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于超
释义

一、江苏常州政协主席

于超,男,1951年8月出生,汉族,山东海阳人,党校研究生文化,1976年6月入党,1968年10月参加工作。 1968年丹徒县丁岗公社插;1970年镇江发动机厂电工,镇江地区驻句容农机厂工作队队员,镇江发动机厂保卫科干部、副科长;1984年镇江市纪委纪检科副科级纪检员、副科长、审理科副科长;1985年镇江市纪委审理科科长(其间:1986年6月南京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干部基础专业大专毕业,1986年9月至1987年7月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纪检班学习);1988年镇江市纪委审理室主任(副处级);1989年镇江市纪委常委;1992年镇江市纪委副书记;1997年镇江市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其间:1999年5月至2002年7月中央党校成人教育学院经济专业研究生学习);2001年起常州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2008年1月当选常州市政协主席。

二、老干部

于超(1916—1984),原名崔金坡,字筱銮,又名于好德,曾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临朐县七贤乡崔家河人。从小即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和父亲崔端甫进步思想的熏陶。

1931年入县立师范讲习所学习。1933年考入济南乡村师范。时值“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发生,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乡师毕业后,回到原籍在县立书院小学任教,秘密传播马列主义。1937年12月,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民众抗日救亡团工作。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临朐县委秘书、委员、宣传部长等职。在崔家河村秘密发展党员,建立了中共崔家河特别支部。后任鲁中区委党校秘书、区党委组织部干事。1940年任中共博莱县委组织部长、县大队副政委。1944年任中共益都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委。1948年调中共鲁中南三地委工作,历任中共地委秘书主任、宣传部长等职。1949年5月调华东干部大学,历任华东大学干部科长兼党总支书记、秘书长等职。建国后,任中共山东分局组织部组织科副科长、党员管理处处长。1952年6月,调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厅,先后任专员、处长、办公厅主任、民委委员、党组成员等职。

他参加革命近50年,作风正派,廉洁奉公。“文化大革命”期间,身心受到摧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身患重病仍坚持工作。1983年离休后,以顽强的毅力同疾病作斗争,积极参加离休干部的各项活动,带病为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提供资料,修改史志稿。1984年8月9日在北京病逝。

三、重庆河南商会会长

1.人物档案

于超,河南周口项城人,现任重庆市工商联河南商会会长,重庆市上隧防水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商道语录]即使只有1元钱,我也要做老板。 中国人改变世界,河南人改变中国。 “新豫商”在提升河南人形象上任重道远。不仅要大力发展河南人经济,找到创造财富和积累财富最有效的方式,提升河南人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更要积极参与公众活动,争夺话语权,赢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创业不要挑,只要你感觉对得起家人、朋友,对得起社会,什么样的起点并不重要,结局都是为社会创造财富。 我的第一桶金,是一只脚站在当地老乡已经建立起的人脉上,一只脚站在具有扩张欲望的企业上才取得的。 9年前,一个怀揣500元的打工仔,只身一人去重庆淘金。如今,他完成了从打工仔到老板的嬗变,成为重庆最大防水工程公司的董事长,身家过亿。“我的成功只靠一个字:赌。”11月25日,面对记者,于超用一个字阐释自己成功的秘诀。

2.免费打工学门道

正愁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做防水工程的企业引起了于超的注意,他觉得这个行业很有市场前景———“因为凡是要挖土的工程都要做防水,房子旧了也要做防水。新直辖市必定有大量的工程即将建设。”

于超决定赌一把。他敲开了老家那个防水工程企业老板的办公室大门,开门见山地说:“我帮你开发市场,不要工资,只要提成。” 于超的勇气和魄力感动了这位老板,他被破格录用,开始了免费的打工生涯。1998年,重庆主城区进入建设高潮,大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动工,防水工程材料也有了用武之地,但企业并不买他们的账。 “擒贼先擒王。”于超发现,重点项目的源头是设计院,要拿到项目,必须从设计院着手,把产品推荐上去。最后他以赊销的方式取得突破,第一年卖出了40万元。

