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语词遮蔽效应
释义

语词遮蔽效应(verbal overshadowing effect,VOE)是指语词化描述对非语言认知的阻碍效应。研究者发现影响语词遮蔽效应的因素有:时间因素、言语描述任务、分心任务、再认测验、个体差异等。现有的有关语词遮蔽效应的解释理论有三种:记录干扰理论、不合适的加工转换迁移理论和标准转换理论。未来的研究应着重探讨言语描述影响了知觉内容还是提取线索等内容。

界定

人们通常认为,对外部刺激事件的言语描述有助于记忆。但是,人们发现,当需要记忆的事件难于用语言来把握时,言语描述反而有损于记忆,导致记忆错觉。这就是语词遮蔽效应( verbalovershadowing effect, VOE)。语词遮蔽效应是指语词化描述对非语言认知的阻碍作用。Schooler和Engstler-Schooler等人最先发现了这一现象。

他们要求被试观看一个长30 秒的描述银行抢劫的录像片,随后是20分钟的分心任务,要求阅读几个短文,并回答与之有关的问题。接着把被试分成两组,分别接受不同的处理。要求一组被试写下对抢劫者面貌的详细描述,另一组被试安排与之无关的活动。结果发现,第一组被试指认罪犯的准确性大大下降,准确率为38%,第二组准确率却为64%。

这个结果和早期Bartlett和Daniel等人的研究肯定言语在视觉记忆中的积极作用的结果相悖,因此引起研究者的浓厚兴趣。

影响因素

影响VOE 效应的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包

括以下几个:

时间因素

时间因素主要从编码延迟和描述延迟两个方面考虑。编码后延迟(post-encoding delay)是指延迟编码时间。如延长目标刺激呈现和言语描述的时间间隔,从即时到48小时。描述后延迟(postdescription delay)是指延长言语描述和再认测验的时间间隔。Meissner 和Brigham的研究表明,言语描述后再认时间的延迟是一个重要变量,延迟时间长短是影响VOE 产生的重要因素。当这个时间间隔大于30分钟时,VOE就消失了。但是,如果延迟时间较短(如不到10 分钟),就会存在VOE。另一个时间因素是再认测验的时间限定。大部分研究没有限定被试测验时辨别目标刺激的时间,少数研究限定被试在5 秒内完成。Schooler和第17卷第2期语词遮蔽效应的研究及其理论Engstler-Schooler的研究表明,当限定辨别目标刺激的时间时,VOE效应就消除了。但Dodson等却发现,限定辨别目标刺激的时间并未影响VOE 出现。

言语描述的类型

在以往的研究中所用的言语描述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要求被试自己产生言语描述,这是在VOE研究中最常采用的方式。第二种是给被试提供现成的描述。即阅读言语描述,如让被试阅读关于目标面孔的言语描述。Dodson 等人以及Meissner,Brigham 和Kelly的研究表明,即使在这种条件下也会出现VOE。第三种是非目标刺激的言语描述。即描述的面孔和要求再认的面孔是不同面孔。Dodson等人的研究发现,对非目标面孔的言语描述也会阻碍对目标面孔的再认。

言语描述的指导语

Meissner 等人和Meissner在研究中分别给被试强迫回忆、自由回忆或警告回忆的指导语。强迫回忆要求被试提供尽可能详尽、全面的目标面孔描述,即使其中一些细节不确定。自由回忆要求被试尽力描述出目标面孔。警告回忆要求被试只描述能够确定记住的细节,不能确定的细节不要描述。他们发现,VOE现象只在第一种条件下出现。

言语描述任务的侧重点

根据言语描述的侧重点不同可以将之区分为特征描述和整体描述(featural or configural descriptions)。描述面孔通常既包括特征描述,也包括整体描述。特征描述指着重描述对象的部分,如眼睛、鼻子、嘴巴和头发等。整体描述指描述对象的整体,如人格、年龄和职业等,也可以说某人与以前所认识的某个人的面孔相似等。MacLin发现,描述特征时出现VOE,描述整体时不出现。Kitagami等人的结论是两种情况下都出现VOE,这些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言语描述后的分心任务

一些研究考察了在言语描述任务和面孔再认之间的分心任务对VOE的影响,主要目的是看哪些分心任务可以削弱VOE.有研究探讨了知觉任务对VOE的影响。Finger发现,当要求被试在这个期间完成解决迷津问题或辨别音调任务时,VOE效应变弱了很多,如果在完成言语描述任务后马上做再认测验,VOE表现较强。

