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游南泥湾 |
释义 | 《游南泥湾》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朱德元帅在1942年7月10日,游览延安南泥湾时写下的诗作。该诗热情讴歌了延安大生产运动所取得的辉煌业绩;表现了诗人在极其艰苦的环境条件下,藐视一切困难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气质。 作品名称:《游南泥湾》 创作年代:近代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朱德 作品原文游南泥湾 一九四二年七月十日,与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续范亭四老同游南泥湾。 纪念七七了,诸老各相邀。 战局虽紧张,休养不可少。 轻车出延安,共载有五老。 行行卅里铺①,炎热颇烦躁。 远望树森森,清风生林表②。 白浪满青山③,绿叶栖黄乌。 登临万花岭,一览群山小。 丛林蔽天日,人云多虎豹。 去年初到此,遍地皆荒草。 夜无宿营地,破窑亦难找。 今辟新市场,洞房满山腰④。 平川种嘉禾⑤,水田栽新稻。 屯田仅告成⑥,战士粗温饱。 农场牛羊肥,马兰造纸俏。 小憩陶宝峪,青流在怀抱。 诸老各尽欢,养生亦养脑。 熏风拂面来⑦,有似江南好。 散步咏晚凉,明月挂树杪。 注释译文①卅里铺:地名,陕西延安南。 ②林表:树梢。 ③白浪:桦树又名白桦,叶表碧绿,背面自色,被风吹动,犹如自浪起伏。 ④洞房:即窑洞。 ⑤嘉禾:长得特别好的禾稻。《论衡·讲瑞》:“嘉禾生于禾中,与禾中异穗,谓之嘉禾”。 ⑥屯田:中国汉朝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利用兵士或农民垦种荒地。 ⑦熏风:东南风,和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日熏风。” 创作背景1941年前后,由于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和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的包围封锁,延安解放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困难,抗日军民“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没有被盖”(毛泽东《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的境地。国民党反动派妄图用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把解放区军民困死。 为了坚持抗战,巩固解放区,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1941年春,八路军三五九旅遵照毛泽东关于“自办更生,丰衣足食”的指示,在王震的率领下,开往延安城东南90里的南泥湾垦荒,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群众性大生产热潮。经过广大指战员和家属们一年多的辛勤劳动,南泥湾的面貌大为改观。在整个大生产运动中,共开荒26万多亩,使原来荒无人烟,荆棘丛生的南泥湾变成了稻麦遍野,牛羊满山的塞上江南。不仅使部队的吃穿用实现了自给自足,而且每年还向政府交1万石公粮。 在南泥湾垦荒的战斗中,朱德亲自到南泥湾勘察,研究制订开发规划,指导三五九旅把南泥湾建成“陕北的好江南”,并大力提倡“南泥湾政策”,大大推动5了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 这首诗就是朱德与徐特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视察南泥湾之后所作。 作品鉴赏朱德的这首诗,运用五言句式,采取纪游的手法,通过对南泥湾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的描述,热情讴歌了延安大生产运动以及在毛泽东“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方针指引下所取得的辉煌业绩,充分展示了解放区军民的伟大力量,从而宣告了敌人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的彻底破产。 诗的开篇四句“纪念七七了,诸老各相邀。战局虽紧张,休养不可少”,作者紧扣诗题,直接了当地写出了此行南泥湾的时间和缘由:参加了延安“七七”抗战纪念大会之后,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续范亭等各位老同志,便相互邀集着前去南泥湾“一游”。虽然目前的战局十分紧张,懈放区面临着非常严重的困难,工作也极其繁忙,但此去南泥湾,看看那里的一片大好景象,顺便休息一下,换换脑筋也是不可缺少的。这一开篇,充分表现了作者在极其艰苦的环境条件下,胸怀宽广,藐视一切困难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气质,同时也为全诗奠定了轻松、愉悦的基调。 “轻车出延安,共载有五老。行行卅里铺,炎热颇烦躁。”这四句是写去南泥湾的途中。“轻车”亦即“轻人”,表明了作者及“四老”精神上非常轻松、愉快,没有任何负担,仿佛使人们看到了他们一路上谈笑风生的情景。当行至卅里铺时,炽热的太阳已高高地悬挂在了天空中,仿佛一动不动,这炎热的天气让人颇感烦躁。“炎热颇烦躁”句,看起来似乎与全篇的格调不太合谐,但仔细分析,方才看出作者如此写来自有其中的奥妙。从客观上讲,这是对天气的真实描写,但作者的用意并非在于此,而是表达了一种急于到达南泥湾,看到南泥湾的心情。