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有吸收力的心灵 |
释义 | 《有吸收力的心灵》蒙台梭利博士的封笔之作,集蒙台梭利思想和方法大成之作。主要讲我们处处能见到她那些至今仍然超前而且十分重要的思想。如教育并非“老师做了什么”,人类自身的自然发展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孩子的知识不是完全通过教育得到的,而是通过儿童在他们所处的环境中吸取经验获得的;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课程和时间表上,它必须符合人类自身的实际。 有吸收力的心灵丛书名: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原版翻译教材 作 者: (意)蒙台梭利 著,高潮,薛杰 译 出 版 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1 字 数: 220000 版 次: 2 页 数: 239 纸 张: 胶版纸 S B N : 9787800876547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家庭教育 >> 素质教育 定价:¥20.00 内容简介本书是蒙台梭利博士最受欢迎,并且最能体现她理论创新意义的书。本书将蒙台梭利对儿童发展的探索与她有关“如何确立一种新的教育方法”的论述结合起来,是一本了解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必读书。 作者简介玛利亚·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的安科纳地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第一所“儿童文学”的创办者。她的实验、观察和研究基础上形成的《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等,被译成37种语言文字,许多国家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或蒙台梭利培训机构,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110个国家。 目录前言 1 儿童在世界重建中的作用 2 决定一生的教育 3 成长的不同阶段 4 新的途径 5 造物的奇迹 6 胚胎学与行为 7 精神胚胎 8 儿童对独立的获取 9 生命之初 10 儿童的语言发展 11 语言对婴儿的召唤 12 发展障碍的影响 13 运动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14 智力与手 15 发展与模仿 16 从创造者与劳动者 17 文化与想象 18 性格的形成 19 让儿童正常发展 20 性格形成靠儿童自己 21 儿童的占有心理及其变化 22 儿童与社会发展 23 社会的凝聚力 24 错误及改正方法 25 服从的三个阶段 26 纪律性和老师 27 老师的准备工作 28 爱及其源泉——儿童 书摘插图历代思想家都被这样的事实所迷惑,那就是一个生物为何会从无到有,并最后长成一个具有思想的男人或女人。 这一过程是怎样发生的呢?如此复杂而神奇的各种器官又是如何形成的呢?眼睛由什么组成,我们用来说话的舌头由什么组成,还有大脑等所有身体的细小部分是由什么组成的呢?18世纪初的科学家和那时的思想家都认为这些东西很早就形成了。他们认为,在细胞里肯定有一个小的或缩微的人。他们认为这个小人非常之小,以至于我们的肉眼都无法看到,但他们认为这个小人肯定存在,并且会长成大人。这种观点对所有哺乳动物都适用,但他们也分成了两个学派,一种是精子论者,一种是卵子论者。也就是说,一种观点认为这个小小的人存在于男性的生殖细胞中,一种观点认为存在于女性的生殖细胞中。大部分有关这一问题的讨论都集中在这一问题上。 但一个名为G·F·伍尔夫的药师决定使用当时刚刚发明的显微镜亲自进行观察,想看一看究竟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对鸡的受精卵细胞进行了研究。最后他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鸡蛋里并没有小鸡。小鸡是慢慢形成的。他同时对他的所见进行了描述:最初只有一个生殖细胞,然后这个细胞分成了两个,两个又分成了四个(见图1),如此分化下去,最终形成了小鸡。 持原来观点的那些学者自然对伍尔夫非常愤怒。无知!大胆!异端!亵渎宗教!各种各样的批评随之而来。伍尔夫的观点面临非常大的困境,以至于他不得不逃亡国外。现代胚胎学的创始人就这样小得不流亡海外,并异死他乡。 虽然显微镜大量使用,但在此之后的50年内,没有人敢用它去对这一秘密进行观察研究。伍尔夫这位先驱者就这样远远地走在了前面。之后,一位名为K·E·范·拜尔的科学家重复 了伍尔夫的实验,并发现伍尔夫的实验结论是正确的,所有人都接受了这一新的事实,至此,科学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新分支诞生了,这就是胚胎学。 