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禹王村 |
释义 | 1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黄台岗镇禹王村禹王村位于张典村和下河村之间,靠近沪陕高速公路 ◎ 地域简介禹王村现有人口3896人,占地5800多亩,位于十里河两岸,乐于汉冢、金华接壤,在2000年以前,十里河东的五个自然村、十二个村民小组属于灌地带,全村以种粮为主、粮食产量属望天收,村民收入微薄,一直解决不了温饱问题。 从2000年支部村委换届以来,村两委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走访群众,深入调查后,各方互筹集资金10多万元,以铁路取土为契机,在志东岗顶上开挖蓄水澦208亩,修挖引水渠6.5公里,仅东岗的三千多亩望天收土地变成旱涝保丰收田,村村油路6.9公里,通往各自然村的砖渣路6.5公里。 ◎ 谋求发展道路通、百业兴,围绕十里河以西种蔬菜效益好的成功经验,村支部、村委及时召集经纪人,种植能手,组织成立了禹王村蔬菜种植协会,以支部书记王丁哲为会长,以组织三学三争活动为动力,号召党员,一个带富三、五户的实际行动,结成帮学对子的高潮迅速在全村展开。使全村二十个村民小组百分之九十的农户种起了以土豆、胡萝卜、芋头、瓜为主的高收入经济作物,村民经济收入大幅提高。 村两委班子在支部书记王丁哲的带领下,在对广大村民的种植积极性,走访外地客商,调整种植面积、引进优良胡萝卜,日本特级三红、黑田五寸掺土豆以白功三号、二号为当家品种,从蔬菜的品质和产量都上新的台阶,远销二十多个省、市。 村支部在全村蔬菜种植面积逐步扩大的情况下,大力扶持思想品德端正为人正直有事业心的人走上经纪人岗位,两委班子协调资金,购进洗萝卜机30多台,收购网点40多处。有力的推进了蔬菜产、销一条龙服务。 村两委通过协会例会、结合法律法规教育广大村民和40多位经纪人,公买公卖,从质量、价格入手,从无欺商害农行为、维护公正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以基础上、村支部、村委清醒的认识到,种植是资金的积累,发展才是硬道理,村两委及时动员有资金的农户逐步向养殖业过渡,通过协调,入股等方式,协调土地,引进以养鸡为龙头的养殖业,现已初具规模,万只以上的养殖场两个,三千只以上的六个,效益乐观,确实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村支部村委从引导养鸡场成功发展的情况,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看到地民致富的希望、积极引导各方面协调,从小农意识向大经济过渡,办起了投资二百多万的禹王棉花加工厂和投资几十万元的木材加工厂,吸收工人80多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围绕新农村建设、村两委清醒认识到,经济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大胆提出农产品深加工是村民增收的前提,着手筹建胡萝卜厂,以萝卜汁饮料为龙头的饮料系列,通过实地考察,决定引进设备,依靠协会的加力量,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产生一个以农产品深加工为龙头的巨大产业链条。以此带动广大村民的种植,养殖积极性。 从禹王村几年来的发展看,党的政策、支部村委的决策和积极引导,是禹王村从落后的贫困村一跃成为经济收入名列前镇前茅的强村,得到广大村的拥护。 禹王村产业调整,现已辐射金华、汉冢、溧河等邻近乡村,蔬菜种植面积达六万多亩,成为宛城区乃至南阳市的蔬菜种植示范基地,现在以禹王村为中心的蔬菜种植信息,销售,种子,化肥的购销的中心位置逐步形成,起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巨大失去的作用。 2 河南省禹州市禹王村◎ 地理位置禹王村在禹州城东南10公里处的颍河南岸,北距褚河2·5公里。全村有四个自然村落,分别称禹王、潘庄、郑彭、燕庄,共300多户,2500多口人,3000多亩耕地 。村落中间有一条东西主街,三条南北辅街,呈“卅”字形格局。村北和村东有颍河环绕,土地肥沃,以农业为主,林业次之,是全国优质泡桐科研基地,曾获全国林业先进单位称号。 ◎ 地名由来禹王村因大禹而得名。 相传大禹治水时,乘船来到这里,见高地上有一棵大槐树,枝叶繁茂,荫凉遮了大半个山丘,而且有一股紫气萦绕空中。大禹好生诧异,就弃舟登岸,到树前察看。原来树上住着一个千年树仙,多少年来一直佑护着这一方百姓。大禹认为他是一位好仙,于是在树上挂了三尺灵幔,以示褒奖。 到了汉代,一场天火把大树烧了,只剩下一段树干和几根枝桠。附近群众以为是树王归天了,便来祭拜。方圆数百里的群众听说了,以为是禹王显灵,纷纷前来祭拜。为了方便四方群众,便在村东颍河岸边开辟了一个渡口,因大禹治水时曾在此地住过,所以就叫“大禹渡”。 后来,老槐树的根上又生出了三棵新树,手拔着一样疯长,不多年间,又长成了三棵双人合抱的大树。方圆数百里的群众都以为是树王复活,纷纷跑来扯幛挂幔,烧香祭拜。不久,又有人在河岸上修起一座小庙,因大树旁的河崖上有几条崖洞,所以小庙就叫“洞林寺”。 洞林寺不大,香客却不少,终日络绎不绝。于是就有人就来卖茶卖水,卖香卖表,卖饭卖菜,卖鞋卖伞,卖扇卖帽,卖一切日用品。时间久了,有的人就住了下来,成为一个村落。因为大禹王治水时曾在这里住过,村头的大槐树又经大禹挂幔,称为“树仙”,村东的渡口又叫“大禹渡”,所以这个村便叫成了“禹王村”。 3 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官寨乡禹王村◎ 地理简介该行政村隶属丘北县官寨乡,距乡政府所在地26.00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县73公里。东邻秧补 ,南邻官寨,西邻革勒,北邻泸西。辖禹王平寨、禹王高寨等18个村民小组。 ◎ 人口现有农户839户,有乡村人口3913人,其中农业人口3913人,劳动力 217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785人。 全村国土面积52.24平方公里,海拔1,079.00 米,年平均气温 18.30 ℃,年降水量 1,200.00 毫米,适合种植 小米辣、生姜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4,611.00 亩,人均耕地 1.2 亩,林地 68,932.00 亩。 ◎ 基础设施截止2010年底,全村有816户通自来水,有42户饮用井水,有858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858 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812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59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45 户。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5.00公里,距离集贸市场0.00公里。全村共拥有农用车31辆,摩托车120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878.00亩。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347户;装有太阳能农户4户;建有小水窖15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36户。全村有13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15个自然村已通电;有13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5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15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15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8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56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75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