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八个样板戏 |
释义 | 1967年5月9日至6月15日八个样板戏同时在北京上演,对样板戏的宣传登峰造极。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中,这八个样板戏分别为:《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及交响音乐《沙家浜》。“样板戏”的数量正是在这一时期被确认为“八个”的。 “八个样板戏”之说的来龙去脉样板戏指文革时期一些优秀的大中型舞台艺术作品,包括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龙江颂》、《红色娘子军》、《平原作战》、《杜鹃山》、《磐石湾》、《红云岗》,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草原儿女》、《沂蒙颂》等大戏,京剧《审椅子》、《战海浪》、《江津渡》等小戏,以及清唱剧(当时命名为革命交响音乐”)《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钢琴伴唱《红灯记》和钢琴协奏曲《黄河》等音乐作品。其中艺术质量最高、广播电台播放得最多、被专业和业余团体演出得最多、全剧或部分剧情最吸引大众的有五个戏: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当然大众更容易接受的是三个京剧,例如这三个京剧的很多台词常为人们使用。而最后半年才正式推出的京剧《红云岗》和几个小戏甚至多数人没有听说过。 哪些作品是样板戏,在WENGE历年的报刊文章中,中央有很明确的宣传。文革时期(主要是1971年以后)公演的京剧现代戏剧目还有很多,已经被宣传为样板戏和可能被立为样板的剧目在当时的剧目中只占少数。 在文革时及文革后,多数人(哪怕是中央人物或是文艺工作者)认为(或者不怀疑)样板戏只有八个。下面对“八个样板戏”之说从各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特有原因: 从1967年5月隆重推出样板戏开始到第九个样板戏(钢琴伴唱《红灯记》)出现前的头一年里,“八个革命样板戏”(指的是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及“交响音乐”《沙家浜》)是报刊文章中常用的词组。从1968年到1976年,又陆续增加了一些样板戏剧目,并会出现在宣传样板戏多个剧目的报刊文章中,但不再提样板戏的数目(只有“初澜”于1974年7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数目,在当时十七个样板作品中,有十六个是戏剧剧目或者京剧清唱音乐,碍于钢琴协奏曲《黄河》实在不是“戏”而称“十六、七个”),但是“八个样板戏”却成了人们的口头语,进而使人错觉为中央(有关部门或人物)限定样板戏为“八个”。 从1967年到约1969年底,样板戏剧目名称的前缀除了“革命现代京剧”等称呼外,更常见“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等称呼。而从1970年开始,京剧和舞剧的正式称呼统一为“革命现代京剧”和“革命现代舞剧”,“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因不正规和语义重复拖沓而停用,所以后来无论新老剧目的前缀中都见不到“样板戏”字样了。这是认为后来的新剧目不是样板戏的最主要原因。这就使人排除了很多剧目,容易附和“八个样板戏”之说。 对多数人而言,样板戏尤其是其音乐是阳春白雪。多数人经常不愿意听戏,经常听不出是哪个戏,所以不少剧目他们都不知道(例如没有一段流行唱腔的京剧《红色娘子军》)。样板戏最盛行时期的普及和剧情的吸引,使多数人总算知道了五个剧目的名称。当时在多数人心里,“八个”就是一个相当空虚的数字,他们除了人云亦云,当然不会怀疑样板戏“只有八个”。 (二)普遍性原因 如同普遍用“非要”表示肯定、用“神经病”代替“精神病”等不胜枚举的事情一样,多数人从来没有想过也不会去想“八个样板戏”一词的具体内容和是非,其中很多人还认为这个问题无所谓。他们只会从众或习惯地使用这个词。这是“八个样板戏”之说得以流传的最重要的原因。 (三)后果 “八个样板戏”之说成了不实传说的根据,这些源自文革亲历者的传说又加固了此说。这些不实传说有想当然的“当年只允许演出八个样板戏”,有严重违背事实的“八个样板戏是当时国家唯一允许出现的文艺作品和文艺形式”(言外之意甚至直言那时没有歌曲、器乐曲、舞蹈、杂技、魔术、曲艺、地方戏、美术、诗歌、散文、小说、广播剧和电影等等,样板戏也不再发展新剧目,是可怕的“文化沙漠”),有很老套的“八亿人民八个戏”、“后人可能不相信,那些年翻来覆去就是八个戏”。