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育黎镇 |
释义 | 育黎镇位于乳山市境内,全镇面积11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1万亩。镇政府驻育黎村,辖42个行政村,年末户籍人口36394人。该镇北倚龙角山水库,乳山河从镇域流过,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条件得天独厚。 乡镇简介育黎镇位于乳山市西北部,镇政府驻地育黎村,二○○○年十月二十八日镇政府迁入309国道北侧新城区。辖42个行政村,人口3.82万人,面积11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02公顷,2000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52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02亿元,农业总产值4.5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4亿元,全年财政收入3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00元,比去年增加200元。中学2所,小学10所,在校生406人。 该镇为乳山市农业大镇,在由农业大镇向经济强镇转变上迈出了新的步伐,通过大搞招商引资、加工贸易、民营经济,2000年招商项目达到6个,其中外资项目一个。吸引利用外资448万元,完成技改投入1178万元。骨干企业进一步膨胀,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镇办企业主要有威海大洋酱菜有限责任公司、长丰面粉机械有限公司、兴育化工有限公司、化龙化工有限公司、威助建筑公司、艺品厂等重点企业,还有服装加工厂、羊毛衫加工厂、飞马纸箱厂、石材厂、石英粉厂等重点民营企业,形成了仪器加工、机械制造、化工、工程建筑、艺品服装加工、石材加工等支柱产业。主导产品有以日本风味萝卜为主的出口蔬菜、皮革助剂、硫酸铜、面粉机、出口服装及工艺品、建筑装饰石材等。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1300万元。库容量1.1亿立方米的龙角山水库位于该镇西北部,乳山河横穿境内,水利资源充足,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0%以上,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高效农业发展前景广阔,目前,已形成了出口蔬菜、食用葡萄、优质果品,桑蚕,花卉苗木、菜芋头等六大高效作物种植区域。2000年粮食总产量25400吨,果品总产量35005吨,蔬菜总产量20000吨,食用葡萄总产量2100吨,总收入6795万元。镇驻地距乳山市区10公里,东接威海,北邻烟台,西近青岛,南濒黄海。桃威铁路、309国道贯穿全境,近海临港,水陆空交通十分便捷,通讯设备现代化,可与国内外直通,水电供应充足。境内气候温和,其地理位置与美国旧金山、日本东京所处经纬度相同。山清水秀,土地资源雄厚,名胜古迹很多,为国内外合作者提供舒适的环境。 沿革今育黎镇境域,1942年为牟海行署九区。1945年为乳山县育黎区。1958年9月成立育黎公社。1984年5月建立育黎镇至今。 历史汉置育犁县,治所位置历史上说法不一。北宋《太平寰宇记》、元《齐乘》均记云:“育犁,汉县,后汉省并入牟平,在 港水侧,以其地良沃,故名育犁。”但两书所记位置有异,前者记“在今郡(指宁海州)东南一百二十里”,应在今乳山市境内;后者记“在宁海州西八十里”,当属今烟台市福山区境域。此后,《大明一统志》称“在宁海州东南一百二十里”。《登州府志》云:“ 港水在宁海州西南,考其地势,此城当在宁海,今之育犁集即其故址,《齐乘》误西南为西北耳”。清《福山县志》以《齐乘》为据称:“县东北五里宫家岛后有旧城,土人呼为营子,疑即此城”。清末《登州杂事》称:“牟平、育犁在今福山”。民国《山东通志》记“育犁治所在今福山城东北营子头”。《福山区志》(1990年)仍据清《福山县志》旧说,将育犁县治所记为在福山区奇章村北。 1933年,民国《牟平县志》总纂于清泮,为考清育犁古城确切遗址,分别去育黎和福山北营子头两地进行了实地考查,访遍当地老者,观其地形,认为“汉置县于今福山县治,不应仅去五里又置育犁县,且福山亦无 港水(今名乳山河)。古城北今有城阴、育黎两村,两村命名,当系指居城后之义和沿用旧县名,且距宁海州(今牟平县治)一百二十里,与《大明一统志》所记正合,其为育犁城故址无疑”。为防后世误传,牟平县志委员会于1935年立“育犁故城碑”,于清泮亲撰碑文。 汉育犁古城遗址位于今育黎镇城阴村南一东西走向的平原地带。