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元钦
释义

元钦(525年年-554年),西魏第二任皇帝,西魏文帝元宝炬之子,公元525年生于范阳(今北京),大统十七年(552)中进士,551年即位,沿用文帝年号,552年去年号,称元年。元宝炬在位17年,551年病死,元钦嗣位。元钦时期,宇文泰独揽朝政,与东魏多次激战。西魏军政多所革新。554年被宇文泰所废,不久被毒死。

元钦

基本信息

元钦画像

姓名:元钦

谥号:西魏

在世:525年—554年

在位:551年—554年

西魏废帝,551年即位,554年被宇文泰所废,不久被毒死。

生平经历

元钦,西魏文帝元宝炬长子,母乙弗皇后。大统元年(535年)立为皇太子。大统十七年(551年)即位,立妃宇文氏为皇后。后,权臣宇文泰之女也,志操明秀,品行端淑,深受元钦爱重,两人十分相爱。为此元钦不置嫔御。终西魏之世,大权皆掌于宇文泰之手,元氏皇权名存实亡,不少元氏宗亲对此忧愤不已。废帝二年(553年)底,尚书元烈密谋杀宇文泰,事泄,被宇文泰所杀。次年正月,废帝对于元烈之死愤愤不平,密谋诛杀宇文泰,夺回大权,临淮王元育、广平王元赞垂涕切谏,不听。时宇文泰诸婿清河公李基(李远次子)、义城公李晖(李弼次子)、常山公于翼(于谨次子)分掌禁军,于是谋泄,被宇文泰所废,置于雍州。改立齐王元廓为帝。四月,被宇文泰酖杀,皇后宇文氏亦以忠于魏室罹祸。无谥号,史称废帝。

史上一夫一妻制的皇帝

元钦——北魏京兆王元愉之孙,西魏文帝元宝炬长子,西魏第二任皇帝。元钦自幼聪明可爱,非常讨人喜欢,深得北魏大将宇文泰的欣赏。从七岁开始,元宝炬便将元钦托付给宇文泰,希望他在军营中得到历练。“是子也,才由于公;不才亦由于公,公宜勉之”(《北史·周本纪》)。元宝炬对宇文泰说这番话的意思是,元钦这孩子将来有没有出息,就看你宇文泰了,你可要好生带他。这段军旅经历,塑造了元钦勇猛果敢的性格,进而引发了他日后被废被杀的悲剧。永熙三年(534)底,宇文泰毒死北魏孝武帝元修,立元宝炬为皇帝,建立西魏政权,北魏由此正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由高欢独掌大权,西魏则由宇文泰把持朝政。西魏大统元年(535)正月,11岁的元钦以嫡长子的身份被立为太子。

虽为开国皇帝,但国家大事由宇文泰一个人说了算,元宝炬实际上是一个傀儡。好在元宝炬能认清形势,在位期间与宇文泰长期配合默契,君臣相安无事。为了将来能继续把持朝政,宇文泰未雨绸缪,主动将女儿宇文云英嫁给了元钦。元钦与宇文云英自幼青梅竹马,情趣相投,感情非常好。大统十七年(551)三月,元宝炬病逝,元钦即位,册立宇文云英为皇后。宇文云英从小就对烈女很感兴趣,“好陈列女图,置之左右”,当了皇后更加“志操明秀”,元钦对她不但“专宠后宫”,而且“不置嫔御”(《北史·后妃传》)。不置嫔御,就是除了皇后,不设置其他嫔妃御女,这既有惧怕岳父宇文泰的因素,也是元钦对宇文云英“深重之”的体现。在中国历史上,明确记载一生只守着一个女人的皇帝,恐怕也只有元钦了。

元钦对宇文皇后很专一,对国家大事也很关心。还是太子的时候,元钦就看不起甘当傀儡的父亲,更不满专权独断的岳父,于是暗下决心,将来即位之后决不受他人摆布。尽管他雄心勃勃,但大权却依然牢牢掌握在宇文泰手中,元钦只能一切遵循旧序。宇文泰也确实很能干,短短两年时间,不但开拓了疆域,还使得国家逐渐兴盛,内部安定。元钦二年(553)二月,宇文泰辞去丞相、大行台之职,只担任都督中外诸军事,目的是想让元钦多管一些政事。对此,一直梦想朝纲独断的元钦显然不满意。十一月,“尚书元烈谋杀宇文泰,事泄,泰杀之”。元烈一案与元钦有没有关系,史书中没有明说;但是,对于元烈之死,元钦颇“有怨言”(《北史·魏本纪》)。由此可以推断,元烈可能是元钦的一个心腹,谋杀宇文泰应该就是元钦所指使。元烈死后,元钦再也坐不住了,于是加紧“密谋诛太师泰”(《资治通鉴》)。

