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游废圃
释义

作品名称:游废圃

创作年代:宋朝

作品出处:《全宋诗》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作者:惠严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游废圃

【创作年代】宋朝

【作者姓名】惠严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作品原文

游废圃

亭榭基犹壮,笙歌迹已陈①。

竹分通别径,花发属南邻②。

云散望尘友,冰销炙手人③。

只因忘宠辱,到此不伤神④。

作品注释

①亭榭:亭本指有顶无墙的建筑,榭乃台上建的高屋。合称亭榭则泛指亭台楼阁等各类古典建筑。基:墙基、地基。壮:此处意谓明显,完整,显示出以前壮伟的规模。笙歌:乐器伴奏的歌舞。笙为一种管乐器名。大者十九簧,小者十三簧。《诗经·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此处用以代指各种乐器。陈:陈旧,这里更有久远得已经消失之意。

②竹分句:谓竹林分开通往另一条路。径,路径,道路也。花发句:谓花开了,但这花已属于南面的邻居所有。指废圃的部分产权已另有归属。发:指花开。

③云散句:谓那些期望尘俗名利的人都像云一样飘散了。冰销句:谓那些当年权势显赫的人都像冰一样消融了。炙手意为火焰灼手,比喻权势和气焰极盛。

④宠辱:宠为荣耀,辱为羞辱,合称宠辱则泛指或好或坏的各种遭遇或处境。伤神:指因感慨而引起忧伤。

作品简析

废圃指荒废的、无人管理、无人问津的旧园林,多为断垣残壁,一片废墟,见之令人生盛衰兴亡之感,兴沧海桑田之叹,自是伤神之地。惠严此诗,极其凝炼。由残存之迹,联想到其繁华旺盛之时,特别是联想到那些业已云散冰销的望尘友、炙手人。一通议论,倒也深刻。只是这些残垣断壁,无法触伤惠严情思。身在尘世外,荣辱不关心,已是另外的一层境界了。

全诗不用一句禅语,却处处透露着禅意。佛教追求一种觉悟,就是觉悟到宇宙万有、一切现象背后的“真实”,也就是《法华经》所说的“诸法实相”。按大乘空宗的观点,诸法实相就是“空”。《般若经》千言万语,就是讲诸法性空。但此“空”并非我们一般所谓的“无”,而是指一切都是因缘生、无自性、变动不居的。空不是无,而是虚妄。此诗首句“亭榭基犹壮,笙歌迹已陈”就用强烈的对比展现出一派萧条、荒凉之景。昔日的亭榭是多么宏伟华丽,而如今只剩下墙基仍在诉说着往日的繁华;“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时光已随风而散,再动听的乐声也消失于时间的魔掌中。这说明,所有的一切不过是空,是虚妄。万物因缘而生,因缘而灭,四大皆空,物质不能恒久远,终会消逝。

世界上永远不变的只有变化,现象背后没有根本不变的本质。虽然竹子和花都是会枯而复荣的,只是现在的这些竹和花也早已不是从前的那些,更何况,竹林分开通往了另一条路、另一个所在,花儿也已属于南面的邻居所有。但是我们不必伤神。因为这种消逝又不是绝对的“无”了,而是在不断地因缘而变化。

大乘十喻有如梦喻,谓人梦中,本无实事,妄执为实,觉还自笑。一切诸法,亦复如是。苏轼也常讲“人生如梦”,觉得人生是虚幻的,世事也是虚幻的。世间一切都是梦幻,痛苦是幻影,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也是幻影,到了梦醒时分终归是一场空。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去苦苦追求那些只能得到一时的东西呢?为何不淡然处世呢? “云散望尘友,冰销炙手人”,昔日的荣华富贵都化作烟云,当年那些叱咤风云、权倾一时的人也已烟消云散,世人花费毕生精力所追逐的尘俗名利,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无。以前是你的东西现在却属于了别人,而你和别人以及那些你们追求的东西,终将一起消逝在时间的长河里。望着这一片断壁残垣,作者不禁生盛衰兴亡之感,兴沧海桑田之叹。

只是惠严终归是惠严,此诗没有陷入感怀伤逝的漩涡,而是作者在最后看破红尘、忘却荣辱。身在尘世外,荣辱不关心,这些残败、变化和消逝,都无法触伤惠严的情思。也是最后这两句,让这首诗达到了另一个境界。一切皆是空,皆是虚妄,只是,你连这虚妄都要忘了。末句的“宠辱”实质上代表了世间一切,兴盛,衰败,喜,怒,哀,乐,梦里,梦外,把一切都看淡看透,看清楚一切现象背后的真实是空,把现象忘记,把本质也忘记,自然就不会伤神了。

作者简介

惠严,南宋初年南方诗僧。生卒年及字号不详,大约公元1110年前后在世。俗姓彭,金靻(江西省金溪县)人。出家宝应寺,四方参学,遍游名山。以其道名戒行之著,曾受“文惠大师”尊号。曾从江西诗派著名诗人韩驹学习做诗,受到很大的启发和一定的影响。其诗清俊潇洒,不落俗套,人称有晋人骨骼、唐人风神。诗入《宋高僧诗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6 0: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