原本含有赞美之意的“八个革命样板戏”,先变成含有误解的口语“八个样板戏”,文革以后差不多演变成了贬义词,并且继续承载这些不实传说。 (四)名单 大家都说样板戏有八个,又都不清楚样板戏是哪八个。人们忘了“八个样板戏”这个口头语的来历。 当《龙江颂》上演时,有人终于凑齐了“八个样板戏”(另外包括以前的七个戏剧,不包括以前的三个音乐)的名单。相信“上面”定了八个样板戏和新剧目不是样板戏的人,又怎知这份名单只是出于“下面”人的想当然呢?所以这份名单文革时期就在部分知道更多剧目的有心人中间流传。 而多数人除了知道四五个影响最大的剧目,如果还能勉强记得两三个剧目,就各有其因了,例如有人因为一号人物很英俊而记住了《奇袭白虎团》。文革后,很多人要靠左思右想才能凑出八个戏,所以“八个样板戏”被回忆出五花八门的名单。 文革过去很久以后,有人找出了宣传过“八个革命样板戏”的报纸,看到了实际上是七个戏的“八个革命样板戏”的名单。长久的思维定式,使其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全部样板戏的名单,而没有看出这只是“最早的八个”而已。 (五)词语性质 在所有样板戏中,无论优秀程度、影响程度或是群众对剧目和内容熟悉的程度,特别突出的明显是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五个戏。虽然似乎样板戏的数目被公认有八个,但是大众比较公认的样板戏却只有这五个(且不提不少人认为样板戏只包括京剧),因而“八个样板戏”一词无法习非成是。并且,与约定俗成的泛称不同,它的数字只能被当真,永远转变不成虚数,它最终只能成为与不实传说相伴的贻误后人的具有贬义词性质的伪语。 内容京剧:《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 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交响音乐:《沙家浜》 由来众所周知,邮票是国家的名片,还具有历史档案的功能,“八个样板戏”的说法就跟这套文5邮票有关。特别是1968年文5《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胜利万岁》的发行,新华社在2月2日配发了一篇报道,副标题是“邮电部为八个革命样板戏的诞生发行一套纪念邮票”,“八个样板戏”的说法已经很明确了。而比较活跃的革命现代京剧《龙江颂》未进入“八个样板戏”行列,后来的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和《平原作战》等也都不属于“八个样板戏”之列。 背景这是当初江青为体现毛泽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艺指导方针,所做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中国式的文艺“改革”。 至于当时的其它作品(如:京剧《龙江颂》、《杜鹃山》、《平原枪声》、《海岛女民兵》......舞剧《沂蒙颂》,钢琴伴唱《红灯记》等等等等)均是以样板戏的“三突出(在所有人物中间突出正面人物;在所有正面人物中间突出英雄人物;在所有英雄人物中间突出主要英雄人物)”为标准创作的现代剧,而不是“样板戏”。 常见选段《红灯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闹工潮、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做人要做这样的人、浑身是胆雄赳赳、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雄心壮志冲云天、光辉照儿永向前、仇恨入心要发芽 《沙家浜》:朝霞映在阳澄湖上、共产党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智斗、定能战胜顽敌度难关、斥敌、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智取威虎山》:只盼着深山出太阳、血债要用血来偿、誓把那反动派一扫光、共产党员、迎来春色换人间、甘洒热血写春秋、我们是工农子弟兵、胸有朝阳 《奇袭白虎团》:决不让美李匪帮一人逃窜 《海港》:细读了全会公报、大吊车真厉害 《杜鹃山》:家住安源、乱云飞 《龙江颂》:争做时代的新闯将、手捧宝书满胸暖 《白毛女》:北风吹、扎红头绳、参加八路军、盼东方出红日、大红枣儿甜又香、太阳出来了 《红色娘子军》(舞剧):娘子军连连歌、军民团结一家亲 《沂蒙颂》(舞剧):盼亲人早日养好伤 《草原儿女》(舞剧):白云啊,白云,我唱牧歌请你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