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预防医学
释义
1 预防医学专业

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宏观与微观的技术手段,研究健康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阐明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制定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已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为目标的一门医学科学。

基本研究内容

一、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的带头学科,又是预防医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健康和疾病分布的决定因素,制订和评价防治对策的科学,它围绕着时间、地点(空间)和人群的各种特性来研究,不但研究传染病和慢性病,也研究健康现象(如智慧、心理、发育);不但研究自然因素,还研究管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流行学可带动基础医学的研究,如在冠心病流行学研究中发现,缺少体力活动可增加低密度脂蛋白(LDL,加快胆固醇的积蓄。增加体育锻炼可增加高蜜度脂蛋白(HDL)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比例,可对抗胆固醇的积蓄,防止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发生。而这一事实的机制,是基础医学研究的课题。流行病学又可带动临床医学的研究(称临床流行学),带动其他卫生学科的研究,如有人根据流行学研究结果,得出人群中某些致病因素的基础水平,为制订卫生标准提供依据。从宏观与微观方面看,流行学分为健康流行学、管理流行学、血清流行学、遗传流行学,肿瘤流行学、移民流行学筹。从研究程序方面又分为:描述性流行学,阐明时间、空间和人群的分布;分析性流行学,即假设有关联因素后,通过宿主、环境的对比研究,探讨发病的因素;实验流行学、在分析性流行学基础上,控制有关因素,在人群中进行实验观察,故又称干预性流行学,在实验流行学的基础上若再抽象化,形成数学模型,以便于准确地衡量各成分的作用,预测流行趋势,称理论(数理)流行学,这是一门值得注意的正在形成中的新学科。

二、卫生学

卫生学是研究人类生活和劳动所处的内外环境对健康的影响,改善卫生条件,增进健康的学科。如按研究因素区分,研究环境(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对健康影响的情况,有环境卫生学;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影响的情况,有劳动卫生学,研究饮食和营养因素对健康影响的情况,有营养(食品)卫生学:研究放射污染对健康影响的情况,有放射卫生学;研究心理因素对健康影响的情况,有心理卫生学等。如按研究对象划分,有围产期、儿童期、青年、老年和妇女的特殊卫生问题,又有围产期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学,等等。研究学校、军队活动的卫生问题,有学校卫生学、军队卫生学等。还有卫生教育学、卫生统计学、卫生检验,等等。

与预防医学有关的边缘学科,还有医学昆虫学、卫生化学、卫生工程学、医学地理学、放射免疫学等。这里特别介绍两门正在蓬勃发展的边缘学科,即社会医学和环境医学。

社会医学虽然在1848年欧洲已经有人提出社会医学这一名称,但只是在一百年后,即二十世纪下半叶,这一学科才迅速发展起来。社会医学又称社会卫生学、社会病理学、社会诊断学等。它应用流行学、统计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方法,研究社会因素(政治、法律,文化、行为、保健组织管理等)和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制订社会措施,从而保护和促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保证人们积极地、全面地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使医学科学成就最有效地为增进人民健康服务。它的内容包括流行学、统计学、医学社会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也包括行为医学、医学心理学和社会预防医学等。它从社会环境角度研究预防医学问题,是预防医学发展的新阶段(社会预防)。本世纪以来,特别是五十年代以后,人们对医学,从生物到心理、进而到社会的认识层次逐步深化。由于医学模式的发展、系统理论的产生和电子计算机的推广,促进了社会医学的发展。同时,管理科学吸收了先进技术,结合医学卫生管理而产生了管理医学这门科学。把卫生纳入社会系统,用系统(工程)理论指导卫生事业的管理,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加上慢性病、老年病、精神病和残废者增加,以及疾病构成的变化,促使“社会医学和卫生管理学”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它是医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各国应根据其社会特点,确定社会医学的重点研究内容。

环境医学 环境医学是环境科学的重要分支。环境污染问题在本世纪上半叶随着工业化和都市化而日益突出。三十一四十年代发生几起严重污染引起的疾病和死亡事件。五十年代环境科学诞生,它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理论,用数、理、化、工程学和医学等原理和方法,对人类活动引起的空气、土壤、水质与生物环境质量变化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环境科学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起来,用行政、立法、经济和组织等措施保护环境。环境医学是边缘学科,也和社会医学一样,广泛采用流行学、统计学等方法。它已突破传统的环境卫生范畴,着重研究自然、社会、生态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它可分为环境统计学,环境病理学、环境毒理学、环境流行学等。随着社会进展,环境医学的任务日趋艰巨,我们不能沿用传统的与环境协调方法来处理今天(现代化过程)产生的环境生态平衡破坏问题,而要高瞻远瞩,从战略上远景规划上研究现代化过程中的环境再循环问题。这是环境医学的重要任务。

专业综合介绍

预防医学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它是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以人群为对象,而不是仅限于以个体为对象。医学发展的趋势之一,是从个体医学发展到群体医学,今天许多医学问题的真正彻底解决,不可能离开群体和群体医学方法。

