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于都县
释义

于都县位于江西省南部,东经115°11′-115°49′、北纬25°35′8〞-26°20′53〞。东邻瑞金市,南连会昌县和安远县,西接赣县,北毗兴国县和宁都县;县城距赣州65千米,南昌422千米。全县南北长83.25千米,东西宽63.33千米,总面积2893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12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958335人(2006年末)。境内通行客家话(于桂片),客家文化浓厚。

中文名称:于都县

外文名称:Yudu County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江西省

下辖地区:贡江镇、铁山垅镇、盘古山镇 等

政府驻地:贡江镇

电话区号:0797

邮政区码:342300

地理位置:江西省南部

面积:2893平方千米

人口:958335人

方言:客家话(于桂片)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万里长征第一渡、屏山、宝塔公园、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 等

车牌代码:赣B

基本概况

全县辖9个镇、14个乡:贡江镇、铁山垅镇、盘古山镇、禾丰镇、祁禄山镇、梓山镇、银坑镇、岭背镇、罗 坳镇、罗江乡、小溪乡、利村乡、新陂乡、靖石乡、黄麟乡、沙心乡、宽田乡、葛坳乡、桥头乡、马安乡、仙下乡、车溪乡、段屋乡。共有25个居委会、352个行政村。县政府驻贡江镇,距赣州市65千米,南昌市422千米。

属丘陵低山区,地势东、南、北三面较高,中、西较低,山地面积占74%。主峰海拔1312米的屏坑山为境内最高峰;峡山与赣县接壤处的贡水河床为县域最低处。贡水、梅江、濂江等在境内纵横交错,建有渔翁埠水电站、下栏水库工程。属中亚热带潮湿天气,年均温19.7℃,年降水量1507毫米,年日照时数1621.9小时,年均无霜期305天。

矿产资源有钨、铁、铋、铝、锌、铜、锡、金、银、铀、石灰石、煤、稀土等。全国商品猪出产基地县和甘蔗、油茶、花生、柑橘出产重点县。特产有薯粉饺子、禾丰珍珠粉、眉公酥。G76厦蓉高速公路、赣龙铁路、319、323国道,省道银于线、庄黄线,县道于盘线、利朱线、三门-金沙线贯串县境。民间“客家哨呐”有悠久历史。名胜古迹有屏山牧场、罗田岩摩崖石刻、宝塔公园、盘古茶场生态旅游等。纪念地有中心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园——东门渡口、毛泽东旧居何屋、中心红军长征出发纪念园等。

于都地处赣州市东部,距赣州65公里,南昌422公里;东邻瑞金,南接安远,西连赣县,北毗兴国和宁都;位于东经115°11'~115°49',北纬25°35'8"~26°20'53"之间;辖23个乡镇,357个行政村,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南北长83.25公里,东西宽63.33公里;人口94.4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6.74 万,人口密度326人/平方公里;县政府驻地在贡江镇,该镇面积154.65平方公里,辖28个村和8个居委会,总人口16.85万。改革开放以后,农业人口向城市化转移速度加快,仅2000-2005年就转移6.5万人;城区面积由改革开放初期3平方公里扩大到12平方公里;境内少数民族有畲族,占总人口的0.4%;境内通行客家方言。

历史沿革

于都始建县于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以北有雩山,取名雩都,1957年改称“于都”。建县时幅员辽阔,所辖地域含现瑞金、会昌、石城、宁都、安远和寻乌诸县。素有“六县之母”和“闽、粤、湘三省往来之冲”之称。古时于都曾为赣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军事要地,郡治设在于都近250年之久。苏区时期,先后分设于都、胜利、登贤、瑞西、兴胜、于西等县,中共赣南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驻于都县城。

地貌概况

于都境内地貌复杂,有盆地、丘陵地、丘陵和绵延的山地,罗田岩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区,也有宽广的山间河谷堆积平原及岗地,整个地势由一系列平行山岭与许多大小不等、成因多样的盆地组成。总体上是南岭山系武夷山的余脉,属丘陵低山区,四周群山环抱,东、南、北三面地势较高些,逐渐向中、西部倾斜。位于靖石、盘古山、利村之间,主峰海拔1312米的屏坑山为境内最高峰;峡山与赣县交界处的贡水河床为县域最低处。境内河流属赣江水系,总长度1283公里,主要河流有贡水、梅江、濂江,其中贡水在境内的长度为66公里。出露地层以震旦纪、白垩纪为主,分布最广。全县耕地面积49.3万亩, 有效灌溉面积34.2万亩,山地面积321万亩,丘陵面积212.6万亩,平原面积47.7万亩,江河水面16.2万亩,水力蕴藏量达38.7万千瓦。