南泥湾位于延安城东南90里处,卅里铺在延安南30里,也就是说至此他们才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这对于急于看到南泥湾的作者来讲,心情当然是焦急的。但是作者并没有把这种心情直接表达出来,而是把它化为对天气的反映。这样写不仅合情合理,而且寓情于景.显得生动、含蓄而充满诗意,同时也为下面描写南泥湾的景色作了铺垫。 “远望树森森,清风生林表。白浪满青山,绿叶栖黄岛”。这四句仍然是写途中,但从这里作者已经开始了对南泥湾的描写。虽然还没有到达南泥湾,但远远望去,那充满生机的景象已经跃入眼帘:茂密的林木把南泥湾妆扮的满山碧绿,郁郁葱葱,一片片高大的自桦树在微风的吹拂下,翻卷着涌起层层白浪,栖息在林中的黄雀在叽叽喳喳地闹个不停。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十分美丽的画卷。看到它,一种蓬勃兴旺的感觉便会油然而生,置身其中,更会感到清风拂面,凉爽宜人,心旷神怡。而这一切又与南泥湾以外的世界——“炎热颇烦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登临万花岭,一览群山小”。此时作者已到达南泥湾,他化用了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写出了他登上南泥湾万花岭,放眼远眺,南泥湾的美丽风光一览无余时的豪迈和喜悦之情。与此同时,作者也抚今追昔,想到了过去南泥湾一片荒凉的景象,因此,以下的诗句便是作者用今昔对比的方法,具体描述了南泥湾在短短的一年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过去的南泥湾只是一个丛林遮天蔽日,多有虎豹豺狼出没而人迹罕见的地方。1941年春天,作者第一次到这里勘察的时候,看到的只有荆棘丛生,荒草遍地,夜晚宿营连个破窑洞也找不到。而如今的南泥湾;经过解放区军民一年多的艰苦奋斗,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下新开辟了市坊,山上建起了一排排崭新的窑洞,山坡上是一群群肥壮的牛羊;新开垦的土地上到处长满了庄稼,碧波万顷,水田里绿蛐油的稻谷散发出诱人的稻花香;劳动的号子和入们的欢声笑语词荡在南泥湾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这是一片充满生机与希望,显示解放区军民伟大力量的神奇而迷人的土地。今昔对比所产生的强烈反差,更加突出了南泥湾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屯田仅告成,战士粗温饱。农场牛羊肥,马兰造纸俏”。这四句是作者在前面运用今昔对比对南泥湾的物景变化作了外部的概括描述之后,进一步描述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从而进一步展示了诗的主题,歌颂了解放区军民在“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方针指引下,艰苦奋斗,建设边区、保卫边区的英雄业绩。 “小憩陶宝峪”以下诗句,是这首诗的最后部分。在这一部分里,作者描述了诸老通过一天视察之后的愉悦心情。夜晚,诸老在陶宝峪稍事休息,他们坐在小河边,听着清清的河水从身边潺潺流去,任凭和煦的清风拂面丽过,心申充满了无限的畅意。通过一天的视察,他们虽然已经十分劳累。但看到南泥湾在解放区军民的手中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心中仍有说不出的高兴。“有似江南好”是这首诗的点题之句,它把作者的观感以及对南泥湾的赞美都融汇在这里,同时也给人留下了丰富的遐想余地,使人们在无限的想象之中领略南泥湾的美丽富饶的景象。按说全诗到此完全可以打住,但作者却用“散步咏晚凉,明月挂树杪”来作结束语,进一步表现了五老为南泥湾的美景所感动而忘却疲劳、流连忘返的情景,从而也进一步展示了五老激动、兴奋的心情,使全诗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产生了言犹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这首诗,作者以时间先后为序,通过“出延安”、“登万花岭”“小憩陶宝峪”等环节,循序渐进,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生动地再现了作者眼中所见到的南泥湾的美好景致。读这首诗,就仿佛跟作者一起游览了南泥湾,仿佛亲临其境,亲眼看到了南泥湾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这恐怕也就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该诗虽然比较长,但句式简短整齐,语言明白晓畅,格调活泼欢快,情景交融,字里行间洋溢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豪情,较好地表现了诗的主题。 作者简介朱德(1886年-1976年),字玉阶,四川仪陇县人,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朱德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后在滇军任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曾参加护国、护法战争。1922年赴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与领导湘南起义,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同年4月,率起义军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总指挥。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