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油杉
释义

常绿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1米以上;树皮黄褐色或暗灰褐色,纵裂或块状脱落;1年生枝红褐色,无毛或有毛,2一3年生小枝淡黄灰色或淡黄褐色。叶在侧枝上排成两列,线形,长1.2一3厘米,宽2-4毫米,先端圆或钝(幼树之叶锐尖),基部渐狭,中脉两面隆起,下面有两条微被白粉的气孔带、具短柄。

基本资料

【拉丁名】 Keteleeria fortunei (Murr) Carr【中文学名】油杉

【科 别】Pinaceae 松科

【濒危类别】渐危

【保护级别】3级

【现 状】因人为干扰,破坏严重,目前成片森林极少

【分布省县】福建福州,漳州;广东大埔;广西博白,上思

【分布描述】福建东南部和南部;广东东部;广西南部等沿海丘陵地带

【气候类型】夏秋气温较高,冬春温凉,春夏雨日多,秋冬干燥

【年降水量】1100-1600毫米

【土壤PH值】4.5-5

【土壤类型】山地红壤及钙质土

【地形特征】东南沿海的低海拔山区

【生态特征】喜光,耐干旱瘠薄

【群落特征】针阔混交林

【伴 生 种】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Lamb米槠 Castanopsis carlesii (Hemsl) Hayata 木荷 Schima superba Gardne Champ 枫香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毛果青冈 Cyclobalanopsis pachyloma (Seem) Schott

【花 期】2-3

【果 期】10-11

【繁殖方式】种子繁殖

【栽培要求】苗期喜光,但7-8间需短期遮荫

【科研价值】对研究我国南方植物区系有价值

【经济价值】造船及家具等的良材,造林树种

【保护措施】封禁保护,对古树要挂牌保护,采种育苗,推广人工造林

海拔上限(米) 500(800)

油杉分类

海南油杉:产于广东海南岛霸王岭(模式标本产地)海拔约1000米的山区。黄枝油杉:产于广西北部及贵州南部 ,多生于石灰岩山地。

江南油杉:产于云南东南部 、贵州、广西西北部及东部、广东北部、湖南南部、江西西南部、浙江西南部。

矩鳞油杉:产于广西西部田阳。

青岩油杉:产于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四川北部、东部及东南部、湖北本部及西南部、湖南西北部、贵州西北部。

柔毛油杉:产于广西北部罗城至宜山、贵州南部黎平、从江、下江。

台湾油杉:产于台湾。

铁坚油杉(原变种):产于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四川北部、东部及东南部、湖北本部及西南部、湖南西北部、贵州西北部。

云南油杉:产于云南、贵州西部及西南部、四川西南部安宁河流域至西部大渡河流域海拔700-2600米的地带。

油杉属分布最南的种类,对于研究油杉属地理分布及海南岛植物区系有一定的价值。木材纹理直,结构细,为建筑、家具、船舱、面板等良材;树形优雅美观 ,可作庭园绿化树种。

铁坚油杉

拉丁名:Keteleeria davidiana产地分布: 产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贵州北部和四川等地。是油杉属中最耐寒的一种。

形态特征: 高达30-40m;小枝淡黄灰色、灰色或黄色,无毛。叶扁线形,长3-4cm,宽2-3mm,先端尖。球果圆柱形,长8-21cm,果鳞上缘微向外反卷。

云南油杉

别 名:杉松,云南杉松

拉丁名:Keteleeria evelyniana Mast

产地分布:常绿乔木,高达40米,胸径达1米,深根性。分布云南、贵州西部和四川西南部,垂直分布海拔700-2600米,集中在1400-2200米。

形态特征:树高搭40m;干皮厚尔粗糙,不规则深裂痕。一年生粉红色至淡褐色红色,有褐毛。叶较厚,长2-6.5(9)cm,宽2-3mm,先端尖,成不规则二列状。球果圆形,长15-20cm,径约5cm,果鳞上缘向外反卷。