古城北靠城阴村南河,南至北勇家村后,为山岗环抱。1950年后,在古城址南、北山岗上发现若干处汉墓。北勇家汉墓群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100米。城阴村北山岗上原有3座大坟冢,1970年代破坏2座,现存1座。1960年代以来,当地群众在整地、挖蓄水池和挖果树坑时,挖掘了许多古墓,出土了汉代画像石、石羊、陶器、木俑、铜镜、铜剑、鎏金鹅等近百件文物,曾多次发现汉代砖、瓦、支座、柱础石等建筑材料。1987年,城阴村村民在挖大口井时,发现耕土以下为淤沙土,厚约2.5米,淤沙土下面为草炭土,并有砖、瓦片、柱础石和陶瓮等。从地下淤沙分析,古城可能某时被洪水泥沙所淹没。 今古城虽已湮没,但地名犹存,据乳山市地名办公室考证,育黎村名由来于古育犁县名,后因“犁”字太俗,更名育黎。城阴村名意取城北之意。且两村均位于 港水侧。地名形成绝非偶然巧合,而是千百年来人民对历史的记录,育犁古城确在今乳山市育黎镇境内无疑。 所辖村育黎境内古老村庄之一,建村年代无考。唐时,孙姓居此,金、元时期,黄、乔、徐、由、孙等姓先后居此(明代相继迁走)。明永乐年间,宋姓由史家疃迁入,嘉靖年间,王姓由莱阳县岘子湾迁入。清初,于姓由司马庄迁入,林姓由栖霞县京子埠、张姓由泽上迁入。此地位于交通要道,至明末即成为重要集镇,外地经商者落居颇多。 孙家沟元泰定年间,孙姓由孙家疃来居建村,后孙姓迁走。清康熙五十一年,郑姓从由古迁此定居,袭旧名。道光年间,彭、徐姓由彭家夼(今名蓬家夼)、石村迁入。 老由古明洪武三年,郑文昌由河南荥阳县迁此定居,逐渐建立了后桥、南管昌、由古、东风四个自然村,后合成一村,统称由古,(取建村早之意)。1959年,因修龙角山水库外迁,析为五村。此村离原村址近,1963年,定名老由古。 于家明永乐年间,于司合由司马庄迁此以姓立村(后迁走)。万历年间,隋姓由海阳县行村迁此定居,袭旧称。清末,陈、张、林姓先后由牟平县官宅、泽上、牟平县林家迁入。1960年,郑姓从由古迁入。 西横道口元时,安姓在此建村,因位于东西大道口上,故名横道口。明初,安姓迁走。嘉靖十六年,郑皋从由古迁此定居,袭旧称。万历年间更今名。 西纪村金时,纪姓居此建村,元初迁大院。明初,马、朱、尹姓居此,后迁走。嘉靖年间,王姓由石疃王家(今汤后疃村北)迁此立村,袭旧名。后因村东建东纪村,更今名。 东纪村明崇祯年间,郑姓从由古迁此立村,因位于纪村之东,故名。清乾隆年间,姜姓由桑行埠、李姓由牟平县西留疃、王姓由西纪村迁入。 白石明成化年间,宋姓由文登县九顶埠迁此立村,因此处有白色岩石而得名。万历年间,郭姓由文登县郭家店迁入。清末,马姓由马山沟迁入。 曹家明永乐年间,曹姓由水木山迁此立村,后曹姓渐泯。明末,刘、王姓由文登县鸭儿湾、樗树崖迁入。清乾隆年间,林姓由栖霞县、辛姓由曲水、许姓由许家迁入。 城阴境内古老村庄之一,建村姓氏、年代无考。因居汉育犁古城之北,故名。元时,有赫姓、汪姓居此,后迁走。明嘉靖年间,于姓由司马庄迁此。明末,李、宫姓由牟平县万格庄、牟平县南门里迁入。 宅子夼明嘉靖年间,辛姓由海阳县大辛家迁此山夼定居立村。清初,王姓从牟平县王格庄迁入,后任姓由莱州迁入,更今名。清末,宋、孙二姓由泗水头、牟平县石桥迁入。 南北山元代,曲姓居南山脚下建南山村,明万历年间迁西屋南夼,李姓由驾马沟迁此,袭旧名。嘉靖年间,王姓从莱阳县岘子湾迁此北山脚下建北山村。清康熙年间,两村合并,称南北山。后有谭、宋、刘姓迁入。 北西屋明永乐年间,宋姓由曲水迁西屋村北立村,故名。后曹姓由云南北马石迁入。现223户。 南西屋相传西汉时此地即有村庄。明代有王、赵、于姓居此,因村西有旧屋,故称西屋。明末相继迁走,又有李姓由大崮头迁此。因村北建北西屋而更今名。清雍正年间,宫姓由徐家村迁此。乾隆年间,陈姓由冯家卧龙迁入。现760户。 西屋南夼明万历年间,曲姓由南北山迁西屋南山夼立村南夼,后迁走。崇祯年间,李姓由大崮头迁此定居,袭旧名。后有王、辛等姓迁入。1980年更今名。现290户。 郭家明洪武年间,郭姓由云南迁此立村。清乾隆年间,刘、赵姓迁入。现182户。 邓家明洪武年间,邓姓由云南迁此立村。现360户。 鲁济明嘉靖年间,李姓由大崮头迁鲁济山下立村,故名。现450户。 鲁济山后明成化年间,宋姓由曲水迁鲁济山之后定居。崇祯年间,郭姓由车村迁居,取名山后。1980年更今名。现200户。 北勇家明万历年间,勇姓从浙江云和县迁此立村,居北部称北勇家。清初,郭姓由郭家迁入。现410户。 南勇家明万历年间,勇姓由浙江云和县迁此立村,居南部称南勇家。后葛姓迁入。现305户。 中勇家清康熙五十四年,勇姓由南勇家迁南勇家、北勇家之间立村。现55户。 王母夼明嘉靖年间,王姓由驾马沟迁此择平坦处立村王平庄,后更今名。清顺治年间,李姓由大崮头迁入。现200户。 南李家清顺治年间,李姓由大崮头迁此立村,因位于勇家村南,故名。现190户。 经济发展2006年育黎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604元,比上年增长12.