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元代钧窑瓷器 |
释义 | 简介汉语拼音:Yuandai Junyao ciqi 英文名称:Porcelain of the Jun Yao of the Yuan Dynasty 中国元代钧窑系的产品,通称元钧。 工艺特色元代钧窑器的胎不如宋代细润,特征是胎质较粗松,呈色白、灰白、黄、红、黑。积釉肥厚,浑浊失透,多棕眼,釉泡,光泽较差。施釉不到底,圈足宽厚外撇,内外无釉,足内胎面常留有尖状痕迹。 元代钧窑器多施以天蓝、灰青、月白色釉,并涂抹含铜釉药,经高温还原后呈现红、蓝、紫色的斑块。由于钧窑釉质肥厚失透,刻、划、印花不易显露,所以除了饰以彩色斑块外,也常采用堆贴花为饰。 历史传承钧窑肇始于北宋,在河南省禹县八卦洞烧制成功贡御瓷,制作精工,以铜红釉的玫瑰紫、海棠红、天青诸色为代表作。元代时,北方诸名窑均承袭这一工艺,成为这时的一个主要的窑系诸如河北省的磁县、曲阳,河南省的安阳、鹤壁、修武、浚县、淇县、新安、禹县、临汝、郏县、内乡、鲁山、宝丰、林县,山西省的浑源、怀仁、临汾、介休,内蒙古自治区的包头等地,均在烧制。这些窑场大量生产日用瓷器,工艺技术较粗糙,与宋代禹县烧造的精品相比,较为逊色。器型一般厚重,有长瓶、胆式瓶、花口莲座瓶、三足炉、筒式炉、荷叶盖罐、双系罐、鸡心式罐、执壶、 枕、收口碗、墩式碗、鸡心式碗、 缸、洗、盘、碟,亦烧大器。 存世作品钧窑折沿大盆,河北省保定出土。口径达42.7厘米,月白色釉,红斑多块。河北易县出土的有盖长瓶饰条状红斑。 摩羯耳瓶,1972年北京后桃园元代遗址出土。花口,莲座,造型别致,高达63厘米。 堆花三足大炉,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出土。胎厚、器型庄重,颈部堆贴麒麟,腹饰兽面,双鱼耳,天蓝釉温润凝厚,颈部未施釉的方块里阴刻“己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铭文,为元代中期至大二年(1309)所造。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