特点

预防医学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预防为主要思想指导,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规律,制定预防人类疾病发生的措施,实现促进健康,预防伤残和夭折为目的的一门科学。预防医学的特点包括: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工作重点是健康和无症状患者,对策与措施更具积极预防作用,更具人群健康效益,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研究重点是环境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

预防医学的任务要求它必须高瞻远瞩,面向医学的未来,从战略的高度考虑人类的疾病和健康问题。该学科应用现代医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人体健康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制定疾病防治策略与措施,以达到控制疾病,保障人民健康,延长人类寿命之目的。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该专业日益显示出其在医学科学中的重要性。

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从战胜天花、霍乱和鼠疫等烈性传染病的经验中,逐渐建立起相对完善的预防医学理论及体系。1949年后,中国卫生防疫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看看我们手臂上部的那个“小花”,就是在出生后不久接种的“牛痘疫苗”,是预防天花的,这种病曾在欧洲和中国夺去无数人的生命,即使幸免一死,也会在脸上留下大大小小的“麻子”。而近几年中国出生的小孩已不再接种这种疫苗,因为“天花”这种病菌已经在中国彻底消失了。

要求

预防医学的任务要求它必须高瞻远瞩,面向医学的未来,从战略的高度考虑人类的疾病和健康问题。预防医学培养出的人才有超前性和远见思想,能从整体把握大局。调查分析是预防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需依赖现场观察和实验研究两类分析手段,多采用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方法,学生会接受系统的统计学、计算机等科目的教育。

前景

现在几乎每所医学院校都开设有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后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预防医学人才的供给远远赶不上需求,而且相对人数要远少于临床医学专业,所以本专业毕业生有较多选择,想继续深造,可以读硕士、博士,对预防学中的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想参加工作,也有比较广的就业面,可以到政府的卫生部门,从事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经济政策的制定等等,到各级卫生保健机构从事医疗服务,到科研机构进行预防疾病方案的设计、实施等。

专业代码

100201

专业教育发展状况

国外预防医学发展历程

预防医学是随着现代医学和统计学、微生物学的先后创立而逐步发展完善的。预防医学创立于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后的欧洲,那时并没有专门的预防医学教育和专门从事预防医学的人才,而是由一般医护人员担任。直到20世纪一战之后,由于非常缺乏解决人群卫生问题的专业人员,因此欧美发达国家和俄罗斯都纷纷在医学院校开设了预防与社会医学系、公共卫生系等,主要进行学生时期和毕业后教育。二战之后,公共卫生医师的作用更加受到重视,欧美各国和俄罗斯都开设了专门的公共卫生学院。

欧美各国都非常重视公共卫生事业的健全与完善,有完整的卫生防疫和社会医疗体系。因此,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的公共卫生专业教育很发达。据世界卫生组织94年统计,欧美54个国家,公共卫生学校已有284座,其毕业生将主要从事环境监控、卫生宣教、卫生立法等工作。国际教育现状以美国为例:美国目前有近30年独立的公共卫生学院,其生源为已完成本科教育的医学和非医学专业学生。美国公共卫生教育的总方针是“立足群体,紧密结合群体治疗和预防”,基础开设统计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营养学、卫生工程学、管理学、病因学等等。专业课都与群体和社区有关:包括流行病学、卫生教育、疾病控制规划、公共卫生计划、环境卫生学、卫生管理学、应用营养学、职业卫生学、卫生信息系统等。主要课堂不是在教室,而是在社区。美国这一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

中国预防医学发展历程

中国的预防医学专业创立于动荡的战争年代。抗日战争爆发后,大批难民、伤员的出现使传染病和感染病广泛存在,国统区内北平、上海、重庆等大城市综合大学的医学院,开设了公共卫生学系,招收了少量公共卫生专业学生。解放区于1940年在延安创办中国医科大学,也开设了预防医学专业,培养了一批公共卫生专业人才,为建国后预防医学专业教育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解放初期,中国广大地区群众在饱受战火摧残之后处于贫病交加,各种疫病广泛流行,繁重的防治工作,急需大量专业人才。1950年,卫生部提出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并在部分高等医学院校中开办了公共卫生专业。1954年8月,卫生部召开了第十届全国高等医学教育会议,确定预防医学专业学制为5年,从1955年起执行。1955年初,卫生部决定将现有9处公共卫生专业调整合并为6处。1955年秋,按全国六大行政区划分,设立北京医学院卫生系、哈医大卫生系、山西医学院卫生系、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已并入复旦大学)卫生系、武汉医学院卫生系、四川医学院卫生系,当年,全国公共卫生专业学生1702人。1958年“大跃进”时期,全国17个省、市的医学院校盲目追求数量,又先后建立卫生系17处,到1962年夏,17处卫生系,都先后下马,仍保留原6处,设备师资稳中有升,招生规模与前持平。

改革开放之后,预防医学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原六处卫生系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81年,四川医学院设置了卫生检验专业,武汉医学院增设了环境医学专业。

