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于博洋
释义

于大伟 字博洋 号善缘居士 艺术家 1978年生于山东, 2000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同年赴法留学,就读于法国里昂实用艺术学院,进入菲力普教授工作室研修当代绘画。2003年考入法国布尔日国家美术学院造型艺术专业, 随尼哥拉教授和皮迪埃尔教授学习研究新媒介艺术和观念艺术。2006年毕业,获得法国国家高等表现造型艺术学位。现执教于山东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

于大伟先生的艺术创作形式多变,兼具了绘画、装置、行为和观念。这些多样、立体的艺术专能为我不断呈现新的面貌提供了广阔的展现空间,坚韧不拔的创造力和中西文化交融整合为一个全新的美学欣赏点,而东方文化底蕴和个人体验则是他作品的生命所在。

于大伟先生的彩墨绘画作品,讲求中国画的气韵、布局、用笔、用墨,并掺合西方浓烈的色彩,重视东方人文情怀与客观感受的追求,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艺术视觉冲击力,也颇使人感到艺术语言的确切性.他的中国水墨画浸润且保留的空间是鲜活的,纯洁的,颤动的色彩,用一个词来形容,就像是“猛兽”。传统表达于风景中的显现,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充满激情的中国风景画。

2003:当代水墨四人展 山东省博物馆 济南 中国

我们的家园 罗梦德艺术沙龙 巴黎 法国

润物系列-当代水墨 西门画廊 马塞 法国

工业社会 梅苑画廊 里昂 法国

2004:流动与停滞,局限与虚幻 布尔日 法国

2006:文化病毒 布尔日,法国

童年的回忆 威海博物馆 威海 中国

2007:N 7号 布尔日第三届国际艺术双年展 法国

流动与停滞 湖南省美术馆 中国

“论《西方当代艺术》”讲座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

2008: 迎奥运艺术作品展 青岛 中国

情系威海 逸云斋美术馆 威海 中国

2009:山东省艺术院校美术大奖赛获奖作品展 山东省美术馆 中国

第三界大邱国际当代艺术展 大邱 韩国

墨彩飞飏 山东省巡回展览 青岛 中国把 就 七 彩 写 豪 情

当代人们对于艺术本质的诠释和定位,是确立在把客观存在的物象折射为“似与不似”之间的“心象”,这与中国传统中的“写意”精神在本质上如出一辙。应该说,以写心为艺术创作的根本,抒写心灵对于大千世界的感受,及由此而体现出的智慧与才情,决定着画家的所有命题都能够体现出不凡的艺术水准和精神高度。于大伟彩墨绘画的独特构成与美感征象,标志着他在造型艺术世界里的探索与实践是有意义的,这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观察与思考具有独特地美学视角。

当然,作为当代画家,特别是新生代画家,能否自觉地去追寻并求解造型艺术的时代“心象”,顺利完成形而下到形而上的认知和转换,来为自己铺就艺术创作的自由之路,这需要胆识、勇气和信念。传统中国画的审美定位、材料美感的求取以及绘画风格的丰富性与多样性,都是由这些理由演绎出来的。

像很多同龄人一样,大伟有幸用几年的时间到世界艺术之都——法兰西进行了具有学术深度和广度的学业游历,因之历练了他的较好的艺术视野和较高层面的创作能力。在那里,他不辞辛苦的跑遍了法国大小美术馆,仔细拜读了历代大师的经典力作,跟随导师苦练绘画技巧。也就在法国,他曾经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运用西方流行的艺术创作技巧和形式,创作了一批视觉冲击力较强的绘画作品。然而,这并没有成为他自我满足的理由,相反,却更加深了他对于中国民族绘画传统的重新认识和对于自己创作思路的重新洗牌。

