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虞铭
释义

人物简介

字昕泓,号曲营,别号南横。独立学者,从事文史研究。祖籍浙江慈溪,1970年出生于杭州市塘栖镇,十五岁时徙家临平。好读书,富收藏,自题藏书室曰:“曲营精舍”。尤多杭州地方文献及版本目录,遇罕见旧志簿录,手钞一过,编辑塘栖先辈著作十余部,参与编写《余杭通志》《余杭历史文化研究丛书》等新编史志多种。被评为首届“杭州市十佳藏书读书家庭”“杭州书香人家”和首届“余杭十佳藏书家庭”第一。

主要著作

《塘栖艺文志》(又名《塘栖著述考》)

《余杭商贸老字号》

《运河商埠》

《余杭历代诗词全集》八本

《超山志》

《栖溪烟云录》

《寓临杂录》

《栖里旧记》

《栖乘拾遗》

《塘栖史事编年》

《浙江方志考补正》

《余杭藏书录》

《江湖集考》

《余杭艺文志》

《余杭图书馆古籍善本提要》《塘栖劳氏丹铅精舍书目》

《劳氏碎金补遗》

《结一庐藏书志》

《(重定)结一庐书目》

《南横文集》

《曲营诗集》

《吴钩红豆袈裟斋词》

《二南阁读书记》

《枇杷馆随笔》

《安隐击壤集》(又名《余杭七家诗钞》)

虞铭《吴钩红豆集》序

呜呼,王者迹熄,诗道凌夷 ,未有如今日之甚者也!虽然,今之世未尝无诗,亦未尝无诗人也,然观其所作,类多桑间濮上之辞 ,险诨覆窠之体 ,行见其堕于阿鼻泥犁 也,于风雅乎何有?吾友塘栖虞铭当举世不为之时,独能截断众流,居今行古,其为诗也,不狥时俗之好恶 ,一遵温柔敦厚 之旨,可谓豪杰之士矣!往余见虞君“有人问,说是病身,说是春愁” 、“从今后,只书巢自锁,是非曲直,羞与人论” 之句,读而善之,以为古所未道之语,一出自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深得风人之旨,使人一见而终其身不忘,非深于诗者,乌足办此!虽然,虞铭岂徒深于诗而已,《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不能见如来 。”善哉斯言,验诸之人之学,不其然乎!虞铭研精坟典 ,出入经史,玉蕴珠藏,随扣随鸣,惟其所蓄者深,故其发而为歌诗也,直不知其为古人之诗耶?今人之诗耶?而以为即此可以见尽夫之人之学,不几于扪烛扣盘,曾是以为日乎?吾不敢信也!

壬申孟陬之月,携儿子周重上君子之堂,谈次,君出一编示余,则君所为《吴钩红豆集》也,并嘱为序之。余持归,读之一月,灯下酒后,每收丹棘青棠 之效,不觉其入人之深如此!乃思前日命序之事,不禁重有难色。夫以牧之之才,不敢序长吉之诗 ,矧惟伯修,奚足以当欧公之史。予何人斯,敢以孝襆头著锦宫人 乎!顾与虞君纵谈风雅、商榷古今者累年,君不以余庸愚,恒期以古人之学,斯可感已!犹记君前日之言也,以为“序斯集者,非君莫属”,噫!君之期我者至矣,不可以辞矣!姑系数言,非敢以为序也,聊述梗概云尔。佛头著粪之诮 ,其可以免乎?

壬申仲春桐乡郁震宏序

李晨初《本色是书生》

随着北大街上“聚乐园”的谢幕,临平的老字号已完全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尽管“聚乐园”早已只是一个符号而已,但它的逝去,仍使不少人感到了遗憾;但让人高兴的是,在满大街的洋店名中, “百年汇昌”——一个塘栖的老字号在临平的九曲营路、广和路悄然出现,让人隐隐约约感到了传统而新鲜的文化气息。

这家新开老店的老板是出生于塘栖,15岁时徙家临平的塘栖人虞铭。

其实,虞铭本色是书生:好读书,富收藏,能诗词,丰著述。

最早遇见虞铭是在一位老先生家里,他是和老先生来谈诗论文的。只见他和博学的老先生谈得投机,我很惊讶,那时他不过二十左右吧。后来听说,他在中学时就对余杭,尤其是江南名镇——塘栖的历史文化以及沿革变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收集资料进行研究;他收藏地方典籍颇丰,自题藏书室曰:“曲营精舍”;后又陆读到了他的一些诗词,蕴藉典雅,颇见扎实的古文根底和文字功力。

