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余庆县200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05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
释义 | ——2005年2月28日在县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余庆县财政局局长 田洪明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0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200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4年我县财政工作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市财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不断深化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继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强化财政监督,确保“三农”、公共卫生、“三条保障线”等重点支出的必须投入,强力推进财源建设,坚持依法征管,积极组织收入,大力争取上级财力补助,为确保预算圆满完成,尽力消化财政赤字和减轻财政预算综合平衡压力,确保全县各项改革顺利实施、社会经济稳步增长和各项事业长足发展作了大量工作。 一、2004年一般预算收支执行情况(一)一般预算收入执行情况 2004年全县财政预算总收入(含所得税60%上划中央部分)完成8916万元,占调整预算8968万元的99.4%,比上年实绩增长11.3%,其中上划中央、省级增消两税收入完成1453万元,占调整预算1537万元的94.5%,上划中央所得税60%完成581万元,占调整预算550万元的105.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882万元,占调整预算6880万元的100%,比上年实绩增长13.1%。 分部门执行情况:国税部门地方收入完成512万元,占调整预算520万元的98.5%,其中增值税15%部分完成255万元,占调整预算270万元的94.4%,主要原因是烟叶增值税(进项税率由10%增到13%、销项税率由17%下调至13%)、瑞安(原宏风)水泥厂省批准为利用三废企业免征增值税、振兴冶炼厂和新引进的电石厂因限电长期停产导致减收近500万元;企业所得税40%部分完成257万元,占调整预算250万元的102.8%。地税部门完成3334万元,占调整预算3201万元的104.2%,比上年实绩增长37%,主要是在构皮滩电站的带动下,工商税收增长幅度较大,其中营业税收入仅构皮滩电站就实现1600万元。财政部门完成3036万元,占调整预算3159万元的96.1%,比上年实绩下降7%,主要原因是农业税税率下调一个百分点以及零星特产税停征减收。 (二)一般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2004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8478万元(含上级专项补助支出3543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增加3229万元,增长21.1%,主要是刚性支出增长较快。扣除上级专项3543万元后本级完成14935万元,增加支出2769,同比增长21.5%,其中人员及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完成9530万元,占63.8%,增加支出1438万元,增长17.7%;公用及项目经费完成5405万元,占36.2%,增加支出1331万元,增长33.8%。从整个支出结构看,我县严格按照上级的统一要求,增加了对干部职工的待遇支出,兑现了菜篮子补贴、职务岗位津贴,加大了对“三农”、卫生、教育、计生、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救灾救济、维护稳定等方面的支出力度。 (三)2004年地方财力及预算平衡情况 2004年我县当年地方可用财力为20398万元,其组成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882万元,上级专项补助收入3543万元,调整预算安排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7023万元(含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税收返还补助885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1172万元、中央增资补助3123万元、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补助78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1765万元),年终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2950万元(主要是年终一次性困难补助、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补助、农业税减免补助、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率转移支付补助)。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8478万元,上解上级支出289万元,收支相抵当年财政结余1631万元,加上上年财政结余收入-130万元(市决算批复数),全县财政滚存结余1501万元。 二、2004年全县综合财政收支总体执行情况(一)收入执行情况:2004年全县行政事业类收入完成23574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含基金)18714万元,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收入63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84万元(直接拨到单位)、事业收入4099万元、事业单位经营收入48万元、其他收入466万元。 (二)支出执行情况:行政事业类支出完成23395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8993万元、项目支出4314万元、上缴上级支出34万元、事业单位经营支出2万元、结转自筹基建53万元。其中:个人方面支出11428万元,占总支出的48.8%;公用及项目经费支出11879万元,占总支出的50.7%,支出金额较大的项目有:办公费663万元、交通费558万元、差旅费311万元、会议费201万元、培训费270万元、招待费698万元、维修费1818万元(含上级各种办公楼、教学楼专项补助)、专用材料费554万元、设备购置费1286万元等。 