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渔猫 |
释义 | 渔猫有点象灵猫,因此它的拉丁文名字viverrinus就是灵猫的意思。渔猫有壮实的躯体,强有力的爪,宽厚的下颚,粗的脖子,短的腿,又粗又短的尾巴,小耳朵。体色为灰棕色,并有暗褐色的斑点。它们爪子和脚趾之间有蹼,因此爪子不能被完全包裹,所以爪子一直向前伸直,而不同于其他大多数猫科动物。渔猫非常凶猛,有赶跑狗群的纪录。新加坡还传说渔猫曾经带走一个4个月大的婴儿。还有说渔猫曾经在冲破铁笼,杀死笼中花豹的,不过这毕竟是传说。 中文学名:渔猫 拉丁学名:Prionailurus viverrinus 别称:灵猫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哺乳纲 亚纲:真兽亚纲 目:食肉目 科:猫科 亚科:猫亚科 属:渔猫属 种:渔猫 分布区域:广泛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各地 命名人、时间:Bennett, 1833 IUCN保护级别:EN 简介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Bennett, 1833) 英文名:Fishing Cat IUCN濒危等级: VU C2a(i) 生效年代: 2003年渔猫是猫亚科中分布最广且是唯一现代可见于新大陆的一科,其中包括一些人们最熟悉,最引人注目的动物。猫科是食肉目中肉食性最强的一科,是高超的猎手,其中大型成员往往是各地的顶级食肉动物。多数猫科动物善于隐蔽,用伏击的方式捕猎,身上常有花斑,可以与环境融为一体。而现在多数猫科动物却因为这些美丽的花斑而被人捕捉用来制作高档时装,加上栖息地破坏等其它原因,使猫科动物受到严重威胁。 而猫科动物最为重要的食肉动物特别是顶级食肉动物,其数量的减少给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猫科动物起源于类似猎猫类的原始类型,猫亚科类形态和性类似现在的猫科动物而较原始,以前作为猫科动物的一个亚科,现在则多作为独立的猎猫科nimravidae。猫亚科大体占据和猫科类似的生态地位,比较多样化,多数犬齿比较发达,其中有些成员如始剑虎eusmilus等发展出了类似剑齿虎的发达的上犬齿,是当时厚皮动物的主要捕食者。真正的猫科诞生后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只上犬齿逐渐延长,另一支犬齿趋于变小而身体比较灵活。上犬齿逐渐延长的这一只被归入剑齿虎亚科machairodontinae,其中以晚期的剑齿虎smilodon为代表。剑齿虎大概是所以史前哺乳动物中最引人注目的,体型巨大,上犬齿特别发达,可能以厚皮动物为食,并随着厚皮动物的减少而消失。犬齿趋于变小的猫科动物又可以分成三支,一般分成三个亚科。 亚种分化中国的渔猫有以下亚种: 1. 北方亚种 P. b. euptilura 分布于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2. 华东亚种 P. b. chinensis 分布于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 3. 指名亚种 P. b. bengalensis 分布于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广西西部。 4. 川西亚种 P. b. scripta 分布于云南北部、四川西部、西藏东南部和甘肃南部。 5. 海南亚种 P. b. hainana 仅分布于海南岛。 国外还包括: 1、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bengalensis -- 指名亚种,分布于印度、中南半岛、云南 1、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borneoensis – 婆罗州亚种 2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horsfieldi -- 克什米尔亚种 3、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manchurica – 满洲亚种, 分布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朝鲜半岛 1、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trevelyani -- 巴基斯坦北部 2、 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javaensis -- 爪哇亚种,毛色较为暗淡 3、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minutus -- 菲律宾亚种 4、 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sumatranus -- 苏门答腊亚种 分布范围渔猫是亚洲地区分布最广泛的小型猫科动物,广泛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各地。