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玉皇庙镇
释义
1 山东省商河县玉皇庙镇

玉皇庙镇位于商河县西南部,距省城济南60公里。东与杨庄铺乡相邻,北与贾庆镇相连,西与临邑县的孙安、孟寺乡交界,南与济阳县唐庙乡接壤。

历史沿革

1934年,商河县划分为9区6镇73乡,玉皇庙属第五区,区公所在玉皇庙。第五区下辖1镇9乡, “1镇”即玉皇庙镇。1945年11月,中共商河县委决定,建立玉皇庙区委,驻地玉皇庙。1958年3月,县调整行政区划,建立玉皇庙乡。1960年1月,改为玉皇庙公社。1984年3月,由玉皇庙公社改为玉皇庙镇至今。2005年11月,根据中共山东省委决定,将原来的杨庄铺乡撤掉,撤掉玉皇庙镇,组建玉皇庙街道办事处。2009年11月撤销街道办事处,改为玉皇庙镇。

自然状况

玉皇庙镇位于黄河冲积平原,黄河水系下游,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东西最大距离20公里, 南北最大距离14公里,面积153.49方方公里。境内主要河流有土骇河、土马河、商中河、商西河,境内流长57公里,流域面积70平方公里。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棉花、花生、大豆、瓜果、蔬菜等。

全镇辖94个行政村和1个商业街居委会,总人口6.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28‰。全镇少数民族有回族、 苗族、 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人口为108人,占全镇人口总数的0.2‰。全镇有张、王、李、杨、魏、孙、陈等46个姓氏,其中张姓最多。

主要经济状况 建国初, 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1.59万元, 1978年为58.7万元,2000年为7.8亿元, 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之比为27∶55∶18。2000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500万元。 1995年以来, 该镇抓住全国范围内的产业调整以及市“千人下派”的机遇,坚持“工业立镇、农业强镇、三产活镇”的指导思想,“抓引进、促发展”,初步形成了三大产业交叉延伸、互为条件、协调发展的局面,先后引进企业项目20多个,。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小城镇功能日趋完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截止2011年8月,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59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593万元,比上年增长74.2%。农民人均纯收入7418.4元,比上年增长19.73%。

乡镇由来

玉皇庙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名列全市乡镇第十一名,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 获得的荣誉称号主要有:“首届中国乡镇投资环境300佳”、山东省双文明建设“明星乡镇”、山东省安全文明镇、山东省平原绿化达标单位、山东省小城镇建设“新型乡镇”、山东省“中心镇”、连续五年被中共济南市委、市政府和中共商河县委、县政府命名为“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是济南市八个农业现代化建设试点乡镇之一。

大事记

1932年秋,为破除迷信,发展教育,段家村村民将关口寺改为学校,报请县上批准为“商河县第八高级小学”,牛立峰任校长。

1934年,商河县划分为九个区,玉皇庙属第五区,区公所在玉皇庙。

1940年12月26日,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一部,攻击商河城南李家河沟据点,激战到次日中午,毙敌伪100余人,缴获战利品一宗。

1945年11月,中共商河县委决定,建立玉皇庙区委,驻地玉皇庙,马汉民任书记,储建华任副书记。

1972年6月, 大岭农场所属的玉皇庙、西瓦、南辛等三个小队移交给胜利油田,改建为油田农场,修筑沥青路专线和工人及家属居民点,促进了当地各项事业的发展。

1980年7月6日下午,玉皇庙公社风雹骤至,1000公顷庄稼受害。

1981年9月,贯彻落实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全部承包到户。

1986年,全镇林果种植面积发展到7000亩,成为济南市林果大镇。

1991年,全市第一次城乡一体化工作会议召开,全镇第一个机械化工业企业煅热厂开业。

1992年,被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双文明建设明星乡镇”。

1993年2月,全镇微波程控电话大楼投入使用。

5月1日,镇政府完成了第三次驻地搬迁,搬迁至具有现代化办公条件的办公大楼。

1993年12月,济南市千人下派工作队一行29人来镇调研工作。

1994年,被中共济南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百新镇”。2000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中心镇”。

1995年3月17日,中共济南市委书记孙淑义来镇视察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区。

7月, 第一所民营学校--平皇武校挂牌开学。全镇第一条镇村路--联盟路建成通车。

8月,为推进全镇畜牧业发展,举办了第一届赛牛大会。

11月29日,镇工业开发区成立,第一家私营企业三威公司破土动工。

是月,被国家科委、体改委、农业部、民政部和农民日报社等联合授予中国乡镇投资环境300佳称号。

1997年5月,被济南市命名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达标乡镇”。

7月,镇人大推选产生了第一个减轻农民负担领导小组。

9月,教学大楼、卫生院门诊大楼落成。

1998年3月,通过考试选拔,招收了37名农村青年组建了第一支“110”机动巡逻大队,实行全天候24小时巡逻。

5月, 全镇58个村均挂起了免餐牌,严禁村级设立招待费,此举得到了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中央广播电台、人民日报、人民权利报等多家媒体的关注。

