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玉带桥
释义

玉带桥位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长堤上,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该桥单孔净跨11.38米,矢高约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桥面是双反向曲线,组成波形线桥型,配有精制白石栏板,显得格外富丽堂皇。

简介

玉带桥在西堤六桥中是最令人喜爱的一座。它是西堤上唯一的高拱石桥,是当年乾隆从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桥身用汉白玉和青白石砌成。洁白的桥栏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飞翔的仙鹤,雕工精细,形象生动,显示了雕刻工匠们的艺术才能。

玉带桥拱高而薄,形若玉带,弧形的线条十分流畅。半圆的桥洞与水中的倒影,构成一轮透明的圆月,四周桥栏望柱倒影参差,在绸缎般的水面上浮动荡漾,景象十分动人。它是颐和园里著名的建筑物之一。蛋尖形桥拱,特别高耸,好似玉带。此桥旧名“穹桥”俗称驼峰桥,均以形象命名。玉带桥的造型具有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石拱桥的风格,以纤秀挺拔,轻巧为其之特色。拱高而薄,成流畅挺拔的曲线。桥身、桥栏选用青白石和汉白玉雕砌,洁白如玉,宛如玉带,故名。桥下原为玉泉山泉水注入昆明湖的入水口。也是帝后乘船至玉泉山的通道。

玉带桥为清乾隆时建造,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据说,乾隆皇帝每次去西山必从此桥下经过,不仅因为这座桥交通方便,还因为它造型玲珑秀美。现在,桥头还留有乾隆皇帝的御题:东面是:螺黛—痕平铺明月镜,虹光百尺横映水晶帘。西面是:地到瀛洲星河天上近,景分蓬岛宫阙水边多。

建筑特色

玉带桥,位于信丰虎山中心村、隘高至龙洲的虎山河上,建于清代,独特,其弧形如玉带飞跨于崇山峻岭之中,凌架于滔滔激流之上,其墩三孔,层楼式形状。古代,玉带桥为信丰通往广东兴宁、和平的交通要道,以结构奇特,气势雄伟而闻名于赣、粤、闽等地,留下了“远近闻名玉带桥,两岸峻峰入云霄。奔腾河水泻千里,玉带飞锁两山腰”的赞誉。

位于距县城约百华里的虎山乡中心村,亦既在隘高至龙州的虎山河上。因其弧形如玉带,飞跨在崇山峻岭之中,凌架在滔滔急流之上,故名。据查,玉带桥为当地富翁余风歧募资建于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故又名“风歧桥”。

玉带桥为二墩三孔屋楼式拱桥,二墩立于急转直下的激流之中,其一紧靠河岸,护住河堤,其一形如驳船,高出水面5.7米,拱跨14.3米,墩拱全用青石砌成,桥身成弧形,弧长88.15米,弦长74.44米,弧弦最大距离为10.84米。桥面宽3.8米,用小乱石铺平,上建高3.2米的廊屋,廊屋为木石结构,分为32段(间),两端各建4.2米高的瓦房桥头堡。当中建成4.6米高的凉亭兼神庙,其长5.1米,宽3.8米,内分前厅和后殿,供后人歇息和祭祀。亭内东西上方各书“神泽汪洋”,“龙驾远波”八个字,左右两根石柱上分别刻有“功高德大固桥是赖圣与神”,“海阔江深登岸不须舟与楫”的对联,桥面边沿还刻有1.2米高的矮墙代替扶栏望栏。

古时,玉带桥为信丰县通往广东兴宁,和平的交通要冲,它以结构独特,气势雄伟而闻名赣粤,有诗赞曰:“远近闻名玉带桥,两岸峻峰入云霄,奔腾河水泻千里,玉带飞锁两山腰。”

历史

玉带桥为本地客家富翁余凤岐募资,建成于清朝1740年,故名“凤岐桥”。余凤岐也因为修建玉带桥,成为江西赣南客家户孺知晓的人物。清乾隆五年,虎山河水急流滔滔,两岸如隔千里,来往行人极不方便。为造福一方百姓,便利南来北往客商,当地富翁余凤岐便召集当地民工,由自己出资,兴建玉带桥。可是,当玉带桥修到一半时便停了下来――修建玉带桥工程没钱了。余凤岐欲哭无泪。余凤岐经过反复思虑后,也顾不了富翁的脸面和难看,决定沿路乞讨银子来修建玉带桥。幸运的是,余凤岐走了不过几十里,便被一个好心的寡妇知晓,寡妇倾其家所有,付给余凤岐银两,送余凤岐回到了修桥工地。玉带桥终于竣工了。余凤岐造桥之心之诚之信,受到几百年来客家人们的传颂和称赞,这修桥的故事传了一代又一代。

历时近400年,玉带桥依然坚固,却不知道有多少客家前辈踏访过它,有多少掮客在玉带桥休憩过,又有多少香客在桥中间的神庙前烧过香,又有多少路人在聆听过余凤岐乞讨银子修桥的故事……