自然资源

于都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9.7℃。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分别是8.2℃和29.7℃,极端气温为39.9℃和-8℃,年均降水量1507毫米,4-5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47%,年日照时数1621.9小时,年均无霜期305天。有寒潮、台风、高温干热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影响。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占全县总面积的67.8%,水稻土占11%。境内地下矿藏资源丰富,有钨、锡、铋、锌、金、银、铜、铁、锰、稀土、灰石、透闪石、耐火粘土等28种,是赣州市重要的矿产品基地。其中钨矿有大、中型矿区7处;煤、石灰石储量大,分布广。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于都工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 2005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2.31亿元,比1978年2829万元增加了43.5倍。2005年主要产品产量:钨精矿年产量达2997.26吨、发电量722.8万度、齿轮845万件、原煤5.5万吨、水泥62.3万吨。而1978年65%钨精矿产量仅526吨,发电量71.17万度,水泥1591吨,石灰93204吨。目前于都已形成以有色冶金、新型建材、机械电子、现代轻纺和食品加工为主导的五大支柱产业。铁山垅钨矿、江铃齿轮有限公司、国兴集团东方红水泥有限公司、国兴集团东方红于都旋窑水泥、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和以泰电子厂为本县及省市知名企业。于都工业园区总面积6平方公里,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31亿元,完成“三通一平”面积3700亩,引入县外资金29亿元,签约项目146个,动工建厂企业17家,投产企业42家,被评为省重点工业园区。

于都现有220kV变电站一座, 220kV线路3条, 110kV变电站3座, 110kV线路5条,35kV变电站11座, 容量45830kVA, 35kV线路15条, 计168.34km。

1978年以来,全县退耕还林面积3万亩,荒山开发利用面积5.2万亩(属退耕还林工程),控制水土流失面积52万亩,保护基本农田面积44.25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6%提高到67.4%。同时完善了农田水利等基础措施,为农民增产增收、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2005年农业生产总值15.7亿元,比1978年(6154万元)增加25.5倍; 2005年晚稻总产11.33万吨,单产694斤,比1978年(晚稻种植面积37.4万亩,单产334斤)翻一翻。2005年油菜播种面积7.04万亩,总产6362吨,单产90公斤,与1978年相比,面积增加一倍,单产增加1.7倍。 2005年瓜果总产量25340吨,其中脐橙产量14787吨;1978年水果产量23807担,其中柑桔8910担;果园面积2692亩,其中柑桔1081亩。2005年水产品养殖面积43195亩,总产量13309吨;1978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仅17066亩,产量仅11677担。2005年肉类总产量为43333吨,生猪出栏288974头,家禽出笼118326百羽,黄牛出栏27750头,水牛存栏6615头,牛奶产量45080吨,奶牛存栏9016头;1978年畜牧产品以自给为主,全县生猪存栏140640头,家禽存栏7084百只,黄牛存栏25074头,水牛存栏13048头,牛奶产量仅169担。当前于都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新增省、市级龙头企业9家,带动该县农业经济稳定发展。

交通状况

于都交通运输,古时以水运为主,1935年始有汽车运输。改革开放初期,全县仅有各级公路135条,总长836.46公里,公路密度27.67/百平方公里;目前,于都拥有各类公路里程2558.15公里,其中:国道91.45/2条(323线、319线),省道54.24公里/2条(银于线、庄黄线),省养县道93.8公里/3条(于盘线、利朱线、三门-金沙线),县道377.984公里/16条,乡道528.261公里/57条,村道1505.725公里/724条,有渡口32个,公路密度83公里/百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国道323线、319线、省道于银线为主骨架,县道为支架,乡村道为延伸的公路运输网络。实现市至县通二级公里水泥路,21个乡镇机关所在地通水泥(油)路和372个行政村通公路及134个行政村通水泥路,水泥砼(油)路面里程为605.79公里,占通车里程的25%。

2001年12月开工建设赣龙铁路58公里,于2005年4月正式通车。境内航道2条,航线总里程123公里。有大型桥梁6 座,即寒信大桥、水头大桥、红军大桥、长征大桥、三门大桥和新澄江大桥,总长2030.24米,2009年11月建成的渡江大桥为连接贡江两岸又一大型桥梁,将加速贡江南岸的发展与建设。中型水利枢纽工程2座,即渔翁埠水电站和下栏水库工程。

2009年通车的昆厦高速公路,使得于都结束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从此于都4小时内可到达厦门经济特区,全程高速直达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

教育文化

1949年全县有中学2所,公、私立小学146所,在校学生近万人,1978年全县有学校725所,其中高中18所,初中18所,小学689所,在校学生共计97871人,其中中学生21513人,小学生76358人,入学率为92.8%;教职工4272人,其中公办教师1978人,民办教师2297人。改革发展至今,全县已拥有各类学校451所,其中中等专业学校3所、普通中学46所小学326所,幼儿园7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人数21.74万,教职工总数8012人,其中专任教师7210人。

改革开放初期,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58个,其中县医院3所,即人民医院、中医院和皮肤病防治所,乡镇卫生院26所;床位484张,卫生技术人员437人。目前全县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42个,其中医院5所,卫生院23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12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个;床位数1061张,医务人员1346人,其中技术人员1220人。

县城设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广播电视台等文化设施和采茶剧团;地方剧主要有赣南采茶戏,主要传统戏有《南山耕田》、《王三卖肉》、《才郎别店》、《妹子》、《补皮鞋》等。改革开放初期县采茶剧团排演的《茶童戏主》盛演不衰,后拍摄成同名戏曲艺术片,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名胜旅游

