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于敏
释义
1 中国“氢弹之父”

于敏,天津市宁河县(原河北省宁河县)人,1926年生,男,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9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攻读研究生并兼任助教。1951年起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从事核理论研究工作。 1960年底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1965年调入二机部第九研究院,历任理论部副主任、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研究院副院长、院科技委副主任、院高级科学顾问等职。另有著名导演、摄影师,黑龙江阿城籍摄影记者,中国电影编剧、小说家,革命烈士,山东济南籍画家,云南省委第一巡视组副组长。

中文名:于敏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地: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

出生日期:1926年8月16日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物理系

主要成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氢弹之父”“两弹一星”专家

人物简介

于敏。

于敏,男,天津市宁河县(原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人,1926年8月16日生,男,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氢弹之父”,“两弹一星”专家。

人物生平

1949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攻读研究生并兼任助教。

1951年起,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从事核理论研究工作。

1960年底,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

1965年,调入二机部第九研究院,历任理论部副主任、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研究院副院长、院科技委副主任、院高级科学顾问等职。

主要成就

过去,于敏这个名字是绝密,直到1988年,于敏的名字才得以解禁。但由于当时的解密程度有限,许多史实还没有公开。在最新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于敏终于露面了,让我们为终于了解了他。

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后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长期的努力,于敏对原子核理论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思路。他把原子核理论分为三个层次,即实验现象和规律、唯象理论和理论基础。在平均场独立粒子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荣誉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85年、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85年,荣获“五一劳动奖章”;

1987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92年,获光华奖特等奖;

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人物故事

“国产土专家” 于敏父亲是当时天津市的一位小职员,母亲出生于普通百姓家庭。于敏上有一个姐姐,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下有一个弟弟和妹妹,早年夭折。于敏7岁时开始在芦台镇上小学。中学先在天津木斋中学念,后转学到天津耀华中学。

1944年于敏上了北京大学工学院。但是上学后,于敏发现,因为这里是工学院,所以,老师只是把知识告诉学生会用就行了,根本不告诉学生根源。这使于敏很快就失去了兴趣。1946年,他转入了理学院去念物理,并将自己的专业方向定为理论物理。

1949年于敏本科毕业后,考取了张宗遂先生的研究生。后张病了,指导他学业的便是胡宁教授。他的学术论文就是在胡的指导下完成的。后来,于敏被彭桓武、钱三强调到了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这个所是1950年成立的,当时由钱三强任所长,王淦昌和彭桓武任副所长。当时我国科学界一片空白,他们高瞻远瞩,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核科学技术研究基地。

由于于敏在原子核理论物理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1955年,他被授予“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称号。1956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57年,以朝永振一朗(后获诺贝尔物理奖)为团长的日本原子核物理和场论方面的访华代表团来华访问,年轻的于敏参加了接待。于敏的才华给对方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回国后,发表文章称于敏为中国的“国产土专家一号”。“国产土专家”的称号由此而来。

靠古诗词安眠 78岁的于敏告诉记者,目前,他除了轻微地有一些老年人似乎非有不可的病外,身体很好。1988年,于敏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的岗位上正式退了下来。如今还挂着个顾问的头衔。

他一天的生活是这样的:早上7点钟起床后,洗漱完毕,先打一打太极拳,做一做健身操,然后吃饭。他说,他做的健身操,太极拳,都是野路子,不规范,锻炼身体活动筋骨罢了。饭毕,看一些科技资料,电视新闻。然后上网看看评论和消息。一上午的时间就这样打发了。午饭后还要睡一会儿。然后,起来看看报纸和专业的书籍。剩下的时间大多消耗在读史上了。

于敏虽然是一位大物理学家,但他最大的爱好,竟然是中国历史、古典文学和京剧。他从小就会背不少古诗词。如今,工作少了,他至少一天要拿出3个小时的时间来读他喜欢的书。这些书包括《资治通鉴》、《史记》、《汉书》、《三国志》、《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等。隔三岔五地,他还会去看上一次打小就爱看的京剧。他说:年轻时最爱看“三国”,年老了最爱看“红楼”。

