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愈风汤 |
释义 | 愈风汤【来源】《医学正传》卷七引朱丹溪方。 【组成】荆芥穗 当归各等分(焙干)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9克,豆淋酒或童便下,豆淋酒,用大黑豆不拘多少,炒焦,投好酒中。 【功用】养血祛风。 【主治】产后中风口嗽,牙关紧急,手足瘈疭,角弓反张。 愈风汤 【方剂别名】大愈风汤(《普济方》卷一一四)、羌活愈风汤(《洁古家珍》)。 药物组成羌活2两,甘草2两,防风2两,蔓荆子2两,川芎2两,细辛2两,枳壳2两,人参2两,麻黄2两,甘菊2两,薄荷2两,枸杞子2两,当归2两,知母2两,地骨皮2两,黄耆2两,独活2两,杜仲2两,吴白芷2两,秦艽2两,柴胡2两,半夏2两,前胡2两,厚朴2两,熟地黄2两,防己2两,茯苓3两,黄芩3两,石膏4两,芍药3两,生地黄4两,苍术4两,桂枝1两。 【加 减】假令一气之微汗,用愈风汤3两,麻黄1两,均作4服,1服加生姜5片,空心服,以粥投之,得微汗则佳;如一旬之通利,用愈风3两,大黄1两,亦均作4服,如前煎,临卧服,得利则妙;常服之药,不可失四时之转,如望春大寒之后,加半夏2两(通4两),柴胡2两(通4两),人参2两(通4两),谓迎而夺少阳之气也;初夏3日,加石膏2两(通6两),黄芩2两(通5两),知母2两(通4两),谓迎而夺阳明之气也;季夏之月,加防己2两(通4两),白术2两,茯苓2两(通5两),谓胜脾土之湿也;初秋大暑后,加厚朴2两(通4两),藿香2两,桂1两(通2两),谓迎而夺太阴之气也;霜降之后望冬,加附子1两,桂1两(通2两),当归2两(通4两),谓胜少阴之气也,得春减冬,四时类此,虽立法于四时之加减,又宜临病之际,审病之虚实热寒,土地之宜,邪气之多少。 【处方来源】《保命集》卷中。 方剂主治中风证内邪已除,外邪已尽者;及小儿惊痫搐急,慢惊风;脾肾虚,筋弱语言难,精神昏愦;内弱风湿;一臂肢体偏枯,或肥而半身不遂,或恐而健忘者。 【方剂功效】行导诸经,安心养神,调阴阳。初觉风动,服此不致倒仆。 【制备方法】上锉。 【用法用量】每服1两,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如遇天阴,加生姜煎,空心1服,临卧再煎药滓服,俱要食远服,空心1服,噀下二丹丸,为之重剂,以安神;临卧1服,噀下四白丹,为之轻剂,以清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