万里长征第一渡

被称为“长征第一渡”的“于都红军大桥”是于都县横跨于都河的第8座大桥,1934年,8.6万红军主力从于都河上8个渡口渡河,踏上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当时,河上没有一座桥,于都人民搭浮桥,摆渡船,把红军送上了漫漫征程。解放后,于都人民自强不息,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先后在当年红军渡河的渡口上,建起了于河大桥、寒信大桥、长征大桥、三门大桥等7座大桥,使两岸87万于都人民结束了摆渡的历史。

罗田岩,位于县城贡江南岸楂林村323国道旁,距县城1公里。是历代名人摩崖石刻众多,丹山碧水为主的历代风景名胜地,湖光山色,景色宜人,开发于南北朝,自北宋时亨誉盛名,并创“华岩禅院”,闻名一时,为亨誉海内外名篇《爱莲说》碑刻发表地。

千百年来,我国众多名家学者、文官武将、骚人墨客、游客信士陈运和等,都曾慕名前来揽胜观景,或结庐筑室,戓谈道讲学,或著文写诗。在方圆2.5公里的悬崖峭壁上,镌有自唐宋以来岳飞、文天祥、朱熹、八大山人、王懋德、王阳明、罗洪先……众多历代名人题刻100余品,为罗田岩而作的诗文80余件。这里有我国北宋时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曾经影响我国思想史八九百年之久的道教与理学奠基人周敦颐的摩崖题刻、及其讲学和纪念遗址“濂溪书院”、“濂溪阁”;千年古柏、罗田岩千年古庙、漏米岩、于阳一览、帝监亭、卧云阁、高山仰止亭、居然亭、望需亭、周敦颐和岳飞塑像、隧道、休闲场所、娱乐活动、周边还有景观独特、宛若人间仙境的官才寨和通心岩。

罗田岩正逐步开发成一个揽胜观景,旅游休闲,娱乐度假的省级综合性风景区,景区总体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分为以罗田岩为代表的八大各具特色的功能景区。

屏山

屏山,坐落于县南部的靖石乡境内,距县城约60公里,旧名龙山,海拔1312米,为县内最高峰,山麓四周百余里,皆山石层垒而成,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结构,山高如屏,有奇禽异兽,盛夏最高气温29℃。

专家评价,屏山海拔900米以下是国家地质公园张家界风光,悬崖壁立,奇石众多,原始森林郁郁葱葱,蔗天蔽日。900米以上则是一片北国草原风光,山顶5万亩碧绿的高山草原连绵起伏,雄伟壮阔。屏山把南方的高山雄姿与北国的草原风光融为一体。

这里终日云锁雾绕,有极为罕见的天然盆景树带、河西走廊壁墙,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气势磅礴的瀑布飞泉,雄伟俊俏的葫芦顶,神形逼真的鳄鱼大石雕;有如虎歇坪毛泽东祖坟地貌的金莲山寺庙,充满神奇色彩和古老传说的仙人下棋、黄狗钻窿和仙人泉,观云海、看日出,穿云雾,顶风口的高山草原风光。更有1996年冬天开始投资创办的我国第一家个人集资开发高山草场——屏山牧场风光,1998年被列为国家计委和国家农业部南方草山草坡示范工程项目,生产的“屏山高山青草奶”各系列产品畅销江南各地,深受人们喜爱。

屏山脚下是牧场总部,有专为游客而备的仿欧度假村,更有奶牛饲养、产品加工车间。从度假村上山有两条路,一条是长达六公里、可通汽车的盘山水泥路。另一条路,则是顺涧而上的便道,当地人称之为险道。走险道,是游客登山揽胜奇的最佳之道,可穿茫茫原始森林,听潺涧水欢唱,观千年灌木藤蔓,赏高险奇山异石,品古老神仙传说,别有一番情趣;有草鞋桥、拐杖桥、鳄鱼大石雕、金鸡啼晓、雄鹰展翅、雄狮镇山,高鼻子“老外”、仙人下棋……景致奇特,意趣盎然。

山顶处,明代农民起义军首领朱绍纲曾在此安营扎寨、练兵习武。登上山顶,临风四眺,感受白云在我脚下飘浮,飞鸟在我脚下吟唱,万亩草原云翻腾,表草丛中现牛羊的清丽平和景色,令人豪情顿生,抑不住内心的赞叹:风景这边独好!

宝塔公园

宝塔公园,位于县城西门323国道旁,是人们登高望远、眺望贡江、访古佛事的理想场所。宝塔旧名“慧明院塔”,始建于宋至和二年(1055 年),后几经重修。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重修,更名“重光宝塔”,素有“雩都文峰”之称,备受民间爱护。文革时被毁,2004年全县人民自发捐资移址重建。现宝塔高55.26米,塔型八面朔风,塔身七级重檐,每级设游廊;塔单层设子、午、卯、酉、四大正门。双层设乾、坤、艮、巽四大隅门,塔刹四级铸铁,塔胎呈八角形,直径12米,塔体框架砖混结构,外砌青砖,着色调和,仿宋风格,蔚为壮观。涛涛贡江蜿蜓飘流而过,岗峦耸翠,群山竞秀,左迎右顾,前拱后揖。1934年10月16日-18日傍晚,以彭德怀、杨尚昆率领的红三军团共17805人在老重光宝塔脚下和县城南门、罗坳孟口渡口渡过于都河,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公园突出了庄严典雅,古朴亮丽,生态协调的特点,包括登重光宝塔、贡江远眺、县城掠影、宗教朝靖、森林漫步、夜赏宝塔等活动。

