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油园村 |
释义 | 南安市油园村村情概况油园村在狮山、虎头山的丘陵地之间,距镇政府2公里,是省新镇的南大门,东与美林街道邱洋村相邻,西与美林街道白沙村、溪洲村相邻,南与美林街道李西、李东村为邻,北与省新镇檀林、西埔两村交界。到市区仅2公里,公交车每10分钟一个班次,南金公路、漳泉肖铁路纵横穿越油园村。 油园村面积3平方公里,辖7个自然村(梅溪、宫边、内王、枫脚、油园、邱厝、扶茂)、13个村民小组,现有村民935户、3165人。有蔡、王、杨、邱、林、周六个姓氏。全村有耕地1217亩,山地1723亩,主要种植水稻,花生等。企业有石材厂、陶瓷厂、密胺餐具厂、消防水带厂、铸造厂等。山上生态林郁郁葱葱,四季如春,村中油园小学书声朗朗,生机勃勃。 历史沿革油园村因境内有七个自然村,油园村落最大,地处中心,村部就设在这里,故命名“油园村”。历史上这里曾通用“泉南廿四五都肘内乡”,民国年间属崇仁乡碧沙保,解放后为碧沙乡,1958年属李西大队,1961年自立油园大队,1965年又合并为李西大队(将李西大队第15—23生产队划为油园片区),1989年底,李西大队再撤分为李西、油园、白沙三个大队。1984年为美林乡油园村委会,1988年改称为美林镇油园村委会,1999年1月从美林镇撤改为省新镇油园村委会。 惠安县油园村【地名含义】 根据传说:本地是花生基地,祖先充分利用当地特产,进行加工制作花生油,所以称为“油园”。 【历史沿革】 在1953年,这7个自然村,组织有分散董厝自然归“光荣大队”管辖(现后安村),其他6个自然归“群星大队”管辖(现赤土村),在1960年1月,原“公社”同意拆“大队”由原来7个自然村,组成一个“大队”叫“油园大队”。 1983年(改革开放,分田到户)原大队名称改为油园村民委员会,1999年析出黄塘镇建紫山镇,油园村属之至今。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油园村系泉州市惠安县紫山镇属行政村,位于惠安西部。镇区中心所在地,东邻美仁村,西邻赤土村,南邻后垵村,北邻光山村,东邻县城9公里,西邻洛江区12公里,南至本县黄塘镇4公里,北邻笔架山14公里,2家矿泉水厂(皇氏、紫星)。 【人口、土地面积】 村落面积3.5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达2278多人,575户,辖7个自然村, 【村容村貌】 惠安县“文明村”称号,惠安县“敬老模范村”称号,惠安县“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村”称号。 【历史人文】 油园村由7个自然村组成,(董厝、翁后、沙白、油园、安柄、前美、岩上)在旧社会,国民时代,“大乡里吃小乡里”的现象非常严重,这7个自然村的“乡里”属比较小的自然村,临近和其他“大乡里”不管与这7个自然村任何一个自然村发生矛盾,都以“大乡里”的势头来欺负“小乡里”。 在那个时代,为了防抗外来的侵食,这7个自然村,组织共同敬仰的佛“七乡公”以这仙佛为核心,这仙佛每年三月十五日生日,这7个自然村轮流来为它做生日,每年做生日的基本情况,为佛“粉面”换新佛衣服,由4个人成为“佛脚”扛这仙佛带轿起来观,而且轮到做生日的自然村要负担请客,请客的对象:全7个自然村所有的男性的人,只要会走路,会端碗筷都可以做客,各自然村都有一个头目,根据来做客的人数安排到各户,如“小乡里”当到绍“七乡公”做生日,每户要请四五块桌的人客,有的户经济比较困难,当到“七乡公”生日,为了“的人样”要“变蝇变鳖”卖田卖园来请客。 从此以后,这7个自然村有一个核心,如遇到某自然村与外界自然村发生矛盾时,以打打锣为据号,各个自然村听到打锣的声音,都迅速集合到发生地对抗。 【物产经济】 镇区中心,几十家厂家,数百间店面,经济繁华,是紫山镇经济、文化、政治的中心。 【域内设施】 域内有一条丁字形小街,几十座高楼大厦。店面200多亩,信用社,中心小学,镇级卫生院,邮电所。紫山中心小学1所,农村信用社。 【下级组织】 下辖:翁后、沙白、油园、董厝、前吴、岩上、安柄7个自然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 【邮政编码】36210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