1985年4月,哈尔滨医科大学在原卫生系基础上。首先建成了公共卫生学院,设有卫生、卫生检验、卫生管理、营养与食品卫生4个专业,共15个教研室。继之,北京医科大学(已并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上海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2000年并入四川大学)、同济医科大学(2000年已合并新成立华中科技大学)都先后建立了公共卫生学院,到95年,全国共有公共卫生院系共41处,招生总数达5753人。1981年始,哈医大等原六处医学院的卫生系的开始招收硕士以上研究生。至1995年,已有十所医科大学开设了研究生专业,北医大、上医大、协和医科大学相继成立了研究生院,西安医科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还与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合办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招生20名,学制3年。据有关部门统计,到98年,中国公共卫生专业已培养硕士生648人,博士生32人。

预防医学发展前景

目前国际上正在普遍推广“美国模式”。随着西方各国社会医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社会医疗将成为医疗体系的主导,而日益严重的环境卫生问题和由此引发的职业病流行病也将成为危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所以美国公共卫生教育所倡导的“立足群体、立足社会”的原则以及将公共卫生教育从医学领域向社会领域过渡的方针被日益接受,而且将随着西方社会“追求健康,回归自然”的思潮而大行其道。可以做这样的展望,公共卫生专业教育的独立性将越来越突出,将不再仅是医学范畴,而是医学、社会学、环境学多学科教育的集合。

中国的经济收入和文化素养正在不断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也由被动接受治疗转向主动预防、追求健康上来。中国政府已明确提出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并已明确做出承诺。因此,目前国家对预防医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将进一步提高,投入将进一步增加,招生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同时课程设置将更趋向于社会学、环境学等非医学类的比例。以此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对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需求。由于该专业在中国的状况一直比较好,所以其供求应该基本上可达到平衡,但其仍将是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热点专业。

专业培养

该专业培养从事预防医学实验工作与科研工作,具有一定卫生管理知识和外语水平的卫生医师。学生在掌握一般临床医学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能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从事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

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预防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卫生检测技术,能在卫生防疫、环境卫生或食品卫生监测等机构从事预防医学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卫生检测技术、疾病控制等基本训练,具有卫生防疫、控制传染病与职业病、改进人群环境卫生条件、实施食品卫生监督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防疫工作的基本能力;

2.掌握对人群劳动、生活、学习、环境和食品进行卫生检测和监督的基本能力;

3.具有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和疾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健康措施与计划的能力;

4.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5.熟悉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熟悉健康教育工作;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及统计分析的基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毕业生就业方向

毕业生的就业方向(需求人数从多到少):

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2、中国卫生监督(CNHI)

3、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4、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

5、医院

6、卫生行政部门

7、高校教师

就业需要的职称:公共卫生执业医师

学科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预防医学

辅助学科:临床医学

主要课程:医用生物学:理论+实习两部分;学习细胞结构,基因复制,蛋白质转录,遗传病;入门学科;基础医学院学习;

无机化学:理论+实习两部分;学习与医学相关的无机化学;入门学科;基础医学院学习;

有机化学:理论+实习两部分;学习与医学相关的有机化学;入门学科;基础医学院学习;

医用物理学:理论+实习两部分;学习与医学相关的物理学;入门学科;基础医学院学习;

高等数学:简单的高等数学,主要用于理解后期药理学中的药动学和药代学;入门学科;基础医学院学习;

人体解剖学:理论+实习两部分;形态学,学习正常人体的结构;重要学科;基础医学院学习;

组织与胚胎学:理论+实践两部分;形态学;用于学习正常人体在显微镜及电镜下的结构,胚胎的发育过程;重要学科;基础医学院学习;

生物化学:理论+实践两部分;从分子的水平学习生命体内的一切化学过程;重要学科;基础医学院学习;

医学微生物学:理论+实践两部分;学习对人有危害的微生物及其对人体形成危害的主要原因;一般学科;基础医学院学习;

免疫学:理论+实习两部分;学习人体的免疫机制,后期会研究到分子水平;一般学科;基础医学院学习;

生理学:理论+实践两部分;研究正常人体得以维持正常状态的机理、机制;重要学科;基础医学院学习;

人体机能实验学:生理学的实践部分;重要学科;基础医学院学习;

人体寄生虫学:学习各种人类寄生虫的生活史,对人体危害的机理,诊断及治疗方法;一般学科;基础医学院学习;

病理学:理论+实践两部分;研究人体在患病状态下的组织改变及代偿机制,组织损伤的修复过程;重要学科;基础医学院学习;

药理学:理论+实践两部分;研究各类药物在人体的代谢机理,作用机制,副作用;重要学科;基础医学院学习;

诊断学:理论+实践两部分;研究疾病的诊断手法;重要学科;基础医学院学习;

眼科学:学习眼类疾病及诊治;了解学科;临床医学院学习;

耳鼻喉科学:了解耳鼻喉类疾病及诊治;了解学科;临床医学院学习;

医学影像学:学习利用X光片、CT、B超、核磁共振等资料进行诊断的能力;了解学科;临床医学院学习;

传染病学:理论+实习两部分;研究各类传染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与流病的根本区别在于个体与群体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一般学科;临床医学院学习;

