水边苇草丛生,在微风中轻荡。

作品简介

【名称】元盛懋秋林高士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元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简介】

绢本,浅设色,纵:135.3厘米,横:59厘米。

此图景物分前后两层,前方画一碎石叠积的水岸,生长着几丛瘦劲的树木,枯枝挺立。其后一条平静而宽阔的河水,水边苇草丛生,在微风中轻荡。画家取景造物精细具体,其整体姿态又生动自然。前方丛树转折多姿,而其交错疏密,极有态势,有如秋寒之中,清劲萧疏。画中笔法精劲,细而不碎,墨色变化丰富微妙,迹简而意足。

隔溪远山双峰耸峙,山腰下云霭浮动,中景大部分被隐去,仅洲渚间的林木隐约可见。近景的溪岸边丛树列植,枝叶和溪中的芦苇在微风中拂动。一朱衣高士坐于林下,仰首谛观云际山间景致的变换。全图布局虚。全图布局虚实、疏密有致,山石用披麻皴,松动疏落,画风显然受赵孟钜影响,钤[子昭]印。另钤清内府鉴藏印。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由三个部分组成,画面的下方,一位身着红衣的高士正闲坐在秋林中的坡地上,向远处的山峰凝神眺望。他是画中的主角,但在整个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却很小,简直到了不能再小的程度。正,是因为如此,才衬托出树木的挺拔与山岭的巍峨壮观。人物造型准确,虽然只是聊聊数笔,却把人物散淡安详的神态刻画得自然生动,仿佛呼之欲出。

画面上,几株杂树参差错落,形态各异,用笔干净利落,沉着老练。丛丛苇荻生长在水溪岸边,或聚或散,摇曳多姿,观赏者似乎可以听到从中传来的飒飒风声。

画面的中间部分没有线条的勾勒,完全是用浓淡相间的墨点,通过深浅层次的不断变化晕染完成的。这种以虚当实、以虚映实的创作手段使画面上充满了空灵之气和悠远深邃的艺术效果,大有云山无尽之感。几片树叶点缀云间,忽隐忽现,与云雾巧妙地形成了虚实相间的对比,可见作者独具的匠心。

画中最上段的远景部分,沉沉雾霭当中重峦叠嶂,主峰以披麻皴结合乱柴皴画出山峰主体,转折交接之处用浓墨点虱,厚重沉稳。最远处若有若无的几笔远山虽然只是画面中的配角,却使整件作品的视野更加开阔,韵味也更加醇厚。

在这幅以秋天为题材的作品中,作者通过淡雅的色彩、精练的笔墨、严谨的构图,为我们制造出一派宁静清澈、秋高气爽的气氛。面对此画,不觉心旷神怡,盼望能够走入画中,在这明丽的山水之间做一次潇洒的漫游。

构图略似三段式,但布置邃密,林木丰茂,显然不同于?瓒的简略,仍是北宋全景山水格局。图绘河的两岸,前岸是碎石堆叠的坡岸,杂树丛生,或枝叶茂密,或残枝枯槎。林中一高士莲冠绯衣,侧坐于坡石之上,一杖置于旁。高士抬头仰望,凝神静思。人在整个画面中居于一隅,十分谦逊,显示出当时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崇拜和敬畏。河面不宽,岸边苇草随风低拂,一派平和宁静的情景。后岸是一片坡地,向上则白茫茫云雾蒸腾,中间有树丛隐现,两座山峰自云雾中脱颖而出,巍峨雄伟,直指苍穹。山石及坡岸多矾头状,以湿笔披麻皴绘就,笔致稍紧,且时相绞合,变为解索皴。墨色依结构由淡而深,反复加染,使石体质感硬朗。树叶多以点叶法,变化多端,但墨色则稍嫌板滞,有点程式化。而蒸腾的云雾,却是此图的特色。元四家的作品中,很少刻意勾染云雾,仿佛总是晴空万里,一览无遗。而在盛懋此图中,这云雾却极具意义:构图上可以分清前后层次,而且能将无须表达之物藏匿其中,使主题更突出。

盛懋的画,洋溢着大自然的绚美,也就无怪那么受众人的追捧。但其刻意求工,与元四家“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的文人画形成鲜明对照,士人贬之为“画工画”。然而,千万不要轻视“画工画”,不能漠视其作品对绘画基本要素的重视。一部中华绘画史,几乎就是在“写实”还是“写意”的争执中发展。兼容并蓄,扬长补短,这是历史的选择。

画家简介

盛懋(生卒年不详),元代画家,字子昭,嘉兴(今浙江)人,民间画工,继父业。初学陈琳,略有变化,后来受赵孟頫较大。山水、人物、花鸟俱精。作品布置邃密、树林丰茂,笔墨劲力精到,稍见刻露,有“精绝有余,特过于巧”之评。

元代后期的画坛上,有两位比邻而居的画家,一位是在画史中被称为“元四家”之一的吴镇,另一位就是这幅《秋林高士图》的作者盛懋了。吴镇以沉郁苍茫取胜,而盛懋却以清雅细腻见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