于大伟近年来的彩墨画创作,主要以家乡田野中盛开的各色植物花卉为表现对象,其中也有以大海和土地为主题的。他在艺术形式方面的探索以大写意为主要思想基础,秉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传承材料——宣纸和墨色,同时,巧妙地引进西方当代绘画的抽象表现成分。这使他的绘画在精神的层面建立起了融会东西的语言环境,并由此展现了新鲜的视觉空间。用画家自己的话说,这种语言环境的探索和凝固,是他将民族传统的世界与西方古今的世界进行对比之后的选择,是对于自己模仿和徘徊状态的一种超越。的确,没有艺术家心中领地的独特表现方法,没有艺术家自己在历经跋涉之后的思考,也便没有一个艺术家的艺术生命。凭借这两点,于大伟初步奠定了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尺度,确立了自己的艺术创作出发点,使自己的艺术心象,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而达至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我十分喜欢画家那些以植物花卉为题大笔涂写的画面,没有丝毫的造作和拘束,胸有成竹,信笔拈来。既有中国写意一派文人的豪放之气,又有西方现代绘画大师的狂飙神韵,是真正的内在心灵的激扬和表述。在他的画面上,水墨和色彩交织而成的气韵,像昂扬的诗篇、沁人心脾的散文、荡漾灵魂的交响旋律。大伟作画的材料,仍然是目下人们常见的中国传统绘画创作时所用的纸笔砚墨。然而,从他的笔下诞生出来的东西,却与这些材料的历史记载判若两样,这使我们又一次想起了清代大画家石涛的那句名言——笔墨当随时代。历史上无数的艺术实践告诉我们,艺术创作的道理在于思想而不在于笔墨。

大伟的绘画作品是从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来构建自己面貌的。我们在他的作品中处处可以找到传统给予他的营养,比如线的抑扬顿挫和水墨的氤氲流动,比如“不似之似”的形象把握。这些被提取的经典元素,大都带有民族的主流血脉。另一点则是,多年身处西方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发源地,他也养成了站在世界看民族的心理习惯,跳出了狭小的狭隘民族心理圈子,从另一种角度和视野体味和观看中国传统,使他有了更高更全面地视觉平台来涂写自己的艺术世界。一句话,作为当代画家,应该把握当代文化语境,以当代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为精神资源,在传统的基础上重构作品的审美品质,走出传统文人画的狭小天地,以当代人的心灵感受为依据,凭借当代人独特的生命形式,抒写当代人的理想心境。

当代绘画与传统绘画的很大不同,是更为重视观念带来的与以往经验不同的异类的审美愉悦,这种异类的审美愉悦可以在两个层面上显现。一是以相关的形式符号构筑观念的壁垒,来逃避繁琐艳俗的大众文化,领御前卫,炒作观念;一是运用快餐文化模式,迅速满足人们的当下需求,抚慰狂躁迷茫的人类灵魂,让人们在温馨的气氛下栖息。所以,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不再关心画什么,而更愿意解决怎么画的问题。由此出发,大伟在形式与构成因素的探讨上做细心的追求,他不愿意让自己的作品承载更多的理性成分,来肢解画面中的感情积淀。这也许是一种无序中的有序,无法中的有法,是他随心所欲与意料之中生动而有韵律的感觉,也是情绪与想象在画面中的生动构架。的确,当沉重厚实的墨色与浓郁的红色、亮丽的黄色、绿色以及白色灰色等对比、互补与交相辉映时,画面便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效果,仿佛是生命在瞬间爆发出的响亮声音和鲜活的肌体,仿佛是远古的足音在当下重现其青春的步履,仿佛又是文明的碎片被重新组装,产生了焕然一新的娇容。

作为新生代画家,于大伟置身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这已经成为他挥之不去的精神烙印,他眷恋传统,向往现代的复杂心态也表现在他的画面之中,构成了他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卸下包袱,走向未来,为当代人创作更多更好的美丽画卷,已经成为大伟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不是吗,他正矫健地走在路上。

邵力华 艺术家 山东大学教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7: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