妇产科学:了解妇科疾病及产科流程;了解学科;临床医学院学习;

儿科学:理论+实习两部分;儿童的成长发育,常见病,重要病的诊断、治疗;了解学科;临床医学院学习;

内科学:理论+实习两部分;了解常见的内科病;了解学科;临床医学院学习;

外科学:理论+实习两部分;了解常见的外科病;了解学科;临床医学院学习;

放射防护:研究放射性物质,放射线及其防护措施,防护效果;一般学科;公共卫生学院学习;

卫生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医学上的应用,确定相关的医学事件是否是必然的,必然的可能性是多少;精髓学科;公共卫生学院学习;

卫生化学:理论+实习两部分;倾向于卫生检验,主要是对未知物的定性定量;重要学科;公共卫生学院学习;

流行病学:方法学;通过人群在人员、地区、时间上的健康状态反应差别来确定可疑的对人体有害的因素,在无病、病初及病中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有害因素的危害效应,最大限度的保护人群;精髓学科;公共卫生学院学习;

卫生毒理学:理论+实习两部分;方法学;通过动物实验判定某化学物质是否对人体有害,以及有害的程度及有害机理,制定化学物质的安全接触限值;精髓学科;公共卫生学院学习;

环境卫生学:理论+实习两部分;人所生活的环境中有可能对人体造成损害的各种因素的研究,提出防护措施;重点学科;公共卫生学院学习;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理论+实习两部分;两门学科的合并,分为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两部分,营养学探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人体的需要量,食品卫生学重在研究食品污染的原因及有效的防护措施;重点学科;公共卫生学院学习;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理论+实习两部分;研究各种职业有害因素及防护;重点学科;公共卫生学院学习;

儿童少年卫生学:从人群的角度来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重点学科;公共卫生学院学习;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把人做为一种社会动物来进行研究,探讨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的心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重点学科;公共卫生学院学习。

各科目的整体结构:

1、卫生毒理学和卫生统计学是预防医学的基石,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的上层建筑,架设在卫生毒理学和卫生统计学这两块基石之上,构成了整个预防医学的骨架。

2、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儿少卫生,劳动卫生是预防医学骨架的具体运用实例,是卫生毒理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在小范围内的具体运用,自成体系。

3、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是预防医学的血肉,血肉和骨架的交融产生了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儿少卫生和劳动卫生。

其他信息

本科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相近专业:临床医学

与临床医学的联系与区别

项目 临床医学 预防医学

基础医学 重点修习 重点修习

临床医学 重点修习 稍做了解

预防医学 稍做了解 重点修习

医师种类 临床医生 预防医生

治疗方法 个体治疗 群体治疗

处方权 有 无

隶属 临床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别名 医疗系 卫生系

相关解释:重点修习:全面掌握,全面理解,考核难度高;

稍做了解:知道或听过,大概有印象,考核难度一般。

开设院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五年制本科)

南方医科大学(五年制本科)

广州医学院(五年) 安徽理工大学(五年)滨州医学院(五年)

重庆医科大学(五年) 贵阳医学院(五年) 昆明医学院(五年)

兰州大学(五年) 青海医学院(五年) 宁夏医学院(五年)

新疆医科大学(五年) 首都医科大学(五年) 天津医科大学(五年)

华北煤炭医学院(五年) 河北医科大学(五年) 山西医科大学(五年)

内蒙古医学院(五年)内蒙古科技大学(五年) 沈阳医学院(五年) 辽宁师范大学(五年)

北华大学(五年) 哈尔滨医科大学(五年) 齐齐哈尔医学院(五年)

南京医科大学(五年) 温州医学院(五年) 安徽医科大学(五年)

福建医科大学(五年) 江西医学院(五年) 济宁医学院(五年)

郑州大学(五年) 南华大学(五年) 广东药学院(五年)

广西医科大学(五年) 中央民族大学(五年) 东南大学(五年)

南通大学(五年)北京大学(七年-本硕连读) 中国医科大学(五年)

吉林大学(五年) 复旦大学(五年) 山东大学(五年)

华中科技大学(五年) 中南大学(五年)中山大学(五年)

四川大学(五年) 西安交通大学(五年) 陕西中医学院(五年)苏州大学(五年)

浙江大学(五年) 武汉科技大学(五年) 蚌埠医学院(五年)

皖南医学院(五年)宜春学院(五年) 武汉大学(五年)

泸州医学院(五年) 潍坊医学院(五年) 广东医学院(五年)新乡医学院(五年)

佳木斯大学(五年)河南中医学院(五年)厦门大学(五年)

湖南师范大学(五年)辽宁医学院(五年)

2 200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书籍

图书信息

书 名: 预防医学

作 者:孙要武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1

ISBN: 9787117120364

开本: 16开

定价: 29.00元

目录

绪论

一、预防医学概述

二、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三、三级预防策略

四、循证医学及其应用

五、预防医学展望

第一章 预防服务

第一节 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

一、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概述

二、健康危险因素评估

三、健康维护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第二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概述