三、2004年财政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加强财源建设,完善激励措施,大力挖掘潜力,确保收入均衡入库,提前40天完成了市政府下达地方财政收入任务,提前一年完成省定地方财政收入上台阶目标任务。 二是认真开展增收节支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财力补助和资金调度支持。在超额完成地方预算收入任务的基础上,年终争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资金2950万元,上半年在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调度7000余万元,确保了全县干部职工工资发放、党政机构正常运转,确保了“三条保障线”、救灾救济、农业生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农村义务教育、乡村公路维护等经费的必须投入和到位,确保了当年预算平衡,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三是全面推行各项财政改革工作。县直单位部门预算试点改革有序推进,为来年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深化,彻底取消收支挂钩办法,建立收入正常缴入、支出合理安排的保障机制;乡镇零户统管工作逐步完善,极大地增强了乡镇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首推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制,完善了采购方式,提高了政府采购工作效率。 四是认真贯彻落实“三项政策”,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和减轻农民负担。严格按照“一公开、四到位、六不准”原则,及时将有关的政策宣传到位,直补金额兑现到位,农业税税率执行到位。全县共兑付粮食直补款86.6万元,种植杂交水稻补贴84.4万元。加大农业税减免工作的宣传力度,按照“重灾重减、轻灾轻减、特重全免”原则,对2003年农业税减免工作进行了检查、落实和兑现,确保党中央对贫困农民的温暖和关怀政策到户到人。 五是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完善新增财源建设项目税收返还补助办法,对乡镇在体制的基础上,因刚性增人增支给予适当补助,让利于基层,调动了乡镇努力增收节支、加强财源建设、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性。全县十个乡镇2004年全面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实现消赤减负37万。 2005年事项各位代表:2004年余庆财政工作己划上一个园满的句号,实现了“三增一平一超”目标。即:财政收入增800 万元,可用财力增3401万元,财政支出增3229万元,实现财政收支结余1501万元,财政考核超100分。成绩是显著的,但离目标和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摆在我们面前,还需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克服和解决。 2005年财政预算草案2005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县委总体工作思路,紧紧抓住构皮滩电站建设和中央财政“以奖代补”机遇期,认真实施稳健财政政策,严格执行“消化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十六字方针;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加强财源建设,做大财政经济蛋糕;全力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乡财县管四项改革,强化收入征管和财政监督,确保预算圆满完成和收支平衡;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工资和津贴正常发放、机构正常运转,确保重点支出和社会稳定;进一步规范和整顿财税秩序,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一、2005年全县综合财政收支预算编制情况 全县行政事业类收入预算安排22238万元,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拨款收入安排17656万元、预算内基金收入安排102万元、行政事业单位纳入预算外管理的政府非税收入安排1896万元、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安排2368万元、其他收入安排216万元。全县行政事业类支出预算安排21900万元,其中:人员及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预算安排13151万元,同比增加支出1723万元,占总支出的60.1%,比上年提高近12个百分点;公用及项目支出预算安排8361万元,同比减少支出518万元,占总支出的38.2%,比上年减少近12个百分点;预备费及上缴上级支出安排388万元,占总支出的1.7%。收支相抵当年结余338万元。 二、2005年财政一般预算收支编制情况 (一)预算收入草案编制情况 2005年全县一般预算总收入(含上划中央所得税60%部分)10051万元,比上年完成数(下同)8916万元增长12.7%。其中上划中央及省级收入2271万元,比上年增长11.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780万元,增长13%。分部门计划为:国税部门地方收入655万元,比上年增长27.9%,其中增值税15%部分255万元,与上年同期持平,企业所得税400万元,增长55.6%;地税部门收入4200万元,比上年增长26%;财政部门收入2925万元,比上年下降3.6%,主要原因为农业税政策性取消。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项目情况是: 1.工商税收(含增值税15%部分)预算4210万元,增长24.4%,其增长重点放在营业税上,安排预算3518万元,增长28.7%。 2.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收入预算分别为425万元和120万元,分别增长51.2%、13.2%。 3.农业四税收入预算2027万元,下降7.4%。其中农业税按照上级要求全部取消;烟叶特产税预算1595万元(按14.5万担,均价5.5元计算),增长5.6%;耕地占用税编制预算375万元,增长814.6%;契税57万元,增长8.5。 4.非税收入预算998万元,其中: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分别安排预算400万元和450万元,分别增长5.5%和6.4%;专项收入预算118万元,增长29.7%;其他收入预算30万元,增长11.1%。 (二)一般预算支出草案编制情况 按照上级关于增加干部职工个人待遇的有关要求,2005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7656万元,其构成情况是:人员支出12462万元(含在职人员经费8951万元、离退休费3091万元、预留调资支出350万元),比上年实绩9530万元增加支出2932万元,增长30.8%,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70.6%,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公用及专项支出安排4806万元,比上年实绩5268万元减少支出462万元,减少8.8%,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27.2%,比上年下降8个百分点;总预备费100万元,占0.6%;上解上级支出安排288万元,占1.6%。 从整个支出上看,人员支出大幅度增加,主要增长因素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从元月份起全额兑现岗位职务津贴,比2004年增加1900万元;二是2004年分配大中专毕业生净增支出304余万元;三是兑现干部职工交通费增加支出164万元;四是因农业税附加取消,预算安排村干部工资、组干部工资以及党员误工补贴,同比增加支出180万元;五是乡镇增加住房补贴支出安排、社会保险缴费由于工资增加以及大病保险标准提高,同比增加支出150万元。公用及专项支出按照“三保、五压、一取”在2004年实绩基础上压缩9个百分点,其中“三农”投入安排470万元、救灾救济安排149万元、计生投入安排352万元、公共卫生安排37万元、义务教育安排450万元、乡村公路改造及维护安排183万元、各种债务偿还安排180万元。 2005年按照财政部规定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编报的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具体项目是:科技三项费用5万元;农业支出1563万元;林业支出299万元;水利和气象支出241万元;工业交通等部门事业费285万元;流通部门事业费86万元;文体广播事业费953万元;教育支出5244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181万元;其他部门事业费542万元;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286万元;社会保障补助支出95万元;行政管理费4103万元;公检法司支出950万元;城市维护费75万元;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178万元;专项支出48万元;其他支出784万元(主要是偿债180万元、村级阵地建设130万元、各种考核兑现300万元);总预备费450万元(含预留人员调资经费350万元)。 (三)地方可用财力及预算平衡情况 当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78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7876万元(其中:增消两税返还收入757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137万元、中央增资补助收入3123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收入1172万元、一般型转移支付补助1936万元、取消农业税及零星特产税减收补助751万元),当年全县地方可安排总财力为15656万元,全年财政总支出安排17656万元;扣除动用上年结余收入1100万元安排第二个50%公务员津贴支出后,收支相抵当年财政结余-900万元,财政滚存结余-499万元。 2005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行稳健的财政政策,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发展促增收、争取增财力、节支保平衡、各方共努力”工作思路,建立健全财政六大机制,制定余庆财政“12345”方针目标,即:“1”是坚持一个中心(加强财源建设,增加财政收入);“2”是抓好二个重点(专项资金和非税收入监管);“3”是贯彻三项政策(全面取消农业税,取消烟叶外特产税,兑现粮食直补和优质稻补助);“4”是推进四项改革(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乡财县管乡用);“5”是完成五大任务(财源建设、财政改革、债务清偿、财政平衡、廉政建设)。努力促进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和完善,确保全县干部职工工资、津贴及补贴的足额发放,机构的正常运转,全县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有效推进和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一、建立和完善财源建设培育机制。紧紧围绕县委《关于全面加强财源建设、努力建设经济建设强县实施意见》和《关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县域经济新一轮发展的意见》,强力推进财源建设,做大财源建设蛋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乡镇新增财源建设税收返还补助办法》和《全县产业化建设项目贴息资金补助办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财政每年将财源建设资金300万元纳入预算安排,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和“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以少量的资金补助和支持吸引大量的银行贷款、外来投资和民间投资,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拉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培植较为稳固的后续财源,提高财政收入的质量,增加财政收入的总量。 二、建立和完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财政收入的增长必须要有稳固的财源基础和强有力的征管措施,二者缺一不可。一是进一步完善《财政收入考核办法》,建立正常的奖快促慢激励机制。二是认真贯彻落实《税收征管法》,发扬“四铁”精神,做到应收尽收,坚决打击“偷、逃、抗、骗”行为,杜绝“跑、冒、滴、漏”现象。三是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的征管,依法合理创收,对超非税收入预算任务的单位和部门,财政将按超任务的30—60%核拨增收目标奖。