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

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位于县城东门,是中央红军渡过于都河出发长征的八大渡口之一,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等中央领导人及其由中央机关组成的第一、第二野战纵队就是从这里迈出长征第一步的。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根据地日益缩小,中央红军被迫转移。1934年10月7日开始,中央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和第一、第二野战纵队分别从反围剿战场或驻地兴国、宁都、石城、长汀和瑞金陆续转移到于都地域的段屋、车溪、罗坳和县城集结休整,补充兵员、武器弹药、粮食物资,进行动员和军政训练。

10月17日至20日傍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及其直属部队和红一、三、五、八、九军团共8.7万人分别从梓山的山峰坝、花桥,县城的东门、南门、西门,罗坳的孟口、鲤鱼、石尾、中埠和会昌珠兰埠等渡口渡过于都河,踏上漫漫的长征路。

为了保证红军顺利渡河,于都人民大力支援红军,调集所有的民船,架设浮桥、摆渡,有的打火把,有的送茶送饭,还有的直接参加架桥。红军渡于都河时,于都人民男女老幼从四面八方涌上桥头,向红军将士送上一杯杯茶水,一顶顶斗笠,企盼着亲人一路平安,早日归来。

为了缅怀先辈伟业,1996年在此兴建了占地16亩的纪念碑园。纪念碑高为10.18米,寓中央机关和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于10月18日在此渡河。该碑碑体为双帆造型,寓中央红军由此扬帆出征;碑座左边为陆定一手书《长征歌》第一首“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是中央红军夜渡于都河长征出发的真实写照;右边为叶剑英1962年为缅怀当年赣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写的诗“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于都溅溅鸣,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气渐离情”,诗中引用秦朝燕国高渐离击筑高歌送别壮士荆轲刺杀秦王的历史典故,追忆叶剑英当年长征夜渡于都河时刘伯坚同志为他送行的悲壮场面和动人情景,抒发了叶帅对先烈的无限怀念和崇敬之情。

碑园西侧为渡口码头,浮桥,杨成武题写的“长征渡口”石刻,东侧为2004年移址新建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

自然人文

于都县“山明川秀,地丽物繁”,名胜古迹众多,旅游景点引人入胜。现已开发“红”、“绿”、“古”特色旅游景区10余处,如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园――东门渡口、毛泽东旧居何屋、江西第一、江南第二大高山草场――屏山牧场、罗田岩摩崖石刻、宝塔公园等。另外,在全国新农村建设发源示范点――罗坳油槽下和梓山欧阳屋新开发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景点,吸引各地游客旅游观光。目前于都正计划组织筹备建立长征文化艺术旅游节和唢呐艺术旅游节;新开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园、杨公坝、盘古茶场生态旅游等10个旅游景区。

地方特产

于都土特产有峡山道菜、岭背柿饼、梓山酱油、盘古山番薯干、绿茶、利村珍珠粉、靖石的高山青草奶、仙露青梅酒等;工艺品有唐三彩工艺品等。

独特的饮食文化:境内有悠久的客家饮食文化。

特色小吃有:薯粉饺子、禾丰珍珠粉是于都的传统名点,眉公酥是于都的传统茶点。烧买、花丸、芋包、糯米果、春卷黄元米果、索粉、炒花生、盐花生、云片、瓦角酥、柿饼、擂茶等是于都的特色小吃。

还有于都烧卷子。

峡山道菜:

以大蔸菜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与微波杀菌,真空密封包装制作。其色黄褐,味甘甜绵香,富含氨基酸和维生素C等营养成份,具有开胃健脾之功效,是男女老幼均宜的“绿色”保健食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于都唢呐《公婆吹》历史悠久,据于都县史料记载,早在一千多年前,“鼓手举于道路,往来人家,夏闲不歇”。于都唢呐《公婆吹》的乐器主要为“公”、“婆”两支唢呐,唢呐由串子(木制)、喇叭口(铜制)、天心(铜制)、哨片(民间艺人用一种专门制作哨片的芦草制作)、铜皮子(铜制或用蛙壳制成)等组成,“公”唢呐稍短、哨片略尖,音色高亢嘹亮,“婆”唢呐略长些,哨片呈扁圆型,音色低沉浑厚。演奏时,艺人身穿彩服,配以大钹、小钹、大锣、小锣、大鼓、小鼓、梆子等乐器进行吹打。其主要曲调有《四季调》、《反合调》、《尺子调》、《五尺调》、《乾调》、《中调》、《高调》、《满身调》、《赵山坡》、《鹧鸪梅》、《大龙对》、《七五三二一》等。 于都唢呐《公婆吹》在民间有着深厚的基础,饱蘸浓郁的乡情。早在1929年毛主席在于都东门沙坝召开了万人大会时,于都唢呐《公婆吹》就曾大显神威,后来,红军长征离开于都时,又是于都唢呐手们吹着《十送红军》、《得胜曲》等《公婆吹》曲目依依难舍地欢送红军夜渡于都河,踏上万里长征路的。从前,一般百姓家里举办婚丧寿庆,以及过年或获得丰收之际,都要请几个唢呐乐手来热闹一番。改革开放使老区人民逐步富裕起来,生活中的喜事越来越多,《公婆吹》不仅在红白喜事、老人祝寿、乔迁新居时吹奏,而且在送子参军、举办集体婚礼、男到女家、开张剪彩时都要聘请唢呐乐队,以壮声势。每当秋收以后,农村唢呐乐手更是被上请下迎,应接不暇。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各种重大的庆典活动、比赛、演出中频频出现,屡获佳绩,因而早在1992年,于都就被江西省文化厅授予“唢呐艺术之乡”的光荣称号。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的不断深入,许多昔日在家务农的年青人纷纷走出大山,外出打工去了。而一些唢呐老艺人也年事已高,不再从事唢呐的吹奏。于都唢呐《公婆吹》的演奏形式面临失传,抢救于都唢呐《公婆吹》这支客家文化宝库的奇葩,使其能够后继有人,发扬光大,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行政区划