二、健康促进的实施

三、健康咨询

第三节 健康相关行为及其行为干预

一、行为与健康

二、成瘾行为的干预

三、体力活动促进

第四节 社区预防服务

一、社区预防服务的概念及特点

二、社区预防服务的内容

三、社区预防服务项目实施与管理

第二章 合理营养与健康

第一节 营养的基本概念

一、营养与营养素

二、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第二节 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一、宏量营养素与能量

二、微量营养紊

第三节 合理营养与膳食指导

一、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

二、膳食指南与平衡膳食宝塔

第四节 特殊人群的营养指导

一、孕妇与乳母营养

二、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营养

三、老年人营养

四、病人营养

第三章 社区环境卫生

第一节 社区环境污染的危害与控制

一、环境与环境污染

二、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三、环境污染的健康效应

四、环境污染物的危险度评价

五、环境污染的控制

第二节 饮用水安全与卫生

一、饮用水与健康

二、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学评价

三、饮用水安全的卫生学措施

第三节 住宅卫生与室内空气污染

一、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与特点

二、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疾病

三、室内空气污染的防制

第四章 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

第一节 食品安全与食品污染

一、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

二、食品污染与食品污染物

三、各类食品的污染及其防制

第二节 人畜共患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一、人畜共患传染病及其防制

二、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及其防制

第三节 食物中毒

一、食物中毒概述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

三、真菌毒素和霉变食品中毒

四、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五、化学性食物中毒

六、食物中毒调查与处理

第五章 职业性卫生服务与职业病管理

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健康损害

一、物理性有害因素

二、化学性有害因素

三、生物性有害因素

四、不良生理、心理因素

第二节 职业卫生服务与健康监护

一、职业卫生服务

二、职业人群健康监护

第三节 职业病与职业病管理

一、职业病概述

二、常见职业病

三、职业病管理

第六章 疾病预防与控制

第七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急策略

第八章 卫生系统与医疗保障

第九章 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

第十章 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学方法

实习指导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

《预防医学(第4版)》将部分课堂教学内容以案例形式放在“实习指导”中,期望能把实习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本教材主要作为临床医学及护理、检验等专业三年制学生的必修课教材,也可以作为国家助理执业医师考试的备考参考书。同时编写的配套教材《预防医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2版,便于同步用于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3 2010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书籍

图书信息

书 名: 预防医学

作 者:唐军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6月22日

ISBN: 9787030195661

开本: 16开

定价: 28.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教育部关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借鉴国外PBL教学模式,融典型案例于教材中,案例引导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本教材注重贯彻"三基",体现"五性",本教材的主要对象是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目的在于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掌握三级预防策略。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疾病预防保健策略,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社区卫生服务,环境与健康,生活环境与健康,食物与健康,职业环境与健康及流行病学理论与方法。

4 200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书籍

图书信息

书名:预防医学(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ISBN:711706907

作者:孙贵范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定价:38

页数:357

出版日期:2005-8-1

版次:1

开本:大16开

包装:平装

简介:

我国医学教育随着社会经济及医药卫生的迅速发展正面临着从规模扩大到内涵式发展的变革,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医学博士的培养模式已基本确定。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要从一次性的教育,培养技术型、应试性人才的教育模式转变为终身性的教育,培养综合型、创新性的人才。为适应我国医学教育培养模式与培养目标的转变,教育部及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组织编写一套全国高等学校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2004年4月和11月,在北京召开了两次主编人会议,《预防医学》是其中一门。根据教材会议精神,八年制教育要突出培养精英目标——医学博士。整套教材要体现系统整合和整体优化。教材编写中必须强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在突出“三基”的基础上做到更新、更精、更深。编委们提出,《预防医学》在本套教材中是惟一全面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一本教材,应围绕群体、环境和预防的基本观念,使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同时,获得和强化预防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对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与控制等的了解。在编写过程中,注重体现教改成果,明确教材定位;在取材上,力求立足国情,充分运用本国资料,又注意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博采众长。 全书共分三篇十六章。将“环境因素与疾病”编写为第一篇,包括“人与环境、生活环境与健康、职业环境与健康、食物与健康、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第二篇为“人群健康研究中的流行病学方法”,重点加强学生掌握现代流行病学方法,增强科学研究能力。第三篇“健康促进与疾病控制”重点介绍了卫生保健策略、措施及社区卫生服务,并在加强疾病预防与控制编写力度的基础上,突出介绍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与控制策略等内容。

目录:

绪论

一、预防医学的概念与内容

二、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

三、医学模式和健康观

四、健康促进与疾病控制

五、2l世纪公共卫生问题及预防医学的任务

第一篇 环境因素与疾病

第一章 人与环境

第一节 人类生存环境

一、环境的概念

二、构成环境的因素

三、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第二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一、人与环境的统一性

二、人对环境的适应性

三、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 环境污染及对健康的影响

一、环境污染物

二、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三、影响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因素