包括: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朝鲜北部、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国内东北地区、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四川、甘肃南部、云南、西藏东南部、海南岛都有分布。 渔猫包括现存猫科的绝大多数种类,分布广泛。猫亚科成员一般科均置于猫属felis,也有人将其分成几个不同的属,多数成员为中等体型,又统称为小型猫类,但有些种类如美洲狮felis concolor体型较大,美洲狮也是分布跨纬度最多的猫科动物,从北美北部到南美南部都能见到。小型猫类与大型猫类的主要区别不在于体型,而是小型猫类不发出吼叫声。猫亚科成员无论体型大小,均擅长爬树,其中有些种类是在树上捕猎的高手,如美洲的长尾虎猫felis wiedii,其习性类似一些树栖的渔猫科成员,也有些成员比较常在地面活动,擅长奔跑和跳跃,如非洲的薮猫felis seval,体型颇似小型的猎豹。猫亚科中人们最熟悉的当属家猫felis sivestris,被人们带到世界各地。家猫的野性强于多数家畜,逃逸后常能野化,这些野化的家猫常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未野化的家猫也可能对小型动物造成一定的威胁。家猫的祖先是野猫felis sivestris,分布于欧洲、非洲、亚洲中部、南部和西部,中国可见于西北地区。 生态特征渔猫的体型比家猫略大,身长70-85cm,尾巴比较短,大约只有身体的一半。体重约为5千克。渔猫的头部较宽,吻部较长,耳朵又小又圆,耳背是黑色的,中间还点缀着明显的白斑。它们身材矮壮,四肢较短,全身毛色灰黄,布满纵向的深棕色或黑色长斑点。它们腹部的毛色偏白,也带有斑点。 对于它们卓越的水性,有观点认为,它们的趾间带有部分蹼,以帮助它们游泳,但后来研究发现,它们趾间的那点蹼并不比北美的短尾猫发达。 此外,它们的利爪也不能完全收回。它们爪子和脚趾之间有蹼,因此爪子不能被完全包裹,所以爪子一直向前伸直,而不同于其他大多数猫科动物。在脚趾之间还具有半蹼,适于在水中活动。生有一身浓密的毛,可以自由入水捕猎。 渔猫性情凶残,敢于攻击体型比它大很多的动物。 生活习性渔猫是捕鱼高手 渔猫这种对水具有特殊的好感使它们通常居住在离水边不远的地区,例如位于河畔周围的灌丛、洼地、沼泽地带等等。在地理位置上,它们主要分布于包括中国西南地区在内的亚洲偏东南部地区,主要包括印度北部、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原本曾有记录表明中国台湾也有渔猫生存,不过似乎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确凿证据证实。良好的水性让它们可以捕捉到许多水中生物,例如各种鱼类、昆虫、软体动物、蛙类、蛇等等。渔猫捕捉水中动物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一种是直接站在水边用爪子抓鱼,或者干脆潜入水中追捕猎物。在巴基斯坦,还有人看到它们跃入水中捕捉水鸟。当然,渔猫的食谱并不只限于水栖生物,它们也会捕捉啮齿类动物、小鹿、小野猪,甚至在印度的渔猫连草也吃。 渔猫一般生活在水边灌木丛中。是一种有趣的动物,常到河流或溪流附近捕鱼吃。捕鱼时蹲伏在河边岩石或小悬崖边,待小鱼游近后,突然用爪捕捞,将鱼掷到岸上。渔猫不仅吃鱼,还吃螃蟹、啮齿类动物、鸟类、甲壳类、软体动物等。谈起渔猫,人们可能认为渔猫主要吃鱼或误认为只有渔猫吃鱼。渔猫性情凶残,敢于攻击体型比它大很多的动物。在人工驯养数年后仍具有攻击行为。渔猫主要栖息于山地林区、郊野灌丛和林缘村寨附近。分布的海拔高度可从低海拔海岸带一直分布到海拔3000m高山林区。在半开阔的稀树灌丛生境中数量最多,浓密的原始森林、垦殖的人工林(如橡胶林、茶林等)和空旷的平原农耕地数量较少,干旱荒漠、沙丘几无分布。窝穴多在树洞、土洞、石块下或石缝中。渔猫的巢域大小,根据Rabinowitz(1990)在泰国对3个雄性和1个雌性的无线电跟踪研究为1.5~7.5k㎡,核心区为0.7~2.0k㎡。渔猫主要为树栖,攀爬能力强,在树上活动灵敏自如。夜行性,晨昏活动较多。独栖或成对活动。善游水,喜在水塘边、溪沟边、稻田边等近水之处活动和觅食,主要以鼠类、松鼠、飞鼠、兔类、蛙类、蜥蜴、蛇类、小型鸟类、昆虫等为食,也吃浆果、榕树果和部分嫩叶、嫩草,有时潜入村寨盗食鸡、鸭等家禽。 繁殖情况北方的渔猫繁殖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春夏季繁殖,春节发情交配,妊娠期56天左右,渔猫一年四季都能繁殖。人们对它们的社会组成方式了解不多。 就现有资料显示它们很有可能也是独居动物。它们一般一年多次发情,妊娠期大约63-70天。宝宝通常在4月或6月降生,约1-4只。宝宝们大约在4-6个月断奶,大概12-18个月后就能独立生活了。一般将窝搭在芦苇丛中。小渔猫9个月后独立,一说雄性渔猫会帮助小渔猫捕食。渔猫爸爸似乎会和猫妈一起照顾孩子,不过这还未经过证实。在圈养状态下,它们大概能活12年。 23天后能够吃固体食物,如果小猫被杀死,母猫可能在当年内再次发情,并再次产下幼崽。 