胚胎学无疑是最为神奇的科学之一。它不像解剖学一样研究成年个体的器官,不像生理学一样研究器官的功能,不像病理学一样研究疾病,这门科学是对生命的成长过程进行研究,对生命从无到有这一过程进行研究。 每种动物,每种哺乳动物,包括人这个最为神奇的动物,都是从一个简单的细胞发展而来的,就像许多原始的细胞一样,没有任何差别。因为这些细胞非常小,所以就让人感到非常神奇。男人的生殖细胞没有十分之一毫米长。更为直观地说,你用一个削尖的铅笔点一个点儿,并且紧挨着点十个点儿,这样十个点儿的总长度肯定不超过1毫米。由此可见,最终发展成一个人的细胞最初是多么的微小。这个细胞与人身体分开成长,它的外面包着一层起保护作用的囊。这个囊将它与承载它的人体分隔开来。 以上发现对于每种动物都适用。生殖细胞与它的母体分开,这个细胞从小到大的成长完全是自己完成的。这为我们的想象开辟了无限空间。所有伟人,不管是亚历山大还是拿破仑,不管是但丁还是莎士比亚或者甘地,与他们所有的同胞一样都是由一个微小的细胞发展而来的。 用功能更强的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这个生殖细胞是由一定数量的血球组成的。这些东西可以很容易地受化学物质染色,所以我们称之为“染色体”。染色体的数量因物种类型的不同而不同。人有46个染色体。其他物种有15、13个不等,染色体对于每一个物种来说数量是固定的。染色体被认为是遗传特征的载体。最近,用功能更强的超大显微镜观察发现,每个染色体是一个装有一个链的小盒子,每个链包含有大约100个小颗粒。染色体打开之后,小颗粒被放了出来,这个细胞就成了一个装有约4000个小颗粒(基因)的仓库(见图2)。“基因”一词含有传宗接代的意思。大多数观点认为,基因里面承载着特定的遗传信息,如鼻子的形状,头发的颜色等。 当然,这一科学现象还不能仅仅通过显微镜的帮助来解决,因为人的大脑是具有创造性的。大脑不仅仅把外界事物像照片一样存起来,它还具有创造力。人们通过想象力和“研究挖掘事物”的能力,可以将正在发生的事物联系起来。所有的科学发现都是通过人们的这种能力得出的。如果我们不相信生物起源的这一发现,单调的科学叙述中就会充满神秘主义的东西。在这个小得看不见的生殖细胞里,包含着一代又一代积累下来的遗传信息。这个小小细胞里面包含着所有人类经验。 在我们能用肉眼看到这个细胞发生变化和开始成长之前,基因已经排好了序列。这些基因的排序也存在着竞争和优胜劣汰,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基因都在未来人体的成长中发挥作用。只有在竞争中取胜的基因才能发挥作用,它们承载着具有显性的遗传特征。 其他基因不发挥作用。这些基因具有隐性特征。生殖细胞这一奇异的现象是首先由蒙代尔发现的。他根据他著名的演化实验提出了这一科学假说。实验中,他对属于同一科的植物进行杂交,两种植物一种开红花,一种开白花。杂交种子所长出的植物开红花和开白花的比例为3:1。也就是说,显性的红色基因与隐性的白色基因所长出的植物的比例为3:1。通过这个事实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显性和隐性遗传特征出现数学组合有一个不变的规律。对基因可能的数学组合的研究是非常复杂的。根据基因所具有优势的不同,相同条件下的任一生殖细胞所长成的成体的美丑、强弱都会有所不同。 正是因为这些基因组合的不同,每个人才与其他人不同。因此,同一父母所生的两个孩子也会有美、丑、强、弱、聪明与愚笨之差别。 图书信息书 名: 有吸收力的心灵 作 者:玛丽亚?蒙台梭利 出版社: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7月1日 ISBN: 9787806885338 开本: 16开 定价: 元 内容简介《有吸收力的心灵》是蒙台梭利博士最受欢迎,并且最能体现她理论创新意义的书。在这本《有吸收力的心灵》中,我们处处能见到她那些至今仍然超前而且十分重要的思想。如教育并非“老师做了什么”,人类自身的自然发展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孩子的知识不是完全通过教育得到的,而且通过儿童在他们所处的环境中吸取经验获得的;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课程和时间表上,它必须符合人类自身的实际等。在本书中,蒙台梭利博士在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精确评价的基础上,根据人的生活中这个最早的然而却又是最具决定意义的时期里出现的种种现象,不仅表现出她深邃的洞察力,而且指出了成人应对此负责。她确实对目前人们已普遍接受的“教育自出生开始”的必要性赋予了实际的意义。 作者简介玛丽亚?蒙台梭利 (1870~1952)意大利著名医生、教育家、哲学家与慈善家,以其革命性的教育哲学与儿童教育方法闻名于世。如今蒙氏教育法风靡全球,仅美国就在5000多所公立和私立学校推行其教育理念和方法。