第二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空气

一、大气污染

二、居室空气污染

第二节 水

一、水资源及水的卫生学意义

二、水污染与水中主要污染物

三、水污染引起的健康危害

四、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简介

第三节 地质环境和土壤

一、地质环境和土壤的卫生学意义

二、生物地球化学疾病

三、土壤污染的健康危害

第三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来源和分类

二、职业性损害

三、职业性损害的防制

第二节 职业病概述

一、职业病的概念

二、职业病范围

三、职业病的特点

四、职业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五、职业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第三节 职业性中毒

一、概述

二、重金属

三、有机溶剂

四、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

五、刺激性气体

六、窒息性气体

七、农药

第四节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一、概述

二、矽肺

三、煤工尘肺

四、硅酸盐肺

第五节 物理因素职业病

一、概述

二、高温

三、噪声

四、振动

五、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第六节 职业性肿瘤

一、概述

二、职业性肿瘤的特征

三、职业性致癌物分类

四、常见的职业性肿瘤

五、职业性肿瘤的预防原则

第七节 工作有关疾病

一、概述

二、常见工作有关疾病

第四章 食物与健康

第一节 营养与健康

一、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素

二、不同生理状态下人群的营养

三、合理营养

第二节 营养相关疾病

一、肥胖

二、糖尿病

三、心血管疾病

四、骨质疏松症

第三节 病人营养

一、病人营养状况评价

二、围手术期营养

三、肠内肠外营养

第四节 食品安全

一、食品污染

二、食品添加剂

三、转基因食品

第五节 食源性疾病

一、概述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

三、真菌毒素和霉变性食物中毒

四、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五、化学性食物中毒

六、其他食源性疾病

第五章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第一节 社会因素与健康

一、概述

二、社会经济

三、文化

四、家庭

五、卫生事业发展

第二节 心理因素与健康

一、概述

二、应激

三、生活事件

四、个性

五、情绪

六、心身疾病及其防治

第三节 行为因素与健康

一、行为与行为医学

二、健康相关行为

三、疾病行为

第二篇 人群健康研究中的流行病学方法

第六章

流行病学方法概述

第一节 流行病学发展简史

一、学科形成前期

二、学科形成期

三、学科发展期

第二节 流行病学的定义与任务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

二、流行病学的任务

三、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与基本特征

一、观察法

二、实验法

三、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的发展

五、流行病学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疾病分布的基本概念

一、疾病的人群分布

二、疾病的时间分布

三、疾病的地区(空间)分布

四、疾病频率的测量指标

五、疾病流行强度的描述

第七章 现况研究

第一节 概述

一、现况研究的概念

二、现况研究的目的及应用范围

三、现况研究的特点与种类

第二节 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一、明确调查的目的

二、确定研究对象

三、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

四、确定收集资料的方法

第三节 现况研究的资料分析

第四节 现况研究的优缺点及偏倚控制

一、现况研究的优缺点

二、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与质量控制

第八章 队列研究

第一节 概述

一、队列研究的概念

二、队列研究的目的及应用范围

三、队列研究的特点与分类

第二节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队列的选择

二、研究队列的分组

三、研究队列的样本含量估算

四、研究队列的随访

第三节 队列研究的资料分析

一、人时数的概念与计算

二、联系强度的测定及其可信区间估计

三、标化指标

四、多因素分析

第四节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及偏倚控制

一、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二、队列研究中常见的偏倚与控制

第九章 病例对照研究

第一节 概述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

二、病例对照研究的目的及应用范围

三、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与分类

第二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一、明确研究目的

二、选择研究对象

三、样本含量估计

第三节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整理分析

一、资料的整理

二、资料的分析

第四节 病例对照研究中的优缺点及偏倚控制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二、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控制