11月,第一个商业街居委会成立。

是年,成为全县第一个财政收入过500万元的乡镇,并宣布实现财政自足。

1999年3月17日,济南市市长谢玉堂在视察镇三威公司、锻造中心等镇骨干企业,题词“工业立乡、大有希望”。

10月, 投资640万元实施的“畅通工程”--玉皇大道竣工通车。实现了“道平、灯亮、街绿、花香”。

12月31日,中共济南市委、市政府确定玉皇庙镇跨入全市一类乡镇行列。

是年,全镇第一家鲁港合资企业皇港绿色果业有限公司成立。

2000年1月1日,商河县六大班子全体领导来镇祝贺“财政收入在黄河以北两县率先过1000万元”和全县第一个进入市经济一类乡镇,中共商河县委书记宋玉国赠送贺匾“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

10月, 投资500万元的“命脉工程”--35千伏变电站投入使用,在全县首次实现了济、德双网、双回路供电,为全镇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是年底,全镇实现工商税收2684万元,财政收入突破1500万元,经济建设实现了超常规、大跨度、跳跃式、全方位的发展,跃居全市116个乡镇前十强。

2001年5月12日,全国日用玻璃协会年会及力诺新产品发布会召开。

6月, 国家医药局“甲基料玻璃医药安瓿生产”现场观摩会在该镇召开,国家医药局医药包装司司长冯同平、省医药局局长李华及300名商界人士参加了会议。

2005年11月成立玉皇庙街道办事处。

2007年3月,新建玉皇庙中心医院。

2009年2月开工建设玉皇庙实验中学。

4月开工新修玉凯路、玉皇庙水上公园。

11月撤街道办事处,改为玉皇庙镇。

2010年2月新建居民小区两个:玉缘、育才。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建国初期全镇粮食平均亩产50公斤, 总产375万公斤。1978年平均亩产达到70.5公斤,总产728.88公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1986年以来,实行种植结构调整,发展优质果园1.3万亩,称济南市“万亩优质果园” ,享誉省内外,年产富士、玫瑰红等果品11040吨,出口到俄罗斯、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玉皇庙镇重视植树造林,是山东省的平原绿化先进单位,每年植树都在10万株以上。按照“梁、路、林、村统一规划,网、带、点、片合理布局,风沙、旱涝综合治理” 的林业发展方案,目前,已建立起了以毛白杨为主的速生防护林3万亩,林木存有量500万株,农业林网绿化面积达2万亩,既绿化了环境,又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该镇享有济南市黄河以北“养牛第一镇” 的美誉。全镇大牲畜存栏量达2万头,羊2万只,年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40%。

2000年底,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0992亿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1.06亿元,林果业总产值2000万元,畜牧业总产值3397万元。农作物播种面积8272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254公顷,经济作物2985公顷。

第二产业建国前,仅有少量零星的私营手工业。建国初,手工业作坊大部分停办。1958年开始发展社队工业,先后建立了酒厂、面粉厂等小型企业。1978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仅500人, 产值只有15万元。到1995年,镇上的企业只有两家砖瓦厂和一家与汽配厂合作的锻造分厂。1995年,济南市“千人下派”带来了思想上的大解放,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大发展,确立了“工业立镇、引进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以玻璃产业为龙头,以锻造、化工、建材为骨干协调发展的工业格局。2000年全镇第二产业从业人员超过7000人, 实现产值7.8亿元,利税2600万元。镇财政收入由1995年的64万元增加到2000年的1500万元,增长了22倍,从全市经济三类乡镇一跃成为一类乡镇。连续5年被中共济南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第三产业建国前, 境内仅有玉皇庙一处集市, 商业、饮食业、服务业较少。195 3年, 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私营商业大多数纳入合作化轨道。1978年后,个体私营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开始繁荣,全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38人,年创产值3万元。 近年来,镇政府出台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至2000年底,发展到拥有玉皇庙、 魏集、段家、大张、安东和镇中心商贸中心等6处集贸市场。目前商业区已发展各类商业网点418家,工业园区已有9家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落户,年吸收各类中级职称以上人才300人以上,辖区拥有宾馆8处,幼儿园3处,医院5处,影剧院及体育馆各1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7300人,年创产值7000万元。

