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八姓 |
释义 | 八(捌) [捌、叭、仈,读音作bā(ㄅㄚ)] 现行较罕见姓氏。 今山西太原、运城、临汾,广东新会,云南通海等地有分布。汉族、蒙古族、傈僳族等多个民族有此姓。明代有八通,江宁人,正德中任礼部主事。《中国姓氏大全》注云:“又写为‘仈’、‘叭’、或‘捌’。” 词典释义(1). 祝融 之后的八姓,即 己 、 董 、 彭 、 秃 、 妘 、 曹 、 斟 、 芈 。《国语·郑语》:“ 祝融 亦能昭显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者也。其后八姓,於 周 未有侯伯。” 韦昭 注:“八姓, 祝融 之后八姓, 己 、 董 、 彭 、 秃 、 妘 、 曹 、 斟 、 芈 也。” (2). 晋 八姓,即 栾 、 郤 、 胥 、 原 、 狐 、 续 、 庆 、 伯 。《左传·昭公三年》:“ 欒 、 郤 、 胥 、 原 、 狐 、 续 、 庆 、 伯 ,降在皂隶。” 杜预 注:“八姓, 晋 旧臣之族也。” (3). 北魏 八姓,即 穆 、 陆 、 贺 、 刘 、 楼 、 干 、 嵇 、 尉 。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氏族》:“八姓( 后魏 ): 穆 、 陆 、 贺 、 刘 、 楼 、 干 、 嵇 、 尉 。” (4). 五代 八姓,即 梁 ( 朱 氏)、 唐 ( 庄宗 李 氏; 明帝 出身 沙陀 平民,姓氏不明; 废帝 王 氏)、 晋 ( 石 氏)、 汉 ( 刘 氏)、 周 ( 太祖 郭 氏, 世宗 柴 氏)的八姓。 宋 欧阳修 《王彦章画像记》:“ 五代 终始,纔五十年,而更十有三君,五易国而八姓。” 姓氏八姓渊源单一渊源:源于姜姓,出自古羌族土方部捌氏部族,属于以氏族部落名称为氏。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汉族形成、汉族与各民族共同创建统一的多民族祖国的时期。汉族基本形成后,在与中国北方的匈奴族与羌族,东北方的夫余与乌桓、鲜卑,西北方的西域诸族与柔然,南方的西南夷诸族与百越的长期相处中,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平往来,兵戎相见,和战相间,错居杂处,互通婚媾等等方式,把众多的散布四方的各民族揉合统一于一个国家——中国。 其羌族中有捌氏部族,属于土方人群体,后与汉族、匈奴族、鲜卑族等各民族交融,受汉文化影响,取部族名称的谐音汉字“捌”为姓氏,称捌氏。后有简文为八氏者。 汉朝灭亡后,捌氏族人在胡十六国时期的后秦国中多有为将、臣者。后羌族在北魏时期迁入天水郡地区(今甘肃天水),其中的捌氏族人在西晋以后大量内迁。在其后的羌族一支即党项族于公元1032年建立了西夏国,疆域包括今宁夏、陕北、甘肃西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一部分地区,与辽国和宋朝鼎立,捌氏族人亦有在西夏国中为官者(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研究学者言,西夏国确有若干捌氏官员,待大量西夏文史料正确翻译后,本书将给予进一步考证)。到明朝时期,捌氏族人也多有在朝为官者。 随着历史演进,古羌族人的绝大多数均逐渐融合入汉族,少部分融入藏族,余极少数流传至今,为今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羌族。 八(捌)氏在《续百家姓》中排第九百六十五位。在明朝吴沈所著的《千家姓》中收录了一千九百六十八个姓氏,其中就有捌(八)氏,排在第四百九十九位。 分布今河南省宁陵县、广东省封开县有八(捌)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号1.郡望: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下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一带。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河南郡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一直延续至今。 2.堂号: 河南堂:以望立堂。 资料有待补充。 名人八 滑:(生卒年待考),西域人。在《后汉书·西域传》中有记载。 八 通:(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正统年间礼部主事(正六品,司长)。 捌 忠:(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宣德年间利港巡检(从九品,派出所所长)。 八姓村位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太湖行政村, 村中自 建国以来总是保持八个姓氏得名. 八姓座落于美丽的太湖山底.四季如春,盛产绞股蓝,绞股蓝属多年生攀枝草本植物。异名小苦药、公罗锅底、遍地生根。主要分布在太湖山、苍山一带。1985年8月,县中药材资源调查与区划外业普查队首次发现,经专家鉴定,确认为疏花绞股蓝。后又发现绞股蓝和喙果绞股蓝两个品种。 绞股蓝是珍稀中药材,药用根茎和全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