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玉虚观 |
释义 | 玉虚观指北京玉虚观和赣州玉虚观。北京玉虚观位于北京昌平县十三陵德胜口西的沟崖中峰。赣州玉虚观位于赣州市水东乡。另外玉虚观还是游戏《山海英雄》中的一个门派。 北京玉虚观位于北京昌平县十三陵德胜口西的沟崖中峰,海拔1,500米,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背靠陡崖面临绝壁,山门紧临深涧,侧面有进观的石阶。现存殿阁三重,依山附势,别具一格,颇为壮观,近旁原有西王母祠,现不存。在观前北望燕山群峰,层峦叠嶂,云影斑斑,如临仙境。另外,玉虚观的建立还与道教有关. 赣州玉虚观简介玉虚观,原位于赣州市水东乡(现水东小学校址)。又称葛仙祠。史载:汉未赤乌间,葛玄以“四要、九训”行教于鹅湖山,于兹“凿石为穴,藏于陇首”。唐代,道教盛行。咸通(860—874)中,懿宗李崔因旌表葛玄潜心修道,助世济民而敕命在鹅湖山西麓建宗华观奉祀葛玄。唐开元中(713~741)建,属十方丛林。该观坐北朝南略偏西,建于九条山脉汇聚之集点。歇山式建构。观门前大拜坪可容千人。观顶脊饰黄硫璃瓦,有浮塑九条金龙戏珠,栩栩如生,分三层相对峙列。北宋治平二年(1065),英宗赵曙赐额改为玉虚观,元初,玉虚观毁于兵燹。故葛仙祠又称玉虚观,乃源出于此。 道观历史世传晚唐道士施肩吾(即华阳真人)曾一度由洪都(今南昌)西山来到赣州,与真人刘继先共同修持于此观。宋治平年间(1064~1066)英宗曾赐观额,明永乐年间(1403~1423)翰林学士解缙曾书“玉虚观”额。明初,刘渊然(赣县人)大真人将此观立为修持之地,遗下四代(即刘渊然、刘继先、刘明清、刘子英)修持立功。修持名曰:“上士修持,升为天宫;中士修持,南宫立仙;下士修持,在世长年”。观内建有丹炉、丹台和丹井。当时玉虚观由皇帝御封道官掌管,并受龙虎山张天师节治。清代,刘子英道士设玉虚观为府观,掌管赣南道教事务;立阴阳学执管道纲,焦道士主持观内阴阳法事功课。民国时期,在此兴办小学。解放后,仍为水东小学用地。1985年赣州市政府决定折价归还,1989年在水东万松山(又名仙山)重建玉虚观,并由方业儒道长负责筹建工作。1990年6月竣工后经批准开放,由方业儒任主持。同年农历7月7日,方业儒主持隆重的玉虚观开光庆典。出席庆典的有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300多人。开光之后,先后接待北京、上海、福建、广东、香港、台湾、美国等海内外道教信士3000多人次。 道观建筑新建玉虚观为一栋二层楼的殿堂,楼下正厅是三清官,上书“清绝尘嚣赣南无双福地,高凌云汉虔州第一仙山”。三清圣像两旁列有四位神像:左为朱元帅、王灵官;右为马天君、殷元帅。三清官左为“宗师堂”,右为“追思堂”。楼上:中为天师殿(供张道陵),左为万寿宫(供许逊),右为纯阳殿(供吕洞宾)。后楼下为财神殿。玉虚观已成为赣州地区道众的活动中心。 观门为八卦形石门,两侧石刻楹联,文曰:“三清古道千秋业,四要玄机万世师。”两尊青石雄狮踞立两旁,状似谛听钟声,纵览云海。朱红围墙,上书“德配天地,道法自然”。进玉虚观即至观内正殿葛仙殿(又名太极殿)。八卦门正中上方仿宋书“大葛仙殿”。殿深29.2米,宽17.0米,建筑面积576平方米。大殿前后三进,正中有24根朱红圆柱落地,柱础为八角形石雕。人字形递进式五层木板倒壁。宏制巧构,宽敞堂皇;雕梁画栋,朱漆描金。栋、梁上浮雕为道家神仙故事和“九龙仰香炉”等图案,寓“九龙窜顶”之意。 大殿屋项系铸铁瓦,铁瓦长方形翘头,每块长40厘米,宽24厘米。铁瓦有两类,在翘头上一铸“大葛仙”三字,一铸“名山”两字中夹牡丹。