再认测验的呈现序列和选择方式

在大部分VOE 研究中,所采用的都是目标存在序列(即要选择的目标包括在所提供的序列里),也有的研究者采用目标缺席序列(即目标并未包括在所呈现的序列中)。与此相对应,在选择方式上,有些研究采用强迫选择(即必须选择出目标),有些研究采用自由选择(目标可能在所呈现的序列,也可能不在)。Clare 和Lewandowsky的研究发现,这两个因素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不同条件对VOE 的影响不同。而Meissner、Memon 和Rose的结果表明目标呈现和目标缺失对VOE 没有影响。

个体差异影响

VOE是否发生的主体因素是被试的感觉能力和语言描述能力的高低。有研究发现,言语描述会影响高感觉和低言语描述能力的被试。但这一结果还有待进一步证实。Memon 和Bartlet发现,这一因素对VOE 没有影响。Fallshore 和Schooler发现,人们对那些高感知低语言化的刺激更易出现VOE.他们认为,人们对本民族面孔具有高感知低言语描述的特征,对非本民族的面孔具有低感知和高言语描述的特征。Vanag等人的研究表明,让被试辨别本民族和非本民族的声音时,被试对本民族声音的再认成绩要好于非本民族的成绩,而且在辨别本民族的声音时没有出现VOE.他们的研究还发现,被试的认知风格(特征型或整体型)可以预测被试在声音再认上的成绩。

另一研究是关于专业品酒师和非专业者的研究,Melcher 和Schooler在研究中把被试划分为新手、中级专业人员、专家三类(按照他们饮酒的频率),新手属低感觉、低语言能力,中级专业人员属高感觉、低语言能力,专家则属高感觉、高语言能力。他们的研究发现,VOE 更易出现在新手身上。

理论

语词遮蔽效应

目前,研究者已经提出一些解释VOE 现象的理论,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解释所有的实验结果。

记录干扰理论

记录干扰理论(recoding interference theory)是由Schooler和Engstler-Schooler提出的。该理论认为,言语描述使被试对目标面孔产生了一个不真实的语言表征,VOE 的产生就是再认时用与真实表象不一致的语言表征去评价目标面孔的结果。研究者认为,对面孔描述的困难导致在言语编码过程中对原始的(视觉的)记忆产生了错误表征,因为在描述过程中,被试倾向于重点描述那些容易用语言描述的信息,忽略那些不易用语言描述的整体的信息,这些被忽略的整体信息恰恰在面孔识别中起重要作用。

Meissner和同事也为这种解释提供了证据。他们发现,言语描述所产生的错误多少对记忆效果有影响。当强迫被试提供更多的有关犯罪人面孔的细节描述时,这种破坏效应达到最大,准确率只有27%,而没有描述任务的控制组准确率是52%.另外一组被试被警告要提供尽可能准确的描述,不要产生任何猜测的特征描述。这组被试的成绩比控制组的成绩还要好(63%的准确率)。这个结果表明,言语描述提高了他们的再认成绩。Meissner等人的一系列研究都证明了指导语的差异对VOE 的影响。而且,不管从目标刺激呈现到指导语呈现的时间间隔是30分钟还是1个星期,这种效应都存在。这些结果说明,要求被试产生过多的言语描述会导致错误信息的产生,在回忆或再认时,被试又会被自己所描述的错误细节所误导。Finger和Pezdek比较了不同风格的言语描述对再认准确性的影响。在看完面孔照片后,证人完成精细的或标准的言语描述任务,结果发现,在精细的言语描述任务后,被试的正确性大大下降了。根据言语描述所产生的正确或错误情况可以预测被试的再认错误情况。Finger和Pezdek认为,这是言语描述数量的增加导致的反向干扰效应。这一结果和Meissner等人的结果一致。

记录干扰理论可以解释很多有关VOE 研究的结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该理论认为在精确的言语描述和精确的再认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是,有关证人指认的文献并未发现准确的言语描述和准确的再认之间有相关。Fallshore和Schooler以及Kitagami等人的研究结果也证明语言描述质量和再认成绩间的相关并不是因果关系。他们的研究中采用了一个评估语言描述质量和再认成绩间的相关的程序,这个程序要求被试仅根据给出的语言描述来辨认目标刺激。他们的结果表明,基于语言描述而做出判断的成绩和产生语言描述的被试的再认成绩间没有显着相关。因此,语言描述的质量不能单独解释再认测验的成绩。

有研究者指出,即使准确的言语描述和再认成绩有相关,也并不能由此推论不准确的言语描述会导致不准确的再认。因为不准确的言语描述可能仅反映了被试对目标面孔的不准确的知觉记忆,因此不准确的再认是由于不准确的知觉记忆导致的,而不是对刺激面孔的不准确的言语描述导致。对记录干扰理论的最大挑战,是研究者发现对非目标面孔或小汽车的言语描述都会对目标面孔的再认产生干扰,以及Finger的研究发现,给予非语言的任务(如听音乐)可以避免VOE 出现。