文教科技

文教科技 民国以前,境内私塾教育为主,普通老百姓读书识字的很少。1912年后,限制私塾,发展新教育,1932年秋,商河县第八高小(段家关口寺高小)在段家村建成,使周围村的青少年有了受教育的机会。1945年中共商河县委决定在玉皇庙创办完全小学,境内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43%。建国后,教育事业空前发展。1958年,商河县第三中学在玉皇庙建成;1984年,玉皇庙镇一中建校招生;1986年,玉皇庙镇第二中学在李庵建成;1991年成立了成人教育中心,培育了农村各类人才1359人。1986年,全镇学校实现了校舍、课桌凳、操场、院墙、大门、厕所六配套,达到了省级标准。 1997年,全镇筹集资金200万元,在镇一中修建了综合教学大楼,顺利地实现了全镇中学的合并。 同年5月, 被济南市命名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达标乡镇” 。2000年, 全镇有中学1所,在校生1359人,小学41所,在校生3846人。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省级标准,先后为国家输送大中专生1148名。

2000年,全镇共有科技人员120人,自1990年以来,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8项。济南力诺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太阳能集热高硼硅玻璃管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该公司研制生产的医用玻璃管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乙级料标准,并已完成甲级料的研制,投产后,产品质量将与国际接轨,达到国际标准,填补该项目的国内空白。

玉皇庙历史悠久,当地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其中鼓子秧歌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1993年2月,镇政府举办了有14支代表队参加的第一届鼓子秧歌汇演。2000年,在济南市第二届青少年运动会上,玉皇庙镇少年鼓子秧歌队代表商河县参加了开幕式表演。镇政府还通过建文化站、广播站、档案室等手段,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1997~2000年连续四年被中共济南市委、市政府和中共商河县委、县政府命名为“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全镇学校体育活动异常活跃,体育竞赛形成制度。2000年,镇中学在商河县举办的中学生运动会上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各村群众体育活动蔚然成风,1997年,在商河县举办的全民运动会上,玉皇庙代表队获第一名。玉西村民办学校--玉皇武校,是全县第一所民办学校。建校以来,在全国及省市重大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武术人才。 为此, 中央电视台于2000年5月录制播放了专题片《武瑰花开黄土地》。该校的综合体育馆建筑面积达1700平方米,为举办体育比赛及各界群众进行体育活动提供了良好场所。

人民生活 建国前,广大群众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年人均粮食只有70公斤,人均收入不足30元。 建国后,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 7年人均粮食280公斤,经济收入30元。70年代,农村以玉米、地瓜为主食。1981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民生活更是有了飞跃的发展,鸡、鱼、肉、蛋成了群众的家常便饭。穿着逐步向高档发展。现在已有90%以上的农户住进了砖石结构的房屋。 全镇人均住房面积达40平方米。电话装机总量4000余部,移动电话800余部,闭路电视普及率75%。80年代普及自行车,90年代摩托车、机动三轮车、各种汽车已逐步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2000年计有机动车辆8000余辆,全镇已基本实现了“水、电、气、路、话、视”六通。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的发展,农民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投入工业和第三产业。1988年,镇敬老院建成,有2 0多名无儿无女的老人在此安度晚年。2000年,全镇共完成产值7.8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1亿元,利税210万元,实现工商税收2684万元,财政收入1500万元。经济的迅猛发展,保障了全镇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

镇村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 镇政府加强了镇村的建设。1995年7月,全镇第一条镇村路--联盟路建成通车。1998年,全镇第一个商业街居民委员会成立。1999年10月, 投资640万元实施的“畅通工程”--玉皇大道竣工通车,实现了“道平、灯亮、街绿、花香”的要求。为提高小城镇的功能,还实施了“中心带动,轴线开发”工程,以“玉皇大道” 为轴线,3000米经济长廊同步开发,当年底,200多套商业楼交付使用,加上已初具规模的商业街,3000米经济长廊的框架已经搭成。1997

年,被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评为山东省小城镇建设“新型乡镇”。

历史沿革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39年初,在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干校学习的刘刚平被派往本地发展党员,由孙安乡李吉祥为首,鞋里坞村张士周、安龙亭、张建华、安立信等组成鞋里坞村党支部,成为玉皇庙镇第一个党支部。

1945年11月,中共商河县委决定建立玉皇庙区委, 驻地玉皇庙,党员近百名。

1949年底,共有党员300人,建党支部35个。 1976年底,中共党员总数达到500人。

1995年玉皇庙镇党校被评为济南市先进基层党校。近几年来,调整充实了58个村的党支部,2000年底,镇党员人数发展到1381人。

1939年10月, 五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1957年1月成立玉皇庙乡政府。

1960年1月成立玉皇庙人民公社,行政机构称玉皇庙公社人民委员会,实行政社合一,

1961年9月改称公社管理委员会

1968年5月建立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4年3月改为玉皇庙镇政府至今。

中共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五区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工人团体有玉皇庙抗日救国会,建国后改称玉皇庙工人联合会,简称工会。农民团体在土地革命时期有玉皇庙农民协会,抗战时期称玉皇庙农民抗日救国会,简称农会,

