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玉带銙 |
释义 | 起源中国古代衣着特点之—是穿长衫,腰部需用大带束住。唐代开创的按官级高低佩带的玉器服饰玉带銙富有时代特征,是一种“等贵贱”玉器,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首创。用玉带銙的佩带形式来象征官位及其权力,一般三品以上文武官员方许佩用,其规范化与制度化,是中国古代礼仪玉器中的重要发明和创新。 玉带銙由鞋(鞋带衬)带板、铊尾和带扣组成,始于唐高祖李渊时期。据《唐实录》:“高祖始定腰带之制,白天子以至诸候,王、公、卿、相,三品以上许用玉带。”据《新唐书·銙车服志》记载:“紫为三品之服,金玉带銙十三绯为四品之服,金带銙十一;浅绯为五品之服,金带銙十;深绿为六品之服,浅绿为七品之服,皆银带銙九,深青为八品之服,浅青为九品之服,皆铂石带銙八。” 唐代玉带銙特点:其一,带銙的颜色由紫色向其它颜色递变,紫色位阶最高。紫色其义来源于紫微星,据传是天帝所居处,故以紫色位至尊。其二带銙以玉为最高,依次为金、银、铜、铁。其二,据官爵的高下,所用玉带銙的节数有严格规定,由13块至7块,尊卑有变。 唐代玉带銙制度的建立完全符合并突出显示了封建帝王制度下的等级与权力观念。因此,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使其能在唐以后的五代、十国、来、元、明、清历朝历代官仪中沿用。 玉带銙 欣赏【年代】:明代 【尺寸】:长5.4厘米,宽4.4厘米,厚0.2厘米 【出土地】:云南省昆明市刘家山出土 【收藏地】: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玉色】:羊脂白玉,半透明,有蜡脂光泽 【特征】:方形框内镂雕加阴刻缠枝莲纹,背面光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