%。农民收入增长的特点主要五个。一是工资性收入增长加快,首次反超家庭经营收入,成为农民增收最主要的来源。2006年农民工资性纯收入人均1820元,比上年增加554元,增长20.37%,增长率比上年高5.81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的增加额占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总增量的20%。二是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继续保持增长。2006年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人均3784元,比去年增加270元,增长9.38%。家庭经营收入中从事二、三产业的收入猛增,分别为197元和535元,比上年增长分别为38.28%和178.25%,经营一产的收入由于受天气、疫病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收入锐减为2420元,比上年下降了4.99%。三是政策性收入增加,税费负担下降。2005年农民人均税费负担8.00元,比去年减少18.82元,负担下降了70.16%。四是农村内部收入分配差距略有缩小,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很大。 沿乳山河两岸3万亩土地种植的萝卜、白菜、洋葱等,大部分销往日本、韩国。2004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1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8亿元,农业总产值1.3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6.16亿元,财政收入4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2元。中学1所,小学4所,在校生2893人。 农业经济据测算,2006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达到4.8亿元,。其中,农业产值为3.5亿元,增长7.6%;畜牧业产值1.2亿元,增长14.2%;渔业产值0.1亿元,增长2.3%。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5亿元,比上年增11%。 粮食生产2006年全镇粮食总产量为2.3万吨,比上年增产1.37万吨,增长1.44%。粮食生产有四个特点:一是播种面积继续扩大,2006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0.1万亩,比上年增加0.4万亩,增长了2.28%。二是优良品种增加,面积扩大,2006年全市优质粮食品种达到近5个,面积扩大到1.9万亩。三是夏粮、秋粮均增产,2006年夏粮产量1万吨,比上年增产0.1万吨,增长2%,秋粮产量1.3万吨,比上年增产0.5万吨,增长0.79%。 畜牧业生产2006年由于受畜禽疫病和饲料价格上涨的影响,我镇的畜牧业生产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减形势,2006年全镇肉类产量为0.3万吨,比上年下降了3%,奶类产量为0.1万吨,比上年增长了11%,禽蛋产量为0.1万吨,比上年增长了8%。从年未存栏情况看,数量都有不同的减少,2006年末全市大牲畜存栏为0.1万头,比上年下降了0.2%,猪1万头,下降了7.9%,羊0.3万只,下降了3%,只有家禽年未存养量保持增长,为15.6万只,增长了9%。规模养殖的数量和规模开始出现增加趋势。 工业发展镇办企业主要有7个行业,镇域工业有乳山长城水泥有限公司、威海大洋酱菜有限公司、威海大根酱菜有限公司、乳山祥诚果蔬食品有限公司、方正制衣有限公司、坤涛山泉水有限公司、利源石材有限公司、飞马纸箱包装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全年完成技改投资2.1亿元,开发新产品18个。主营业务收入15.3亿元,利税5500万元。 全年粮食总产量2.22万吨,果品总产量4.1万吨,蔬菜总产量5.3万吨。 新农村建设(一)加强对粮价的宏观调控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调控,确保农业增产增收。加强宏观调控,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努力保持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市场价格的稳定。