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舆论监督与名誉权问题研究
释义

图书信息

作 者: 侯健 著

丛 书 名:法学论丛法理学系列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1055335出版时间:2002-09-01版 次:1页 数:177装 帧:平装开 本:32开所属分类:图书 > 法律 > 民法

内容简介

《舆论监督与名誉权问题研究》的创造性在于它较好地论证了以下这一重要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和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立法建议。近年来在我国,随着公民与舆论对某些政府机构或政府工作人员提出某种批评,出现了有些被批评者诉诸法院,认为这种批评失实,有损其名誉,要求批评者进行民事赔偿的现象。《舆论监督与名誉权问题研究》对这种现象从法理上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立法建议。这一研究对我国民主与法治建设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目录

导论

一、舆论监督及其遭遇到的问题

二、研究现状

三、本书的构思与基本内容

第一章 舆论监督(言论自由)与名誉权

第一节舆论监督与言论自由

一、舆论监督的法律根据

二、舆论监督的意义

第二节名誉权及其意义

一、名誉和名誉权

二、名誉权的意义

第二章 如何理解舆论监督与名誉权的冲突

第一节我国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

一、我国现状

二、对冲突的理解

第二节一种不同的理解

第三节这样理解的意义

第三章 制度建构的法律理论和技术

第一节制度建构的法律理论

一、制约

二、对话(Dialogue)

三、共信

第二节 制度建构的法律技术

一、言论自由的限度

二、利益衡量法和法律经济学

三、法律经济学在本书中的应用

第四章 舆论监督与政府官员名誉权

第一节真实的意义和性质

第二节 如何获得真实

一、通过自由讨论获得真实

二、通过法律诉讼获得真实

三、通过比较得出的启示:建立以激励真实为核心的名誉权法制

第三节 评论和侮辱性言辞问题

一、何谓评论与侮辱性言辞

二、评论问题

三、侮辱性言辞问题

第四节 如何理解舆论监督与官员名誉权之间的平衡

一、给予更多的批评权利会不会给官员个人造成严重的不当伤害

二、给予更多的批评权利是否会降低政府质量

第五章 舆论监督与政府机构的“名誉权”

第一节 问题

第二节 比较法上的考察

第三节 舆论监督与政府机构名誉之间冲突的解决途径

一、是否可以给予政府机构民法上的名誉权及其相应的诉权

二、在法律上如何惩处诽谤或侮辱政府机构的言论

第四节 如何理解和把握舆论监督与保护政府机构名誉之间的平衡

第六章 我国名誉权法制的变革及若干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收起全部<<

前言

近年来在我国,随着公民与舆论(指新闻媒体)对某些政府机构或政府工作人员提出某种批评,出现了有些被批评者诉诸法院,认为这种批评失实,有损其名誉,要求批评者(即被告)进行民事赔偿的现象。本书对这种现象从法理上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立法建议。这一研究对我国民主与法治建设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作者为此收集的资料较为广泛,论证较为有力。他认为,舆论监督与政府机构或政府官员的“名誉利益”之间的冲突,不仅是权利上的冲突,其实质是公民的民主权利与政府机构或官员的公共权力之间的冲突;仅仅将这种冲突视为两种权利之间的冲突,是不利于恰当的制度建设的。作者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可以考虑以公法方面的规定来代替在私法上授予政府机构名誉权的做法”,不实言论并不可以免除一切法律责任;但是法律限于惩罚那些对现存秩序可能造成或已经造成严重危险的故意捏造的失实言论,余者的不良影响可以通过“更多的言论”去消除。这些观点是值得重视的。

本书的创造性在于它较好地论证了这一重要问题,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和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立法建议。

作者本人基础理论、写作能力、法学专业知识、英文水平都较佳,在北大读书期间表现了良好的学风。现在值其毕业论文出版之际,作为导师,略缀数语以为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