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榆巴巴寺 |
释义 | 简介榆巴巴寺也叫榆巴巴拱北,坐落于临夏市城北北宁路10号,因其历史悠久而也称老拱北,又因原址在旧城墙北角,又称北城角拱北建有南、北墓庐两座及礼拜殿等教徒为伊斯兰教徒嘎迪忍耶大拱北门宦及其他门宦、格底目穆斯林。 历史根据大拱北《清真根源》记载:北城角拱北是我嘎迪忍耶道祖艾里木勒赞于唐贞观年间,二出中原为助建河州城垣而显灵之地,群众在此修建了拱北,因当初城墙角上长出了棵榆树,故称榆巴巴寺清朝中期,建有简易磨坊亭式南、北墓庐两座,民国十七年(1928年)毁于兵燹,后逐年重建,恢复原貌,1958年被关闭,“文化大革命”中被拆毁1982年落实宗教政策,恢复重建。 布局历经三载,建成砖混结构南墓庐及礼拜殿,金顶三层八卦重檐,飞檐翘角,周围装饰以水泥浮雕,高21米,建筑面积250平方米,金顶南侧建有砖混结构中高边低照壁,高11米,总长15.5米,中部雕有“五松拥太极”水泥浮雕1998年重建砖木结构八卦三层金顶,与南金顶南北相应,重建后的北金顶,飞檐翘角,高31米,建筑面积375平方米,第一层八面均为砖雕和木雕图案,砖雕图案内容丰富,形象逼真,刀法细腻,临夏砖雕艺术尽显其中墓庐前建有砖木结构礼拜殿,建筑面积170平方米,三面饰以木雕和砖雕图案拱北院内有南北走向,中高两边底,总长为34米的牌坊式坎墙,把拱北院分为金顶院、客庭院和住房院,坎墙建筑形式独特,中部为高10米的砖洞,左右两边各设有月宫门和三幅砖雕图案,住房院北建有5间起脊阴阳瓦北房,西南各建有砖木结构两流水阴阳瓦出檐二层楼房,建筑面积500平方米,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具有典型的古建筑风格,大门为一字牌坊式,重檐斗拱,两侧为坎墙,雕有花卉图案,别具一格,现拱北占地面积约5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100平方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