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游桂林诸山记 |
释义 | 作品名称:游桂林诸山记 创作年代:清 作品出处:小仓山房集 文学体裁:散文 作者:袁枚 作品原文凡山离城辄远,惟桂林诸山离城独近。余寓太守署中,晡食后即于于焉而游(1)。先登独秀峰(2),历三百六级诣其巅,一城烟火如绘。北下至风洞(3),望七星岩(4),如七穹龟团伏地上(5)。 次日过普陀,到栖霞寺(6)。山万仞壁立,旁有洞,道人秉火导入。初尚明,已而沉黑窅渺(7)。以石为天,以沙为地,以深壑为池,以悬崖为幔,以石脚插地为柱,以横石牵挂为栋梁。未入时,土人先以八十馀色目列单见示,如狮、驼、龙、象、鱼网、僧罄之属,虽附会亦颇有因。至东方亮,则洞尽可出矣。计行二里馀,俾昼作夜,倘持火者不继,或堵洞口,如三良殉穆公之葬(8),永陷坎窞中(9),非再开辟不见白日。吁,其危哉!所云亮处者,望东首正白。开门趋往扪之,竟是绝壁。方知日光从西罅穿入,反映壁上作亮,非门也。世有自谓明于理、行乎义,而终身面墙者,率类是矣。 次日往南薰亭(10)。堤柳阴翳,山溪远萦绕,改险为平,别为一格。 又次日游木龙洞(11)。洞甚狭,无火不能入。垂石乳如莲房半烂,又似郁肉漏脯(12),离离可摘。疑人有心腹肾肠,山亦如之。再至刘仙岩(13),登阁望斗鸡山(14),两翅展奋,但欠啼耳。腰有洞,空透如一轮明月。 大抵桂林之山,多穴,多窍,多耸拔,多剑穿虫齿。前无来龙,后无去踪,突然而起,夏然而止,西南无朋,东北丧偶,较他处山尤奇。余从东粤来,过阳朔(15),所见山业已应接不暇,单者,复者,丰者,杀者,揖让者,角斗者,绵延者,斩绝者(16),虽奇鸧九首、獾疏一角(17),下足喻其多且怪也。得毋西粤所产人物,亦皆孤峭自喜,独成一家者乎? 记丙辰余在金中丞署中(18),偶一出游,其时年少,下省山水之乐。今隔五十年而重来,一丘一壑,动生感慨,矧诸山之可喜可愕者哉?虑其忘,故咏以诗(19);虑未详,故又足以记。 作品注释(1)晡食:晚餐。于于:行动悠然自得的样子。 (2)独秀峰:一名紫金山,在桂林王城内。孤峰耸立,四壁如削。 (3)风洞:风洞山,一名叠彩山,在市区偏北。山上有风洞岩。山层横断如叠彩缎。 (4)七星岩:在市东普陀山西侧,因七峰列如北斗而名。山有溶洞,一名栖霞、碧虚,深邃雄伟,自隋唐起便为游览胜地。 (5)穹龟:隆背的乌龟。 (6)栖霞寺:在七星岩上。 (7)窅(yǎo)渺:深远广袤。 (8)穆公:秦穆公,名任好,在位三十八年,任用百里奚等贤臣,称霸西戎。死时以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为殉。三人均为当时著名贤士,故秦人作《黄鸟》诗哀之,称之为“三良”。 (9)窞(dàn):深坑。 (10)南薰亭:在市北虞山山半,宋代张拭建。 (11)木龙洞:在市南。洞北悬崖旧有古木一株,倒挂石上,蜿蜒如龙,故名。 (12)郁肉漏脯:不新鲜或腐败的肉。 (13)刘仙岩:在南溪山白龙洞南,相传宋人刘景居此,后仙去。 (14)斗鸡山:以山形如斗鸡,故名斗鸡山。即穿山,在市东。山半有穴,南北横贯,如月轮挂空,故又名日月岩。 (15)阳朔:县名,今广西阳朔县。以风景秀丽闻名,有“甲桂林”之称。 (16)斩绝:陡峭壁立,犹如被刀斩过一样。 (17)奇鸧:即鸧鸹,传说中的怪鸟,一名鬼车,有九个头。郭璞《江赋》:“若乃龙鲤一角,奇鸧九头。”獾疏:据《山海经》,其状如马,一角有错,能御火。 (18)丙辰:1736年(乾隆元年)。金中丞:金鉷。中丞是对巡抚的别称。金鉷字震方,一字德山,山东登州人。历官太原知府,广西布政使、巡抚。1736年,袁枚去桂林探望充金鉷幕僚的叔父,金鉷十分赏识他,荐举他应博学鸿词考试。 (19)咏以诗:袁枚在桂林作有《十月八日同陆君景文、汪婿履青及府署中诸君子游栖霞七星洞,方知五十年前夏日阻水,游未尽其奇、诗未殚其妙,补作一章》、《独秀峰》、《南薰亭》等诗,见《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 作品赏析这篇游记作于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十月。 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之称,异峰罗列,诡异多姿,山多溶洞,纳彩绮丽。这篇文章抓住桂林山水特点,以写栖霞山洞为主,附带叙述其它景点,随手刻绘,下语不多而得山水之神髓;同时又在比喻素描中间杂以议论,使景色栩栩如生而又充满理趣。 游记类文章,如没有议论及游者的感受穿插其中,便容易显得呆滞。袁枚提倡性灵,表现在文章中,就是能把作者的感受深深地锲入自然,使人充分体验到自然的美。《文心雕龙·物色》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意思是说,诗人沉溺在自然之中,就不单纯停留在对自然的描摹,而是把心灵与自然交融。袁枚写山水的一些文章正达到了这一境界。 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8),清代诗人。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乾隆年间(1736—1796)进士,曾任江宁等地知县,辞官后侨居江宁,筑园林于小仓山,号随园。论诗主张抒写性情,创“性灵”说,对儒家“诗教”表示不满。部分诗篇对汉儒和程朱理学进行抨击,并宣称“《六经》尽糟粕”(《偶然作》)。所作诗歌,多抒发其闲情逸致。又能文,所作书信颇具特色。所著有《小仓山房集》及《随园诗话》、《子不语》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