全县辖9个镇、14个乡:贡江镇、铁山垅镇、盘古山镇、禾丰镇、祁禄山镇、梓山镇、银坑镇、岭背镇、罗坳镇、罗江乡、小溪乡、利村乡、新陂乡、靖石乡、黄麟乡、沙心乡、宽田乡、葛坳乡、桥头乡、马安乡、仙下乡、车溪乡、段屋乡。共有25个居委会、352个村委会。

贡江镇

面积:154.65k㎡ 人口:168523人 邮编:342300 代码:360731100

辖红旗、向阳、红卫、东方红、解放、长龙、古田、于中、兴都、贡江等10个居委会,长征、红旗、蔬菜场、仓前、长岭、黄金、红峰、上窑、里泗、金桥、窑塘、东溪、古田、永红、白口、芦山、水南、新地、河田、楂林、农业、罗坪、密坑、上欧、迳坑等25个村委会。镇政府驻长龙路。

铁山垄镇

面积:70.7k㎡ 人口:19913人 邮编:342307 代码:360731101

辖丰田、铁山、大岭等3个居委会,丰田、畔田、河迳、林丰、大布、大富脑、大庄排、中坑等8个村委会。镇政府驻丰田圩。

盘古山镇

面积:156.6k㎡ 人口:25348人 邮编:342311 代码:360731102

辖东村、南村等2个居委会,山森、工农、横城、仁风、下增、长龙、人和、和平、塅仔、茶梓等10个村委会。镇政府驻仁风圩。

禾丰镇

面积:130.7k㎡ 人口:59958人 邮编:342306 代码:360731103

辖利邦、东方红等2个居委会,东光、隘下、黄塅、华堂、坪山、禾丰、珠塘、金盆、园岭、麻园、大弯、陂角、尧口、大字、营前、中坊、黄田、库心、石迳、亭子等20个村委会。

祁禄山镇 面积:171.2k㎡ 人口:12574人 邮编:342305 代码:360731104

辖新圩、荷树岭等2个居委会,塅水、金沙、井前、上岭岗、畚岭、坑溪、邓屋、马岭、水坞、嵊背、横龙等11个村委会。镇政府驻畚岭圩。

梓山镇 面积:173.6k㎡ 人口:62696人 邮编:342313 代码:360731105

辖梓山、潭头等2个居委会,上蕉、联星、花桥、永丰、梓山畲族、合和、星明、塘贯、大陂、山峰、山塘、长口、源枫、河坑、安和、潭头、下潭、红丰、中心、岗脑、排脑、张军、龙口、磊石等24个村委会。

银坑镇 面积:170.9k㎡ 人口:63696人 邮编:342323 代码:360731106

辖新街居委会,谢坑、冷水、坪脑、香塘、银坑、窑前、营下、洋河、洋迳、年丰、河背、平安、琵琶、松山、岩前、上谢、梅屋、汾坑、富竹、鲤汾、井洲、周新、周庆、汉田、上排等25个村委会。

岭背镇 面积:141.2k㎡ 人口:57447人 邮编:342319 代码:360731107

辖于山居委会,岭背、东坑、长富、大窝、金星、金溪、阳田、下拔、元峰、小岭、禾溪埠、禾溪、小禾溪、山田、兰龙、水头、录田、大塘、布坑、燕溪、塘外、塘内、谢屋、上营、蛤蟆石、太阴山等26个村委会。