生长习性:喜光树种。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旱能力较差。中心分布区年均温度11-18℃,年降水量780-1600毫米,相对湿度大于70%。对土壤要求较高,在腐植质含量低、土壤板结粘重、肥力低的地方生长不良。耐火烧。

园林用途:木材耐久用,供建筑等用。木材富含树脂,种子含油30%,可用于制皂工业。生长较慢,萌芽力强。药用价值:

云南油杉

药 名:云南油杉

来 源:为裸子类植物药松科植物云南油杉的根皮。

功 效:解毒疗疮,化瘀疗伤。

主 治:用治皮肤疮疖痈肿,久不收口,跌打损伤、血瘀。

性味归经:辛,温。肺、肝、肾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9-15克,水煎服。外用:捣敷。

别 名:杉松、云南杉松(《中国树木学》)、松壳络树、杉松(云南)

动植物资源分布:主产云南、贵州西部及西南部。四川西南部安宁河流域或西部大渡河流域。

拉丁名: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 Mast

考 证:始载于《中国裸子植物志》。

黄枝油杉

拉丁名:Keteleeria calcarea Cheng et L. K. Fu中文名:黄枝油杉

科 别:Pinaceae 松科

保护级别: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分布省县:广西临桂,桂林;湖南江永;贵州黎平,广西东北部至北部;湖南西南部;贵州东南部。

科研价值:我国特有的古老树种,具有研究价值。

经济价值:家具和建筑的优良用材,石灰岩石山及庭园绿化树种。

保护措施:划禁伐区,选优良母树,采种育苗,扩大分布范围。

繁殖方式:种子繁殖,插条或高压繁殖。

栽培要求:采后阴干脱种,沙藏或袋藏,幼期要遮荫,防治根腐病。

渐危现状:渐危种。黄枝油杉是我国特有树种,分布区狭窄,资源少,母树结果不多,种子发育不良,天然更新能力较弱;加之材质优良,群众随意砍伐,数量日减。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28米,胸径可达1.3米;树皮灰褐色或暗褐色。纵裂,呈片状剥落;当年生枝无毛或近于无毛,黄色,2-3年生枝呈淡黄灰色或灰色;冬芽圆球形。叶线形,在侧枝上排成两列,长1.5-4厘米,宽3.5-4.5毫米,两面中脉隆起,先端钝或微凹,基部楔形,上面绿色,下面沿中脉两侧各有18-21条白粉气孔线,有短柄。球果圆柱形,直立,长11-14厘米,直径4-5.5厘米,成熟时淡绿色或淡黄绿色;种鳞斜方状圆形或近圆,长2.5-3厘米,宽2.5-2.8厘米,先端反曲,鳞片露出部分有密生的短毛,基部两侧耳状;苞鳞长约种鳞的2/3,先端三裂,中裂窄三角形,侧裂钝圆,上部边缘有不规则的细齿;种于连同种翅与种鳞等长,种翅厚膜质,中下部或中部较宽。 生态和生物学特征:黄枝油杉是中亚热带树种。分布区年平均温16-22℃,1月平均温为4.8℃,7月平均温23.5-28℃;年降水量1250-1750毫米;年相对湿度约75-80%。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钙质土、黄壤和红壤上均能生长。但多见于石灰岩石山钙土层浅薄,土壤干燥或岩石裸露的地方,和红壤上均能生长。但多见于石灰岩石山钙质土上。在土层浅薄,土壤干燥或岩石裸露的地方,其幼树的主根短而粗壮,常比地上部分为粗,具发达的皮层,能贮藏较多水分。在石山上生长时,如主根受阻,则侧根发达,穿插力强,伸延在石缝中,能耐石山干旱生境。常见伴生树种有圆叶乌桕Sapinm rotundifolium Hemsl.,菜豆树Radermachera sinica(Hance)Hemsl.、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 Maxim.等阳性树种,幼苗期稍耐侧荫,4-6龄后,则需充足阳光,15-20年左右开始结果,200年以上大树仍能结果。天然更新良好,种子可随风飘扬,大树砍伐后,仍能萌蘖。花期3-4月,果熟期10-11月。

