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屿头村 |
释义 | 1 福建惠安县洛阳镇屿头村屿头村位福建惠安洛阳镇东南部,辖屿头、海尾、埭仔等3个自然村,北依福厦公路国道324线,西南临洛阳江,总面积3.5平方公里,全村797户,总人口3277人。 ◎ 概况是个风景秀丽,物丰地的自然村。屿头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极端最低-6.8℃,极端最高38.1℃,平均无霜期259天,年均降水量1675.8毫米。,旅居海外侨胞8000多人,是名闻闽南的著名侨乡,被誉为"东南明珠",她以其特有的菲港澳台人文优势,蜚声海内外. ◎ 历史渊源远在明朝宣德年间,屿头杨氏祖先自北迁徙至南,定居屿头村,就以艰苦创业,重建家园,勇于开拓精神衍繁后代.,为了改变山河,屿头人与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一系列艰难改造,围海造田,筑堤凿溪,拓荒育林,修建码头……浴血奋斗,历尽千辛万苦,写下了一部可歌可泣,辉煌壮丽的历史诗篇,并激励着屿头村的后代子孙,秉承先祖的千秋伟业遗志,为了创造更加美好幸福富裕的屿头新侨乡而奋斗。 屿头村民风淳朴,地理环境得天独厚,人材济济,人文荟粹,明清封建时代,知书达礼,重教化愚,文风蔚然,从科举进入仕途,为国效力,为民牟利的封建士大夫为数不少,他们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文化同亲和道德风范,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士大夫群体,尊重和恪守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优良的伦理道德风范。 他们遵循祖先的“正其谊不某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公忠为国,清白传家"立身处世座右铭,先后涌现不少舍身取义为民请命,为国捐躯的英才人杰和为社会造福的仁人志士,先祖们的可歌可敬功名业绩,理应手到后代人的钦佩名垂青史。 ◎ 教育事业解放后,由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科教兴国",屿头人学知识,重科学受到尊重,屿头中小学更是闽南教育界的一颗璀璨明珠.美丽的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室,一流的教师员工,设备齐全的现代化多功能教育设施,为国家源源不断的输出有用人才.这群为了教甚多的精英学子,有的执教于著名的高等学府,有的受聘于高尖端科技,有的赴欧美讲学,有的带领研究生、硕士生,有的致力于著书立说.....这群科技界,学术界,文化界,企业界等领域的精英人材,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勤奋的工作着,无私的奉献,他们是屿头人引为自豪的楷模. ◎ 侨乡特色屿头人自古以来就有往来海外拓展的历史,起踪迹遍步东南亚各国,如上问所述,旅居海外华侨华裔达8000人之多.他们虽然融入异国的社会生活,但"我心依然是中国心",他们朔根寻源,寻根问祖,爱国爱乡,为了屿头侨乡的经济建设,教育,公益等诸多事业建树颇多,贡献巨大.在这群人数众多的海外侨亲中,产生了一批爱国爱乡,造福桑梓的爱乡英杰和著名侨领,他们之中有审时度势,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努力推动菲华关系决策向友好方向转变,为中菲两国友谊作出重大贡献,受到江泽民总书记,朱镕基总理多次接见的著名侨领前菲律宾华商联总会理事长杨海章;有南洋创业丰功播四海,心忧为民造福富梓里,捐巨资兴学建校, 组织教育基金会,投资建厂办企业,为家乡创造财富,让故乡人们早日奔小康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杨子华,杨万年等诸多侨亲。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87亩(其中:田260亩,地127亩),人均耕地0.53亩,主要种植粮食等作物;拥有林地15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3亩,主要种植板栗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20亩;草地60亩;荒山荒地400亩,其他面积585亩。有泥碳煤等资源。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有路灯。全村有404户通自来水,无饮用井水户,无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户。有404户通电,有395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2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98%和3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3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80户(分别占总数的57%和45%)。 该村到镇道路为水泥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为硬化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52辆,摩托车340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4户;装有太阳能农户47户;已完成“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00户。耕地灌溉面积为791亩,有效灌溉面积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791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7亩。 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5户砖混结构住房户;有65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0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16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94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45万元,占总收入的13.25%;畜牧业收入266万元,占总收入的24.31%(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030头,肉牛312头,);渔业收入12万元,占总收入的1%;第二、三产业收入617万元,占总收入的56.39%;工资性收入54.4万元,占总收入的4.97%。农民人均纯收入3990.1万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等为主。其中,常年在外务工人数261人(占劳动力的28.9%),在省内务工240人,到省外务工21人。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08年种植业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93.98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43.13%。该村拥有企业12个。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168户,共有乡村人口731人,其中男性360人,女性371人。