全球许多国家都设有蒙台梭利协会。 蒙台梭利于1870年8月31日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的希亚拉瓦莱镇,6岁开始在当地接受初等教育,12岁时全家搬迁至罗马,以让她接受更好的教育。1890年,她进入罗马大学医学院,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毕业后成为罗马大学附属精神病诊所的助理医生,并在妇女和儿童医院工作。1897年,她开始系统学习教育学课程,并转向儿童教育研究。1907年1月,她创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系统进行教育实验,后相继开设其他“儿童之家”,在意大利产生了很大反响。 1913年,蒙台梭利访问美国,受到热烈欢迎,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出席仪式并致词,并被她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教育家”。自此,蒙台梭利教育法在美国及欧洲、亚洲盛传开来。仅美国就有5000多所公立和私立学校采用蒙氏教育法。1929年8月,国际蒙台梭利协会成立,蒙台梭利亲自担任主席。 蒙台梭利不断发表演讲,并整理其教育思想与方法,出版成册,让更多教师与父母受益,这些经典之作包括:《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儿童的自发成长》。这些书被译成近40种文字在全球出版,成为经久不衰的教育经典。 1952年5月6日,蒙台梭利于荷兰诺德威去世,终年82岁。 图书目录1.儿童在世界重建中的作用1 儿童具有一种未知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引导我们进入美好的未来。如果我们真的想革新这个世界,教育就必须将发展儿童的潜能作为目标。 2.决定一生的教育5 这就是教育,为生命提供帮助的教育,从婴儿刚降生就开始的教育。它形成了一场和平革命,并且将所有事物集中和吸引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和中心上来。 3.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10 成年人的大脑无法完成儿童大脑所完成的东西。从无到有地学习一种语言需要一种特殊的心理能力。儿童就具有这种心理能力,他们的智慧与成年人不同。 4.新的途径17 儿童的生命是连接两代成年人的一条连线,一端是创造者,另一端是被创造者,从一个成年人开始,到另一个成年人结束。 5.造物的奇迹20 每种动物、每种哺乳动物,包括人这一最神奇的动物,都是由一个简单的细胞发展而来,就像许多原始的细胞一样,没有任何差别。 6.胚胎学与行为28 儿童不但有创造自我、追求完美的能力,他们的存在必定还有另一种目的,那就是创造和谐,为整个生物群体服务。儿童一生下来可能就具有巨大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得到发挥。 7.精神胚胎36 人类似乎有两个胚胎时期。一个是在出生前,这是所有动物都具有的。另一个是在出生后,这一时期是人类所特有的,并使得人类与动物之间有了很大的区别,也正是我们对此进行研究的原因。 8.儿童对独立的获取50 儿童要求独立是我们所说的“自然发展”的基本步骤。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对儿童自然发展予以足够关心,儿童就会逐步达到独立。这不仅适用于心理方面,也适用于身体方面。 9.生命之初58 大脑通过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知识来促使自己成长。尤其在儿童刚刚出生之后,我们必须让儿童觉得周围环境是有趣而具有吸引力的。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我们都应该给予特别关注。 10.儿童的语言发展66 语言就是一面墙,它把一群人圈在墙里,与外面的人隔离开来。这可能就是词语在人的头脑中有一种神秘作用的原因,它可以超越民族把人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语言是人们之间的纽带。 11.语言对婴儿的召唤71 儿童首先要学习的是事物的名称。自然的教育方式与我们所预期的完全相同。自然就是教师,儿童就是在她的指导下学习了我们成年人认为很没意思的语言,但他们表现出了十分浓厚的兴趣。 12.发展障碍的影响78 人生的最初两年会影响人的一生,婴儿有很大的心理潜能,我们对此却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儿童非常敏感,一点点粗鲁行为都会影响他们的心理,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13.