保护价值:黄枝油杉是我国特有的古老树种,具有研究价值。木材较坚硬,纹理直,结构细,是家具和建筑优良用材。树干通直,雄伟挺拔,枝叶浓密,适于庭园绿化;根系发达,能耐石山干旱,是石灰岩石山绿化的优良树种。

保护措施:建议将黄枝油杉较集中的地区,如广西临桂县二塘、四塘等处划为禁伐区,严加保护,并选择优良母树,采种育苗,积极开展引种栽培,扩大分布范围。

栽培要点:用种子繁殖。球果在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成熟,宜及时采收,采后阴干脱种,选取饱满的种子沙藏或袋藏。翌年3月播种,幼苗期需遮荫,并要防治根腐病。苗木可多次移植或切根处理,以促进侧根的生长,如在石山上种植,宜用营养杯育苗。本种还可用插条或高压法繁殖。

渐危现状

渐危种。油杉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南部沿海丘陵地带。由于人为干扰,破坏严重,目前成片森林极少,多散生在阔叶林中。易危 (VU)。已载入《中国植物红皮书》和《 广东省珍稀濒危植物图谱》。分布于福建东南部福州、闽侯、闽清、连江、永泰、福清、莆田、长乐、仙游、 永春、泉州和南部漳洲、龙海、漳浦、南靖、云霄、诏安,广东东部大埔及广西南部博白、 上思等沿海地区。多生于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阔叶林中,有时海拔可上达800米。福 州、莆田等地还保存有较好的小片油杉林,其中最大的树胸径达1.5米。?布区极为狭窄,目前仅见于海南西部昌江县雅加大岭周围的山顶或山坡上部, 海拔高1150-1350米。泉州的江南油杉分布在德化戴云山、德化曾坂。

形态特征

海南特有树种,产于海南昌江,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高达30m,胸径达1m,树冠塔形。小枝淡红褐色。叶条 形,排成2例,表面亮绿色,背面淡绿。雄球花5-8个簇生枝顶或叶腋,雌球花单生侧枝顶端。球果直立,圆柱形,长14-18厘米,径约7厘米; 中部种鳞斜方形或斜方状卵形,长约4厘米,宽2.5-3厘米,鳞背露出部分无毛,先端钝或 微凹,微反曲;苞鳞长药为种鳞的一半,中下部微窄缩,上部近圆形,先端不明显三裂,中裂窄三角状,长约2.5毫米,侧裂钝圆;种子近三角状椭圆形,长14-16毫米,种翅厚膜质, 中下部较宽,宽约13-14毫米,与种鳞几等长,先端钝。花期3-4月,果熟10月。材质坚硬、细致、美观、耐磨、抗虫。

雌雄同株;雄球花簇生枝顶或叶腋;雌球花单生侧枝顶端。球果圆柱形,直立,成熟时淡褐色或淡栗色,长10 一18厘米,直径5一6.5厘米,中部的种鳞宽圆形,长2.5一3.2厘米,宽2.7一3.3厘米,顶端近平截或微凹,边缘内曲,鳞背露出部分无毛;种子有膜质阔翅,种翅中上部较宽,与种鳞近等长。

生物特征

分布区地处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边缘,主要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向西分布于广西南部海拔较低的低山区。夏秋气温较高,冬春温凉,年平均温17一23℃,极端最低温一3℃,年降雨量1100一1600毫米,春夏雨日多,秋冬干燥。油杉为深根性喜光树种,对土壤适应性广,能在酸性山地土壤(pH值4.5-5)和钙质土上生长,耐干旱瘠薄;在深厚肥润,阳光充足的环境生长迅速。在福州地区,油杉常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米槠 Castanopsis carlesii (Hemsl.)Hayata、木荷 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毛果青冈Cvclobalanopsis pachyloma (Seem.)Schott.、樟叶槭Acer cinnamomifolium Hayata、少叶黄杞Engelhardtia fenzelii Merr.、红叶树Helicia cochinchinensis Lour.、厚壳桂Crvptocarya chinensis(Hance)Hemsl.、等组成针阔混交林。2--3月开花,球果10--11月成熟。

