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于家务乡 |
释义 | 于家务乡又名于家务回族乡,于家务回族乡位于通州区南部,距通州卫星城21公里,是北京市五个少数民族乡之一,也是通州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辖23个行政村,总面积6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081亩。总户数10657户,人口22923人。其中农业人口18518人,非农业人口4405人;回族人口2774人,占全乡总人口数的12.1%。2007年计划生育率达到98.5%,人口出生率控制在5.2‰以内。全乡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较快增长,2007年税收总额实现1.27亿元,同比增长26%。 招商引资2007年,通过“以标准厂房招商”的形式,引进东易日盛装饰集团生产基地、德美特涂料(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成百星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北京环球管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杏林苑医药研究院等实体项目5家,协议投资总额4.45亿元。盘活国有土地30余亩,地上物5000余平方米。2007年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均达到33%;利润总额、税收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1%和18%。 农业发展实施2006~2007年度中低产田改造和3.2万亩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在小海字、仇庄、果村3个村发展设施农业300亩,扩大蔬菜种植规模。成立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4个,率先在北京市启动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的试点工作。以南瓜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园、台湾第五季生态园等都市型现代农业项目相继启动、实施,有效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基础设施2007年按照乡域总体规划的要求,完成2007~2010年乡级道路规划、区级新农村试点村总体规划和渠头次中心(渠头中心村)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投资5180万元完成于家务派出所、通房公路西延和张采路南段大修工程。实施于家务中学一期工程和聚富苑B区环路工程。新建工业用标准厂房5万平方米,完成相关的市政管线和道路工程建设。协助做好京津城际铁路、京津塘二通道、京陕天然气管道、0811电网、110KV电网迁移工程等5项国家重点工程的征地拆迁工作,保障工程顺利实施。 农村建设2007年全乡17个村硬化道路面积17万平方米。完成果村安全饮水改造项目,对枣林村饮用水管道进行更新。加快推进小海字等3个村的农村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445户农村户厕改造任务。启动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投资近120万元购置单臂吊车、密闭式垃圾箱等设备。制定基础设施建设补贴办法和环境综合治理奖励办法,推进村内硬化、绿化、美化等工程建设。完成861亩平原治沙工程,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完成绿化村建设6个,花园式单位建设3个,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全乡安装太阳能节能灯1200多盏,建立专门的维修队伍。为11个村的3303户安装节能“吊炕”。在神仙等4个村开展太阳能浴室建设。完成仇庄村沼气集中和富各庄村秸秆气化示范工程,实施小海字村沼气节能示范项目。实现有线电视、互联网“村村通”,完成9个村远程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农村信息化工作得到有力推进。为崔各庄等3个村新建室内外文化活动场所,积极做好农村数字影厅、区图书馆分馆的建设工作。 社会事业2007年进一步强化教育软硬件投入,为57名学生办理外来人口在京借读手续,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后顾之忧。坚持对优秀教师、教育先进集体进行表彰,不断提高代工代课教师待遇,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完成23个村科普宣传栏建设。设立全区首家“乡级流动送书车”,举办“迎奥运和谐社区杯”乒乓球比赛,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定期举办常见病预防等讲座、义诊、咨询活动,普及卫生健康知识。全面高质的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工作指标,落实小额贴息贷款65.1万元用于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生产。 劳动保障2007年开办等级、非等级培训班23期,培训人员1552人,实现就业1164人,培训就业率达到75%。接待各类求职人员686人,成功推荐575人,推荐就业率达到85%。积极做好“一老一小”大病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工作,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0.35%,同比增长17%。为全乡60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补助金71万余元。对乡内2所敬老院进行修缮。完成86名无固定收入残疾人的审批及补助发放工作,为155名城乡低保残疾人办理困难生活补助。投入资金31.5万元对15户困难群众的危房进行翻建和改造。167户特困家庭享有爱心救助卡,社会救助范围进一步扩大。 公共安全 2007年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组织40多家单位开展紧急疏散、火灾扑救等应急预案演练活动。集中开展起重机械、压力管道、简易升降机等特种设备专项整治活动6次,检查乡内企业302家次,全乡总体安全形势较为稳定。集中开展再生资源市场整顿、打击偷盗自行车等专项整治行动,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成立乡、村两级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机构,将508名治保积极分子纳入首都治安巡逻志愿者队伍,指导督促4家企业安装电子保安设施。加大信访排查工作力度,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有效加以化解、解决,确保全乡“两节”及十七大期间的稳定。 精神文明广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2007年,涌现出文明十星户100个、和谐家庭100个、公德之星20个。以促进“乡风文明”为重点,完成区级文明村创建12个。加强对外宣传工作。通过央视国际网站、通州电视台等传媒机构,对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新成就进行深入报道,为全乡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以多种形式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活动。在各村建立普法宣传橱窗、法律工作室和律师服务室,聘请大学生村官作为普法宣传员,定期进行各项法律法规培训和教育,农村法制化进程有序推进。 行政区划于家务村、南仪阁村、北辛店村、大耕垡村、东马各庄村、西马坊村、神仙村、果村、渠头村、富各庄村、满庄村、王各庄村、崔各庄村、南三间房村、小海字村、枣林村、吴寺村、仇庄村、南刘庄村、东垡村、西垡村、后伏村、前伏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