第十章 实验性研究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二、基本特点

三、主要类型

四、用途

五、主要优缺点

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

一、明确实验目的

二、选择实验现场

三、选择研究对象

四、估计样本含量

五、设立对照

六、随机化分组

七、干预措施的给予及盲法的应用

八、确定结局变量

九、确定实验观察期限

十、对象的随访和资料收集

十一、资料分析与结果解释

第三节 各类实验性研究的特点

一、临床试验

二、现场试验

三、社区干预试验

第十一章 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二、试验的条件

三、试验的目的

四、筛检应用的原则

五、筛检中的伦理学问题

第二节 评价

一、评价方法

二、评价指标

三、偏倚及其控制

第三节 试验方法的建立

一、试验指标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三、判断标准

第四节 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

一、联合试验

二、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

三、优化试验方法

第十二章 病因的概念与因果推断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一、病因概念的发展史

二、必需病因和充分病因

三、现代流行病学的病因观

四、病因的来源

第二节 病因研究方法

一、临床研究

二、实验研究

三、流行病学研究

第三节 病因推导

一、因素与疾病关联性质的判断

二、病因研究的逻辑推理方法

三、病因推断的标准

第十三章 临床决策分析

第一节 概述

一、临床决策分析的概念

二、临床决策分析的基本要素

三、临床决策分析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 决策树分析

一、决策树的组成

二、决策树分析基本准则

三、决策树分析的步骤

四、基于Markov模型的决策树分析

第三节 阈值分析法

一、治疗阈值分析法

二、检查阈值和检查-治疗阈值分析法

三、得一治疗数阈值分析法

第四节 临床决策分析的优点及局限性

一、优点

二、局限性

第三篇 健康促进与疾病控制

第十四章 健康促进与卫生保健策略

第一节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

一、健康促进概念

二、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三、中国卫生工作方针与卫生发展战略

第二节 初级卫生保健

一、概念

二、基本原则

三、任务

四、发展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策略措施

第三节 社区卫生服务

一、概述

二、社区及其构成的要素

三、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义和特征

四、社区卫生服务的任务

五、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

六、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形式和运作

七、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

第十五章 疾病预防与控制

第一节 卫生系统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一、卫生系统

二、公共卫生及其机构网络

三、医疗保健体系

第二节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一、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

二、疫源地与流行过程

三、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四、新发现的传染病和病原体

五、传染病的防制策略

第三节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

一、常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概况

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策略

三、慢性病的第一级预防

四、主要慢性病的筛检

五、慢性病自我管理

六、长期照料

第十六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与控制策略

第一节 定义和概念

一、定义

二、特征

三、类别

四、分级

第二节 应急处理

一、应急预案的指导思想

二、应急预案的原则

三、应急预案的适应范围

四、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预防与控制

一、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

二、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系统

三、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通报系统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

附录一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二 主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5 2006年全国医学院校高职高专教材

书名:预防医学—全国医学院校高职高专教材        

图书编号:2463806        

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定价:25.0

ISBN:781071787

作者:袁玉华主编

出版日期:2006-01-01

版次:1

开本:26cm

简介:

全书分四大篇:第一篇为全球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第二篇为环境与健康;第三篇为人群常见疾病的防制;第四篇为人群健康状况的研究方法。

目录:

绪论

第一篇 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

第一章 卫生保健策略与社区卫生服务

第一节 卫生保健策略

一、全球卫生战略日标

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策略

第二节 初级卫生保健

一、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

二、初级卫生保健的任务

三、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社区卫生服务

一、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

二、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则

三、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

第四节 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一、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价值

二、2l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总日标

三、到2020年全球“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具体目标

第二章 全科医学与自我保健

第一节 全科医学与全科医生

一、全科医学与全科医生的定义

二、全科医学的特点

三、全科医生的能力要求

第二节 自我保健

一、自我保健的概念与作用

二、自我保健的内容与方法

第三节 健康教育

一、健康教育的概念

二、健康教育的目的和主要任务

三、健康教育的坂则与方法

第二篇 环境与健康

第三章 人类的环境

第一节 环境的概述

一、环境的概念、人类生存环境的形成与发展

二、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三、人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防制措施

一、环境污染的概述

二、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与损害

三、环境污染的防制原则

实习一 环境污染案例讨论

第四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空气与健康

一、空气的化学组成与健康的关系

二、空气的物理性状与健康的关系

三、大气污染

四、室内空气污染

第二节 住宅卫生

一、住宅与健康的关系

二、居室的卫生规模

三、住宅的采光和照明

四、住宅的微小气候

第三节 饮用水与健康

一、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

二、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规范与检验指标

三、给水的卫生措施

第五章 食物与健康

第一节 营养素和热能

一、食物与营养的基本概念

二、营养素

三、热能

第二节 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一、粮谷类

二、豆类

三、蔬菜、水果类

四、肉、禽、鱼、蛋、奶类

第三节 合理膳食指导

一、合理膳食的基本要求

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

第四节 特殊人群的膳食

一、孕妇、乳母的合理膳食

二、婴幼儿的合理膳食

三、儿童及青少年的合理膳食

四、老年人的合理膳食

第五节 医院膳食

一、基本膳食

二、治疗膳食

三、试验膳食

第六节 居民营养状况评价

一、膳食调查

二、体格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

实习二 糖尿病病人的食谱

第七节 食品污染与腐败变质

一、概述

二、几种常见食品污染的防制

第八节 食物中毒

一、概述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

三、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四、其他食物中毒

五、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

实习三 食物中毒案例讨论

第六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来源

二、职业性损害

三、职业病的防制原则

第二节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一、生产性毒物的来源及其存在的形态

二、生产性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及在体内的过程

三、职业中毒常见的症状

四、急性职业中毒的急救与治疗原则

五、职业中毒预防原则

第三节 常见职业中毒

一、铅中毒

二、汞中毒

三、苯中毒

四、刺激性气体中毒

五、窒息性气体中毒

第四节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一、概述

二、矽肺

第五节 物理因素与健康损害

一、概述

二、高温作业

三、视屏作业与健康

实习四 职业病案例讨论

第七章 社会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社会因素与健康

一、社会因素的概念和内涵

二、社会因素与健康联系的特点

三、文化因素与健康

四、社会发展与健康

五、家庭与健康

第二节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一、个性心理特征与健康

二、情绪与健康

三、生活事件与健康

四、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第三篇 人群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第八章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第一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一、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二、疫源地及流行过程