生长习性

阳性树种,喜暖湿气候,在酸性红壤或黄壤中生长良好。耐干旱瘠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分布区地处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边缘,主要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向西分布于广西南部海拔较低的低山区。夏秋气温较高,冬春温凉,年平均温17-23℃,极端最 低温-3℃,年降雨量1100-1600毫米,春夏雨日多,秋冬干燥。油杉为深根性喜光树种,对土壤适应性广,能在酸性山地红壤(pH值4.5-5)和钙质土上生长,耐干旱瘠薄;在深厚肥 润,阳光充足的环境生长迅速。在福州地区,油杉常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Hemsl.)Hayata、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枫香Liqu idambar formosana Hance毛果青冈Cyclobalanopsis pachyloma(Seem.)Schott.樟叶槭Acer cinnamoifolium Hayata、少叶黄杞Engelhardtia fenzelii Merr.、红叶树Helicia cochi nchinensis Lour.、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Hance)Hemsl.,等组成针阔混交林。2-3月开花,球果10-11月成熟。

保护价值

油杉特产我国,是古老的残遗树种,对研究我国南方植物区系有一定的价值。木材纹理直,有光泽,材质坚实,耐水湿,为造船及家具等的良材。可选作亚热带地区海拔500米以下沿海低山丘陵地的造林树种。

现存的成片油杉林,多在寺庙附近和风景区,如福州的涌泉寺、莆田的西岩寺,已实行封禁保护。其他各地零散的油杉应尽快给予保护,对古树要挂牌保护,同时要积极采种育苗,推广人工造林。

栽培要点

当11月上中旬球果由浅绿色转变为栗褐色时,可采收播种,种子也可用湿沙层积贮藏至次年2月春播,20多天即发芽出土。油杉苗期喜光,但在7、8月间需短期遮荫。幼苗生长缓慢,经移植培育三、四年可供造林用。油杉萌芽力极强,亦可用萌芽更新恢复成林。

繁殖培育

通常用播种繁殖。栽培要点 当11月上中旬球果由浅绿色转变为栗褐色时,可采收播种,种子也可用湿沙层积 贮藏至次年2月春播,20多天即发芽出土。油杉苗期喜光,但在7、8月间需短期遮荫。幼苗 生长缓慢,经移植培育三、四年可供造林用。油杉萌芽力极强,亦可用萌芽更新恢复成林。

景观用途

油杉属分布最南的种类,对于研究油杉属地理分布及海南岛植物区系有一定的价值。木材纹理直,结构细,为建筑、家具、船舱、面板等良材;树形优雅美观 ,可作庭园绿化树种。

药材知识

【药名】油杉

【别名】杜松、唐杉、松罗、水松

【汉语拼音】you shan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eteleeria fortunei (Murr.)Carr,[Picea fortunnei Murr.;Abies fortunei Murr.]

【功效】消肿解毒

【科属分类】松科

【主治】痈疽疮肿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200m的沿海山地。

【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采叶,全年采挖根皮,鲜用或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植物形态】乔木,高达30m,胸围达1m。树皮粗糙,暗灰色,纵裂;枝条开展,一年生枝淡红褐色,无毛或有毛。叶条形,在侧枝上排成2列,长1.2-3cm,宽2-4mm,先端圆或钝,基部渐狭,上面有光泽,无气孔线,下面淡绿色,沿中脉每边有气孔线12-17条。球花单性,雌雄同株;球果圆柱形,直立,长8-18cm,熟时淡褐色或淡栗色;种鳞近圆形或宽圆形,上部宽圆或截圆形,长2.5-3.2cm,宽2.7-3.3cm,边缘内曲,鳞背露出部分无毛;苞鳞中部窄缩,上部3裂,中裂锐尖。种子有宽阔的翅,与种鳞几等长。花期3-4月,种子10月成熟。

【性味】淡;叶味微酸;性平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

【出处】《中华本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9:59:31