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榆垡镇 |
释义 | 榆堡镇地处大兴南部,距市区35公里,南与河北省固安县、琢州市接壤;是大兴区人民政府下辖的建制镇。 中文名称:榆垡镇 行政区类别:北京农村地区 所属地区:中国华北 电话区号:010 邮政区码:102602 地理位置:北京市南郊平原 面积:面积136平方公里 人口:5万人 方言:普通话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 乡镇概况简介榆垡镇是北京南郊按照21世纪城市生态学理论,以全新的概念规划,迅速发展和建设中的京郊新市镇。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无论从城镇建设本身和构成新市镇的产业支撑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由此带动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诸多方面都呈现出空前的生机与活力。尤其是面对北京奥运经济的到来和北京市新的总体规划中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的调整,榆垡镇更是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榆垡新市镇的建设,加速了房地产业、现代制造业、观光旅游业、都市农业、文化服务业的多种有利要素迅速向这里聚集,榆垡镇无可质疑地成为京郊最具发展潜力的热点地区之一。 发展格局榆垡处于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发展格局中的“本部生态带”范畴,是多中心中的重要一点。 榆垡镇作为京南首镇已有数百年历史,位于北京南郊大兴区南部,与区府所在地黄村和北京城区一线贯通,距市区35公里,全程仅需25分钟车程。榆垡镇隔永定河与河北省交界,历史上就是外埠进京的要塞通衢。 市场优势榆垡镇北与大兴物流园区、生物医药基地相通联,南与河北省廊坊第二开发区相补充,可最大限度地实现包括信息在内的各种资源共享,区位及市场优势明显。 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榆垡已形成了以京开高速公路为主干、以城镇快捷通道为框架、以农村道路网为补充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城镇公路总里程266.1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96公里/平方公里。通过交通主干道可直抵北京火车站、首都机场、天津新港,加之京九铁路穿境而过,可实现陆海空运输方式有效组合。 此外,规划中的北京七环将依傍而过,届时榆垡镇成为北京南郊第一交通结点的区位优势将更加突现出来。 基本数据榆垡辖域面积136平方公里,辖58个行政村,4.7万人口,是京郊平原地区人均占有土地较多的地区之一。全域为永定河冲击平原。原始次生林和数十年为防风固沙所营造的人工林面积达2866.7公顷。没有建设性破坏,其京郊田园特色明显。2133.3公顷果林、5866.6公顷农田保护地以及866.7公顷永定河河套滩涂草场为发展现代农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业提供了优越的资源基础,加之丰富的地热资源为开发休闲渡假、观光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创意和发展空间;同时,榆垡镇注重人工立体绿化美化,高标准完成了高速路干道、城镇道路网及镇区内大街的绿化改造。现在镇区内绿化覆盖率5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0平方米。 生态建设榆垡注重合理利用水资源。有效地保存地表和地下水的清洁,最大限度地利用降水和再生水源;目前已建成1座日处理污水能力150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全部按中水处理工艺处理。 榆垡注重大气环境保护,清洁标准高于市区20-30个百分点,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达2000个/立方厘米。此外,榆垡全面整治城镇环境,架空线已全部入地,重点解决了影响城镇形象的环境脏乱问题,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回收效率达61%。目前,城镇的环境管理水平接近于市区。 规划建设由于榆垡镇具备了区位交通、空间、资源等众多构成京郊新市镇的条件与基础,1994年北京市政府确定榆垡镇为首批十个重点建设试点小城镇之一,同年被建设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小城镇之一,并赋予了与之相配套的土地政策、户籍政策等一系列扶持政策。1995年3月,在市、区规划部门和国内知名城镇规划设计专家的支持和主导下,结合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榆垡镇的实际,按照21世纪城镇生态学理论,本着“城乡统筹,理性布局,环保优先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开始了榆垡新市镇的规划与建设。 榆垡新市镇的规划主要由“工业用地区、旅游度假区、高档住宅区和综合配套区”四个板块构成,规划面积1649公顷,为市镇核心区。其周边近万公顷范围的农田、林地,既是相关产业的资源腹地,又是构成中心城镇的自然生态支撑系统,由此构成城镇与乡村、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新生态体系。经过几年的建设,419公顷的工业用地已完成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实现了道路、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热力、燃气、宽带网的“八通一平”,总投资达3亿元。