著名学者范文澜先生有治学名言曰: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虞铭这板凳一坐,二十多年过去了,他甘得寂寞,乐此不疲,“只书巢自锁,是非曲直,羞与人论”(虞铭《湘春夜月》词)。可喜的是,辛勤的耕耘,使他在文化史研究,尤其是余杭地方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研究上有了丰硕的收获:参与编修《余杭通志》等多种新编地方志,著有《余杭老字号》《塘栖艺文志》《超山志》等多部专著,曾获首届“杭州十大藏书家”、第二届“余杭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等荣誉,并长期担任余杭政协、史志办等部门的专家顾问。近日,有关部门闻悉他已收集整理了两万多首余杭诗词,于是又委以总簒《历代余杭诗词集成》的重任。

然而,虞铭并非是终日坐在书斋埋在故纸堆里的一个学究,生活也不容许他只做一个书虫;他做学问,大多是在夜深人静,别人或酣睡或搓麻将或泡酒巴的时候。因而,书生虞铭,不仅骨子里就有着商业的因子,而且在他独闯商海之前,就已经有了丰厚的从商历练和经验积累。

因此,我们还得换一个角度来看看虞铭。虞铭出身塘栖商业世家——明清以来塘栖主要有徽州、宁波、绍兴、杭州四大商帮——宁波商圈,主要从事中药、食品、水产等行业。而虞氏就是来自宁波商圈——虞铭曾祖于清末民初,在塘栖镇几家大的百年老字号担任过管理者;祖父与人合伙创办老字号——“同春堂”国药号,公私合营时并入国营商业;父亲长期担任余杭县(市)食品公司总经理至退休。虞铭参加工作后,进入余杭市百货总公司,由普通员工到商场副经理、团支部书记,自至2000年企业转制。拥有国有商业企业十多年工作经验的虞铭,在刚过立之年不久,开始了自主创业的历程。

虞铭的创业一直在思考和探索中进行。也许,比起其他人,他的思考和探索,更多了一些文化的因素。虞铭看到了这样一个现状:我们余杭的传统食品如超山蜜饯、三家村藕粉、塘栖糕点等,虽然产量很大,但却缺乏品牌操作,大多为他人作嫁衣裳,有的贴上外地的品牌,又返销到余杭来;而另一方面,曾经辉煌数百年的余杭老字号企业却随着岁月变迁,已是凤毛麟角。于是虞铭考虑,要发展一种以自有品牌、自营门店零售为主,吸收连锁加盟为辅的商业模式,面向杭州一带的普通居民,销售以余杭产品为主的休闲类食品,如超山蜜饯、传统糕点等。同时恢复余杭传统商业老字号,让珍贵的传统技艺和经营理念得到有效的传承。

对塘栖地方文化和传统商业已烂熟于胸的虞铭,很快就想到了“汇昌”。 “汇昌”南北货栈已有两百多年历史,1800年(清嘉庆五年)三位宁波商人在塘栖古镇创办。清道光年间,“汇昌”的所产蜜饯、蜡烛被道光皇帝选为贡品,从此“汇昌”名声鹊起,生意愈做愈大。清朝末年,“汇昌”已经成为清朝皇宫(内务府)的“指定供应商”。民国年间,“汇昌”掌门人陈继明先生的好友——著名金石大师吴昌硕先生、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多次来塘栖古镇,到“汇昌”访友谈艺,品尝“汇昌”蜜饯。

明中期以后,塘栖成为京杭大运河上著名的水路码头和江南重镇,“舟航上下,日有百千”,加上塘栖镇南的超山号称“十里梅海”,当地农民大面积种梅、桃,水果经过加工生产后形成了塘栖特色的蜜饯——糖色,逐渐“京省驰名。”到了明末,塘栖蜜饯随大运河外运,已是风靡两京的时令小食(休闲食品),清初北京地方志——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等书都记载:“蜜饯,塘栖荐新时品。”明末张岱《陶庵梦忆》、李渔《随园食单》及《顺天府志》《杭州府志》都有记载。而古时每到清明节前后,苏州、嘉兴、湖州等地大批香客要去乘船到杭州朝山进香,往返时都会在塘栖停船住上一宿。南来北往的香客们最为青睐的特色商品就是塘栖蜜饯。当年最有名的是“汇昌”、“ 恒昌”和“复昌”及“聚源昌” 等商号,几百年来,塘栖蜜饯业持续繁荣,推动着当地的传统经济的发展——而“汇昌”就是数百年来塘栖蜜饯业的代表。

“汇昌”在塘栖现代商业史创作了许多个“第一”——在民国时期,汇昌是第一个在商店里使用日光灯照明的;是第一个在商店里使用玻璃柜台陈列商品的;汇昌还是第一个在使用玻璃瓶密封盛放糖水青梅的蜜饯制造商。