罗坳镇 面积:162.7k㎡ 人口:48579人 邮编:342302 代码:360731108

辖圩上居委会,罗坳、下坪、大桥、河坪、黄坳、孟口、步前、正坑、跃洲、杨梅坑、塘头、岩背、鲤鱼、茅坪、峡山、三门、水塅、全角等18个村委会。

罗江乡 面积:117.3k㎡ 人口:35333人 邮编:342301 代码:360731200

辖前村、罗江、新屋、圭竹、西岗、黄坑、太坪、联丰、苏坑、高滩、下坝、洋坑、小满、上溪、白田等15个村委会。

小溪乡 面积:160.9k㎡ 人口:27427人 邮编:342304 代码:360731201

辖左坑、鹅婆、簸箕、坳下、黄泥塘、小溪、长源、高石、田心、流源、船坑、藤桥、桃枝等13个村委会。

利村乡 面积:148.2k㎡ 人口:32264人 邮编:342303 代码:360731202

辖上坪、茶坑、下渭、莲塘、渭田、回垅、三坊头、狮石下、利村、花潭、洛村、下垄、上垄、上下村、里仁等15个村委会。

新陂乡 面积:36.9k㎡ 人口:22359人 邮编:342331 代码:360731203

辖塘坑、移陂、新陂、群联、觉村、板塘、中塅、高田、庙背等9个村委会。

靖石乡 面积:153.6k㎡ 人口:26850人 邮编:342309 代码:360731204

辖黄沙、任头、田东、靖樟、靖石、杨梅、靖东、渔翁、长赖、良纯等10个村委会。

黄麟乡 面积:187.4k㎡ 人口:34031人 邮编:342314 代码:360731205

辖朱田、流坑、岭下、盐潭、杨屋、湖山、下关、黄龙、罗西、上关、井塘、公馆、太南、迳尾、于阳、前塘、大岭、远坑、桃溪、下堡等20个村委会。乡政府驻黄龙圩。

沙心乡 面积:54.7k㎡ 人口:8381人 邮编:342316 代码:360731206

辖东布、沙新、高屋、红光、沙塘等5个村委会。

宽田乡 面积:146.9k㎡ 人口:37767人 邮编:342318 代码:360731207

辖新欣居委会,桂龙、红星、龙泉、山下、宽田、李屋、马头、寨面、石马、杨公、上堡畲族、桐树、石含、角坑、高陂、龙山、珠田、留田、嶂下、仙马迳等20个村委会。

葛坳乡

面积:197.5k㎡ 人口:56636人 邮编:342326 代码:360731208 辖葛坳、龙头、陈田、塘泥、澄江、牛颈、东村、曾子、杨梅头、上脑、老屋、下罗、窑背、小庄、大田、蛇颈、黄屋乾、龙井、曲洋、三溪、桐溪、小源、小洲等23个村委会。桥头乡 面积:39.2k㎡ 人口:14669人 邮编:342325 代码:360731209 辖桥头、水背、朱屋、江背、东山、历迳、固石等7个村委会。马安乡 面积:50.4k㎡ 人口:20807人 邮编:342324 代码:360731210 辖马安、头金、溪背、贡布、上宝、大螺、西汾等7个村委会。仙下乡 面积:139.3k㎡ 人口:53510人 邮编:342321 代码:360731211 辖仙下、观背、上坊、洋田、石坑、石陂、富坑、福星、潭石、三贯、山塅、邹坑、西洋、吉村、乱石、莲塘、高兴、龙溪等18个村委会。车溪乡 面积:85.5k㎡ 人口:31509人 邮编:342322 代码:360731212 辖车胜、罗坑、小汾、优胜、丰产、河边、五丰、安塘、坳背、桃坑、朱坑、潮溪、坝脑、同辉等14个村委会。乡政府驻车头圩。

段屋乡

面积:43.3k㎡ 人口:23759人 邮编:342332 代码:360731213

辖寒信、枫树、上塘、围上、胜利、严岗、杜田、段屋、康梁等9个村委会。

行政沿革

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雩都县,以境内有雩山而得名。1957年,因字生僻,改为于都县。

建县初幅员辽阔,所辖地域含现瑞金、会昌、石城、宁都、安远和寻乌诸县。苏区时期,先后分设于都、胜利、登贤、瑞西、兴胜、于西等县,中共赣南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驻于都县城。

1984年5月15日,设立新陂乡、段屋乡(赣府字[1984]112号)。1987年4月5日,银坑乡、祁禄山乡改设银坑镇、祁禄山镇(赣府厅字[1987]165号批复)。1988年12月10日,撤销西郊乡,其行政区域划归贡江镇管辖(赣民函[1988]138号批复)。

1994年8月18日,撤销罗坳乡、禾丰乡,设立罗坳镇、禾丰镇(赣民字[1994]130号批复)。1995年9月29日,撤销岭背乡,设立岭背镇(赣民字[1995]185号批复)。

1997年1月14日,撤销梓山乡,设立梓山镇(赣民字[1997]12号批复)。至此,全县辖9个镇、18个乡:贡江镇、铁山垄镇、盘古山镇、禾丰镇、祁禄山镇、罗坳镇、岭背镇、银坑镇、梓山镇、桥头乡、葛坳乡、马安乡、曲洋乡、汾坑乡、仙下乡、高龙乡、车溪乡、段屋乡、宽田乡、沙心乡、黄麟乡、罗江乡、利村乡、新陂乡、于阳乡、小溪乡、靖石乡。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746608人;其中: 贡江镇 94080 、铁山垅镇 16991 、盘古山镇 22926 、祁禄山镇 11290 、银坑镇 40416、 罗坳镇 42966 、禾丰镇 50856 、岭背镇 49856 、梓山镇 55060 、罗江乡 28987、 小溪乡 22183 、利村乡 27661 、新陂乡 19021、 靖石乡 23570、 黄麟乡 19328 、于阳乡 8963 、沙心乡 7154 、宽田乡 24834、 高龙乡 5497、 汾坑乡 12228 、曲洋乡 13888 、葛坳乡 29973、 桥头乡 12403 、马安乡 16550、 仙下乡 44096 、车溪乡 26207、 段屋乡 19624(人)。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2001年9月6日,于都县撤销曲洋乡,划归葛坳乡;撤销汾坑乡,划归银坑镇;撤销于阳乡,划归黄麟乡;撤销高龙乡,划归宽田乡(赣民字[2001]439号批复)。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90.2万人。