其中完成“四纵六横”道路建设21公里;修建给排水管线21公里;建成日供水3万立方米的水厂1座;建成80MW集中供热站1座;绿化面积达46万平方米。目前,已有40 家国内外企业落户,占地171公顷,200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2亿元。尚有248公顷土地的发展空间; 以榆垡万亩林为依托的850公顷旅游度假区,已建成平原地区最大的第三代北京野生动物园、万国竞技场、呆呆熊五星级娱乐城、富百禾假日酒店等一批大型休闲旅游场所,2003年已吸引人流超百万。目前,尚有550公顷土地的发展空间; 榆垡高档住宅区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北京南郊唯一一个符合市政府控规的高档住宅区。开发面积将达180公顷,该区将依托榆垡地区特有的地热资源和林苑田园景观形成独具特色的环保型、绿色别墅区,展现京郊新市镇的全新风采和人文环境; 综合服务区是榆垡新市镇的住宅办公区、商业金融区和科教文卫区。该区规划面积200公顷,目前已完成41%的建设任务,现代超市、星级宾馆、学校、医院、金融、邮政、电信等公共服务配套体系健全。 此外,榆垡镇结合绿海甜园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全镇有12种农产品通过绿色(有机)食品认证。 由城镇聚集产业,由产业带动就业,由环境支撑旅游,由人流支持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的京郊城镇新生态基本架构已在榆垡镇呈现雏形。 历史沿革1952年置榆垡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0年建镇。1996年,面积76平方千米,人口3万,辖东庄营、张家务、太子务、东胡林、西胡林、十里铺、榆垡、黄各庄、大练庄、求贤村、闫家铺、景家场、西麻各庄、东麻各庄、邓家屯、魏各庄、东瓮各庄、西瓮各庄、新桥村、孙各庄、小黄垡、西黄垡、留士庄、履磕村、石垡、刘家铺、阎家场、辛庄28个行政村。 邮政编码102602 [2008年代码]110115107:~200石垡村 ~201西黄垡村 ~202留士庄村 ~203小黄垡村 ~204履磕村 ~205刘家铺村 ~206闫家场村 ~207西麻各庄村 ~208东麻各庄村 ~209邓家屯村 ~210魏各庄村 ~211西瓮各庄村 ~212东瓮各庄村 ~213新桥村 ~214孙各庄村 ~215景家场村 ~216辛庄村 ~217大练庄村 ~218黄各庄村 ~219榆垡村 ~220求贤村 ~221太子务村 ~222东庄营村 ~223訚家铺村 ~224西胡林村 ~225东胡林村 ~226张家务村 ~227十里铺村 ~228南各庄村 ~229西宋各庄村 ~230东宋各庄村 ~231朱家务村 ~232南庄村 ~233公各庄村 ~234西张华村 ~235东张华村 ~236南张华村 ~237康张华村 ~238崔庄屯村 ~239南黑垡村 ~240小店村 ~241郭家务村 ~242刘各庄村 ~243小押堤村 ~244北化各庄村 ~245南化各庄村 ~246辛安庄村 ~247王家屯村 ~248曹辛庄村 ~249香营村 ~250曹各庄村 ~251辛村 ~252马家屯村 ~253西押堤村 ~254东押堤村 ~255石佛寺村 ~256贾家屯村 ~257崔指挥营村 附:南各庄乡位于大兴区南部,距黄村30千米。京九铁路、固(安)廊(坊)公路过境。1958年属榆垡公社,1962年析设南各庄公社,1983年置南各庄乡。1996年,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1.7万,辖南各庄、西宋各庄、东宋各庄、南庄、公各庄、朱家务、小押堤、南化各庄、北化各庄、曹各庄、刘各庄、辛村、贾家屯、石佛寺、崔指挥营、郭家务、小店、南黑垡、崔庄屯、西押堤、东押堤、香营、东张华、西张华、南张华、康张华、王家屯、马家屯、辛安庄、曹辛庄30个行政村。 历史文化榆垡镇作为京南首镇已有数百年历史,位于北京南郊大兴区南部,与区府所在地黄村和北京城区一线贯通,距市区35公里,全程仅需25分钟车程。榆垡镇隔永定河与河北省交界,历史上就是外埠进京的要塞通衢。 据考证“榆垡”一名来源于元代,因当地有榆树且可进行农作物耕作而得名。而榆垡的真正发展是在进入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特别是现代北京的迅速崛起,榆垡人也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采摘中心 历史上,榆垡曾长期以物产富庶、人文荟萃而著称。早在元代的时候“榆垡榆树落榆钱”、“垡上春秋乐农家”的农业生产格局就已经形成。最令榆垡人引以自豪的是,距今一千七百多年以前的西晋著名政治家张华和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都诞生在这里,那蜿蜒流淌的河水就像一曲悠远的老歌,吟唱着斗转星移的过去,记录着沧海桑田的变迁。 道路通,商贸兴。京九铁路、京开公路分东西连接南北,国道、省道纵横交错,再加上“村村相通”的柏油路,使这里四通八达,而成为呼南应北、承东接西的商贸流通中心。 榆垡与河北廊坊市、固安县、涿州市相彼临。在这里可以抵达天津港、北京火车站和南苑机场,海陆空运输方式浑然天成,是难得的国内商战码头,更是走向海外市场的桥头堡。 知名人物张华(232-300年),字茂先,范阳方城人(其故里南各庄乡张华村,现属大兴区),西晋著名政治家。 父名平,魏时任渔阳郡守。他少年时家境业已贫寒,曾经牧羊为生。但素爱诗书,学识优异,并且持身修谨,遵循礼度。同郡名宦卢钦、刘放很器重他。魏正元二年(255年),经郡守鲜于嗣荐举,征为太常博士。甘露年间,卢钦又荐于司马昭,得授著作佐郎,主管军中奏章文书,受到赞赏。 晋武帝初,为黄门侍郎,封关内候。数年后,官中书令,加散骑常侍。咸宁四年(278年),与尚书左仆射都督荆州诸军事羊枯共谋伐吴大计,促定武帝伐吴决心。次年,受命度支尚书,筹措钱谷,积极配合镇南大将军督荆州诸军事杜预伐吴。大康元年,晋灭吴,天下归一统。武帝称他“有谋谟之勋”,进封广武县侯。 史可法(1602-1645年),字宪之,号道邻,大兴人,为明末抗清名将。 