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与黄公度太守 |
释义 | 中文名:与黄公度太守 体裁:散文 年代:清代 作者:王韬 作品原文与黄公度太守[1] 鸿仪久隔[2],鲤讯遥通[3],伏读瑶华[4],心长语重。古之人初无一面之雅,面未见则思,既见则相契[5]。苔岑不能閟其性[6],金石无以渝其诚[7]。如阁下者,斯近之矣。何意暮年,得此至友,东瀛之游[8],为不虚矣。阁下品质醰粹[9],学问宏深,娇然如天半朱霞,云中白鹤,令人可望而不可即。及久与之交,亲与之接,乃觉温乎其容,蔼乎其言,而其情固一往而深也。 范委韩自游夏岛归[10],盘桓此间[11],殆将匝月,聆其缅述岛中土风俗尚[12],不禁神往。此真世外桃源,想不数十年,趋者如鹜[13],厚者浇,醇者漓矣[14]。闻西印度群岛[15],棋布星罗,类多未属于欧洲诸国。其民人既无君长,亦无酋目[16],不识不知,自乐其天。捕鱼弋鸟,自食其力,虽近赤道,而亦有山水清嘉、气候温淑者。苟徙中国贫民于此,教之开垦,教之树艺,更教之以中国文字语言,训之以孝悌,示之以礼义,加意为之经营,不十年其效有可睹也。是虽黑子弹丸[17],亦海外之扶馀也[18],特惜中国无好事者耳。 俄事尚无确音[19],但闻沿海各省纷纷备兵耳。窃谓平时宜先之以淬厉[20],临事宜应之以从容。否则草率苟且,不独无补于战务,反恐贻误夫大局。俄人近日调兵选将,遣舶备师[21],艨艟绎络乎海上[22],旌旗飞扬乎境中,几于如火如荼,不可逼视,此《兵志》所云:“先声以夺人也。”要以恫喝之故智耳[23],战未必成也。即出于战亦未能若是之速也。盖朝廷已重简使臣[24],前往议约[25],俄虽崛强,要必静俟其至。以所议之从违,决此时之和战[26]。安有使未出境,而敌已称兵[27],揆之万国公法[28],有是理乎?此欧洲列邦之所不许也。即使戎兵相见[29],当在明春。杞人之忧[30],正无已时。 注释[1]黄公度:黄遵宪,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近代杰出诗人。历任中国驻日、英、美诸国外交官,后官湖南长宝盐法道,署按察使,积极参加戊戌变法,后被革职。著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2]鸿仪久隔:鸿雁久未传信了。《汉书苏武传》载:汉使诈称天子在上林苑射雁,足系帛书,说苏武在某泽中。后世遂有鸿雁传书之说。 [3]鲤讯遥通:鲤鱼传信接通了遥远的双方。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鲤鱼传书之说源于此。 [4]瑶华:比喻书信的珍贵。谢眺《答吕法曹诗》:“惠而能好我,问以瑶华音。” [5]契(qì 气):投合。 [6]苔岑不能閟其性:即或是同心之友也比不上他们感情深。苔,苔藓类植物。岑,崖岸。辟,掩闭。郭璞《赠温峤》中有“异苔同岑”句,即不同的苔藓生长在同一崖岸,比喻朋友同心相处。 [7]金石无以渝其诚:金石之坚也不能超过他们的忠诚。渝,同“逾”。 [8]东瀛:原指东海。刘禹锡《汉寿城春望》:“不知何日东瀛变,上地还成要路津。”此指日本。 [9]醰(tán 谈)粹:纯厚。醰,酒味醇厚。 [10]夏岛:即夏威夷群岛。 [11]盘桓:逗留。 [12]聆:听。缅述:追述。 [13]趋者如鹜(wù 物):像鸭子一样成群地争先恐后地跑去。比喻成群的人争着去。趋,奔赴。鹜,鸭。 [14]厚者浇:原来厚道的变得薄幸了。醇者淳:原来醇厚的变得淡薄了。 [15]西印度群岛:在大西洋与加勒比海之间的群岛。 [16]酋目:酋长头目。 [17]黑子弹丸:比喻地方狭小。庚信《哀江南赋》:“地犹黑子,城犹弹丸。”黑子,黑痣。 [18]扶馀:古国名,在今辽宁昌图一带。 [19]俄:指沙皇俄国。鸦片战争以后,沙俄积极参加对中国的侵略,先后侵吞中国新疆、黑龙江大片土地,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此处“俄事”,主要指1871年前后的“伊犁事件”。 [20]淬厉:又作“淬砺”,制造刀剑必须淬火和磨砺,比喻人刻苦锻炼。此指军队的训练。 [21]遗舶备师:派遣军舰,集结军队。 [22]艨艟(méng chōng 萌冲 ):战舰。 [23]恫喝:即“恫吓”,恐吓。 [24]重简使臣:郑重地任命使臣。简,策,策命。 [25]议约:商议订立条约。 [26]“以所议”二句:根据议约的成败,决定今日的战和。 [27]称兵:法兵。 [28]揆:揆度。万国公法:国际公法。 [29]戎兵:武力。 [30]杞人忧天:杞人忧天。《列子天端》中说: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自己将无处安身,因此愁得觉也不睡,饭也不吃。后来以此比喻不必要或无根据的忧虑。 评析该封信大约写于作者在香港的主编《循环日报》时。当时黄公度是中国驻日使馆官员,作者去日本时二人相识,以后书信往返,遂成密友。 写信有时只有一个中心,全信布局谋篇,遣词造句都围绕这一个中心。有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中心,一封书信,同时述说几件事情,这在书信中也是常见的。这封信述说了三件并列的事,几乎没有什么内在联系。 第一件写二人交谊,写自己对黄公度的认识过程。初见黄公度,只觉得“阁下品质醰粹,学问宏深,娇然如天半朱霞,云中白鹤,令人可望而不可即。”这是初步的表面印象,有褒也有贬。但接触多了,认识也深了,“及久与之交,亲与之接,乃觉温乎其容,蔼乎其言,而其情固一往而深也。”这样前后的对比,就把黄公度和蔼可亲的美德充分地表达出来了。 第二件写对南洋诸岛的向往。徒中国贫民,“训之以孝悌,示之以礼义”,虽不免迂腐,却表现了作者对国计民生的关注。 第三件事,写当时中俄局势。对清政府软弱无能,“草率苟且”,极为不满;对沙俄耀武扬威、咄咄逼人的侵略行径,非常愤慨。从这里可以看出,王韬视野开阔,对当时国家大事、世界大事极为关心。王韬处的时代是中国被帝国主义侵略瓜分,逐渐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代,因此,他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极为关心。 作者简介王韬(1828~1897年),字兰瀛,江苏苏州人,思想家,第一份中国人独立掌管的报纸《循环日报》创办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