其中农业人口714人,劳动力535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721人,白族8人,布朗族2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684人,参合率93.57%;享受低保35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0.2公里,距离镇卫生院5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84户,占农户总数的50%。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蒜园小学完小,中学生就读到蒜园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0.3公里,距离中学0.2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16人,其中小学生78人,中学生38人。 ◎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8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57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325.32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 。 ◎ 基层组织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7人,党员中男党员6 人,女党员1人。团支部设在村委会,团员10人。 ◎ 发展重点存在主要问题和困难:1、村庄道路不畅通,交通不便;2、饮水困难,水质较差;3、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排灌困难,资金欠缺。请求上级政府给予解决。 发展思路及发展产业:1、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2、大力发展柿子、核桃等林果经济,使经济收入多元化;3、大力发展生猪养殖,努力建造生猪养殖示范村。 2 福建省漳浦县沙西镇屿头村◎ 简介屿头村位于沙西镇东南部,北邻枋林村,东邻高林村,西邻河 村,南临东山湾海域。省道漳东线公路及漳诏高速公路从村北通过。 ◎ 政区沿革清代为屿前保。民国时期属屿头乡的屿头、东平2保。新中国初期属十二区的屿头乡。1955年12月撤销十二区,屿头改属杜浔区。1958年9月,属杜浔公社的屿头大队,1961年属沙西公社,今为沙西镇屿头村。屿头村原分为东平、西平、下墩3社(自然村),随着社区的扩建,现东平、西平、下墩村舍已连成一片,称屿头,为一个行政村,全村1180户,4850人,其中,西平796户,3310人;东平358户,1412人;下墩26户,128人。 ◎ 姓氏源流西平,陈姓。开基祖万宗,是蓬山陈姓始祖君赐的次子,开基于明初,清乾隆元年建祖祠“维则堂”。源流详见《蓬山村》一节。 东平,郑姓。其祖于明初自旧镇霞屿前来开基,祖祠“笃亲堂”。 下墩,吴姓。其祖来自县城西南郊的京里村,开基时间约在清康熙十八年沿海“复界”以后。有祖祠“燕怡堂”,年久失修,已坍废。 ◎ 经济状况及基本设施屿头村经济以渔业为主,农业为副,浅海滩涂甚广阔。有耕地1915亩,其中水田1245亩,农地670亩,主要种水稻、番薯、花生、蔬菜等。村民向来有“讨小海”习惯,即趁退潮时到浅海滩涂上捕捉鱼、虾、贝类。 近年来发展养殖业 ,围垦鱼、虾、 虫 寻池近千亩,主要养殖 虫 寻、蛏、花蛤、白鳗及其他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沙西“红 虫 寻”屿头占一大份额。“讨小海”捕获的鱼类有跳跳鱼、章鱼、小青鱼、血鳗、 虫 寻、鲎等。捕获的青蟹可养成红 虫 寻。另外,海 虫 间资源丰富,也是一大宗贝类海产品。 自明清以来,屿头村形成一个海产集散的墟市,当鱼贩成为一种行业。近来,许多村民将水产生意做到厦门,在开元区打铁街形成“屿头人海产生意一条街”。外出经商、打工有150多人,以深圳、南京、厦门为多,其中有创业获得很大成功者。 随着经济好转,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1982年架设输电线路,家用电器逐年增加,现电视机普及率80%左右,电话机普及率90%左右,手提电话700多支左右,摩托车700辆左右。大部分村民建新房。一部分村民建楼房。约850户有使用液化气。 屿头小学创办于1948年,利用祖祠为校舍。解放后建新校舍,校园面积7773平方米,建筑面积1536平方米。现设22班级,学生693人,教师25人。 1998年,村集资30多万元建自来水设备,大多数住户饮用自来水。同年,成立老年人协会活动中心,机构甚为健全,日日活动甚为正常。 2001年集资100多万元建东环村路,宽8米,长1635米,为水泥路面;今又建西环村路,宽10米,长1000米,路基路坯已建成,将于近期建成。 民营企业有晨光纸塑有限公司,为沙西镇纳税大户。 ◎ 名胜古迹屿头堡,建于清代,绕村一周,现存部分墙体。 古代人物 郑守德,嘉靖十六年举人,选授翰林院待诏,供事裕邸,升礼部主事。 吴戴有,清康熙年间,任广东龙门都司,署吴川营游击。 ◎ 新中国人物陈坤盛,佛昙公社社长。 陈桂味,漳浦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政协副主席。 郑联仲,漳浦县总工会副主席,县科协副主席。 陈番喜,沙西镇武装部长。 陈木枞,漳浦县水产局副局长。 陈捍南,漳浦县环保局副局长。 陈泗杰,杜浔镇党委宣委。 陈水利,漳浦四中校长。 陈天水,莆田消防支队参谋长。 陈文贵,漳州市港口管理局副局长。 陈 峰,国家海洋局厦门第三海洋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 陈春永,福建医大附一医院骨科主治医生。 陈碧珍,漳州师范学院教师。 陈得利,中学高级教师。 陈惠莲,副主任医师。 郑旺德,深圳地区漳浦同乡会副会长,创办德发冷气工程公司。 郑 东,民营企业家,漳浦晨光纸塑品有限公司经理。 陈建利,民营企业家,在南京市和安徽淮北市创办餐饮酒家,为总经理。 陈雄辉,1991年被省评为“见义勇为十大勇士”之一。 3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屿头乡屿头村◎ 概况该村的人均收入已达到6917元。近年来,村两班子正努力打造“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积极的推进村内的旧城改造工作。旧城改造和新农村建设成为屿头村的主要工作。 在党中央对三农工作重视的总方针指引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经过屿头党支部、村委会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对村容村貌进行了改造,今日的屿头从一个原来“破旧老屋多、臭水烂塘多、露天粪坑多、溪中垃圾多”的落后状况中彻底解脱,变成了一个“村庄美化、河道净化、路灯亮化、道路硬化、卫生洁化”的文明村。新建了老年活动中心和休闲健身公园,改造了200平方米的公路绿化带,在四周种上了花卉苗木,并且组建了村篮球队,他们时常活跃在灯光篮球场上。又将村中的1200平方米村道全部拓宽硬化,从原来的“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如今的“一双鞋走全村”,并聘请2位保洁员每天负责清扫村内路面和垃圾清运工作,保持村道的整洁畅通。 ◎ 自然气候及地质、地貌屿头村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暖湿润,夏热冬冷,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几乎每年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台风的影响,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发展。土壤以红壤为主,经济作物以枇杷为主,也是农民的主要收入。 ◎ 交通交通十分便捷,长决线穿村而过。在村内道路基础设施也非常完善,全村修建了2000多米的水泥路,使全村的道路四通八达,方便了村民的活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