种群现状渔猫在中国分布广,资源数量大,是中国传统的外贸出口裘皮之一。60~70年代,中国渔猫毛皮年收购量约20~25万张,估计全国的渔猫资源量不少于100万只;70年代以后,渔猫在多数省区数量下降,有些省区(如北方和华东地区)渔猫几乎成为濒危物种;80年以后,年收购量约为60年代的1/3~1/2。陆厚基等曾统计过中国南方六省区(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江西)1955~1981年的收购数,60年代中期1964、1965年六省区的年收购量分别为22.2万和17.2万张;1978、1979年分别为12.6万,14.1万张(Lu and Sheng, 1986)。在80年代中期,中国的渔猫皮张年收购数仍保持在15~20万张左右。据Yu(1991,in Litt.)的资料,中国1989~1990年的渔猫皮库存量有80余万张。根据最近的调查,1991~1992年中国渔猫皮的收购数约在10万张左右,其资源约为60年代的一半。在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和四川)是中国渔猫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其收购量约占全国收购量的50%~60%。从1985年以来,没有有关渔猫的种群现状的科学报道(Yu, 1995)。 致危因素1. 致危因素主要是长期以来作为毛皮兽而大量捕杀和贸易。 2. 经济林木(人工纯林)和作物的大面积垦植,使渔猫栖息地被破坏和恶化。 3. 作野昧食用,在80年代,华南地区每年的消耗量约数千。 4. 部分农区灭鼠后引起第二次中毒而造成渔猫死亡。 保护措施对渔猫的生存构成威胁的主要是由于污染、森林砍伐等原因造成的栖息地丧失,当然它们的毛皮有时同样也是威胁它们性命的东西(虽然这方面比其他猫科动物稍微好点)。CITES目前将渔猫列入附录II,不过在爪哇的亚种目前境况较为危急。除了不丹、马来西亚和越南,它们在其分布地的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受到了保护(柬埔寨情况未明)。在中国它们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渔猫的生存威胁主要来源于湿地和森林被破坏,污水的排放,过分捕捞等。渔猫是中国一种重要的大宗毛皮兽,资源较多,一直未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然而,在国际上被濒危物种公约(CITES)列入附录II,指名亚种被列入附录I,包括中国的种群。中国参加该公约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提案,经1985年该公约成员国大会通过,多年的库存渔猫皮重新得以出口,但因管理不力,也带来大量捕杀和收购的负面影响。后经再次暂停出口多年,渔猫种群的威胁才有所减缓。 人工饲养建造笼舍每只渔猫活动的场地为1平方米、高60厘米,居室的面积与高度大体上与活动场地相同。两者问用捆板隔开。用直径为4毫米的钢筋围活动场地。采用箱式水泥笼结构做成窝箱,这样惊动少、光线暗、安静适宜于渔猫生活。 饲料白天喂渔猫一次即可。通常在下午4—5时,每次喂大米1.5两左右,麸皮0.1两,小鱼2两(也可用一只鸡蛋或鸭蛋代替),再加适量青菜和盐熬成粥饲喂,在生病时或配种季节,可加喂老鼠或精肉及维生素C。 1.将针管和气门芯高温消毒(用热水烫一会)将气门心截成2厘米的小段,按在针管的头上。 2.米粉和脱脂奶粉以三比一的比例混合,开水冲调,温度以你滴在手背上不烫不凉为益。. 3.少食多餐,一天最好喂5回,喂的量因猫的年龄大小而异,你多喂几次就可以掌握他的食量,如果他的小肚子不涨,你把针管放他嘴里他还要允吸,那就多喂点,半夜也要喂,请你暂时牺牲一下你的睡眠时间,幸好这样的时候是不会很多了,他不会让你辛苦很长时间,他很快就能自立了。 4.把调好的奶粉吸到针管里,蹲在地上或者坐在椅子上,将卫生纸或者毛巾铺在腿上,把的天使轻轻拿出来放在毛巾上,扶助他的脖子,向上稍微抬起,把针管头靠近他的嘴边,滴一滴在他嘴巴里,一般情况下,他就会本能的去寻找针管头允吸的,你按他吸的力量慢慢的将奶粉打进他的嘴里,一定要慢慢的,太快了会呛着他。 5.奶粉要现喂现兑,隔夜奶粉绝对不能喝的,可以每次少兑一点.实践证明,人工配合饲料若以“全素”性植物性饲料,不仅影响其食欲、健康,产香量也会下降,若用“全荤”性动物性饲料,不仅会引起消化不良,投入成本高,而且产量也不明显增加。 管理笼舍每月应打扫一次。清除粪便,这一环节在冬天或雨季龙为重要。高温季节要避免直接晒太阳并供给净水,以防中暑。当气温下降至10℃以下时,窝箱应垫草保暖,同时垫草要经常调换,保持清洁、干燥、温暖,气候转暖后再拆下。 注意事项人工喂奶后,为了促使小猫顺利排出大小便,需要给小猫按摩。用温水浸湿的毛巾轻轻揩擦小猫的肛门部分,并用手指按摩小猫的腹部。用海绵擦臀部,使之保持清洁和干燥,再用毛巾擦干,并涂上润肤油。在不喂奶时,让小猫睡在温暖清洁舒适的小箱子里,箱内放些用一次就丢掉的垫草、保暖垫或红外线灯之类的东西,来代替猫妈妈的作用。箱内的温度在前两周内应为25℃-30℃,到第六周时,逐渐降到20℃。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