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元和 |
释义 | 1 古代地名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长洲县东南部置。先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分吴县东部置长洲县。至此三县同城而治。民国在1912年时元和县并入吴县,东部划入昆山县。另有元和年号。 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长洲县东南部置。先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分吴县东部置长洲县。至此三县同城而治。民国在1912年时元和县并入吴县,东部划入昆山县。 2 汉章帝刘炟年号◎ 年号元和是几个不同时期年号的名称,包括: 元和 (汉章帝)。 元和 (唐宪宗)。 元和 (后水尾天皇)。 元和 (黎维宁)。 ◎ 元和(汉章帝)元和(元年:84年八月 - 末年:87年七月)是东汉皇帝汉章帝刘炟的第二个年号。共计4年。 二年二月改历为四分历。 纪年 元和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公元 84年 85年 86年 87年 干支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大事记 85年 东汉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 3 唐宪宗李纯年号元和(806年 - 820年)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在位期间唐朝出现短暂的统一,史称“元和中兴”。 纪年 元和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八年 九年 十年 十一年 十二年 十三年 十四年 十五年 公元 806年 807年 808年 809年 810年 811年 812年 813年 814年 815年 816年 817年 818年 819年 820年 干支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大事记 808年 牛李党争开始。 812年 李恒被立为太子。 814年 吴元济叛乱。 817年 李愬讨平淮西镇。(其后成德、淄青、卢龙亦平服,史称“元和中兴”。) 逝世 812年 杜佑,唐朝丞相,著《通典》(735年出生) 814年 孟郊,唐朝诗人(751年出生) 李吉甫,唐朝地理学家(758年出生) 816年 李贺,唐朝诗人(出生于790年) 819年 11月28日——柳宗元,唐朝文学家(773年出生) 820年 李纯,唐宪宗(778年出生)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 延历(782年八月十九日至806年五月十八日):平安时代桓武天皇之年号 大同(806年五月十八日至810年九月十九日):平安时代平城天皇之年号 弘仁(810年九月十九日至824年正月五日):平安时代嵯峨天皇之年号 正历(795年至809年):渤海康王大嵩璘之年号 永德(810年至812年):渤海定王大元瑜之年号 朱雀(813年至817年):渤海僖王大言义之年号 太始(818年):渤海简王大明忠之年号 建兴(819年至830年):渤海宣王大仁秀之年号 上元(784年起):南诏领袖异牟寻之年号 元封(至808年):南诏领袖异牟寻之年号 应道(809年):南诏领袖寻阁劝之年号 龙兴(810年至816年):南诏领袖劝龙晟之年号 全义(816年至819年):南诏领袖劝利晟之年号 大丰(820年至823年):南诏领袖劝利晟之年号 彜泰(815年至838年):吐蕃可黎可足赞普赤祖德赞之年号 4 日本后水尾天皇年号元和是日本的年号之一,在庆长之后、宽永之前,指的是从1615年到1624年这段期间。这个时代的天皇是后水尾天皇,江户幕府的将军是德川秀忠、德川家光。 改元 庆长二十年7月13日(西元1615年9月5日) 因为后水尾天皇即位与战乱(大坂之役)等灾难而改元。 元和十年2月30日(西元1624年4月17日) 改元宽永。 出典 依照德川家康的命令,采用唐宪宗的年号元和。 元和年间大事 元年 5月 大坂夏之阵。丰臣氏灭亡。 7月 制定武家诸法度、禁中并公家诸法度。 2年 松平忠辉遭到改易。此外,限制英国与荷兰的船只的贸易港仅限于平户与长崎。 5年 福岛正则遭到改易。设置大坂城代。纪伊德川家成立。 6年 江户城的本丸、北丸进行改建工程。 8年 本多正纯遭到改易。 9年 7月 德川家光就任三代将军。制定大奥法度。松平忠直遭到改易。 10年 3月24日 因为禁教的问题,禁止西班牙船前往日本。 逝世 元年 增田长盛(丰臣政权五奉行之一、 享年71岁) 2年 德川家康(江户幕府初代将军)、本多正信 3年 芳春院(前田利家正室 享年70岁) 公元对照表 元和 元年 2年 3年 4年 5年 6年 7年 8年 9年 10年 公元 1615年 1616年 1617年 1618年 1619年 1620年 1621年 1622年 1623年 1624年 干支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