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八桂瑶族乡 |
释义 | 八桂瑶族乡位于百色市田林县境内,建乡于1984年9月,全乡辖7个村民委60个村民小组49个自然屯,人口7963人,总面积201平方公里。八桂瑶族乡地处云贵高原边缘,东与乐里镇、北与潞城乡、西与八渡乡、南与六隆镇、那比乡交界。 简介全乡有固定耕地4626亩,2002年全乡工业总产值501万元:农业总产值1709万元;粮食总产量370万公斤;乡镇企业总收入2516万元;财政收入37.06万元;人均纯收入1231元;目前全乡国家干部136人,有乡中学和中心小学各1所,7所高完小,22个教学点,教师总数为88人。 人们都知晓“八桂”是广西的美称,然而八桂瑶族乡并非众人所知。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如今的八桂瑶族乡正像广西的各地一样,日新月异,平地崛起。 田林县八桂瑶族乡地处田林县西南部,是西洋江与驮娘江的汇合处,原为八桂公社,于1984建乡,2005年撤并乡镇后,原弄瓦瑶族乡并入现八桂瑶族乡。乡政府所在地八桂街距县城24公里。区域面积382平方公里,辖12个村、96个自然屯、10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073人。杂居壮、汉、瑶等3个民族,其中瑶族人口3263人,占总人口的23%,是典型的民族乡。八桂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是即将开工、总投资28亿元的瓦村电站所在地。 近两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下,该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乡各族人民开拓进取、艰苦创业,伴随着伟大祖国的腾飞,八桂瑶族乡的大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步实现了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的历程,初步踏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道,书写了八桂发展史上的壮丽诗篇。 产业结构大调整,农民大增收该乡由于地处山区,好田好地少,特别是瑶族居住的村屯水田少,没有支柱产业,农民收入少,这是摆在该乡党委、政府的最大难题。千道理万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2008年以来,该乡党委书记李永斌、乡长兰志新、人大主席陈长师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本乡实际,作出了实施“东部烤烟,西部甘蔗”的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经过两年的努力,“东烟西蔗”工程顺利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全乡形成了“东部烤烟、西部甘蔗”的发展格局,其中烤烟生产在2005年到2009年短短的4年间,产值连续翻番,面积达2100亩,产量5000担,成为全县的烤烟大乡;甘蔗种植面积达15000亩居全县第二大乡,产业结构正从传统的粮食经济走向高效现代农业经济。2009年全乡种植烤烟2100亩,产干烟叶4620担,产值280万元,烟农人均收入1.07万元;种植甘蔗1.5万亩,产值达1100万元,蔗农人均收入6500元。此外,畜牧水、林业产发展迅速,农业产业结构步伐加快。2009年,全乡农业总产值68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3080元。 项目大建设,面貌大变化在田林工作过的干部都知道,以前的八桂很落后。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特别是相当多瑶族村屯行路难、通电难、饮水难、灌溉难等问题一直没有彻底解决。近两年来,为改善全乡基础设施,改变落后面貌,该乡党委、政府抓住桂西五县大会战、国债项目建设等机遇,积极向上级争取各种项目,强势推进项目建设。一方面积极争取项目,一方面做好重大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乡党委书记李永斌,乡长兰志新多次跑南宁、百色,向区、市、县各部门汇报,多方争取项目,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为全乡争取了一批又一批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今全乡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据统计,2009年在该乡境内实施的各种桂西五县基础设施大会战、国债项目、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区、市、县及乡为民办实事项目共有700多项,总投资达2亿多元,是该乡前所未有的,项目涉及交通、水利、人畜饮水、危房改造、农村清洁能源等,一大批项目的建设极大地改变了该乡的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一是重大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投资1.38亿元的振林变电站、投资500万元的六丹村土地整理工程、投资600万元六丹水库除险加固等重大工程进展顺利,总投资28亿元的瓦村电站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二是交通项目的实施,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全乡新建村级路4条,屯级8条,八桂至八渡通乡油路工程1条;三是实施人畜饮水和水利工程,解决饮水难和灌溉难的问题,全乡新建人畜饮水工程5处,水利工程12条;四是实施沼气生态家园工程,新建沼气池627座;五是建设八桂、弄瓦2个农贸市场;六是实施乡直站所建设工程,新建乡府干部流转房、文化站、计生站等8个乡直单位办公楼。此外,还多方筹资10万元实施八桂、弄瓦街道亮化、绿化工程;投入5万元进行平六、八高、渭标村级篮球场建设及对平六村道路进行硬化;争取移民资金38万元实施八桂村隆桂屯饮水工程建设及屯内道路硬化;投入30万元新建乡府饭堂及干部住房。