古时,玉带桥为江西赣南信丰县通往广东兴宁、和平的交通要冲。它以结构奇特、气势雄伟而闻名赣南、粤北,有赞曰:“远近闻名玉带桥,两岸峻峰入云霄。奔腾河水泻千里,玉带飞锁两山腰。”这就是玉带桥的真实写照。如今,玉带桥风光不在依旧,沉寂得有些年月了,桥楼已有破损,驿道卵石残缺不全。但我们坚信走近它的人,都会在领略过它的雄奇、高大的同时,为余凤岐的秉性、品格和修桥的真实故事叹服。

还好,1932年和1954年,余福光先生两次集资,对桥楼进行了修葺。1983年,信丰县政府又把玉带桥列为文物进行保护。

玉带桥在颐和园昆明湖西堤。是西堤六桥中唯一拱券结构的石桥。清乾隆时(1736-1795)建,光绪时(1875-1908)重修。

拱高而薄,成流畅挺拔的曲线。桥身、桥栏选用青白石和汉白玉雕砌,洁白如玉,宛如玉带,故名。桥下原为玉泉山泉水注入昆明湖的入水口。也是帝后乘船至玉泉山的通道。

有关文章

玉带桥之忆

那次玉带桥一别,细细品味留影中美丽的你,眉宇之间流露的那股淡淡的哀愁,我的心一次又一次地痴迷。孤孤单单含恨含辛走了二十二年的天涯路,一切竟如烟云于回首刹那悄然无踪。是什么让我如此沉重,是什么让我长夜无眠。美丽的你呵,为什么是梦非梦,似喜似忧?

举目窗外蔚蓝蓝的天,我把孩提时留下的幼稚深情地注视照片中的你,远方的你,南方的你。

第一次被泪水打湿的衣襟,第一次被困折的相思,藏含了我几多疲惫与无聊时的不安!

脚步匆匆,岁月无情。可除了离别之后满腹的迷芒与孤寂,我还有什么呵。独愿徜徉流年的平凡,读我拳诚安分而无异议的纯爱,舒适我俩相许之后淡淡而欢欣的这世。这才无悔,这才幸福。

玉带桥闭目静思,为什么把多情留给我,把冷漠披在你自己瘦弱的身上。让我深情地疑望你,疑望雾中的你。你知道么,我的情太重,也易碎。那回长久的深吻,虽使此生难忘。可你明白吗?我这生再也不爱另一个。你呀,挥挥手,一切都显得如此含蓄。又想你了!无论灯下还是床前。

还能忆起我吗?虽然是那么一次相逢,却给了我生命的念珠。无你便没有真实,没有世界。我的心圣是洁的。虽然有迷茫与痛苦,但那是围在心坎上的雾,只有你才能拨去!前些时候我憔悴了那么多,也流了那么多酸泪,总层层剥不去心海中的你。多年来伏案长读,孜孜无倦意,描绘的竟全是你的倩影呵。

秋去了,冬也即逝。在来年的爆竹声中,又该向易去的如花年龄,少女般的春情告别一段触目伤心,感时溅泪的往事了。遂裹紧你留余我的体温,细细咀嚼串串笑声里的日子,那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旧梦呵,让我永记心头。

芳尘如烟,事如春梦。只愿化小鸟一只,盘旋你披肩黑发的上空。轻轻的道一声珍重,让莫名的忧伤,让莫名的相思,在期待再次相逢之日,霏霏细雨中带去对伊人的缕缕忆念……

附近景点

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是连接东岸与南湖岛的一座长桥。清乾隆时(1736一1795)建。为园内最大的石桥。桥由17个孔券组成,长150米,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状若长虹卧波。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544个。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桥额北面书“灵兽偃月”,南面书“修炼凌波”。

养云轩

养云轩位于乐寿堂以西,排云殿以东,长廊以北。自成院落,院内正轩五间。慈禧来园时,这里是嫔妃、格格等休息之所。

文昌阁

文昌阁在颐和国昆明湖东堤北端。原是一座城关,为清漪园的园门之一。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现存城楼为光绪时(1875-1908)重建。

城头四隅角廊平面呈"人"字形,中间为

万寿山昆明湖石碑

万寿山昆明湖石碑在颐和园万寿山前山。用整块巨石雕造,高9.87米。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建。正面刻"万寿山昆明湖"六大字,背面刻《万寿山昆明湖记》,均为乾隆帝手笔。碑饰图案精美,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碑文记述了扩展昆明湖的目的和经过。

紫气东来城关

紫气东来城关在颐和园万寿山东麓,峙于两峰之间。重檐城楼,砖雕城堞。南侧城额"紫气东来",取老子出关典故;北侧城额"赤城霞起",用晋孙绰《天台山赋》名句。

登城可望谐趣园池榭。城关既是点景之处,又是当年园内分区防卫据点。

知春亭

知春亭在颐和园昆明湖东岸、玉澜堂前的小岛上。为重檐四角攒尖顶。倚柱可纵眺全园景色。亭畔遍植垂柳,春来柳丝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2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