四是严格按月调度、按月分析、按月通报和按月兑现奖惩,促进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和均衡入库,确保年度预算任务的圆满完成和两个增长目标(财政总收入任务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任务)的全面实现。 三、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出控管机制。各级各部门在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始终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按照“一是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安排预算支出,强化增收节支意识,提高全县干部职工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格预算约束,认真执行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通过至上而下推行的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认真开展“三清”(清人员、清车辆、清资产)工作,逐步实现“三保、五压、一取”目标,即保人员经费足额发放、保机构正常运转和保各项事业的重点投入,压财政供养人员、压接待费用、压车辆经费、压会议经费和压其他非生产性支出,取消县级各部门对乡镇年度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考核的各种经费配套,县级财政根据实际统一进行必要的预算安排,确保2005年全县公用经费支出在上年基础上总体压缩30%的目标得以实现。对各单位和部门在支出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强化管理节约的预算支出100%用于建立节支目标奖,增收节支目标奖的发放要有利于推进工作、完成任务和促进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建立和完善财政资金运筹机制。财源建设的培育、财政收入的增长和财政支出的控管,最终都要通过财政资金运筹的方式加以全面、综合和具体的反映,但作为西部农业县光靠自身的努力还远远不够,还需依靠中央、省、市的大力支持。一是重点要认真研究财经政策,积极争取上级的各种资金补助和支持,特别是体制性补助和一般性的转移支付补助;二是重点要按照“税收收入保工资、津贴和补贴,非税收入保运转、发展和奖励”的原则加强部门预算的编制和管理,实现集中政府非税收入30—40 %的目标。三是重点要建立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管理和使用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办法》,做到管财有方,用财有效,促进全县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五、建立和完善财政债务偿还机制。建立和完善《余庆县财政债务管理办法》,重点要解决好各级政府和部门现有的存量债务问题。从2005年开始,把各乡镇、各部门的债务偿还(包括消化财政赤字)工作作为全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指标进行考核。各级各部门必须牢固树立偿债意识,结合实际,认真清理存量债务,提出偿还存量债务的措施和计划,采取增收节支、清收欠款、转核销、变卖资产等方式偿还存量债务。对未还清存量债务的乡镇和部门,原则上不允许举借新债。对举借新债的要通过相关部门的论证,并报经县政府批准后方可举债,同时要向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偿债计划,其举债资金的使用和债务的偿还,必须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以确保举债资金的安全和债务的如期偿还,减轻政府偿债压力和防范财政风险。 六、建立和完善县乡财政调节机制。一是随着农业税的全部免征,要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制定《乡镇人均财力困难补助办法》和完善《乡镇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办法》,加大县级财政对乡镇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三农的补助和支持力度,最大限度地减轻乡镇财政支出的压力;二是积极配合乡镇机构改革,进一步细化《乡镇财政预算平衡和消赤减负激励办法》,加大奖惩力度,充分调动乡镇节支减负、自求平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深入开展对乡镇财政经济状况的调查研究工作,适时推进乡财县管改革试点,制定《乡财县管改革试点方案》,重点对没有稳固财政收入来源和财政支出负担过重的乡镇,作为首批改革试点对象,推动试点乡镇真正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和消赤减负的目标任务。用2—3年的时间进行总结和探索,走出一条成功的、有特色的乡财县管改革之路,为积极争取县财省管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 七、以“保先”教育促干部队伍素质提高。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开展“保先”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全面提高财税干部队伍思想素质,增强财政干部队伍学习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二是把财政改革与财政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财政内部监控机制,针对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工作,认真整改问题、及时完善措施,防止“灯下黑”,使财政收支更加透明、管理更加规范、结构更加合理,提高财政工作的整体水平。 各位代表:今年我县的财税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财政预算综合平衡的压力继续增大,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一如既往地在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督促指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今年的财税工作任务,为实现“兴余富民”目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