2.家道艰难

如果有人说“我身上穿的衣服从来不用付钱”,或许别人会认为他“很有钱”,而这话对于超来说,恰恰相反。 “那时候家里很穷,上小学时我就是家里的主要劳力之一。初中二年级后,我穿衣服从来没掏过钱。”回忆起自己的学校生活,于超这样说。小时候因为家里穷,于超的衣服全是亲戚朋友送的,小妹妹没读过一天书,小弟弟3岁时就送了人,于超读完大学全靠助学金和奖学金。 穷人孩子早当家。于超向记者透露了自己1994年从河南大学法律系毕业时的一件趣事。那时候在寝室的墙上,于超贴了第一张自己的座右铭:不成人,便成鬼。室友们纷纷“抗议”,认为“太刺激”,要他改改。于是于超贴出第二张座右铭:鹰不群飞。室友们送给他一个“狂人”的外号。 “其实在苦难中,我就认定了一个‘赌’字,我要为自己的明天,赌一个光辉的未来。”

3.怀揣500元进城圆梦

1997年5月30日,对于当时只有27岁的于超来说,是值得永远回忆的一天。这天,他怀揣500元钱从农村老家来到重庆主城,因为重庆即将成为直辖市,孕育的大量商机也许就将涌现。

不过,大城市里并非到处都有“金元宝”,转了一圈,于超并没有发现自己的发财创富之路。 由于身上只带有500元钱,他落脚重庆菜园坝后,处处精打细算。他用1元钱买了张地图,在菜园坝附近找到了一间棒棒旅馆,每天住宿费7元。饿了就花1.5元买碗饭,找个废旧报纸多的地摊,坐下来,浏览报纸上的信息。为了省钱,能走路的,就尽量不坐车。到了炎热的夏天,他干脆花2元钱买了张凉席,席地而睡,在皇冠大扶梯的通道处,他一住就是一个多月。

4.历经磨难

其实在大学毕业后,于超就尝到了打工的滋味。先是留校在保卫处端“铁饭碗”,一个月263元的工资。于超感觉“收入顾不了家,不过瘾”。两个月后,于超选择了“下海”,他在莲花皮革厂打工,53天后即被破格提拔为厂办公室主任。 正是那个时候,在皮革厂里的一个台湾人深深触动了他。为了赶时间,那位台湾人经常一边啃着馒头一边跑步去开会。 “我要学习人家的敬业精神,到沿海去。”于是,“不安分”的于超再次辞职,先后到广东、浙江、上海等省市的11个企业打工。 3年的打工生涯宣告结束,感到不过瘾的于超决定,即使自己只有1元钱,也要做一个老板。 “1997年5月30日,这是一个我今生永远也无法忘却的日子。这天,我离开河南老家到陌生地方闯天下,兜里只揣了500元钱。”1997年重庆改为直辖市,于超决定到那里创业。

5.超越苦难

这位当年只有27岁的河南人回想起初来重庆时的情景,仍显得有点激动。 当时河南老家一个做防水工程的企业引起了于超的注意。当时,他查阅了不少资料和市场信息,觉得这个行业很有市场前景。“凡是要挖土的工程都要做防水,房子旧了也要做防水。新直辖市必定有大量的工程即将建设。” 于超决定赌一把。他敲开了老家那个防水工程企业老板的办公室大门,开门见山地说:“我去帮你开发重庆市场,我不要工资,只要市场,只对你一个人负责。” 老板很欣赏他的勇气,就答应了他的要求。 于超在重庆的第一个落脚点是重庆火车站附近的菜园坝,身上全部家当只有500元钱。来重庆当晚,他用1元钱买了张地图,在菜园坝附近找到了一间便宜旅馆,每天住宿费7元。重庆人称之为“棒棒房”,是在火车站拾垃圾人员的聚集地。 “饿了就专找废旧报纸多的地摊,花1.5元买碗饭。因为报纸上有很多信息,是我了解这个城市的主要渠道。当时每天的伙食费也就3元。出门乘公共汽车也要算算账,能走路就尽量走路。后来天热了就花2元钱买了张凉席,睡在通风管道附近,省了每天7元的住宿费。”对于那些日子,于超坦言,“我们河南人天生就不怕吃苦。”