元钦三年(554)正月,元钦将行动计划告诉了临淮王元育、广平王元赞两位心腹宗室,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元烈一案已经引起了宇文泰的警惕,加上宇文泰军权在握,羽翼众多,两位王爷觉得没有胜算,“并垂泣谏,帝不听”(《北史·魏本纪》)。当时,宇文泰的另外三个女婿李基、李晖、于翼均掌管禁军,且都是宇文泰的“心膂”。元钦因急于干掉宇文泰,又苦于身边无人,竟然荒唐地想联合三位连襟一起发动政变,对付岳父,真可谓病急乱投医。结果,没等元钦动手,三人就提前向宇文泰告了密,“由是魏主谋泄”。宇文泰见元钦不识好歹,便于当年二月“废魏主,置之雍州,立其弟齐王廓”,元钦的皇帝生涯就此结束。两个月后,元钦被宇文泰“鸩杀”(《资治通鉴》),享年三十岁,谥号废帝。

元钦死后,宇文云英痛不欲生,不久便“亦以忠于魏室罹祸”(《北史·后妃传》),追随元钦而去。开辟鸿蒙,谁为情种?与其说宇文皇后“忠于魏室”而死,不如说她是不满父亲而以死抗争,忠于丈夫而以身殉情。宇文云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为丈夫殉情的皇后。这一贞烈壮举,或许是对死去的元钦——中国历史上真正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在天之灵的一种告慰了。

政治统治

西魏整顿经济,订立财政计划,鼓励农业生产,关中地区的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财政收入、经济实力、军事力量大大加强。537年秋,高欢亲率20万大军分三路进攻西魏,宇文泰以一万精兵迎战,在沙苑经过血战打败高欢。东魏军队元气大伤,一蹶不振。而西魏在沙苑战后蒸蒸日上。宇文泰乘胜东进,占领了山西、河南的大片地区。此后西魏又趁南梁内乱攻取了巴蜀和江陵,使西魏疆域扩大到四川和湖北一带。宇文泰为西魏灭亡东魏,直至最后为隋朝统一开启了大门。

西魏元钦时期,继续沿东汉末年的州郡县制。当时因北方战乱,大批北人举族南徙长江中下游定居避乱,其聚居区仍沿用北方原西魏官员籍的州郡县旧名,于是各地出现大量侨州、侨郡、侨县,造成地方政治制度混乱。

西魏元钦时期,对军队进行统一指挥和训练,有利于中央政权的加强。继续推行均田制。根据敦煌文书《西魏大统十三年计帐》可知,均田制下的授受虽已实行,但授田不足额却是普遍的现象。当时最普遍的一种力役为“六丁兵”,即每个丁男在六个月内为政府服役一个月,一年内要服役两个月。权臣宇文泰对这些统治经验非常重视,颁行为“六条诏书”,作为施政纲领。并专门组织中下级官吏学习,规定不通晓这六条及计帐的人,不能当官。十六年,又正式建立由八柱国分掌禁旅的府兵制。府兵共有兵力约五万,除宇文泰和宗室元欣外,分别由六个柱国大将军统领。

西魏政权建立后,颁布二十四条新制,后又增加至三十六条,称为“中兴永式”。其主要内容是:严禁贪污﹑裁减官员﹑置立正长(正即闾正﹑族正,长指保长。保﹑闾﹑族为地方基层组织名称)﹑实行屯田﹑制定计帐(预计次年赋役的概数)和户籍等制度。关中大族出身的苏绰把汉族封建统治的经验总结为六条:清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

经济发展

西魏帝元钦时期的手工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冬官”之下,设有工部、匠师、司金、司水、司玉、司皮、司色、司织等大小50多个部门,较之北魏,分工更为详尽。一些官手工场,规模巨大,如夏阳诸山的铁冶,营造军器,拥有工匠8000人;一些工艺品,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西魏文帝时造的“仙人”、“水芝”二欹器,精巧绝伦,令人叹为观止。此外,北周的盐业十分兴盛,有海盐、池盐、井盐,还有制成虎形,以供祭祀和接待宾客之用的“形盐”和作药用的“饴盐”。政府垄断盐业,凡百姓取用,都要征税。

西魏帝元钦时期,由于战争较频繁,对整个社会生产影响较大,修宫室、筑长城等土木工程,给人民带来的徭役还是相当深重;官吏聚敛、贪污之事也时有发生;周武帝灭齐后,有穷兵黩武的苗头出现。然而,无论如何,从大的方面看,西魏北周紧紧抓住了长期以来影响中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即豪强、僧侣地方隐占土地、户口,与国家争夺劳动力;编户的逃亡失散和奴婢杂户的存在这三大问题。