如今,八桂、弄瓦街道两旁绿树成荫、灯火辉煌。农村楼房林立、家园清洁,彻底改变了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通过项目的大建设,该乡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解决了群众饮水难、用电难、行路难的问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日益改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走进八桂各村屯,取代老旧泥瓦房、茅草房的是一幢幢“烤烟楼”、“甘蔗楼”,电视、冰箱、摩托走进了普通百姓家……“真想不到这几年八桂变化那么大。”这是一位曾在该乡工作过的老领导于2009年10月重访八桂时的感慨。 “农情乡解”创亮点,社会治安很稳定2008年12月,该乡针对撤乡并镇后区域扩大,村屯分散,交通不便,群众办事难、诉求难的问题日益凸显,治安问题、矛盾纠纷问题和信访问题日趋突出,党群干群关系存在逐步弱化的趋向,在巩固“农事村办”活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率先探索开展 “农情乡解”活动,进一步整合各部门的力量,在乡政府设立“农情乡解”服务中心,在交通较为便利、人口相对集中的中心村设立8个村级“农情乡解”服务站,推行“三员一箱一卡一簿”工作制,开展各种大接访活动,把服务农村行政事务、解决矛盾纠纷、治安防控和解决民生诉求四大服务功能融为一体,不断拓宽和强化“农事村办”的服务平台和功能,畅通了社情民意渠道,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的信访突出问题,促进了全乡的治安稳定,社会和谐,深受广大群众的称赞。据统计,2009年以来,全乡各个服务中心(站)共接待群众来访1846人次,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案件756件,办结692件,办结率91%。为群众办理实事好事372件,化解农村“三大纠纷”125起,全乡信访总量同期下降48%,越级上访实现零的目标,有效地防止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该活动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区、市、县的充分肯定,市、县多次在该乡召开“农事村办”、“农情乡解”现场会,并引起了区内外媒体的关注,新华社、广西日报社等派记者前来采访。 林权制度改革快速推进,林农欢欣鼓舞该乡是田林县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第三批乡(镇)之一,林改面积50万亩。虽然,林改工作列为全县第三批乡镇,但该乡超前谋划,早在去年10月已开展宣传动员、林地调查摸底和村组方案制定等前期工作,为林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2010年3月15日正式启动以来,该乡提出了“第三批乡镇第一个发证、第一个完成任务”的“两个第一”的目标,把此项工作列入乡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把防火、抗旱和林改工作统筹推进,以“六个到位”确保林权制度改革顺利进行:一是人员到位。成立了林改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组建驻村工作队伍,全力投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二是责任到位。乡党委、政府把林改工作列入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干部包屯包户制度,同时与乡村干部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状,使责任细化。三是宣传到位。层层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宣传,通过召开林改各种会议、发放各种宣传资料等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林改宣传发动工作,使林改政策家喻户晓。四是经费到位。除了县里划拨的经费外,该乡还自筹了5万元用于解决外援技术员的食宿等问题。五是技术力量到位。从西南林学院和中南林学院聘请了30余名技术员,确保每个行政村有2名以上林业技术人员。六是培训到位。开展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林改培训活动,使驻村工作组和技术人员掌握了林改的政策、法律法规、工作流程和技能,确保林改工作的质量。截止5月18日,仅用2个月的时间,该乡外业勘界已完成2.863万宗地48.23万亩,占总任务96.46%;宗地勘界公示2.806万宗地41.84万亩,占总任务69.5%。5月18日,将第一批林权证发到了林农手中,首批领到林权证的林农欢欣鼓舞。 壮剧艺术远扬,文化艺术事业大繁荣该乡民间文化艺术基础深厚,第九代北路壮剧艺师黄芳声居住在该乡平六村。近几年来,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该文化工作,投入大量的财力发展繁荣文化艺术事业。全乡有业余壮剧团2个,其中女子壮剧团1个。这两个壮剧团已连续三年参加广西北路壮剧文化艺术节展演活动,均获佳奖。在周边地区亦享有美誉,周边乡镇及云南省富宁县每年都邀请前往演出。瑶族文化活动丰富,每逢重大节日,各村都会自发举行民间文体活动,全乡各族人民和与其接壤的云南省剥隘镇的村民都身着节日盛装,欢聚于村灯光球场,进行丢沙包、跳竹杆舞等瑶族民间文艺表演。丢沙包、竹杆舞成为田林县瑶族民间文化的绚丽奇皅。 “八桂瑶乡的变化,是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以及全乡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进一步团结带领全乡各族人民奋力拼搏,努力建设一个文明和谐的新瑶乡。”在即将结束采访时,该乡党委书记李永斌、乡长兰志新对记者感慨而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