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雨露乡 |
释义 | 雨露乡隶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地处南华县东南部,位于长江水系和红河水系的分水岭上,距县城14公里。东沿楚雄与东华镇分界,南与楚雄市大过口乡接壤,北边邻南华县龙川镇。 雨露乡-基本概况雨露乡一角雨露乡辖雨露、镇模河、大村、铅厂、洒披武、罗文、后甸7个村民委员会,123个村民小组,95个自然村。国土面积24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1900米,年平均气温14.8℃,年降水时850毫米,适合种植烤烟、水稻、玉米、油菜、大小麦等农作物,可发展大杨梅、核桃、板粟、苹果、桃子、梨等经济林果。有耕地面积17624亩,人均耕地1.25亩,林地面积286440亩。 雨露乡-教育状况雨露乡建有6所完小8所小学,53个教学班,有教师87人,在校学生1359人;有中学1所,占地面积13000多平方米,教职工41人,在校生8个班525人,现有幼儿园模式办幼儿大班、中班收儿童114人。 雨露乡-经济概貌雨露乡水稻连片种植2006年,雨露乡农村经济总收入5368.3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440.04万元,占总收入的45.45%;畜牧业收入1650.77万元,占总收入的30.75%(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2983头,肉牛 3201头,肉羊3201头,家禽100032只);渔业收入6.24万元,占总收入的0.1%;林业收入139.12万元,占总收入的2.59%;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收入269.47万元,占总收入的5%;工资性收入526.64万元,占总收入的9.81%;农民人均纯收入2175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等为主,全乡外出务工收入502.39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079人(占劳动力的12.5%),在省内务工841人,到省外务工238人。 雨露乡-特色产业雨露乡现在的支柱产业为种植业,计划大力发展畜牧、野生菌和经济林果产业。另外,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地方土特产“野生菌、冬早蚕豆、雨露杨梅”,今后将大力发展,实现规模种植、经营和管理,不断拓宽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打造“名、特、优”品牌形象,拉动其他土特产的开发,形成雨露乡的土特产产业。 雨露乡-基础设施雨露乡电力设施截止2006年底,雨露乡有2568户通自来水,有184户饮用井水,有784户还存在饮水困难(占农户总数的23.37%)有3338户通电,有497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652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98.52%、14.81%和79.05%);安有固定电话和拥有移动电话1369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749户(分别占总数的40.8%和22.32%)。乡村公路有4条主干道:南华至后甸、雨露为弹石路;雨露至铅厂、镇模河、大村、洒披武、罗文均为土路,有92个自然村修通接村委会道路。政府驻地建有客运汽车站1个,建有定期赶集集贸市场1个。全乡有汽车24辆,有拖拉机499辆,摩托车237辆,家庭轿车3辆。至2006年底,全乡建有沼气池农户2269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59户,建有小水窖2373口,已完成“一池三改”农户1533户。有砖混结构住房10户,有砖木结构住房24户,有土木结构住房3325户。 雨露乡-人口情况雨露乡现有农户3355户,乡村人口13969人,其中男性7389人,女性7028人,其中农业人口13969人,劳动力8628人。乡内世居汉、白、彝、苗等民族,其中汉族2826人,占总人口的19.60%,白族5285人,占总人口的36.66%,彝族6278人,占总人口的43.55%;苗族25人,占总人口的0.19%。 雨露乡-资源环境雨露乡水库雨露乡境内山多平地少,狭谷盆地占总面积的4%。地形中高南北低,以五台梁子为分水岭,岭南流入马龙河后汇入红河,岭北流入龙川江后汇入金沙江。南部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北面丘陵连绵,波澜起伏。海拔至高点龙顶寺2300米,最低点马龙河出境口1560米。境内以北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兼有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特点,“气候长年约同,不寒不暑似春融”正是对雨露气候形象而概括的描写。年平均降雨量830.7毫米,日照时数2430小时左右,平均气温14.7℃有红壤土、紫色土和水稻土三个土类。植物种类达4000多种,主要以山茶科、壳斗科为主,森林覆盖率75.8。矿藏资源以砷、铜、铅、锌为主,其中砷矿品位高,储量丰富。 雨露乡-民俗风情雨露乡民风纯朴,各民族团结和谐。一年一度的农历正月初二至初八是白族人民传统的花灯节日,四方各族人民齐集盛会,观看白族大刀舞、话剧、舞剧、秧歌快板、相声等庆贺新春,宣传党的政策,歌颂时代风采,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远离邪教,惩恶扬善,向外界展示白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家园的美丽画卷;农历二月初八、二月十九、六月二十四的彝族“火把节”和八月十五,彝族群众都要相聚一起欢歌,共同跳起彝家的“三跺脚”,共庆丰收的喜悦。同时也是彝族的阿老表、阿表妹谈情说爱,牵手情定一生的节日。浓郁的民族民间风情和古朴独特的白、彝、汉、苗族民间文化,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在民间传统文化中溶入时代的印迹,使该乡的民族民间文化不断得到传承和发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