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余鱼同 |
释义 | 金庸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中的男二号人物,红花会的十四当家。擅长吹笛,武器是一个以金铸造的笛子,武功不错,曾经考上秀才,因此被称作“金笛秀才”。余鱼同英俊潇洒,长的一表人才,初非常爱慕已为人妻的骆冰,后与官家小姐李沅芷相恋并最终结为连理。 人物简介第二回,余鱼同对自己的名字如是解释:“余者,人未之余。鱼者,混水摸鱼之鱼也。同者,君子和而不同之同,非破铜烂铁之铜也。” 历史典故金笛秀才余鱼同,暗恋骆冰,后来娶了专门捣蛋、破坏了霍青桐姻缘的李沅芷,唯一可取的,就是他勇敢地牺牲自己,在千钧一发之际和身扑熄了火药药引,使群豪终能救出文泰来。 余鱼同像金笛秀才那样表面自负、心底缺乏自信的少年,迷恋上骆冰这样风致嫣然的少妇,是绝对不足为奇的。情之为物,明知不可能,明之不应分,都不是那么容易为理智所泼灭,能以理智自我控制,不让这种感情化为误己误人的行为,那已是十分难得了。 余鱼同实在已用尽他的心力才智去对付这份三分甜蜜、七分苦涩的感情。他唯一一次越轨的行为,是在铁胆庄外,偷偷拥吻骆冰,但是他为骆冰严词痛斥之后,深自羞惭,为了替这次轻薄赎罪,他三番四次不顾性命去营救文泰来,他心灵所受的煎熬,实在教人很难硬得下心肠不去同情。事实上,余鱼同虽然痛苦,“直道相思了无益”,他大概私底下是宁愿单思,也舍不得让这份感情真的烟消云散,他少年的心里,大概有一半在自怜沉溺。 详细信息《书剑》有一段说到余鱼同独自查访文泰来的踪迹,找到凉州,一人在积翠楼上自斟自饮,他“感叹身世,想起骆冰声音笑貌,思潮起伏,这番相思明明无望,万万不该,然而剑斩不断,笛吹不散”,忽然诗兴发作,题诗一首,自署“千古第一丧心病狂有情无义人”,“自伤对骆冰有情,自恨对文泰来无义”。 其实,“千古第一”未免太自我中心了。对他少年充满渴望的无依凭的心灵来说,这段感情的复杂矛盾、伤心浪漫,正是它最吸引人之处,至到他那短暂的“顿悟”出家,“你既无心我便休”,不过是一个变奏。相形之下,李小姐单纯的男婚女嫁未免乏味。 少年人都是喜欢复杂的东西,以前我不知道,转瞬又成过去了。 人物评析余鱼同出场俊雅非凡,但他却给人留不下太好的印象。 少年时读此书,总觉得余鱼同行事不够光明正大,特别是与骆冰之间的那一段戏,让人感觉极不舒服,幸好余鱼同还能勇于承担,面对错误,以毁容的惨重代价为自己赎了罪。 余鱼同乘人之危,行为让人作呕,直到今日读《书剑恩仇录》此一段,也还有吞食苍蝇的恶心之感。 看骆冰心力俱疲,凄苦已极之时,余鱼同还兽性发作,搂住骆冰求欢,此事怎能原谅? 或谓余鱼同是情发于中,不能自已。 他这样一个翩翩少年,将青春贡献给反清复明的大事业,社交面很窄,遇到同志中有这样一个与之年纪相仿,才貌匹配的纯美少妇,实在是不能抵御本能的巨大诱惑,正如他所说,他已经用尽了理智去克制,不断地逃避,甚至自虐,他实在是控制不住了。 这样的解释,就算再有道理,但余鱼同所选择的时机也太不对头了。 细致分析起来,余鱼同有心理障碍,他的身世是一个谜,他严重的自虐自毁倾向,肯定与早年的经历有关。 他用匕首在自己臂上刺得斑斑驳驳,满是伤痕,和他后来三番四次不顾性命去救文泰来,最后在火中毁容,其自虐的倾向是一致的。 余鱼同的可怜之处,是他没有一个好的环境,能医治他内心的创伤。他的心理有障碍,李沅芷后来跟了他,真要好好下一番功夫,才能解去他的情结。 余鱼同感叹身世,知今是而昨非。这番撕心裂肺的痛悔再次将其自轻自贱和自虐推向极端,他只身犯难,要去救文泰来,结果自己也落入敌人手中。 这样的结果,是余鱼同早就料到的。 凭一己之勇,逞一时之血气,有勇无谋,当然没有胜算。余鱼同是惟求心安而已。 和张召重对敌,余鱼同只攻不守,招招是拼命之法,他知道如果不能赎罪,活着有什么生趣?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余鱼同让人看着可怜可悯。 一步错,步步错。