运动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84 所有运动都有一个非常精密、微妙的机制。对于人类来说,所有这些东西也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通过儿童在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来形成和完善的。 14.智力与手91 运动的发展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它遵循生物规律,另一方面它与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而两种方式又都依赖于肌肉的使用。对儿童进行研究,我们必须遵循两条发展路线,一条是手的发展,另一条是走路或者是保持平衡方面的发展。 15.发展与模仿98 大自然不仅赋予我们模仿能力,也赋予我们改变自己、然后逐步接近榜样的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我们想帮助儿童达到这一目的,就应该知道我们需要多大程度地向儿童提供帮助。 16.从创造者到劳动者102 突然间,儿童成了一个不需要帮助,能够自给自足的人。这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成年人现在只能充当一个观察者的角色。儿童在这个小环境里获得了很大的收获,他们会逐步适应社会生活,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性格。 17.文化与想象106 儿童对他们没有见到的事物的形象勾画,需要一种极其有序的特殊心理能力。如果大脑只能记住看到的东西,那么把儿童带到户外就是非常必要的事情了。 18.儿童性格的形成118 缺乏个性或个性缺陷都会自然消失,不需要成年人去进行说教。成年人对儿童的威胁、利诱都是没有用处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儿童提供一个正常的生活条件。 19.让儿童正常发展124 儿童做事没有规律,是因为以前曾经有人随意地强制他们有规律地去做事;儿童懒惰,是因为他们曾经被强制去进行工作;儿童们不听话,是因为以前他们曾经被强制听话。 20.性格形成靠儿童自己129 儿童的性格不是成年人教出来的,成年人所能做的就是科学地进行教育,让儿童能够不受打扰和阻碍,并有效地完成这一过程。 21.儿童的占有心理及其变化135 我们不能通过说教来防止孩子弄坏东西。如果一个孩子要得到一件东西只是为了不让别人得到,我们会对他们进行说教。但我们说教的有效性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不久之后他们还会重新再来。只有工作和集中注意力才能为儿童带来知识和爱,才能把潜藏于儿童内心深处的美好东西挖掘出来。 22.儿童与社会发展139 把人根据年龄分隔开来是一件非常冷酷而又不符合人性的事情,对于儿童也是一样。这样也就会打断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使人与人之间无法互相学习。绝大多数学校首先根据性别,然后根据年龄进行分班。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错误,而且是很多罪恶的根源。 23.社会的凝聚力147 团体意识不是通过灌输方法得来的。它也不依赖于任何形式的竞争,而是自然的产物。这是儿童通过自身努力所取得的结果。儿童只有通过他们的行为才能在自然发展过程中向我们展示社会生活所必须经历的阶段。 24.错误及改正方法154 如果我们必须对儿童进行夸奖和惩罚,他已经没有了自我约束的能力,约束的方法必须由老师来提供。但假设他们正在进行工作,我们不停地给他们奖赏或惩罚,这种会严重影响儿童精神上的自由。 25.服从的三个阶段159 有人认为,儿童天生就是不服管束的,并且有暴力倾向。这种观点的依据是,儿童做事情通常不服管束,不服管束就是其意志的表现。事实远非如此,这种行为并非儿童“有目的的行为”。 26.纪律性和老师166 我们永远都应该记住,内心深处的纪律性是后天形成,而非先天具有的。我们的任务就是为这种纪律性的形成指明方向。儿童能够将注意力集中于对他们来说具有吸引力的事物时,就说明他们已经具有了纪律性。 27.老师的准备工作174 老师必须投入自己的精力,并且随着儿童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老师的首要责任就是关注环境。环境的影响是间接的,但是如果环境不好,儿童在身体上、智力上和心理上都不会有所发展,即使有所发展也不会长久。 28.爱的源泉——儿童181 我们要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和谐,就应该更多地对这种爱加以考虑,研究爱的内在涵义。儿童是人们温情和怜爱的汇聚之点。全人类都沐浴在对儿童的这种爱之中。儿童是爱的源泉,所有与儿童有关的话题都会与爱有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