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于丹《庄子》心得 |
释义 | 由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系列图书编委会通过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授权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的《于丹〈庄子〉心得》一书自3月3日在全国陆续上市以来,受到了全国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仅用了十三天的时间,该书销售就突破了100万册,并且成为了全国各地图书销售排行榜的冠军。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页码:151 页码 ·出版日:2007年 ·ISBN:9721202192263 ·条码:9721202192263 ·版次:2007年2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 20.00元 内容简介CCTV百家讲坛最火人物于丹继《于丹<论语>心得》之后又一超人气著作! 于丹讲昆曲:与您共赴昆曲审美之旅 于丹《庄子》心得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他的所做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本书中,于丹延续讲述《论语》的方法,以现代的视角来讲述庄子的思想。在《于丹〈庄子〉心得》中,她将主线放在庄子的“逍遥游”上。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是幸福的,是有效率的,于丹认为,只有真正清醒地认知了自己,才可能获得成功的人生。而认识自己,却是一件非常难做到的事。“这部书里,真正流传下来的思想,应该是天地自在逍遥游,而这样一番逍遥游里,庄子他看破的东西太多太多。”于丹说,庄子写在书里面的东西,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实其中蕴含有大智慧。“庄子这个人在天地之间,可以说看破了生死,超越了名利,看透了这一切一切。” 本书主要有以下内容: 庄子何其人: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称为“神人”,二人分别是儒家和道家的化身。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 境界有大小:所有的荣华富贵,是非纷争都是毫无意义的,当你具有大境界时,才能理解什么叫做天生我材必有用,才能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感悟与超越:要想真正感悟“逍遥游”的境界,就一定要能够超越名利。而有一个淡薄的心态,是超越名利的基础。 认识你自己:我们习惯于自以为是,就会好心办坏事。我们又经常会被外部评价所影响,不能真正认知自己的内心,在所谓的潮流中迷失了自己。 总有路可走:庄子借用了一个个外表丑陋近乎狰狞的怪人,来表达了自己的一个观点:无论人生遇到什么情况,世界上总有路可走。 谈笑论生死:庄子之所以能够笑谈生死,是因为他悟出了生死的真谛,那就是,生和死,不过是一个形态的变化。 坚持与顺应:“内化”就是不要受变化万千的外部世界影响,“外化”就是对于外在的社会环境要通达顺应,否则将无法在社会中安身立命。 本性与物性:人的物质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在疯狂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人们也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 心态与状态:决定人生成功的,绝不仅仅是才能和技巧,而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心态。 大道与自然:《庄子》寓言故事无论是尖酸刻薄,还是讽刺挖苦,奥秘只有一个,那就是“大道合乎自然”。 作者简介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影视传媒系系主任。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影视学概论”、“电视理论思潮”等课程,参与大型理论工程——“北京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科基础教程系列教材”和“中国影视美学丛书”的编著工作。曾获得1996年度北京市优秀教学奖,2001年度中国宝钢教育基金励耘奖、北京师范大学十佳优秀教师奖等多种奖项。出版《形象 品牌 竞争力》、《于丹<论语>心得》等专著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现代传播》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十余万字。 古典文化研究者和传播者。2006年“十一”黄金假日期间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解读《论语》心得、2007年春节期间在《百家讲坛》栏目解读《庄子》心得,均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媒体推荐于丹借《庄子》抒写“人”的心得 《于丹〈庄子〉心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尽管把《庄子》这样的经典,讲成了融合“成功学”和“人生学”的文化快餐,坊间褒贬不一,但是毫无疑问,在如今这个物质化时代,它对传统文化在民间的传播与普及,是有功劳的。 《庄子》作为一部古老的中国哲学著作,它折射出人生的诸多可能和方向,是繁华散尽后对淡泊朴素的回归。沉溺于“逍遥”之游的庄子自己有所抉择,又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了阅读者,于是它产生了越发多的可能和方向。显然,于丹很精明,在合适的时间、地点、群体中,合适地推销了一回文化快餐,狂受追捧不足为奇。 我们知道,艺术作品中,人永远居于第一位。没有人,一切虚无飘渺。那些风格华美而缺乏“人味”的作品只能像微尘一样轻微飘散。于丹的成功之处在于,她是在借“庄子”来抒写关于“人”的心得。也就是说,庄子仅仅是个“核”,其皮肉、滋味都属于于氏。在书中,于丹不从庄子整个思想(哲学)体系入手,而专挑能够为现代社会生存提供“智慧”的部分。谈生死,谈坚持与顺应,本性与物性,谈人之大道,谈如何归于自然,谈心态与状态,以屡经沧桑的老婆婆姿态来抚慰孩子。这无异于是在给屡被“物”累的世人败火。于丹说,重要的“在于主观有什么样的胸怀,不在于客观提供给我们哪些机会,而在于我们的心智,在有用与无用的判读上,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去利用机会。如果今天我们以觉悟的态度反观内心,重新审视庄子,那么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目的是释放自己,尽可能达到一个逍遥游的境界”。于丹让我们放下更多的计较,放下更多过于急功近利眼前的急切。她认为,无论人生遇到什么情况,世界上总有路可走。人生就像一次旅行,如果我们遇到了高山或者大河,真正找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放低平常心才能获得人生的成功。总之,因为我们“痂”之厚到无以复加,于丹就幻想开出“快乐”处方:笑对生死,笑对人生,平和心态,活出自我。 这恰恰是现代社会的人们渴求的。所有的流行,长寿或短命,虽然不是始作俑者能决定,但流行的必定是“合理”的。 事实上,在庄子的哲学中,“天”与“人”是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于丹的“心得”,庄子或许并不认同,但读者认可。 ——黄亚明 《京华时报》(2007-03-12) 编辑推荐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他的所做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本书中,于丹延续讲述《论语》的方法,以现代的视角来讲述庄子的思想。在《于丹〈庄子〉心得》中,她将主线放在庄子的“逍遥游”上。“这部书里,真正流传下来的思想,应该是天地自在逍遥游,而这样一番逍遥游里,庄子他看破的东西太多太多。”于丹说,庄子写在书里面的东西,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实其中蕴含有大智慧。“庄子这个人在天地之间,可以说看破了生死,超越了名利,看透了这一切一切。” 目录介绍我们的心可以遨游到多远——《于丹<庄子>心得》自序 庄子何其人 境界有大小 感悟与超越 认识你自己 总有路可走 谈笑论生死 坚持与顺应 本性与物性 心态与状态 大道与自然 《庄子》原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