他聪颖好学胸有大志。要宗天启元年(1621年)为准备应诸生试,借住京数古寺安心读书。一日,北直隶提学使左光斗昌风雪严寒到京我视学,进入寺中,见屋内可法正写完文章伏案而卧,取读文章后,当即脱下忽衣为他遮身。考试那天,左面署他第一名,并召入内室拜见夫人,介绍说:“他日继吾志者,惟此生耳!” 天启七年(1627年)中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成进士。至十年秋,擢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军务,巡抚安庆、庐州、太平、池州等地,与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辗转交战。十二年夏,父病故,回家奔丧。服满后起用为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又总督漕运,巡抚凤阳、淮安、杨州,兼理海防。十六年秋,改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军务。 甲申年(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部攻入北京,崇祯自主益死。南京福王由秘监国后,他入阁,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掌兵部事。福王即帝位后,加太子太保,改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后加太傅。 刘献庭(1648-1695年),字继庄,号君贤,大兴人。清初著名学者。 康熙五年,十九岁时,迁居江苏吴县。由于“三藩之乱”,南方动荡,自十年冬起数年间躲入太湖洞庭山,潜心治学,博览群书。昆山徐乾学在洞庭山开书局,招揽人才,他曾前往。“三藩之乱”,平,妻子张氏病故,于是外出游览山川,交接豪杰,遍采轶事,增广见闻,以验证所学。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回到北京,这时内阁学士徐乾学充《明史》总裁、《一统志》副总裁,他入馆参与编修《明史》和《大清一统志》。 二十九年,重回吴县。自该年夏,开始写日记。后来弟子黄宗夏依据其日记,为之辑成《广阳杂记》一书(据传,广阳城原址在庞各庄一带)。此后,到过湖北、湖南,曾经登临黄鹤楼,游览过衡山。他对音韵很有研究,对方言尤其重视,和《新韵谱》。三十一年夏在衡州署初定韵谱,先立鼻音2,其10度声,次定喉音4,后来陆续成书。 三十四年,病死吴县。弟子辈将他葬于吴陆墓山,送葬者数百人,人人痛哭失声。 区域优势根据第十二届人大第二次会议期间披露的最新的《北京城市空间发展布局》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将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基础概念确定全域地区未来的发展建设蓝图。榆垡镇地区属于“西部生态带”的规划范畴,而本身又处于未来北京大七环的交通结点地区,不可质疑地成为“多中心”的“中心”地区之一。 榆垡镇从规划建设开始,正是遵循“既发展经济又守住一块净土”的原则,形成了人与自然统一的区域特色。 榆垡镇辖区内人口为4.7万,而榆垡新市镇发展目标未来可容纳常住人口为15–20万,无疑将成为化解中心城市人口负荷过重的重要承载地。良好的自然环境、迅速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日益繁荣的旅游市场和完善的现代新市镇综合配套系统和广茂的田野林苑,将为这里发展二产、振兴三产产生强大的聚集效应,从而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并最终创造出这里更为“宜居”的自然、社会、人文环境。 随着新的“北京城市规划”和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的实施,政府投资力度和相关政策将向郊区倾斜。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带来的历史机遇,榆垡地区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环境优势、产业优势将越发突出地显现出来。 规划建设榆垡镇具备了区位交通、空间、资源等众多构成京郊新市镇的条件与基础,1994年北京市政府确定榆垡镇为首批十个重点建设试点小城镇之一,同年被建设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小城镇之一,并赋予了与之相配套的土地政策、户籍政策等一系列扶持政策。1995年3月,在市、区规划部门和国内知名城镇规划设计专家的支持和主导下,结合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榆垡镇的实际,按照21世纪城镇生态学理论,本着“城乡统筹,理性布局,环保优先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开始了榆垡新市镇的规划与建设。 榆垡新市镇的规划主要由“工业用地区、旅游度假区、高档住宅区和综合配套区”四个板块构成,规划面积1649公顷,为市镇核心区。其周边近万公顷范围的农田、林地,既是相关产业的资源腹地,又是构成中心城镇的自然生态支撑系统,由此构成城镇与乡村、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新生态体系。 经过几年的建设,419公顷的工业用地已完成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实现了道路、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热力、燃气、宽带网的“八通一平”,总投资达3亿元。其中完成“四纵六横”道路建设21公里;修建给排水管线21公里;建成日供水3万立方米的水厂1座;建成80MW集中供热站1座;绿化面积达46万平方米。