到1945年,“汇昌”已发展成为一家拥有18000银元资金、近百名职工、94间栈房、上千余只货缸的大商号。拥有蜜饯、茶食、藕粉等四个生产作坊,批发、零售蜜饯、茶食、炒货、糕点等两百多种商品。

“汇昌”,无疑是一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的金字招牌。

2003年12月,虞铭向国家商标局申请了“百年汇昌”商标,包括蜜饯、糕点等18大类食品,同时筹备成立杭州百年汇昌食品有限公司。

虞铭这一举动,得到了一些专家及老字号企业传人的赞同,也得到了区政府有关部门的肯定和支持。2006年4月4日,余杭区贸易局举行“余杭商贸老字号”品牌发展座谈会,虞铭应邀参加了会议。会上,余杭区贸易局局长李晓亮指出,在当代经济中,品牌是最基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挑战市场,快速见成效,老字号占优势。因而要摸清家底,选择那些可开发的老字号,研究如何使老字号在使用中提高规模效应,带动余杭中小企业发展,并制定完善政策,鼓励挖掘和开发老字号。

2006年,“百年汇昌”商标共18种食品类别被国家商标局批准。恰在这一年,虞铭的妻子叶水婷原来的工作单位解散,于是夫唱妇随,夫妻二人共同开始了传统老字号与现代零售业相结合的自主创业。他们跑市场,看产品,学习别人的营销手段。通过市场调查,发现普通市民对传统食品有相当的感情和需求,但市场上的企业追求利润,很少愿意涉及,于是,他们决定首先进入这部分细分市场。

2008年起,“百年汇昌”专卖店陆续在临平、德清等地开设,目前已有临平九曲营店、广和店、星光店、庙东、德清武康店等5家。他们计划在三年内发展十多家自有门店,以后还要逐渐吸收连锁加盟,稳步发展,将“百年汇昌”打造成一个较有影响的区域性休闲食品品牌。目前,“百年汇昌”以食品零售为主,具有余杭特色的糕点、蜜饯主要委托超山、塘栖一些有资质、有特色的食品厂、蜜饯厂生产。他们规划等到连锁专卖店开设到一定数量后,再筹建生产部门,通过QS等认证后,自己生产具有余杭特色的糕点、蜜饯。

二十年来,虞铭一直走访那些年逾古稀的老字号的传人,收集、记录塘栖蜜饯等余杭传统食品的生产加工方法和工艺,将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目前虞铭正在整理多年来研究余杭传统食品制作工艺的成果,撰写《塘栖蜜饯》一书;并受余杭政府委托,编撰《余杭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传统技艺》。

“百年汇昌”有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有文化的传承者,必焕发青春,百年昌隆!

《杭州商会》杂志2010年第1期

诗词选录

三白潭前

潭外萋萋野草香,潭中淼淼水云茫。

胸中物塞一声啸,惊起滩头鹭两行。

五律

休梦凌烟阁,放浪藕花洲。

十载寻青眼,千山一白头。

有夙缘正果,无份料封侯。

身老临平市,霜重岭上秋。

麻韵四律

几番刻意累尘沙,雪海曾期萼绿华。二十馀年同命鸟,三千里路洛阳花。

有心依皈修罗执,无计淹留嗟晚霞。一自王孙归遁后,枇杷荫里旧时家。

迈陂塘(西溪)

雾濛濛,恍然如梦。烟云烟水深处。一舟破镜惊宿鸟,曲水断桥无主。芦花雨,蒹蕸里,白云尽处无人去。栖鸥不语。任雪满天山,浮生重现,忘了来时路。 回头看,京洛霓虹日暮。风尘缁衣谁睹?十年相执南柯梦,三千痴男痴女。论今古。终落得,少年儒冠此身苦。平生总误。纵落魄春衫,铁券换酒,认作雷塘土。

贺新郎

酒尽登舟也。携春醪、一程欸乃,有声图画。老干斜枝探春水,学我轻狂醉罢。烟树后、白墙乌瓦。醉里看花花旧样,酒醒时、湿眼凭谁惹。前年燕,飞入榭。 阳光灿烂随心泻。伤感是,玉面桃华,地荒人乍。独自喃喃前年句,咫尺歧路无那。几多爱、电光入罅。此处真当忘情水,便杯倾,休与旁人话。偷声念,黯然下。

东风无力

柳散轻烟,知时又近寒食。客未言,人慵懒,春深无力。料而今、最怕重相看,新叶丝丝直。 前缘往矣,当此际空空,未记翩然双翼。囊锦鱼,传书雁,偶来消息。恰章台乱絮尽飘零,又落南楼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5:3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