由于学习和工作的繁忙,多年来于敏的休息时间一天只有6个小时左右。而至少有30年了,于敏是靠古诗词的安眠来完成这6个小时的睡眠的。他一边说一边给我们背起了白居易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社会评价

钱三强在谈到于敏时也说:“于敏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留学英国、被选为皇家爱尔兰科学院院士的彭桓武则认为:“原子核理论是于敏自己在国内搞的,他是开创性的,是出类拔萃的人,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

参考资料

1.于敏——中国氢弹之父 

扩展阅读:

1

http://sd.infobase.gov.cn/bin/mse.exe?seachword=&K=a&A=84&rec=814&run=13

2

于敏艺术网:http://www.yuminart.com

开放分类:
画家导演烈士氢弹电影作家

2.中国第五代导演

2 中国第五代导演

人物简介

于敏,男,1958年生,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

个人经历

小时候,他是文艺儿童。考大学时,他掂量着自己的优势,报考了音乐学院,报考了表演系,报考了解放军艺术团;作为垫底,他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摄影班。后来,如你所知,他无心插柳柳成了荫。

他说他第一个最感谢的人是江苏电视台老导演李忠信。李找他来做《喊魂》摄助。他“十分主动地看景色,十分主动地找导演谈自己的看法,十分主动地挑选演员”,反而摄影不太主动,后来导演干脆就让他做了摄影。而此剧主演孙海英,是他在地摊上找到的。在地摊上一堆过期电影杂志上,有孙海英在电影《军魂》里的剧照,瘦而有神气,他推荐给了导演。

他用一个老摄影机,稀里糊涂地拍完了这部剧。

作品

《水浒传》摄影

《蓝色妖姬》总导演 摄影

《嫂娘》导演

《钱王》导演

《永乐英雄儿女传》总导演 摄影

《可怜天下男人心》导演

《射雕英雄传》导演

《天龙八部》导演

《武装特警》导演 摄影

《白蛇传》总监制

《神雕侠侣》总导演 总摄影

《越王勾践》总监制

《鹿鼎记》总导演 总摄影

《阿宝的故事》导演,摄影

《倚天屠龙记》总导演 总摄影

《空姐日记》总导演 总摄影

曾多次获飞天奖、金鹰奖之美术奖、灯光奖、摄影奖等。

于敏导演多次担任《新鹿鼎记》等大型武侠剧总导演,执导风格细腻唯美。

像《神雕侠侣》《鹿鼎记》拍摄出如诗如画的人间仙境,与武戏导演赵箭并称张纪中的左膀右臂。

与《水浒传》剧组的故事

于敏说他第二个最感谢的人是大胡子张纪中。因为张把他拉到了《水浒传》剧组。

央视剧《水浒传》开拍时,剧组执意要请袁和平来指导,两赴香港,终于说动了从来不拍电视剧的袁和平。可袁和平有个要求:要自己带摄影。言下之意,是他不信任大陆摄影。

那就先拍一场戏试试吧。拍的是“拼命三郎石秀闹酒楼”那场戏。戏中,一条两米多长的桌子上,一端摆着个酒坛子;石秀一拳击在桌子一端,另一端酒坛应声而碎。这个过程中,镜头要在瞬间推移两米,几乎同时表现拳头落桌与酒坛破碎的情景。不能太慢,慢了酒坛破完了;也不能太快,快了就会砸到摄像机。所以,这场戏很难,袁和平叫人多准备了几个酒坛,这是考验大陆剧组的意思。于敏接受了这个考验,在技术上、感觉上赢得了喝彩。袁和平拍完说,这个摄像是大陆最好的,在香港也是最好的之一。

