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玉鼎真人
释义
1 神话传说中人物

玉鼎真人为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为阐教“十二金仙”之一居于玉泉山金霞洞,镇府之宝是“斩仙剑”。作为元始天尊的十二门徒之一,他曾协助老子、元始天尊等仙会破诛仙阵,又在姜子牙被困瘟神之时及时到来,令徒弟杨戬到火云洞见了三位大帝,从神农之手求得升麻,解救三军于痘疹之厄。

介绍

详见《封神演义》。从其弟子杨戬来看,玉鼎真人应当是昆仑十二仙中的佼佼者。他见多识广,深有智谋,授计杨戬从余元处骗解药救了哪吒和雷震子,指点杨戬除了高明、高觉(千里眼、顺风耳),暗中吩咐杨戬救了被俘的黄龙真人,周军两次全体中毒(除了杨戬哪吒)他都来帮过忙,破诛仙阵时受元始天尊之命摘去陷仙剑。

相关经文

《玉鼎真人说初真度人妙经》

一时玉鼎真人 在青羊宫中 与众道人 谈玄论道

有青云道人进白稽首 拱手而问: 若夫求道 可不供神灵之像?

玉鼎真人曰: 神外无救 身中本有千万神

青云曰 丹朱口神此为身中之神?

正伦舌神此为身中之神?

真人曰:

天地在身

何物不包

道本在心

何物不生

老君曰: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故无以外求

凡供像者,则是初者

其难聚其神

则以像而形

行礼膜拜,是谓炼聚神之功也

焚香者

解秽也

除妄念而清静

以静心而思神至坛

此为邀泽之法也

若想通真,必以心通三界而行持

方可得灵光而遍体

青云再拜曰:

何以心通三界

真人曰:

心通三界者

神观天

身观地

意观水

夫神观天者

存思身居无量高空,则心中自无杂念

身观地者,应事居尘此时便倾刻无所不载

意规水者,则应水之象,随遇而安

久持此,则每于难时,自可招役万神

无像自可凝像

无香自可出烟

是谓五气朝元之初功

是时有漂泊子进而拜曰:

身观地者,应事居尘此时便倾刻无所不载

如何乃是无所不载

真人曰:

无所不载者,则要

"慈心下气,恭敬一切"

广博胸襟,包罗万有

则可金光护体

万恼不侵

烦恼皆是自取

清静亦是自积

众生罔求于形式之道

故不得真道,只谓外道也

得道者,渐入则以德而筑基

基就则以功而行持

功者,力身而行

无身则难修正道

故经云:"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既度人者

人非止人也

人者,灵之首也

可结仙人鬼之三缘

方能格真谒圣

若缘深者,自得圣真传道

得真诠之无量,道法自应也

到时自可身腾紫云,位列大罗真境

如若行持善道

必有祥光应其本身

自可上通天界

若得圣真降临,亲授道法

乃为真玄妙也

是时漂泊竹子进而又拜再言:

何为度人

真人曰:

度人者,法有五乘

一者,先修内丹,得真阳出现,飞腾九洲五岳,度人无量

二者,先行外德,遍历神州,传圣教于世,度人无量

三者,演教宏法,宣扬科教,使众生受恩而化,度人无量

四者,广印善书,普发善愿,使罔迷之众,得闻正法,度人无量

五者,以己之行,感他人之志,使众善皆起,喜悦五洲,度人无量矣!

功者,内也,德者,行也

全在于行

是时漂泊竹子进而又拜曰:

度人的方法当是千种万类否?

真人曰:

积德乃修道之本

德含万法

自悟可明

是时真人做偈曰:

望能以此言

广使众迷醒

通悟真常道

得证仙阶内

道众闻说此经 皆大欢喜 信受奉行

2 《宝莲灯前传》中人物

玉鼎真人(王骏扮演)是剧中重要人物也是个搞笑人物,是二郎神杨戬和孙悟空(幻化成菩提老祖时)的授业恩师。他的口头禅是:“我玉鼎真人真是太聪明了”、“太精辟啦,我要把他记下来”。

他师从元始天尊修道时,常常躲到昆仑山中的一个暗洞里偷懒。成为杨戬的师父之后,在此洞让杨戬学会了使用天眼、腾云驾雾和七十二变等法术,后来也多次相助杨戬。后来,他经观音菩萨所托,化成菩提祖师,收下徒弟孙悟空。孙悟空学成之后,玉鼎真人再次回到洞穴中写书,并自誉“玉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0: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