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虞美人·绿阴帘外梧桐影 |
释义 | 《虞美人·绿阴帘外梧桐影》是我国清代康熙时期满族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词中细致描绘了一名多情女子的形象,表达出一种幽怨的相思之情。 作品名称:虞美人·绿阴帘外梧桐影 创作年代:清代 作品出处:《纳兰词》 文学体裁:词 作者:纳兰性德 作品原文虞美人 绿阴帘外梧桐影,玉虎牵金井①。怕听啼鴂出帘迟②,挨到年年今日两相思。 凄凉满地红心草③,此恨谁知道。待将幽忆寄新词,分付芭蕉风定月斜时④。 作品注释①“玉虎”句:玉虎,井上的辘轳。金井,井栏上有雕饰之井,多指宫廷园林之井。 ②啼鴂:杜鹃鸟啼鸣。 ③红心草:草名。喻美人之遗恨。相传唐王炎,梦侍吴王,久之,闻宫中出辇,鸣箫击鼓,言葬西施。吴王悲悼不止,立诏词客作挽歌。炎应教作了《西施挽歌》,有“满地红心草,三层碧玉阶”(详见《全唐诗·梦》)之句。 ④分付:托付,寄意之意。宋毛滂《惜分飞》:“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作品简析这首词像是悼念亡妻的,又像是怀念某意中人的。词极空美,极凄惋。上片又说到了“年年今日两相思时候,所以,宁愿幽居独处、不忍步出帘外。下片说相思不绝,遗恨绵长,然而,如此凄绝哀痛的情怀无人知晓;孤单寂寞,难以排遣。只有挨到夜深人静的时候。赋新词自慰了。词之境界衰婉幽怨,情致绵密。 作者简介纳兰性德 (1655—1685)清代词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出生于满州正黄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自幼天资聪颖,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公元1676年(康熙十五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为《纳兰词》。《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是当时词坛的杰出代表。离世时年仅31岁,有无数人为之惋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