目前,已有40家国内外企业落户,占地171公顷,200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2亿元。尚有248公顷土地的发展空间。 以榆垡万亩林为依托的850公顷旅游度假区,已建成平原地区最大的第三代北京野生动物园、万国竞技场、呆呆熊五星级娱乐城、富百禾假日酒店等一批大型休闲旅游场所,2003年已吸引人流超百万。目前,尚有550公顷土地的发展空间。 榆垡高档住宅区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北京南郊唯一一个符合市政府控规的高档住宅区。开发面积将达180公顷,该区将依托榆垡地区特有的地热资源和林苑田园景观形成独具特色的环保型、绿色别墅区,展现京郊新市镇的全新风采和人文环境; 综合服务区是榆垡新市镇的住宅办公区、商业金融区和科教文卫区。该区规划面积200公顷,目前已完成41%的建设任务,现代超市、星级宾馆、学校、医院、金融、邮政、电信等公共服务配套体系健全。 此外,榆垡镇结合绿海甜园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全镇有12种农产品通过绿色(有机)食品认证。 由城镇聚集产业,由产业带动就业,由环境支撑旅游,由人流支持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的京郊城镇新生态基本架构已在榆垡镇呈现雏形。 经济建设小城镇试点为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助推器,作为首都的南大门,榆垡一直把致力于全面发展,展现首都乡镇形象,当成榆垡神圣的使命。在经济建设上,榆垡全面改善投资和发展环境,确定了“产业互促,协调发展”的思路,并通过以人流为中心带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诸多方面要素,进而实现“绿色、精品、并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城镇建设目标。 面对北京奥运经济的到来和北京市新的总体规划中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的调整,按照大兴区经济发展规划,榆垡重点加速对现代制造业、观光旅游业、都市农业、房地产业、文化服务业的多种经济体系的建立。并结合小城镇农业人口多的特点,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民营企业及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配套行业。实现“镇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规模化”的目标。 榆垡镇抓住北京市进行企业二次创业的良好契机,提出“没有投资者的利益,就没有榆垡的发展”的招商理念。使我镇在吸附资金、技术、人才等诸多生产要素方面,发挥出良好的“洼地效应”。截止到2004年底,入区企业40家,投资总额达15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企业三家,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10家,入区企业均呈现出“科技含量高,产品知名度高,单体投资规模大,民营企业所占比例大等特点。今年,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本着“做足区内,用好区外,区外补充,区内提升”的工作方针,通过对镇内工业体系进行资产重组,使不良资产有序退出;通过提前启用企业二期工程用地,进而形成孵化器功能,吸引企业入驻;通过整合村队闲置建设用地,继续吸引新的投资项目等办法,到目前已盘活存量资产6000余万元,新增投资5000万元,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1200余人。 到2004年底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7290万元,同比增长17%;财政收入完成9000万元,同比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7360元,同比增长12.6%。主要经济指标均列大兴区前三名。 资源环保榆垡辖域面积136平方公里,辖58个行政村,4.7万人口,是京郊平原地区人均占有土地较多的地区之一。全域为永定河冲击平原。原始次生林和数十年为防风固沙所营造的人工林面积达2866.7公顷。没有建设性破坏,其京郊田园特色明显。2133.3公顷果林、5866.6公顷农田保护地以及866.7公顷永定河河套滩涂草场为发展现代农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业提供了优越的资源基础,加之丰富的地热资源为开发休闲渡假、观光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创意和发展空间;同时,榆垡镇注重人工立体绿化美化,高标准完成了高速路干道、城镇道路网及镇区内大街的绿化改造。现在镇区内绿化覆盖率5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0平方米。 榆垡注重合理利用水资源。有效地保存地表和地下水的清洁,最大限度地利用降水和再生水源;目前已建成1座日处理污水能力150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全部按中水处理工艺处理。 榆垡注重大气环境保护,清洁标准高于市区20-30个百分点,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达2000个/立方厘米。此外,榆垡全面整治城镇环境,架空线已全部入地,重点解决了影响城镇形象的环境脏乱问题,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回收效率达61%。目前,城镇的环境管理水平接近于市区。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