不合适的加工转换迁移理论(transferinappropriate processing shift) 基于记录干扰理论的诸多问题,Schooler和同事提出了另外的解释--不合适的加工转换迁移。该理论认为,记忆成绩依赖于提取与编码时的加工匹配情况及其可利用性。在VOE 实验中,被试开始看到的是一个非言语刺激--知觉加工任务,此后是言语描述任务,知觉加工编码和言语描述编码两种加工之间不匹配是损害知觉记忆的主要原因。这种理论认为,准确的言语描述和准确的面孔再认间没有任何关系,VOE 产生的关键是言语描述活动本身,言语描述活动使被试加工信息的风格发生了转换。

这种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言语描述会干扰到那些没有被描述过的面孔的再认。言语描述只是暂时地阻碍了原始记忆痕迹的提取,并非永久性地改变了记忆。Finger 和Pezdek(1999,2002)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发现,当延长言语描述到再认测验之间的时间间隔时,或者要求被试在这个时间内完成解决迷津或辨别音调任务时,与完成言语描述任务后马上就做再认测验比,VOE 现象明显受到削弱。

以往有关面孔再认的研究表明,面孔再认涉及两种加工形式:特征加工和整体加工。特征加工针对对象的部分,如对眼睛、鼻子和嘴巴的加工;整体加工针对整体轮廓。因为语言描述导致了更多的特征的、策略的、外显的分析型加工,而知觉加工更多的是整体的、非策略的、内隐的加工。这种编码和提取的不匹配降低了再认的准确性,因为在面孔再认过程中,主要是对整体轮廓的加工。这个假设得到一些研究结果支持。

不合适的加工转换迁移能很好地解释已有的一些言语描述阻碍非语言化的刺激(面孔)的再认,尤其是那些不容易用语言描述的刺激。它还可以解释对非目标面孔的言语描述干扰到目标面孔的再认的实验结果,因为加工特性发生了转移。但是,这一理论仅在视觉领域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证据,因为已有研究结果支持面孔加工存在特征和整体两种类型的加工,但在其他知觉领域还没有得到充分证实。

标准转换理论(criterion shifts)

在过去较长时间里,人们对VOE的解释一直停留在上述两个理论的争论上。近年来,Clare 等人提出一种新的解释--标准转换理论。标准转换理论认为,VOE 的产生是言语描述导致被试反应标准转换引起的。先前的言语描述导致被试在后面测试任务中做出不积极的判断(不关心准确性),所以与控制组比,成绩会下降。

Clare 和Lewandowsky的研究中把反应类型区分为随意选择程序和强迫选择程序。他们认为,不同选择标准会影响再认成绩。例如,在保守标准和宽松标准下,被试的反应显然不同。这类似于信号检测论中的漏报和虚报所付出的代价大小原理。当允许被试自由反应(拒绝反应,即嫌犯不在此列的反应)时,反应数量和准确性之间的权衡会明显影响被试反应,这会成为影响VOE 是否产生的重要因素。他们重点考察了目标存在和目标缺席两种形式的测验对VOE 的影响。他们认为,这种标准的转换,在目标存在序列更易导致被试漏掉目标,从而降低辨认准确率。Clare等人发现,当允许被试做出目标不在此列的选择时,会出现VOE.当强迫他们必须选择一个目标时,则不会影响目标存在序列的成绩。对目标缺席序列,言语描述提高了被试再认测验的成绩,这个结果前面两个理论都不能解释。根据不合适的加工转换迁移或记录干扰理论,目标存在与否不会影响再认成绩。此外,Clare等人还把以往的实验数据输入WITNESS计算机模型,结果也符合他们用标准转换理论对VOE所做的解释。

标准转换说存在的问题是:

(1)它认为在强迫选择时,在目标存在序列不会出现VOE.但其他人研究的结果却与之不一致。

(2)言语描述为什么会引起标准转换?Clare认为,描述任务主观上的困难和假设不充分导致随后确认任务的勉强,这种解释显然不够充分。

综上所述,当个体提供了较精确的言语描述时,描述质量和再认成绩之间的相关似乎表明言语产生的错误信息导致了再认错误,这时记录干扰理论较有道理;当言语描述的质量和再认成绩无相关,言语描述任务干扰到未被描述过的目标刺激时,结果支持不合适的加工转换迁移;当允许被试做出拒绝目标在内的选择,言语描述的干扰效应只限于漏报这类错误时,标准转换的理论更有说服力。但是,上述三种理论都还不能很好地解释所有的实验结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5 8: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