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于谷莺 |
释义 | 于谷莺(1911~1991)山东省乳山市人。自小酷爱读书,由于家里贫穷,他只得找到一份工作,一面做工,一面读书。师范毕业后,担任教师工作,期间,加入读书会,阅读大量马列著作,从而树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 事件一1937年12月,于谷莺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历任胶东区党委驻莱阳特派员、胶东区党委海外工作部部长兼统战部副部长、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外交特派员,胶东区党委副部长、部长、副书记等职。1941年,他任中共胶东区委海外工作部部长时,按照党中央的指示,抓住当时胶东解放区几乎村村都有“闯关东”的人春节回乡探亲的有利时机,为党秘密培养派遣到东北的干部。自1942年连续3个春节,组织和指导胶东区党的三级(区党委、地委、县委)海外工作部,召开东北还乡探亲者座谈会上百次,个别选拔发展抗日同盟会员近4000人,并进行秘密工作训练,将这些同志派往大连及东北各地。为保证革命力量在东北迅速发展,他对派出的每名同志和所办的每个训练班,都亲自谈话和授课,使每个同志都充满信心地去工作。这些同志接受任务后,奔赴大连及东北许多城镇,为我党我军做宣传,扩大革命影响。不少抗盟会员在亲朋好友中发展会员、建立组织。据统计,至1945年春,东北地区的抗盟会员曾发展到30000余人。特别是在大连,涌现出诸如张世兰、张寿山、于洪海、宋大鹏等一批对大连历史有过一定影响的人物。这些同志积极工作,不怕牺牲,扩大了抗盟会的力量,在苏军进驻大连时很快组成一支革命武装,为保卫大连新生的人民政权做出贡献。 事件二1945年9月,于谷莺在奉命到东北开辟工作途中,突然接到上级通知留在烟台,任烟台市市长。同年10月,美国派出几十艘军舰妄图在烟台登陆,支持国民党军队占据已成为解放区的烟台。于谷莺与中共烟台市委领导共同研究、制定了斗争方针和策略,前后与美军赛特尔少将、巴贝中将进行了7次谈判,揭穿并挫败了美蒋占据烟台的阴谋。烟台谈判使于谷莺的才华赢得中外人士的赞誉,美军赛特尔少将视于谷莺为自己第一个敬佩的中国朋友。烟台谈判胜利后,于谷莺因过分疲劳患胃穿孔重病,胃被切除四分之三。不料给他做手术的医生受人指使,在手术过程中,将浓球菌染于胸腔,又将腹部大网膜位置摆乱,企图置他于死地。后此案虽被侦破,美国赛特尔将军得知消息在烟台空投贵重药品挽救了于谷莺的生命,但他的肺部和胃部却致残终生。 事件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谷莺历任关东银行行长、中共旅大市委常委、副市长兼纪委主任,辽宁省工业生产委员会副主任兼物资总局局长、党组书记,辽宁发电厂顾问等职。1951年,他在担任旅大市主管经济建设副市长期间,针对当时大连百废待兴的局面,制定了在发展国营大型企业的基础上,努力扶植地方工业发展的方针,使大连市上百个中小地方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保证了大连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他在工作中坚持原则,对任意改变党的政策的事,决不放过,随时纠正。1954年私营工商业改造高潮期间,有一位领导私自决定提高征税额,造成市内许多店铺关门。于谷莺了解这一情况,严厉批评了这一做法,当即限定责任者6天时间恢复所有个体店铺,并拿出相应的管理措施。第6天傍晚,他亲自沿街检查恢复情况。1954年大连进入经济昌盛时期,由于大连港吞吐能力有限,装卸能力落后,港口积压了大量物资。为解决这一问题,他带领政府干部和码头工人一起装卸物资。1958年大跃进时期,有一次,从三十里堡传来亩产2万余斤水稻的消息,他为弄清事实真相,到现场亲自查看,发现是某些干部动用大批人力将若干亩快成熟水稻挤在一亩稻田地里,他很气愤地严肃批评了这种欺骗党的做法。1958年秋,大炼钢铁风刮进大连,市里有人要从农村抽调9万劳动力到城里大炼钢铁,他对这一做法进行了坚决抵制,减少了当时大炼钢铁风对大连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冲击。 事件四于谷莺身负重残终生痛苦,但他对外人从不提及,个人有困难也从不向组织伸手。他的独生子因不从林彪选婿的圈套被迫害致死,他一直默默忍受。家里的信纸、信封,他都要自己购买,若看见哪个动用了公家的信签便大发雷霆。 1982年4月,经辽宁省委批准,于谷莺享受大连市副市级待遇,同年7月离休。1991年1月29日,于谷莺去世,终年80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