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于向红 |
释义 | 葫芦岛-于向红专业:数学教育 学历:本科 学位:学士 职称:副教授 主要经历: 1994年8月到葫芦岛广播电视大学工作至今,一直从事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科研和辅导员工作。 荣誉称号: 2001年被评为葫芦岛市优秀教师 发表论文: 《“讲练结合式”在成人教育高等数学辅导课中的运用》2005年《中国教育文萃》第3卷。 《谈经济数学课中举例方法的运用》2004年《电大理工》第3期。 《二项分布及其在保险中的应用》2005年《电大理工》第1期。 《“问题探究式”辅导模式在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尝试》2005年《中国教育文萃》第2期。 《自编资料在成人教育经济数学课期末复习中的运用》2005年《中国教育文萃》第1期。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员·1993年5月—中科自动化研究所,国家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 · 1984年7月—1992年12月,在中国华晶电子集团公司新产品开发中心工作,期间担任项目负责人主持各种电视,音响中大、中规模模拟集成电路芯片的设计及制造。 · 1978年9月—1984年7月,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工程系,大规模集成电路与固体器件专业学士学位 学术任职 1993-1999 中科院自动化所工程师 1999-2005 中科院自动化所副研究员 2007.5- 中科院自动化所正研高级工程师 学术成就 1. 集成电路分析方法学研究 我从1993年开始就从事本领域的研究,主要研究了“基于人机结合模式的先进自动化分析流程”。 (1) 作为主要研究者之一建立了“集成电路人工分析工艺流程”,该流程非常适应基于第一代实用化集成电路分析系统ICRES 2.0 的人工集成电路分析作业, (2) 作为主要研究者之一建立了“基于人机结合模式的自动化分析工艺流程”, 2. 主持集成电路分析工程 我作为IC工程部经理,主持了0201、0301、0401三款高性能处理器的分析工程。主要包括: (1) 在主持分析工程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了“基于人机结合模式的自动化分析 工艺流程”,使之成为今后超深亚微米、甚大规模集成电路逆向分析工程的标准流程。 (2) 作为分析技术专家解决了分析工程中遇到的若干重大技术难题,如:高密度双端口SRAM物理的设计,PLL的设计,抗辐噪设计,高抗ESD设计,芯片兼容工艺的确定等。 3. 集成电路设计 (1)单元电路设计(标准单元和定制单元):单元电路符号设计、电路设计、版图设计、电学模型设计 (2)DSP core 物理设计 (3)PLL的物理设计 (4)嵌入式大容量高密度双端口SRAM物理设计 (5)高抗ESD的IO口物理设计 (6)全芯片物理设计 (7)芯片失效分析 (8)工艺CORNER的确定。 4. 提高处理器可靠性与质量品质,使其达到军用电子元器件质量标准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