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郁竑
释义

郁竑,男,44岁,中共党员,现任上海钢铁工艺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1985年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液压机械专业毕业后,长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是一位有突出贡献,享有政府特殊津贴的中青年科技专家。

中文名:郁竑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日期:1966年

职业:工程师

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

代表作品:《钢筋冷压连接技术在黄浦江大桥上的应用》

获得荣誉

郁竑同志勇于探索,锐意创新,他发明的“钢筋套筒冷压连接技术”被专家们誉为“没有火花的焊接”、“是建筑工程钢筋连接方式中的一大革命”。88年以来他把全部心血倾注于研制开发钢筋套筒连接技术工作,先后在上海南浦大桥、杨浦大桥、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等300余项国家和上海重点工程、大中型项目上采用,先后获4项国家专利,获90年国家发明三等奖;9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95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美国发明与设计展览会金奖等。95年内它主要负责起草的我国第一部《带肋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带肋钢筋套筒冷压连接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已由建设部颁发。仅94、95两年,郁竑同志为本所创造经济效益近800万元,创造工程综合效益逾2亿元。他多次被评为所级先进和有突出贡献的职工,94年被评为上海冶金局先进工作者和全国冶金系统劳动模范。

研究新技术

建筑离不开钢筋,钢筋离不开连接。随着钢筋混凝土结构日趋高层化(高层建筑)和大型化(大跨度桥梁)、工程中采用的钢筋直径增粗,密度加大,第一代的手工绑扎钢筋接头强度低、抗震性差。第二代的电焊接头施工速度慢,而冶金行业开发3号钢控冷钢筋因焊后强度下降,无法进入国家标准。郁竑目睹了传统的搭接绑扎和焊接钢筋工艺的弊端,电焊工人遭弧光灼伤,高温熏烤,吸入电弧烟气等,因此他暗下决心,要减轻建筑工人的劳动强度,为加快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究竟用什么方法将一根根钢筋连接起来呢?他跑图书馆,查处国内外文献资料,当时国内可借鉴的资料少得可怜,国内的资料时张白纸,在种种困难面前,没有吓倒他。一天,他突然察觉铅笔上的橡皮虽将用尽,但橡皮头仍嵌在铅笔头上,这不就可以连接起来了吗?郁竑循着这条思路设计制造了一台“手持式钢筋套筒连接机”,并根据钢筋的不同型号、规格、塑性,试制了几百只长短、厚薄、大小不一的钢筋套筒,经过上百次的比较试验,终于使钢筋套筒的承受力超过了钢筋本身的强度,其强度大于母材,并具有高效、优质、低耗,易于操作的特点,经国际联机检索表明,达到了世界同类技术先进水平。这一成果是汗水和智慧的结晶,他为此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

新技术成就

88年至今,这项新技术先后在300余国家重点工程和大中型建筑工程中采用,其中有:国内最大的高炉-宝钢3号高炉本体基础,世界第一、第三的叠合梁斜拉桥-上海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徐浦大桥、世界第三、亚洲第一塔-东方明珠电视塔直筒体、斜筒体全部接头,横跨长江的特大型斜拉桥-武汉长江2桥、铜陵长江大桥,澳门最大的宴会厅新华大厦等。

该技术引起了国际建筑界的重视。国际桥梁权威美籍华人林同炎教授,国际斜拉桥权威邓文中博士等对此有极高的评价。1994年9月在美国召开的第二届国际专利及新技术展览会上,郁站发表的《钢筋冷压连接技术在黄浦江大桥上的应用》论文,夺得了展览会金奖。

瞄准市场斗下去

郁竑发明了没有火花的钢筋连接技术后没有停止不前,而是继续在科学的道路上努力攀登,辛勤耕耘。“始终保持领先一步,瞄准市场斗下去,”这是郁站的一句口头禅。郁竑又构思了新一代钢筋连接产品,在94、95短短的2年里,又研制出了一种抗震性能极强的高强度的钢筋套筒,这项新技术分别在跨度800米和400米的特大悬索桥-广东虎门跨海大桥和汕头海湾大桥,国内新建的现代化机场-夏门高崎国际机场,亚洲装机容量最大的电厂-嘉兴电厂等工程中运用,从而突破了我国钢筋冷压连接技术从静态纵向受力,提高到可以承受动态横向受力,这项成果获得了94年国家专利,并被评为95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连接设备中开发出了CY16-CY40A等7种机型,研制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既省时省力又精确度高的,便于操作的半自动机电一体化连接机,并开始在工地投入运用。目前,第三代连接机具也已拿出样机,同时他还在开发和准备开发相关的建筑领域新技术、新产品,如水下连接工艺、预应力锚夹具、新型建筑模板等。

重大工程显本色

郁竑在课题研制过程中,密切注意与市场的结合,在课题研制即将结束时,就着手做成果推广的准备工作,走访设计院、建筑工程公司,并到工地现场作宣传、进行具体指导。在海伦宾馆钻孔灌柱桩底板施工时,正值酷暑,气温高达38℃,大坑里施工的恶劣环境非常人所能想象。但郁竑带头坚持工作。经过几个月的日夜作业,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获得设计院和建筑单位的好评,并以优异的质量引起工程界的注意,在初战告捷的基础上,他勇敢地承担了在南浦大桥主塔上全面应用的任务。由于南浦大桥建设施工的质量周期要求极高,钢筋接头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可靠性,不允许有任何差错和闪失,郁竑深感责任重大,在大桥施工期间,他把全部身心扑上去,不分节假日,没有8小时工作制。有时,为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问题,与大桥指挥部的同志一起一直忙到天亮,他废寝忘食,忘我工作。据大桥建设指挥部出具的南浦大桥工程应用报告中指出:“主塔每层钢筋连接面的作业时间由原来电焊的48小时缩短到12小时,接头合格率100%,缩短工期25天,可获工期综合经济效益2000万元。”他受到了大桥总指挥朱志豪的高度评价,没过一年杨浦大桥工程又落在了他的身上。

废寝忘食

郁竑患有肾结石,由于常年的超负荷工作,在承接东方明珠电视塔工程期间,有一次突然发作得绞痛难忍,硬是被同事们送进了医院。但他一次又一次违反医院规定到工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所里同事去医院探望他,去了三次没找到,结果还是在工地上见到了他。同志们劝他多注意身体,他说:“现在许多工程都在采用我们的技术,都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的市政重点工程,我可放心不下啊!”

无私奉献,不为金钱所动

随着科研成果的不断扩大,郁竑的知名度提高,国内外承包商都以重金聘请他,欲与他建立合作关系,并允诺,事成后重金酬谢。他牢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自觉抵挡住名利的诱惑。有一次他赴香港考察,一个港商当面对郁竑说:“你肯出来,早就成百万富翁了。”每年由他经手洽淡并签订的上千万合同从无场外交易,至于乡镇企业、外单位邀请他做咨询、兼职、顾问等都被他一一谢绝。一个台湾建筑商把郁竑请到希尔顿大酒店洽淡开办公司事宜,请郁竑担任总经理,不设副经理,以个人的名义参加给50%的股份,全权负责。但郁竑不为所动,明确表示我决不能为了个人的利益牺牲国家和单位的利益。

注重科研管理工作

郁竑对繁忙的科研管理工作也倾注了相当大的精力。他非常注重对青年科技人员的培养,注意发挥每一个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放手让青年科技人员在科研第一线锻炼成才,在他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一批青年科技人员脱颖而出,成为该所科研开发和成果推广工作的骨干力量。他带领的套筒连接服务队91年被评为市劳模集体,94年被评为上海市“讲理想、比贡献”先进集体。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