1964年成立玉皇庙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妇女团体在抗战时期有玉皇庙妇女抗日救国会,简称妇救会,建国后改称玉皇庙民主妇女联合会

1958年改称玉皇庙妇女联合会。青年团体在抗战时期称玉皇庙青年抗日救国会,简称青救会。

1957年改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玉皇庙委员会。

1952年成立于玉皇庙工商联合会

1993年成立玉皇庙镇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1994年成立玉皇庙镇个体劳动者协会近年又成立玉皇庙镇计划生育协会。 2005年11月组建玉皇庙街道办事处。

2009年11月重新改为玉皇庙镇。

人口数据

据玉皇庙镇计生办统计, 2010年人口6.4万,人口出生率9.7‰,人口自然增长率2.8‰ ,下辖94个自然村。

属各学校

商河县玉皇庙镇实验中学

商河县玉皇庙镇中心小学

商河县玉皇庙镇教委

商河县玉皇庙镇李安小学

商河县玉皇庙镇杨庄铺小学

商河县玉皇庙镇育才小学

2 山东省郓城县玉皇庙镇

镇情简介

玉皇庙镇位于县城西12公里处,总面积90平方公里,人口5.3万人,耕地8.8万亩,水浇面积达90%以上。辖60个行政村,85个自然村;该镇东临京九铁路郓城站、郓苏公路横贯全境,西靠宋江故里和孙膑故里,交通便利,文化悠久。

经济发展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发展民营经,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全乡经济取得又好又快发展。截止到目前,全镇民营经济发展到631户,其中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1个,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项目1个。形成了以机械加工、棉纺织、板材加工为主的产业格局。

农业方面

以发展桑蚕产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推进桑蚕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镇桑园面积发展到1.5万亩,桑蚕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成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新亮点,有力地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4亿元;财政收入1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39元。今年第一季度全镇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国税收入、比去年同期都翻了一番多,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3 河南省通许县玉皇庙镇

镇情简介

玉皇庙镇位于豫东平原腹地,总面积75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72个自然村,206个村民小组,56270人。该镇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1996年4月撤乡建镇。

行政区划

玉皇庙镇代码:410222102。2006年,辖32个村委会:玉皇庙村、河流村、洼张村2、前安岭村、后安岭村、申店村、韩庄村2、韩朱岗村、西陈集村、东陈集村、曹李王村、娄砦村、苗砦村、阜牛岗村、茶叶岗村、后万彩岭村、前万彩岭村、胡砦村、稷子岗村、南娄洼村、徐庄村、长河洼村、羊耳岗村、冢上村、箍桶刘村、王庄村3、耿付庄村、前柳行村、后柳行村、高庄村2、马头村、张百虎村。

自然资源

该镇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耕地面积4576公顷,机井1500眼(全部双配套),开挖治理沟渠40条,农业机械总动力58111千瓦。

农业基础地位

粮食生产基本实现了农田作业机械化、种植良种化、栽培模式化、管理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者提高。为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庐镇不断回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反季节瓜菜种植、畜牧业、林果业均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该镇人民务实拼搏,团结奋进,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就。先后被省、市命名为""河南省科普示范乡""、""河南省中州名镇""、""河南省小城镇建设试点乡镇""、开封市""十佳乡镇""等。2001年该镇财政收入9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53元,国内生产总值28765万元。

城镇建设

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几年来,投资1000多万元用于发展小城镇,开通红卫路,延伸、拓宽了迎宾路、玉皇大道。建成了电视差转台、35千伏变电站,开通了有线电视。公路建设工作两年投资700多万元,硬化道路7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为发展经济、繁荣市场创造了优越条件。

乡镇企业

1993年12月成立了开封市通玉企业集团公司,是集板材、铸造、造纸、肉食加工、建筑、建材于一体的实业公司,主要产品有各类桐木拼板、压缩门板、羊毛衫、食用植物油及获国家专利的软轴水泵等,曾被开封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十佳名星企业"",1995年取得自营进出口权,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外商青睐。近年来,立足资源、交通优势,个体私营企业得到长足发展,板材、水泥预制件、食品调料成为主要支柱产业。

社会各项事业

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该镇有3所初中、24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镇中心卫生院设立17个科室,医务人员43名,村级卫生室52个。计划生育率达到95%以上,文化、体育、综合治理都得到全面进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3: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