那时,剧组里人们称两个人为“大师”:一个是西影厂的灯光师叫姚卓曦,叫姚大师,一个是于敏,自然叫于大师。这个名号今天还被引用。

于敏第一次做导演,是和前女友宋佳合作,拍客家围屋,名为《嫂娘》。这部剧后来获得飞天奖提名。这部剧也使他和宋佳情投意合。

3 黑龙江阿城籍摄影记者

人物简介

于敏,黑龙江阿城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松江日报》秘书,《黑龙江日报》摄影记者、摄影组组长,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常务理事,黑龙江省摄影家分会副主席,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执委,黑龙江省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

个人作品

摄影代表作品:《我家住在东北大森林》、《大学生的假日》、《老树育新苗》、《松花江畔》、《惊雷》等。

4 中国电影编剧、小说家

人物简介

于敏,原名于民,生于山东潍县,毕业于山东烟台英语专科学校。中国电影编剧,小说家。

人物生平

于敏一度在上海当电影公司场记。

1938年春到延安陕北公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新中华报》记者、鲁艺实验剧团副团长、延安中学教导主任。

1946年在山东大学任教。

1947年从影,同年进东北电影制片厂、电影局剧本创作所、长春电影制片厂。

1948年创作电影剧本《桥》。

1949年完成《赵一曼》。

1953年后创作电影剧本《高歌猛进》、《无穷的潜力》、《工地一青年》、《炉火正红》等。

“文革”后除创作小说外,还出版电影论文集《树人》、《探索》等。

曾在中国影协任职,并于1985年任中国影协顾问。

5 抗日战争革命烈士

人物简介

于敏(1913—1943),女, 原名李培珍,又名张淑芳,山东省福山县(今烟台市福山区)盐场村人。中共党员,福山县妇救会会长。出身富商家庭,14岁进北关小学读书,开始接受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教育。 “九一八” 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3年1月29日英勇就义,时年30岁。

人物事迹

1935年,她由父母包办与富商鹿崇文结婚。婚后半年即到八角等地小学当教员,以谋求生活自立。“七七”事变后,参加福山“教师暑期讨论会”和“业余救亡剧团”,积极学习时政,编演抗日救亡歌剧。1939年,与鹿家脱离关系。同年,参加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次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被组织派到厚滋沟小学,以教学为掩护,秘密开展党的工作。1940年冬,到胶东区党校学习。次年春,结业后任福山县妇救会会长。不久,与县各救会秘书杨霭堂结为夫妇。她不顾个人安危, 经常深入敌占区, 秘密组织妇女开展救亡运动。

1942年10月,出任北海地委组织的磁山工作队工作组组长,经常活动于敌占边缘区黄泥沟等10余个村庄。 1943年1月24日晨,她到敌占边缘区吕家沟开会,会议刚结束,会址被敌人包围,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伪县长陈昱亲自出面“安抚”利诱,继又严刑逼供,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痛骂陈认贼作父,卖国求荣。敌人软硬兼施,毫无效果。1月29日,敌人在牟平县(今烟台市牟平区) 吴家村大施淫威,先用铡刀杀害4名群众, 又再次胁迫其供出党的机密。于敏凛然正气,宁死不屈,撕开衣领,昂首挺胸,走到铡刀前,从容就义,时年30岁。

6 山东济南籍画家

人物简介

于敏,女,1965年生于济南市。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后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学习同等学历硕士研究生课程,指导教师何家英。曾任大型文学刊物《时代文学》杂志美术编缉室主任。1997年调入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为职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投资网会员、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会员、中国现代水墨协会(日本)理事。

个人作品

工笔代表作品主要有《慈母心》、《趣》、《晨练图》、《室内》、《舒》和《风语》等,曾多次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多次举办个人美术作品展览,近百件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家、收藏机构收藏。