第二节 传染病的防制原则

一、传染病的预防

二、传染病的控制与管理

第三节 医院感染

一、概述

二、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

三、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四节 常见传染病的防制

一、结核病

二、病毒性肝炎

三、主要性传播疾病

……

第四篇 人群健康状况的研究方法

……

参考文献

附录

……               

6 预防医学 (第二版)

书名:预防医学 (第二版)

ISBN:781071247

作者:袁聚祥,黄悦勤,刘桂芳

出版社: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定价:27.2

页数:319

出版日期:2006-8-1

版次: 1

开本:16

包装:平装

简介:随着以信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生命科学在诸多重大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类基因组框架图计划的顺利实施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预防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使预防医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得以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科发展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相结合,以各学科,包括非医学学科的交叉融合为主导方向;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而表现为微观与宏观的有机结合,传统的现场研究与实验室研究相结合;本学科在注重器质性疾病预防的同时,还注重了心理和行为因素对健康的影响;预防与保健相结合,达到增强体质、提高生命质量和人口素质的目标;医学预防和社会预防相结合,并逐渐实现以社会预防为主,以适应医学模式的改变。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在有关章节分别介绍了这些方面的内容。

这次编写过程中,为适应当前医学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在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第一版《预防医学》教材的基础上,在反复征求原参编单位的意见之后,由华北煤炭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山西医科大学、保定职工医学院、内蒙古医学院、张家口医学院、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共同组成的第二版《预防医学》教材编委会进行了认真编写。增加了社会医学、心理医学、循证医学及重要传染病控制及进展的内容。在编写原则上保持第一版的风格,强调实用性、先进性和便于阅读。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和执业医师考试的需要,本教材还同时配备了辅导教材。

本书适用于高等医学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材,并可以作为执业医师考试相关专业用书,另外,也可以作为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学习预防医学知识时的参考用书。

目录:                

绪论1

第一篇环境与健康

第一章人类与环境的关系6

第一节环境与人6

第二节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9

第三节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影响17

第四节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21

第二章生活环境与健康23

第一节大气与健康23

第二节水质与健康39

第三节土壤与健康52

第四节地方病55

第五节饮食与健康60

第三章生产环境与健康86

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病86

第二节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87

第三节常见职业中毒及防治92

第四章社会心理环境与健康100

第一节社会因素的概述100

第二节社会经济与健康100

第三节社会发展与健康102

第四节社会文化与健康103

第五节家庭与健康104

第六节社会心理行为因素与健康106

第七节行为和生活方式109

第二篇医学统计基本原理与方法

第五章医学统计概述112

第一节医学统计学意义与基本内容112

第二节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112

第三节医学统计中常用的几个基本概念114

第六章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116

第一节计量资料的频数表116

第二节集中趋势指标描述118

第三节离散趋势指标描述121

第四节正态分布及其应用124

第七章计量资料的统计推断128

第一节均数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128

第八章统计表与统计图140

第一节统计表140

第二节统计图142

第九章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152

第一节常用想对数152

第二节率的标准化法156

第十章159

第十一章直线回归与相关170

第一节直线回归170

第二节直线相关174

第三节应用直线回归与相关应注意的问题177

第十二章临床随访资料的统计分析178

第一节生存分析的基本概念178

第二节生存率的估计180

第三节生存率的比较185

第三篇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

第十三章流行病学基本概念187

第一节流行病学的定义和简史187

第二节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89

第三节流行病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190

第四节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91

第五节流行病学的发展192

第十四章疾病的分布193

第一节描述疾病分布的常用指标193

第二节疾病的流行强度196

第三节疾病的分布197

第十五章观擦性研究202

第一节概述202

第二节横断面研究203

第三节生态学研究206

第四节208

第五节病例对照研究212

第十六章实验性研究222

第一节概述222

第二节实验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内容222

第三节资料的收集与分析230

第四节实验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231

第十七章病因研究232

第一节病因概念232

第二节病因研究方法234

第三节病因推导235

第十八章循证医学239

第一节概述239

第二节循证医学研究的任务和实践基础240

第三节循证医学实践的步骤242

第四节循证医学模式下的临床实践内容244

第十九章疾病的预防与控制248

第一节传染病流行病学248

第二节病毒性肝炎256

第三节艾滋病259

第四节结核病263

第二十章常见非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269

第一节心 脑血管疾病269

第二节恶性肿瘤273

第三节医源性疾病276

第四篇预防保健策略和措施

第二十一章社会卫生策略282

第一节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目标282

第二节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284

第三节2010年中国卫生发展的总目标与主要任务286

第二十二章初级卫生保健288

第一节初级卫生保健概念288

第二节初级卫生保健的原则290

第三节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和意义291

第四节发展我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策略措施292

第二十三章社区卫生服务295

第一节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概念295

第二节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296

第三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298

第四节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形式299

第五节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300

第二十四章健康促进301

第一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概述301

第二节医院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307

第二十五章卫生法规与卫生监督309

第一节卫生法规309

第二节卫生监督312

中英文词汇对照表314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8: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