西魏帝元钦时期的均田制,参照了北魏制度,也有一些创新。其主要内容有:有室(已婚丁男)者授田120亩,未婚丁男授田100亩;租调量为有室者每年纳租5斛,绢10匹,绵8两,未婚者纳半数;凡民18—64岁皆纳赋,每年具体所征又视年成而定:亩收4釜(fǔ,音斧,容器。一釜合6.4斗,一说合10斗)为上年,全赋;亩收3釜为中年,半赋;亩收2釜为下年,征1/10;官吏俸禄的发放比例,与征赋额相同。百姓服役年龄为18—59岁,丰年服役1月,中年20天,下年10天;凡征发徭役,家出1人,不得超过。此外,对各种情况下的免赋、免役,也作了具体规定。

由于以上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的实施,均田制的颁行,西魏北周的经济发展得比较快。农业方面,除了关中地区较快地得到了恢复以外,随着益州、荆州及关东地区的产粮区相继并入北周版图,寺院经济的铲除,农业劳动人口、耕地面积猛增,农业基础更为雄厚。屯田规模也扩大了。大统(公元535—551年)初,西魏为满足战争需要,“欲大置屯田”,任命薛善为司农少卿,管理同州夏阳县(今陕西韩城南)二十屯。

军事策略

西魏帝元钦546年九月,高欢亲率大军十余万人,围攻西魏据守的玉壁(今山西稷山县西南),想拔除西魏安在汾水下游的这个钉子。西魏并州刺史韦孝宽镇守玉壁,顽强抵抗,高欢先后采用断水道、火攻、挖地道等战术,围城五十余日,士卒死亡七万多人,未能攻下玉壁,最后高欢染疾,只得解围而去。玉壁之战,高欢倾力而出,攻一孤城五十余天不下,智力皆困,以至愤恚成疾,明年正月,发病而死。自此,西魏扭转了过去的劣势,和东魏势均力敌了。

高欢死后,子澄即位,高澄与手握重兵的侯景不和,畏景权重,欲夺其兵权,侯景以河南十三州之地降于西魏。宇文泰接受了侯景的投降,同时又对机诈权变的侯景十分谨慎,分派大军络绎接收侯景所占土地,并示意景交出军队,入朝长安。其时,高澄在侯景叛变后,也派大军进逼,于是,侯景转而投归萧梁,酿成了一场侯景之乱。在平定侯景之乱的过程中,萧氏兄弟争夺帝位,相互残杀,宇文泰乘机略取土地,夺得汉东、益州、襄阳(今湖北襄樊)等地,控制了长江上游和汉水。

大统十七年(552),侯景败亡,梁武帝第七子萧绎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县)称帝,是为梁元帝。萧绎在侯景未平前,曾称臣于西魏,与西魏订立盟约;西魏以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南),梁以安陆(今湖北安陆)为界,请同附庸,并送质子。既称帝后便不再称臣,宇文泰派使臣宇文仁恕到江陵聘问,梁元帝向宇文仁恕表示,梁已统一,西魏应将所占梁、益、襄阳等地归还梁朝。

宇文仁恕还告宇文泰后,泰认为既已取得梁、益,就应进一步规取江汉,恰巧此时萧绎侄萧詧入朝西魏,请求出兵击绎。于是西魏恭帝元年(554)九月,宇文泰命于谨、宇文护等率步骑五万,进攻江陵。十一月,城破,梁元帝被处死,魏军挑选江陵百姓男女十余万口,驱归关中,只把一座空城留给萧詧,同时又将原来梁朝控制的雍州诸郡收归西魏作郡县,这样,西魏的疆域扩展到了今四川、湖北一带。

元钦墓志

志文原题“大魏故侍中特进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司州牧司空公钜平县开国侯元君之神铭”。志文称其“宦通两京,首登三事,燮阴阳于四海,谐水土于天下”,“三河六辅之民敬之如神明,七相五公之家畏之如雷电”,生前之威势可知。“春秋五十九,以建义元年四月十三日遇害于北芒之阴。……粤永安元年十一月甲寅朔八日辛酉迁窆于西陵之阿。”元钦死于河阴之变,此志刻于公元528年,北魏王朝已近尾声。

墨拓整纸本,已托裱。原石纵82cm,横85cm。拓本37行,行35字,有界格。缺盖。出土于1916年河南洛阳城北张羊村,曾归陶湘收藏。此本无缺损字,当系出土后初拓。

志文书体是标准的“魏碑体”楷书,锋棱毕见。唯撇捺较为丰腴圆润,体现了北魏末向东魏转型期的时代特征。通篇气格雅驯,王家风度俨然,是魏志书法中的上品,应系当时高手书刻。

主要著录有:近代罗振玉《芒洛冢墓遗文三编》、《六朝墓志菁英二编》、《蒿里遗文目录》,吴鼎昌《摹汲轩志石文录》,范寿铭《循园古冢遗文跋尾》,顾燮光《古志新目》,关百益《河南金石志图》,郭永堂《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现代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