2004年底,全县辖9镇14乡。

贡江镇 2004年辖:长龙居委会、于中居委会、贡江居委会、古田居委会、东方红居委会、红卫居委会、红旗居委会、兴都居委会、解放居委会、向阳居委会、长征村、仓前村、里泗村、永红村、东溪村、红峰村、古田村、窑塘村、长岭村、金桥村、黄金村、上窑村、白口村、新地村、水南村、河田村、密坑村、芦山村、农业村、楂林村、迳坑村、罗坪村、上欧村、蔬菜场村、红旗村。

铁山垅镇 辖:丰田居委会、大岭居委会、铁山居委会、丰田村、畔田村、河迳村、林丰村、大富脑村、大庄村、大布村、中坑村。

盘古山镇 辖:南村居委会、东村居委会、西村居委会、北村居委会、山森村、工农村、横城村、仁风村、塅仔村、和平村、人和村、下增村、长龙村、茶梓村。

禾丰镇 辖:利帮居委会、东方红居委会、禾丰村、东光村、隘下村、坪山村、黄塅村、华堂村、珠塘村、黄泥村、金盆村、园岭村、麻园村、陂角村、大湾村、尧口村、大龙村、大字村、营前村、中坊村、黄田村、库心村、石迳村、亭子村。

祁禄山镇 辖:新圩居委会、荷树岭居委会、塅水村、金沙村、井前村、上岭岗村、畚岭村、坑溪村、邓屋村、马岭村、水坞村、嵊背村、横垅村。

梓山镇 辖:梓山居委会、潭头居委会、上蕉村、联星村、花桥村、永丰村、梓山村、山塘村、合和村、星明村、塘贯村、大陂村、山峰村、长口村、源枫村、河坑村、安和村、潭头村、下潭村、红丰村、中心村、岗脑村、张军村、排脑村、龙口村、磊石村。

银坑镇 辖:新街居委会、谢坑村、冷水村、坪脑村、香塘村、银坑村、河背村、窑前村、营下村、洋河村、洋迳村、年丰村、平安村、琵琶村、松山村、岩前村、上谢村、梅屋村、井洲村、鲤汾村、富竹村、汾坑村、上排村、汉田村、周庆村、周新村。

岭背镇 辖:于山居委会、岭背村、东坑村、长富村、大窝村、金星村、金溪村、禾溪埠村、小禾溪村、禾溪村、山田村、兰龙村、太阴山村、上营村、谢屋村、水头村、蛤蟆石村、燕溪村、布坑村、塘内村、塘外村、大塘村、录田村、阳田村、元峰村、下拔村、小岭村。

罗坳镇 辖:圩上居委会、罗坳村、峡山村、全角村、三门村、茅坪村、岩背村、水塅村、正坑村、塘头村、鲤鱼村、杨梅村、步前村、黄坳村、跃州村、孟口村、河坪村、大桥村、下坪村。

罗江乡 辖:前村、罗江村、新屋村、筀竹村、西岗村、黄坑村、太坪村、苏坑村、联丰村、小满村、洋坑村、上溪委会白田村、高滩村、下坝村。

小溪乡 辖:长源村、左坑村、鹅婆村、簸箕村、坳下村、黄泥塘村、小溪村、高石村、田心村、流源村、船坑村、藤桥村、桃枝村。

利村乡 辖:花坛村、上坪村、茶坑村、下渭村、连塘村、渭田村、回龙村、三坊头村、狮石下村、利村、洛村、下垅村、上垅村、上下村、里仁村。

新陂乡 辖:义屋村、觉村、板塘村、高田村、中塅村、庙背村、群联村、新陂村、移陂村、塘坑村、光明村。

靖石乡 辖:靖石村、黄沙村、任头村、靖樟村、田东村、杨梅村、靖东村、渔翁村、长赖村、良纯村。

黄麟乡 辖:下关村、前塘村、于阳村、大岭村、远坑村、桃溪村、下堡村、迳尾村、太南村、公馆村、井塘村、罗西村、上关村、黄龙村、湖山村、杨屋村、盐潭村、岭下村、流坑村、朱田村。

沙心乡 辖:东布村、沙新村、高屋村、红光村、沙塘村。

宽田乡 辖:宽田村、桂龙村、龙泉村、红星村、山下村、李屋村、马头村、寨面村、杨公村、石马村、上堡畲族村、桐树村、石 含村、角坑村、仙马村、珠田村、留田村、嶂下村、龙山村、高陂村。

葛坳乡 辖:葛坳村、下罗村、曾子村、上脑村、杨梅村、澄江村、陈田村、龙头村、塘泥村、牛颈村、东村、蛇颈村、老屋村、小庄村、窑背村、大田村、黄屋乾村、龙井村、曲洋村、三溪村、桐溪村、小洲村、小源村。