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扬,尤其要控制化肥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建立购买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的直接补贴机制,稳定或提高种粮收益,确保增产增收。 (二)加大农业投入,大力推广农业技术,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大力扶持农村经济,进一步调动农民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性。在农机具购置、良种奶牛饲养、良种补贴和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增加投入。进一步做好农业技术的宣传、推广和普及工作,为农民提供农村最需要的畜牧特种养殖、水产养殖、水果、药材和大棚蔬菜等方面种养、接种、防病技术和管理知识,和抗病、抗旱、防涝、质优、价高的优质品种。(三)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培育新的增收点。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新的机遇,要以此为契机,积极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要尽量吸收农民工,增加农民务工收入;二要进一步推动农村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和转移;三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农民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 旅游文化龙角山龙角山,在乳山市育黎镇龙角山村西面。顾名思义,那山的形状像个大龙角。“龙角”后面山脉连绵,像一条巨龙盘踞在大地上。当地人说,巨龙接到天庭布雨的命令,就会腾空而起。龙角山西面有块大石头,是它起跳的发力点。久而久之,石头上磨刻出了深深的龙爪子印,人称那块石头为“龙爪石”。 传说故事龙角山的传说,很早是以龙为主线、以龙潭里“看家护院”的鳖精为副线。而随着岁月的推移,副线中的故事,逐渐“喧宾夺主”了,鳖精的“事迹”,越来越被人们喜闻乐道,从而广为流传。 借箩的传说。1960年的一天,龙角山村有位老太太正在家里推磨,突然,推门进来一个小媳妇,她说要包饺子,嫌面粗,借老太太的细面箩一用。还箩时,小媳妇顺便捎来一碗水饺。当老太太要与家人分享时,发现那饺子馅全是水库里的青苔,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借面箩的小媳妇是老鳖精变的。 挖洞的传说。1968年前后,龙角山水库大坝出现滑坡,原因难以查明。修补后,又坍塌,如此反复了3次,施工人员心急如焚。当地人说老鳖有挖洞的习惯,它们不知在大坝的周围挖洞会给人造成危害,建议工程指挥人员烧香祷告,告诉它们事情的原委。在破除迷信的年代,总指挥当然不能明着干,就在半夜时分,虔诚地按群众的说法做了,从此,大坝坚如磐石,再未出现过异常情况。1982年修建的溢洪闸,被评为全国十大优质水利工程;大坝的石材护坡施工,被评为全国样板工程。 晒盖的传说。在水温较低的时候,人们经常看到水库里有类似圆盖岩石的东西浮出水面。有时只一个,有时是三五个。它们一动不动地,在尽情享受着阳光的照耀。不知情的人看到,会以为那真的是露出水位线的大石头。当天空起云时,它们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在老鳖晒盖的时候,当地人从来不去打扰它们。 助人的传说。早些时候,龙角山村的妇女习惯到水库边洗衣服。汛期水位急剧上升时,没有坡度较缓的“工作面”,在岸边洗衣服很不安全。令人费解的是,她们去时,总能找到较平整的地方,当洗完衣服再回眸原处,那里竟是“铁陡石傍”(方言,形容险峻),坡陡水深,原来,她们是在老鳖盖上,把衣服洗好的。 照相的传说。有一年,乳山盛传龙角山水库里的鳖精混迹人间,与摄影馆的工作人员开了个大玩笑。后来越传越神,很多外地人也知道了,他们遇到乳山人就打听这事。那时,当地照相馆不多,一天,育黎的照相馆里来了两个貌若仙子的大姑娘,说要照相。当摄影员给她们拍照的时候,镜头里竟是两只老鳖。起初摄影员以为是自己看花眼了,当目光离开镜窗时,确有两位美人就端端正正地坐在对面,但再从镜头里看,又是两只老鳖精。如此反反复复、屡试不爽,摄影员急得满头大汗,无奈,只得胡乱按动快门。两位鳖仙折腾了半天,玩耍够了,突然神秘地消失了。摄影员急忙冲洗胶卷,什么图像都没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