1988年 工笔作品《慈母心》参加汉城奥运会期间举办的“中国现代书画展”。

1990年 工笔作品《趣》参加“山东省首届青年美术书法新作展”,获二等奖。

1990年 工笔作品《红苹果》参加“山东省首届工笔画大展”,获优秀奖。

1994年 工笔作品《红苹果》参加在加拿大举办的“枫叶奖1993国际水墨大展”

,获优秀奖并被收藏。

1995年 工笔作品《悠悠》参加“中国女美术家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工笔作品《雨》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美术展览”(北京)。

1997年 工笔作品《正午阳光》参加“山东省中国画人物画展”,获 二等奖;

1998年 工笔作品《晨练》参加“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览”(上海),获山东展区一等奖。

1999年 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于敏作品展”,由中华文化画报社和北京音乐厅主办;

2001年 工笔作品《晨练》参加“2001新世纪北京国际妇女艺术展”;

“于敏中国人物画展”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由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节目报道);工笔作品《弈》参加“第五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

2002年 张锦平、于敏画展。

2003年 《画刊》杂志第7期发表作品。

2005年 当代工笔画名家邀请展(深圳美术馆、炎黄艺术馆)。

2005年 《中国艺术市场》总第五期发表作品;

《美术向导》总117期发表作品。

2006年 《优秀画家画集》发表作品;

《荣宝斋》第43期发表作品。

2007年 《美术》杂志第三期发表作品。

2007年 参加《学院·经典——首届全国美术院校工笔画名家作品邀请展》;作品《室内》发表于《党员博览》封底;

《美术》杂志第七期发展作品。

2007年 《国画大家》第8卷发表作品。

2009年 作品参加“2009上海新水墨艺术大展”;

《美术向导》杂志发表作品;

《Z真倩》杂志发表作品。

荣宝斋出版社出版《于敏画集》。

2010年 于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时节——于敏工笔画展”;

“于敏工笔画展”展览报道发表于《环球时报》(Global Times,英文版)2010年第2日第七版;

《中国拍卖》发表作品;

《购物导报》发表作品。

2011年 《宠物世界》杂志发表作品。

由中国收藏家协会、《荣宝斋》、《画刊》主办,中国艺术投资网承办,河北博业辉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11年7月10日至15日,北京华宝斋书院、北京汉特斯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的“梅英疏淡——于敏工笔画作品展”在北京市全国政协礼堂东南厅、西南厅(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3号)举办。

作品特点

于敏擅长工笔人物画,关注女性生活题材。她的作品格调清雅,意蕴高洁,感情细腻,寓简朴于细微之中,富有浓郁的时尚气息。以造型看自然的静远,以笔墨体生活的甘苦。

何家英先生为其画作题写了“身居尘俗、心栖天外”的赞辞。

田黎明先生认为:“于敏的画风得自生活的自然,画格明朗、清婉而劲健。”

7 云南省委第一巡视组副组长

于敏,女,汉族,1962年4月生,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9年1月参加工作。历任云南省委组织部电化教育中心副主任、主任,云南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办公室主任等职。

2011年8月3日,《云南日报》发布《省管干部任前公示公告》,于敏拟任云南省委第一巡视组副组长。

8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于敏研究员

于敏,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1953年生于北京,男,汉族,东京都立大学法学硕士,名古屋大学法学博士。1979年9月至今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主要从事民法学、环境法学和民法侵权领域方面研究。

学术成果:

主要论文: 《两性和谐与权利的平等保护》,2008年5月,载《国际视野本土实践》

《海峡两岸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保险比较研究》2007年9月,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5期

《侵权损害赔偿中违法性概念的性质及其功用》,载于《中德私法研究》2007年第3卷发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

《铁路运营者的民事责任与事故的防控》载于《人民法院报》2007年5月15日(4000字)

主要著作:

《日本侵权行为法》(第2版)

《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与过失相抵—法律公平的本质及其实现过程》

《日本侵权行为法》

翻译作品:

《我妻荣民法讲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3: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