此瓦系1939年大殿火毁后重建时,为防火患及大风而铸造。殿上方有神龛高4.0米,宽4.4米。滚龙抱柱长方形匾额红底金字,题曰“太极左宫”,匾额四周雕盘金龙,匾额顶部悬雕一描金展大鹏鸟。龛两侧有联:“葛水长流神泽达,仙山持立圣光明。”神龛正中端坐“葛仙翁”神像,金面、黑须,双目平视,头戴双翅搭肩宰相帽,身着金丝蟒袍系玉带,其后有仙翁立行像,装束神态与坐像相同。 神龛两旁站立彩塑马(灵耀)、赵(公明)、温(琼)、关(羽)“四大元帅”和风、雨、雷、电诸神像,威武勇猛,森严肃穆。神龛前为香案,仰视有八卦形蜂窝藻井。殿正中有青石浮雕九龙金阶,金阶两旁竖立石柱,柱镌:“大葛青云路,仙翁紫金街。鹤岭驻仙踪,山峦撑突兀,朝拜须清静,登临自健松。”等字样;柱顶端踞立石象、石狮。大殿横梁上和庭柱上遍布匾额楹联。整座大殿金碧辉煌,气势宏伟。 葛仙殿左侧为“老君殿”,右侧为“观音殿”。1994年,两殿侧各建二屋飞檐八角荷叶形歇山式钟鼓楼。楼高10.5米,内悬铸铁钟。钟边有八卦图案。种身四周铸文“帝道遐迩,皇图共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民国七年,1918)。鼓直径80厘米,夏布鼓面。夏布浸桐油后再刷漆,以代皮鼓面,此事颇有来历(见本志“传说”章)。现用夏布鼓为1981年4月置。在葛仙殿西侧,与大殿毗连处是三官殿。该殿建于四十年代后后期。4榀,画栋雕梁有朱柱23根,朱红穹形椽架顶棚,八卦形镂空藻井,青石神台青石浮雕福、禄、寿三星及文房四宝图案。中塑天官、左为地官、右为水官神像。神台着置一石香妒。出三官殿顺山势而下即至灵官殿。该殿木石结构,石门,朱扉。系三官殿同期建筑。殿前有画梁雕柱走廊。门前一石香炉。殿正中塑王灵官、金甲金鞭,神威凛赫。左塑药王,右塑蛇母娘娘神像。正中上方横匾,黑底金字:“灵官玉殿”。两侧有楹联。 出灵官殿沿百步岭石阶而下即至地母殿。1984年毁于火,1991年修复。土木结构,歇山式,八卦门。神龛内中塑地母元君,左塑天母元君,右塑水母元君。殿左侧为鬼谷仙师(又称梦神),殿右侧为五谷天君等神像。出地母殿沿石阶而下即至玉皇殿(又称玉皇楼)。1984年毁于火。1991年8月21日奠基,1992年12月3日竣工。钢筋水泥框架结构,两层,仿古宫殿式,黄琉璃瓦,朱红圆柱,红墙,飞檐翘角。栏柱三面雕花。气势恢宏,富丽堂皇。 建筑面积374.76平方米。楼高11.3米,长12.9米,宽9.6米。门前开铸铁香炉,系民国二十七年(1938)所置。 玉皇殿一层祀玉皇大帝。神像端坐于盘龙描金神龛内,前有金童、玉女。龛正上方一匾额,黑底金字“金阙云宫”。座前,左塑葛孝先、萨守坚,右塑张道陵、许旌阳,合称“葛、张、许、萨”四信真君站像,传说均为天枢内阁成员。殿门上方一大横匾,亦黑底金字“玉皇大帝”,两侧有联。二楼祀大清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又称“三清阁”。 周边建筑玉虚观周围建有三座山门:观西面为西山门,片石单面结构,白粉墙、椭圆门、翘角。门上方扇形框正面题“三清在即”,背面题:“道超德茂”。观东面为东山门,建筑构型与西山门一样。上书“葛仙山”三字。观北面为北山门,在山北区进口处。建筑造型与西山门相同。上书:“咫尺西天”。进此山门即到龙舌池、慈济寺。 出东山门半里,登山横越七华里即到东半山爷殿。此处系一摇篮形山谷盆地,方圆开阔,日照充足,山水宜人。爷殿即建于盆地南偏西端。片石、土墙结构,4榀厅堂。中祀葛爷(葛玄之父),左塑葛娘(葛玄之母)、观音、三官、地母神像,右塑天师张道陵、洪钧老祖、道德天尊、龙王等神像。据说此处原有观音殿、三官殿等12栋庙宇,“文革”中夷为平地,于今只见屋基。爷殿系1992年四乡百姓募建。