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余诚格 |
释义 | 人物简介余诚格(1856~1926),字寿平,号至斋,又字去非,号愧庵。安徽望江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历任广西按察使、湖北布政使。宣统3年闰6月(1911年8月)恩寿被革后任陕西巡抚。同年8月(10月)调任湖南巡抚,严密监视新军与革命党人活动。武昌起义后,湖南于9月初1(10月22日)率先响应。余化装逃跑,下落不明。 余诚格(1856~1926),字寿平,号至斋,又字去非,号愧庵,安徽望江人。幼习诗书,历试连捷。光绪十五年(1889)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十六年,钦授翰林院编修。二十一年,钦派江西主持乡试,后又钦命“记名御史”主持会试。戊戌政变时,曾因他是康有为登第时座师,一度遭贬。此后历任山东监察御史、广西按察使、湖北布政使、陕西巡抚、湖南巡抚。余秉性刚直,在御史任内,三月共上70余奏章,参劾时弊,一时名震京畿,有“余都老爷”之称。 人物经历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当清廷摇摇欲坠之际,余诚格受命就任湖南巡抚。为严密监视新军和革命党人,任用湖南豪绅黄忠浩为全省巡防统领。当革命烈火烧到长沙时,巡防营倒戈,新军起义。八名手持短枪的起义军,冲到巡抚衙前要“大帅”出来答话,余诚格一面挂起“大汉”白旗,作为缓兵之计,一面剪去长辫,穿戴闲衣小帽,从后院选出,乘湘班轮船逃到上海。 余诚格到上海寓居不久,便组织安徽旅沪同乡会并担任会长,掌管了同乡会的财产。民国10年,王亚樵(安徽合肥人)为纪念他的亡友韩恢(字复炎)创办“复炎小学”,要求同乡会资助,余大骂王亚樵是敲诈勒索。王亚樵一怒之下,便邀集柏烈武、许世英等同乡商议决定接管会馆。一天,他率领七八名随从,径往闸北中兴路的余诚格寓所,勒令余诚格办理会馆移交手续,当即遭到余诚格的严词拒绝。王亚樵性格刚烈,吩咐随从用预备好的利剪,将余诚格的长辫剪下,并令其限期移交,否则,“今天剪掉你的辫子,明天就割掉你的脑袋”。办移交那天,余诚格点烛焚香,跪在“万寿台”前,脑后又拖着一支辫子,王亚樵怒不可遏,又命其随从剪下。民国15年余诚格在安庆天台里寿终正寝时,脑后还拖着一支长辫。 余诚格在官运亨通时,曾在上海、苏州、无锡、芜湖、安庆等地营造房屋,购买土地,仅在芜湖万顷圩(今万春圩),就以屡丰公司名义围垦5000余亩。他虽然家藏万贯,对家乡却少有建树。当他的棺柩从安庆运回故里时,县城内史丹生、龙伯陶等绅士,反对取道县城,结果只好从城外绕道运回桃花岭。 他的词作《金缕曲》被选入《全清词钞》。(原载《望江县历史人物传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