桥头乡 辖:桥头村、水背村、朱屋村、江背村、东山村、固石村、历迳村。

马安乡 辖:马安村、头金村、溪背村、贡布村、上宝村、桥下村、大螺村、西汾村。

仙下乡 辖:仙下村、观背村、上方村、洋田村、石坑子村、石陂村、富坑村、福星村、潭石村、三贯村、山塅村、邹坑村、西洋村、吉村、乱石村、莲塘村、高兴村、龙溪村。

车溪乡 辖:车胜村、罗坑村、小汾村、河边村、优胜村、丰产村、安塘村、五丰村、坳背村、桃坑村、朱坑村、潮溪村、坝脑村、同辉村。

段屋乡 辖:段屋村、寒信村、枫树村、上塘村、围上村、严岗村、胜利村、杜田村、康梁村。

现在辖区内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于都和历史名人

周敦颐、岳飞、朱耷等名人与罗田岩

在赣南的著名佛教浏览胜地中,有一个摩崖石刻居于于都县的罗田岩古寺,而悠悠古寺之所以出名,又是与其众多的名人摩崖石刻所分不开的。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是也。

据清同治版于都县志载:罗田岩“右为悬崖,横列数十丈,瀑霏霏从岩洒淅堕,上勒唐宋以来诗歌游记,不下数十百首……”可见摩崖石刻之壮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始建于南北朝的罗田岩想必就是那时佛教盛行的产物吧。这座远离京城、很是一般的古寺本也平平常常,“锁在深闺人未识”。可在北宋嘉佑八年正月初七,却忽然来了位大名人,他就是北宋著名哲学家、《爱莲说》的作者,当时的虔州(今赣州)通判周敦颐。他是宋代道学的开山始祖。这一日,周老夫子邀了同僚钱、沈二先生以及书法家、于都处士王鸿同游罗田岩,并兴致勃勃地题刻了一首七言绝句《游罗田岩》赠以王鸿。诗曰:“闻有山岩即去寻,亦路云外入松阳。虽然未是洞中境,且异人间名利心。”从而开创了于都罗田岩摩崖之刻之先河。对于周通判的厚爱,王鸿自然感动不已,他当即赋诗表示深深谢意:“临别溪头承诲嘱,此心当为圣贤求。”从此,罗田岩便声名鹊起,文官武将,骚人墨客,名家学者们纷至沓来,或揽胜观景,或瞻仰唱和,历千年而不衰。可以说,周敦颐是第一个“炒作”罗田岩的名人,据记载:历代名人为罗田岩而作的诗文就有83件之多,其中记序9篇,诗词74件,真可谓珠玑荟萃。

紧步周濂溪之后尘的大名人便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绍兴二年,岳飞奉旨来于都“征剿”。后来在他班师回朝时特意去罗田岩拜访黄龙禅师而不遇,怅然万分地写下了一首七绝《罗田岩访黄龙旧迹留题》以表达自己的遗憾。诗云:“手持竹杖访黄龙,旧穴只遣虎子踪。深锁白云无觅处,半山松竹撼西风。”并挥笔在崖东石壁上题了“天子万年”四个雄浑苍劲的大字。随着罗田岩名气的越来越大,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香客越来越多,尤其是以湘、粤、闽的客家人为最。据说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就是冲着岳飞的“天子万年”来的。除“天子万年”外,还有朱熹的“居然仙境”、王阳明的“观善岩”、王懋德的“白云深处”以及客籍于都人、著名理学家黄宏纲、何廷仁等名人的题刻。

在这之后,又一位名人光顾了罗田岩,他就是南宋民族英雄、爱国诗人、当时的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景炎二年,文天祥率领宋军抗击元兵,在于都鏖战大捷。于戎马倥偬之际登游罗田岩,他怀着对“国破山河在”的忧愤之情,奋然挥笔写下了《集句大书罗田岩石壁》一首:“岂弟君子,民之父母。靖共尔位,正直是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从而表达了自己忠贞不渝的坚强意志和高尚情操。

文官武将来了,艺术家也不甘落后。在一个金风送爽的秋日,被人誉为“眼高百代古无比,书法画法前人前”的清代著名诗画家八大山人朱耷云游到罗田岩,在这里留下了一幅精美绝伦的“水墨画”——《罗岩夜坐》图:“为爱清秋夜,帘垂五漏时。山虚吞小月,云重压高枝。露冷蛩吟急,风惊鹤睡迟。旅魂无着处,惟有少陵诗。”

人以地显,地由人名。“田岩九曲至今传,始信名山别有天。邀得忠良增胜概,竹丛泉畔几流连。”罗田岩这座历经千年风雨的古寺在这里巍然屹立,客家艺术文化依然源远流长。我想,这也许就是精神遗产的独特魅力吧!

本地主要产业

有色冶金、新型建材、机械电子、现代轻纺、食品加工、牲畜(商品猪)、甘蔗、油茶、花生、柑橘。

本地潜在主要商品

钨、铁、铋、铝、锌、铜、锡、金、银、铀、石灰石、煤、稀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13: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