翌年,又在路口右侧建灵官殿。 在葛仙山西北半山处建有娘殿。系民间为纪念“葛仙翁”之母所建。传说始建于明末,然史无稽考。几度兴废。今貌为4榀木瓦结构平房,系1986年4月上饶“三官会”众信士所建。屋顶飞檐、翘角,有双龙抢珠立体浮塑。殿门两侧有楹联,文曰:“娘德共爹恩定省金仙思复育,殿成同像塑往来香客谒虔诚。”殿堂正中木雕朱漆、描金神龛,两侧有联,文曰:“嗣汉连绵传万代,天师道法保黎民。”中塑凤冠霞帔、慈眉善目中年女神,乃“葛仙翁”之母。上悬匾额,篆刻“圣母元君”。左侧神龛内塑葛父,官帽、蟒袍、白须。直匾书曰“妙道高玄”。右侧神龛内塑“送子观音”神像。殿门前一小坪,经此沿石阶下山。坪右侧建有一栋两层楼房,为葛仙山寺观管委会于1996年所建,为香客提供饮食、住宿服务,兼售香烛、鞭炮、旅游纪念品等。在山北,古柳杉树侧,建有龙王殿。该殿面对龙舌池。瓦顶、土墙。内奉祀龙王,有石香炉、香烛台。 典藏经书玉虚观现存藏经有:《道德经》、《灵宝经》、《葛仙经》、 《玉皇经》、《地母经》、《三官经》、《灵官经》、《观音经》、《受生经》、《金刚经》、《莲华观音经》、《高皇观音经》、《北斗经》、《太阳经》、《太阴经》等14部经籍和《早、晚功课经》1部。 游戏门派游戏《山海英雄》中的门派 简介天下道术正宗,道法精纯,门下弟子众多,以诛妖魔、绝人事、安天命为训。道派门规极为森严,严令禁止门下弟子过问人世间恩怨纷争,影响大道修行。但每每有妖魔乱世,妄图逆天而行之时,玉虚观则倾力而出,不计代价将之产出,随后返回山中继续修行,不贪恋红尘万丈半点人间烟火。世间百姓多以神仙视之,想要拜入玉虚观门下修行者更是不计其数。 玉虚观弟子玉虚观为天下道法真源,弟子修行时借煌煌天威修炼道法仙决,增强自身真元。手中长剑更以精纯道法淬炼,挥动时含天地之威,携风雷之势,无人能挡其锋芒,道法深厚者更能自虚空中引来天火神雷,伤敌于千里之外。 玉虚观遗址位于尼姑顶东侧,原为一庵,曰:“圣水庵”。据1987年在此出土的一块残碑记载,“圣水庵”始于汉晋,距今近两千年。另据传说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曾派尉迟敬德在此监修宫观,曰“圣水宫”,此说真伪无考,但“圣水宫”之名延续至今。从现存老祖殿内神台前一唐代风格的双层莲花卷草花纹石刻推断,唐时,这里有一定规模的殿宇建筑。以后几经兴废,至金大定二十七年,海上七真人之一的王玉阳奉诏进京为金宗皇帝讲完道经,携御赐金帛及道经一藏回到此庵,集约“善众门人”“献木”“献谷”,“剪荆芟草,夷峻堙谷”,扩修殿宇楼阁、亭台桥榭,易庵为观,称“玉虚观”。金至宁元年,章宗皇帝赐“玉虚观”扁额。此时,玉虚观“苍松偃盖,古柃蟠龙,碧瓦鳞鳞,朱门赫赫,神仙异人出没,天地英灵自然之气相聚。”元代文学家元好问在《怀州清真观记》中称“天下道院,武官为冠,滨都次之,圣水又次之”。玉虚观时为北方第三大道家圣地。自金至明清,玉虚观屡经修葺,规模不断扩大。《宁海州志》记载,清咸丰四年为最后一次重修,重修后的玉虚观,殿阁庄严,碑碣林立,主要建筑有老祖殿、老母殿、三清殿、三官殿、三义殿、玉皇阁、万寿宫等。玉皇阁最为宏伟,分上下两层,下层为12根八角石柱支撑,上层为斗拱飞檐结构,内塑玉皇大帝像,阁顶为琉璃瓦。万寿宫为主体建筑,宫内塑有全真道祖王重阳及全真七子像。宫前檐有承重柱阶和阶廊,两边山墙各有一碑碣,西壁为明代提督学政邵贤诗碑,东壁为一首和邵贤诗刻石(作者不详),旧时,玉虚观一年一度的庙会规模很大,终年香火不断。抗日战争时期,玉虚观被毁于战乱。现存观宇石基、石柱、石狮、石兽等遗迹,供游人凭吊考察。1992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