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余修初
释义

名药号与“阿大先生”

--------------------------------------------------------------------------------

红顶巨商胡雪岩一生拼搏于商场。他经营过钱庄、典当、丝行、茶叶、房地产等多种行业,都先后由于种种原因而败落。唯独他中期创建的胡庆余堂中药店的金字招牌至今高高悬挂、熠熠生辉,药香久留人间,造福于大众。胡庆余堂以其“戒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而信誉卓著,进而成为“江南药王”。如今提起“胡庆余堂”四字,几乎妇孺皆知,名闻海内外。

在胡雪岩创建杭州胡庆余堂的过程中,一直有一位得力助手,这人便是“首任阿大”余修初。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胡庆余堂——中药文化国宝》一书中有那么一段话:“胡雪岩得以找到余修初,或者说余修初得以遇见胡雪岩,都是他们两人的大幸,也是胡庆余堂的大幸,中国国药事业的大幸!”可见他与胡雪岩关系的密切以及他对胡庆余堂所作出的贡献。

余修初(谱名世本),浙江宁波(府)人,老家在庄桥米路庵余家。被聘去杭州(府)任胡庆余堂“首任阿大”前是江苏松江(府)余天成堂药店的“阿大先生”,也是该药店的股东之一。

那么,宁波的余修初怎么会当上松江余天成堂药店的阿大先生的呢?这里有一段故事,还要从他的祖父游园公(谱名兼艺)说起。这一支余氏人家世代务农。始迁祖洪一公是从慈西岐山头到宁波沈氏人家当长工而定居下来。到游园公时,余氏家族人丁兴旺,家道也渐渐富裕起来。游园公是种田好手,又有经济头脑,除了种粮食以外,还种雪里蕻菜,又收购雪里蕻,然后精心腌制成咸菜,装船运到松江去卖,每年如此。他的船停泊在西门外河边,咸菜摊就摆在附近的一家中药店前。由于他腌的咸菜质优价廉,深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而且他为人和气,所以生意很好。他把卖下来的银两就存放在这家药店里。他年复一年到松江卖咸菜,在当地有着很好的声誉。到他50多岁时,感到自己老了,而且他的四个儿子也都成了家,他打算以后不再这么辛苦撑船到松江府卖咸菜,于是请这家药店老板结清账目。而这家药店老板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的银两,而且老板也因年老而想叶落归根回宁波老家去安度晚年,便将这家药店盘给游园公。游园公“无心插柳柳成荫”,他根本没有想到过自己会成为一家药铺的老板,以为这是老天爷作成的美事,于是把这家药铺的店名改为“余天成堂”,委任族中懂行的人前来管理。自从“余天成”的招牌挂起以后,药店的生意日益兴隆。按老一辈人的说法,是他“命好”,而实际上主要是他多年来一直在这地方规规矩矩卖咸菜而获得的声誉与店中严格管理有关。此后余氏子孙中从事中药业的人也多了起来,米路庵余家也发达起来。那时在庄桥一带流传这样的话:“童姚马泾张,银子好打墙;半路庵余,人参炒咸菜。”(前句童姚张三姓子弟多从事银楼业,而后句中余姓子弟多从事中药业,故而人参在他们眼中不是稀罕之物。)余修初是游园公四子全吉的长子。他秉性聪颖,入家学读书,过目不忘,又勤奋好学,博闻强记。他为人忠厚,无意功名而一心想当个治病救人的良医。稍长即进余天成堂“学生意”(当学徒)。他虽是老东家的嫡孙,但无一丝少东家的架子,虚心向师傅们学习,从最低层做起。经多年潜心钻研,余修初不仅掌握了各种药材的性能、加工、炮制的技术,从工场到店堂的各项事务都了解于胸,而且对经营药店之道也有灼见卓识。他认为对治病救人的药是容不得一丝马虎,必须货真价实,老少无欺,对贫病者施诊给药,不取分文。又受祖父游园公卖咸菜“自产——自制——自销”的影响,严格管好产供销的每一个环节。这与后来胡庆余堂提出的“采办务真,修制务精”是一脉相承的。他从“学生意”升为店员,一步一个脚印,最后担任“阿大先生”。他在店中虽为“阿大先生”,但在股东(族人)中却是小辈,在某些地方还会受到制肘。那时,余天成堂声誉日隆,而他心里却并不十分舒坦。

这时,“做生意赚了钱要做好事”的胡雪岩正筹划创建胡庆余堂药店,便慕名礼聘余修初前去担任“首任阿大”。双方交谈之下,发觉在经营药店方面有着许多共同语言,惺惺相惜,结为至知。余修初庆幸得到这个机遇,一来可以摆脱因族人唠叨而施不开手脚;二来可以凭藉胡氏的雄厚资金大展宏图。而且松江余天成堂药店店基巩固,业务兴隆,如日中升,后继有人。他便欣然前往杭州,全心全意地协助胡雪岩办好胡庆余堂。他不仅把在余天成堂里学到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拿出来与东家胡雪岩共同磋商,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等,而且在建造胡庆余堂大屋时,还把他学洋务的次子旭楼(谱名承杲)召来担任监工。此后,余修初和胡雪岩不知在“耕心草堂”中共同度过了多少日日夜夜,一直到胡庆余堂易主后不久,他才告老还乡。平时便话语不多的他,归乡后更是郁郁寡欢、沉默寡言了。余修初病逝后安葬在米路庵余家北一里许的余氏墓里。

余修初离开松江赴杭州时,余天成堂药店由其五子五卿接任“阿大先生”。余五卿是他们六兄弟中最能干的一个,为人精明,办事有魄力,也是几个大股东中的一个。在余天成堂药店学生意出身,又在上海药店中做过店员、高级店员,是个内行。这时他住在松江余天成堂药店贴邻的高家弄内,每天到店里视事,前前(店堂)后后(工场)管理得井井有条,店中业务仍然相当兴旺。

1912年,余五卿病重返乡,把余天成堂药店交与他的独子余鲁珍打理。余鲁珍是个纨绔子弟,一向住在上海“租界”里,“遥控指挥”店务。他在生活上挥霍成性,又好赌,早已负债累累。1913年余五卿病逝,余鲁珍又被债主紧紧逼债,他走投无路,便自恃大股东又是“阿大先生”,不顾其他股东(族人)的反对,便把余天成堂药店盘给宁波邵氏人家。余邵两家原是姻亲,对方考虑到日后的生意,要求保留“余天成堂”这块招牌,但这与余氏没有关系了。从游园公创建余天成堂到余鲁珍把之盘掉,余氏共经营了五代人。抗日战争爆发后,松江老店被毁,余天成堂曾一度迁至上海市区内“大世界”斜对面营业。目前,余天成堂药店仍在松江区内原址营业。老屋翻修一新,规模也扩大了许多。同仁们在保持严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开拓,业务蓬蓬勃勃,获得多项荣誉称号,国内贸易部亦早已授予其“中华老字号”的称号。目前,余天成堂仅在松江区内就拥有30多家分号。

笔者曾有幸参观、访问过杭州胡庆余堂和松江余天成堂,对这两家“中华老字号”中药店有了进一步了解,并从中看到我国传统中药的博大精深,更领悟到“戒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的重大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老百姓而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金字招牌不至于蒙尘变质!

余觉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3: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