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元黄花梨圈背交椅 |
释义 | 元黄花梨圈背交椅,出自中国元朝时期,其椅子的圆形靠背由五截木料拼接而成,靠背板浮雕朵云双螭纹开光。该件交椅迈步宽阔,背板后仰,圈背宽大,绳屉的简朴和踏床上古风盎然的铁活,都不掩其粗犷豪迈的游牧民族的性格;而精致细腻、工艺复杂的铁银的金属饰件,又显示出游牧民族艺术华丽奢靡的一面。 中文名:元黄花梨圈背交椅 年代:元朝 尺寸:69.5厘米×53厘米×94.8厘米 收藏:民间 基本信息名称:元黄花梨圈背交椅 类别:家具 属性:黄花梨 收藏:民间、私家 文物鉴赏元黄花梨圈背交椅,其规格为69.5厘米×53厘米×94.8厘米,该椅子的圆形靠背由五截木料拼接而成,靠背板浮雕朵云双螭纹开光。在构件交接处,包裹缠枝莲纹铁银活,部分已锈蚀。古家具收藏家王世襄先生曾称之为所见交椅中年代最早的一件,制作时间大约在元代。该件交椅迈步宽阔,背板后仰,圈背宽大,绳屉的简朴和踏床上古风盎然的铁活,都不掩其粗犷豪迈的游牧民族的性格;而精致细腻、工艺复杂的铁银的金属饰件,又显示出游牧民族艺术华丽奢靡的一面。 该类黄花梨圈背交椅,是人们出行时使用的坐具。因其腿部交叉,椅具可以折叠,便于携带。该种椅具在过去是达官贵人出行特别是打猎时随行携带的,又叫作“行椅”或“猎椅”。交椅之名称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比如人们常常说某某坐第几把交椅。但是真正知道交椅是什么样子的人却并不多。实际上,如该件元黄花梨圈背交椅的圆形靠背的交椅确实是身份的象征,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有资格使用的。根据传世的实物来看,圈背交椅所使用的材料,特别是进入明代以后,基本上都是贵重材料,如黄花梨、紫檀,也有用大漆髹饰的。因此可以想见,凡有资格使用该种椅具的人,不是达官,便是显贵。交椅的前身是交凳,又叫做胡床,从名称就可以得知原是北方游牧民族常用的东西。纵观中国古代家具的历史,中国人在唐代至五代这一时期经历了一个由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过程,而交椅显然是垂足坐的高椅具,有靠背的交椅出现的年代大致是从唐代开始的。圈背椅具在宋代的绘画中已有出现,而宋元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又一高潮,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以及政治制度的交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圈背交椅的流行大致是从元朝的前身蒙古国时期开始的。该猜测,可以从传世实物中得到一些印证。 交椅因为要经常折叠搬动,比起一般的家具更容易损坏,这也是其存世量极少的原因之一。但当初工匠在设计它的时候,也是考虑到该些因素。比如,在椅具转弯、关节处,以及易于磨损的地方,都加了金属件,装饰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起到加固和防止磨损的作用。功能即是装饰的设计理念,在中国古代朴素的设计观里常常可以体现得非常完满。黄花梨交椅非常人可以染指之物,一是价格奇高,而且在市场上出现的机率几乎为零。交椅经常被搬动而受损严重,而且维修难度非常大,因此特别要尽量少搬动它,尤其是椅腿相交处,过多的折叠会使磨损加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