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于桥
释义

国际名酒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桥 男,汉族,1933年出生,山东省威海市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任大连市金州酒业公司技术顾问,国际名酒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毕业于大连市金州干部文化学校高中班,1986年被评为大连市自学成才标兵。1963年由化学试剂行业转入白酒行业。于桥同志1964年研制陶板通风晾渣装置成功,后又研究固态法通风培养酒精酵母告捷。1966年对黑曲霉、栖土曲霉、木霉等多种霉菌的培养条件、主要代谢产物进行了系统探索。1973年进行液态法白酒研究,主持设计、制造、安装了全套设备。1976年在白酒行业中,率先应用气相色谱仪分析白酒的微量成分,不仅为全行业技术进步起了带头作用,也为国家修订<蒸馏酒卫生标准>提供了依据。1980年主持大连市金州酒厂2000吨曲酒车间及配套工程的设计、安装、投产及质量控制,为该厂的产品长期连获省优、部优、国优奠定了基础,社会效益明显。1993年后,对白酒勾兑技术进行深入研究,2003年编制出主要微量香味成分最佳比例关系图,实际应用效果良好。1973年至今连续五届被聘为辽宁省评酒委员。1984年后,连任国家内贸系统白酒评委及专家组组长,1988年被聘任中国白酒检评专家组副组长。1978年获大连市局、区科技进步奖各2项,轻工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撰写了(杂醇油在蒸馏塔中的游向等)论文20余篇,编著《优质白酒讲义》1册。1986年后,连续5年被评为金州区劳动模范;1978年后获大连市局、区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5次;1989年被评为大连市劳动模范;1993年被评为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专家,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其业绩及个人传略已被编入《中国酒业百年名人传》(上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医界楷模

于桥(1902-1972) 山东省海阳县小纪镇秀家疃人。童年入村塾读书,发愤苦学,成绩优异。因家境贫寒,被迫辍学,在一家药铺学徒。他精研本草,勤习医术,注重临床诊治,广征博采,故医术迅速提高。凡有求者,力求诊确,方精,以解除病人之苦为己任。

于桥1943年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贯视病人如亲人,不避酷暑严寒,风吹雨淋,无论夜静更深,饭间午休,逢邀准到,有求必应。于桥不仅治病认真,医德尤为可贵。他为病人煎药熬汤,送水喂饭,问寒问暖,擦屎端尿,已成天职,屡见不鲜。

1959年,东村一孤寡老人患病,家中缺衣少食,贫病交迫。于桥送粮送药,治病济贫。老人的裤子被大小便弄脏,于桥亲手洗刷干净,没裤子替换,便拿来老伴的裤子给病人穿上。于桥无微不至地护理老人,直至病愈。

1962年夏,有一病人卧床久病,臀部发生褥疮,昼则蝇咬,夜受蚊叮,眼边招蝇卵,臀部生蛆。于桥回家拿来香油,为病人抹眼、治褥疮,把自己的蚊帐给病人挂上。

1964年,钓泮村于老太婆患病多日,食欲不振。于桥就诊床前,问老人想吃什么?她说:“想吃鲜鱼。”于速买三条鲅鱼送去,说:“这是您闺女托我捎来的。”

一次,碾头村有人请于桥出诊,恰逢于脚上生疮,行动困难。他打发来人走后,忍着痛,立即背起药箱,拄着拐杖,一瘸一点地到了病人家中。病人眷属感动地说:“于先生,俺要知道您的脚不好,说什么也不能叫您遭这个罪!”于桥笑着回答:“看病要紧!”诊毕,病人眷属要用小车送他回院,他说:“你要在家照顾病人,我能走回去。”

于桥的动人事迹,广为传颂,曾获医界楷模之誉。1956年出席全国供销社模范代表会议,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8:5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