6.自立门户成亿万富翁

1999年,于超代销的防水材料已占据重庆近半壁江山。“渝中区的8个广场(重点工程)的防水工程,如大都会广场、地王广场、朝天门广场等,我拿下了7个。”于超对自己的一件件“作品”充满自豪。这一年,他赚到了200万元。

“这是我赚到的第一桶金。”2000年,于超拿着200万元自立门户,注册了重庆市上隧防水工程有限公司,自己任董事长,开始创业之路。8年时间,其资产已经超过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防水大王。 “全国的防水工程有700-800亿元的市场,其中重庆每年都有近2亿元的市场,我已经占据了重庆防水工程一半的业务,接下来准备进军全国市场。”于超对今后的发展踌躇满志。 由于防水工程主要和房产行业打交道,于超在工作中也熟悉了房产行业的运作方式。目前,他征了一块土地,准备接下来进军房产行业。

四、画家于超

于超,杙斋主人,山东沂水人,1961年生于山东济南。为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陈玉圃先生入室弟子,曾先后拜济南画院画家张宝珠先生,舅父济南画院画家康庄先生为师。现为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画院鲍山分院副院长。主修山水,兼擅花鸟。三十余年,矢志不辍,其画风简逸清沥,意境恬淡清旷,格高而雅。不断深入生活,面对自然,反复推敲,师造化之神韵,纳山川之灵秀,九朽一罢,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图式。作品被韩国,日本,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收藏。近年来其作品也多见于报刊杂志,省市电视台多次专题报道。作品不断入选全国和省市美展并多次获奖,部分作品被收藏。

五、重庆副院长

于超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于超教授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重庆市首届、第二届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市色谱学会理事,四川省分析化学学会理事。多年来长期从事药学与生物医学交叉学科的研究工作,在心脑血管疾病炎症发生机制与药物治疗的分子机理;中药抗肿瘤成分筛选及分子机理研究;中药新药开发;中药及中成药质量标准研究,中药及天然药物成分化学研究及中药活性成分相关功能的分子基础研究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2002年-2003年曾赴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客座研究。先后以主研身份参加各类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15项;主持重庆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3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及重庆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一、三等奖各1项。主持完成各类中药新药开发16项,如乳消宁胶囊、咳喘灵胶囊、平喘胶囊、眠可安宁胶囊等科技成果均已向企业转让,为本单位和制药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在SCI、CSCD等国内外刊物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参加编写《生物分析化学》、《临床蛋白质组学》专著各1部。参与或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已培养硕士生4名。

编剧于超

姓名:于超

性 别:女

民 族:汉

身 高:158cm

星 座:双鱼座

职 业:影视编剧、影视制作人

出生日期: 1978年2月28日

毕业院校: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主要作品:《荆轲传奇》《带我飞带我走》《我爱河东狮》《烟花三月》《大清后宫》《楚留香传奇》《最后的格格》《胭脂雪》《玫瑰江湖》《一千滴眼泪》《锁清秋》(原名《天地不容》)《天子红颜》《贤妻良母》《美人心计》《大丫鬟》《宫锁心玉》(又名:《宫》)《国色天香》《欢喜婆婆俏媳妇》

最喜爱的作品:《流星花园》《越狱》等

最擅长的事:编导

散文家于超

人物介绍

于超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84年6月16日

家乡:山东省胶州市马店镇

代表文章

2001年的《飞虫三部曲》小小说《我的女人们》,《善待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6: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