如果不是做错了事,他会像那般苦恼吗? 余鱼同自称“千古第一丧心病狂之人”,这是文人的酸气,干坏事,也要争个第一,追求形式上的审美,从中减轻自己的责任,此不是真忏悔。 清兵设下陷阱,在楼房中堆了无数火药,药线一点燃,就要让文泰来和来援救他的群雄们一起炸得粉身碎骨。余鱼同在炸药线点燃之际,奋不顾身地扑上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滚灭已是熊熊燃烧的烈焰。 这舍身之举,改变了局面,挽回了必败之势,文泰来得救了,但余鱼同却被烧得毁了容。 肉体的痛苦和自虐的赎罪,果真如凤凰涅盘再生。 骆冰因此原谅了余鱼同,文泰来和红花会群雄也原谅了余鱼同,读者至此,也原谅了他。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即改,知耻近乎勇,这种赎罪的勇气,毕竟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余鱼同因赎罪而烧成重伤,毁了少年俊雅的容貌,伤感身世,抛洒热泪,肉身的痛苦和心灵的痛苦合而为一,却健康了许多。李沅芷却如影随形找了上来,非他不嫁,痴情不悔,一片真心,一时又无处着落。余鱼同此时其实是最渴望关怀和爱情的,他是在逃避,他不敢去面对现实,他已经更加的自卑和没有信心。他躲着李沅芷其实是在躲着自己真实的内心。 余鱼同继续他的逃避,他走得更远了,他要将他的哀悯和无助推向一个极致。暮鼓晨钟,发人深省,“既无心我便休”这少年人浪漫而忧郁的激情,维特式的感伤情怀,并不是真正的觉悟,更像一种幻美的月色池塘下的无绪轻烟,挥之不去惹人哀怜。 余鱼同凡心未断,出家只是暂时之事。余鱼同还能记挂红花会的大事,留言署名都是本名,此确是少年人任性所为,绝不是真正看破红尘。余鱼同短暂出家这一段,最能打动读者,他的形象,正在此段中继续回升,血肉丰满起来,让读者为之轻叹。 余鱼同何尝对李沅芷的美貌和痴情没有动心?他只是心理上有障碍,迈不开这一步而已。最后余鱼同找到了台阶可下,一切都是顺水推舟,何乐而不为呢?不过,他要找出一个堂而皇之的大借口为自己遮羞:“好,为了给恩师报仇,我什么都肯。”读此甚觉好笑。 过程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好事多磨,终于圆满划出了句号。 《书剑恩仇录》《书剑恩仇录》是金庸首部长篇武侠小说,又名《书剑江山》,著于1955年,现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小说写清乾隆年间,江南武林帮会红花会为反清复明,与清廷斗智斗勇的故事。也是这本小说把研究乾隆是否汉人一事,推到高峰。 《凉州积翠楼题词 余鱼同》百战江湖一笛横,风雷侠烈死生轻。 鸳鸯有耦春蚕若,白马鞍边笑靥生。 荧屏形象年份 余鱼同扮演者 出自影视版本 合演者 1960 石燕子 香港粤语电影《书剑恩仇录》 张瑛、容小意、紫罗莲、马金铃、梁素琴 1976 夏雨 香港无线电视《书剑恩仇录》 郑少秋、汪明荃、余安安、黄淑仪、李司棋 1981 顾冠忠 香港邵氏电影《书剑恩仇录》 狄龙、白彪、罗烈、陈琪琪、黄敏仪 1984 汤秦 台湾台视《书剑江山》 游天龙、森森、斑斑、茅瑛、田丰 1987 侯长荣 许鞍华电影《书剑恩仇录》 张多福、达式常、刘佳、阿依努尔、郭碧川 1987 吴启华 香港无线电视《书剑恩仇录》 彭文坚、黎美娴、任达华、石修、梁艺龄 1992 邵昕 台湾华视《书剑恩仇录》 何家劲、刘雪华、沈孟生、于佳卉、金玉岚 1994 王志飞 内地电视剧《书剑恩仇录》 黄海冰、王菁华、曹颖、王卫国、杨凡 1999 李冈 TVB电视剧《雪山飞狐》 黄日华、陈锦鸿、尹扬明、佘诗曼、魏骏杰 2002 谢君豪 合拍电视剧《书剑恩仇录》 赵文卓、孙莉、关咏荷、吕良伟、陈孝萱 2009 吴浩康 内地电视剧《书剑恩仇录》 乔振宇、郑少秋、刘德凯、路晨、周丽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